陈参谋说得不错,此刻东门附近一面青天白日旗正神气地在竹竿上随风飘扬,为死寂的古城增添了一丝生气。旗下两名士兵虽然冻得发抖,身体却依然挺得笔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满脸的炮灰已经让他们看不出原来的面貌,即使远处塔楼上随陈参谋眺望的俞万程,在望远镜镜圈里也只能看见两张乌黑的面孔。
所以俞万程也叫不出这两名士兵的名字,只知道天亮时战斗再次打响的话,青天白日旗旁也许又会添上两具无名士兵的尸体。这两名俞万程不知道姓名的守旗士兵,就是娃娃脸的年轻士兵刘涛和满脸橘子纹的老兵赵长洪,原属51师炮兵营。不过四天前炮兵营的炮弹就已经在城外打光了,炮兵营营长也牺牲了,整个炮兵营活着的就剩四人,刘涛、赵长洪,还有追进米铺逮耗子的马六马七两兄弟。
没有炮弹放的四名炮兵被整编成了绍德东门的护旗手。就目前战况来看,这样的人数在配置上未免有些奢侈,但无论什么时候军旗都是战场的灵魂所在,不容轻视。靠东边城门处,城外的冽风透过城门一直吹到旗杆下。随着天色渐黑,守卫军旗的两名士兵渐渐不像先前站岗的时候站得那样挺直,缩起头在棉军衣竖起的衣领下哆嗦。此时远处无枝可栖的乌鸦的叫声让娃娃兵刘涛连忙吐了口唾沫,叫声大吉利是。
老兵赵长洪将手环在袖管里,头都懒得抬一下,只是使劲跺了三下右脚。刘涛看了赵长洪一眼,好奇地问:“赵叔您这是什么说法?”赵长洪低着头,从鼻子里面呼出一道白气:“这是我们绍德城的俗法,专避晦气的。一跺去邪气,二跺去霉运,三跺好运来。你试试,比你吐唾沫灵验。”
刘涛早觉得脚冻得麻木了,听赵长洪一说,忍不住也跟着跺了三下棉靴,顿时觉得身上暖和了一些,笑着夸道:“真的有用哎!难怪都说要入乡随俗,当地人说的就是准靠!赵叔您算是老绍德了吧?”赵长洪摸摸右腮下的一条刀疤,点点头:“那还用说,你赵叔我从小就在绍德城里玩儿泥巴,哪个角落没去过?哪个典故不晓得?就是没晓得出去当了几十年兵,最后还是死回这座绍德城。刘涛你娃家哪里的?”
刘涛低下头去:“东北那疙瘩的,早没家了。小鬼子在那儿屯田并村,祖屋都被他们烧了。不像赵叔您,好歹临到头了还能回到自己家看看,也算福气哦。”赵长洪长叹一声:“福气什么,能活哪个想死?死到生出来的地方也落不上口棺材,亏大发了。再说别提家了,你赵叔活了一辈子连个老婆都没讨上,否则孙子都该有你娃大了。几十年的冷被窝,比不上你娃快活啊,睡下还有两条狗给你焐焐脚。”
刘涛开心地笑了:“那您别说,我这辈子有狗就不要老婆了。赵叔您不知道,我家在东北祖传就是驯猎狗的,有老大一片养狗场。我爹、我爷爷,还有我爷爷的爷爷,都是东北数着帽子的狗把式。翻山越岭赶兔子,老刘家狗场里出的猎狗就是比别人家好。还有大藏獒,我家驯出来的獒种凶着呢,能斗熊。你不知道啊,曾经我爹和我叔,清朝的时候还当过皇家猎场的猎犬总管,后来宣统皇帝下台,猎场解散了,我爹舍不得那些狗,就带出来自己开了狗场,那个兴旺呀……”
赵长洪“呦”了一声:“看不出还是一有家底儿的呢。那就算日本人夺了你家的地,家里也该剩点儿细软啥的吧,逃到内地做个小生意不挺好,干吗跑来当兵呢?这提着脑袋放裤裆的兵差,你赵叔这样的苦哈哈做做也罢了,你一富家小少爷……”
刘涛红着眼眶低下头去:“没了,都没了。日本人开进东三省,逼我爹把狗场里的狗卖给他们当军犬。我爹坐在家里发了一天呆,夜里把狗棚锁上,一把火……你知道平常那些狗都是他的命根子啊,待狗比待我和我妹子还上心,就这么一把火……日本人毛了,把我一家人都绑进宪兵队让狼狗刨了,那年我妹子才5岁……我要不是赶巧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