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格局决定结局

付之一笑,人生才会活出大境界

一群好朋友,原本欢欢喜喜地去饮酒,酒下了肚没有多久,大伙你一句、我一句地开玩笑,突然盘飞菜溅,大伙打成了一团。探讨原因,也不过是某甲说了某乙性无能,某乙认为伤了男性的自尊,一定要讨回面子而已。小小的一个玩笑演变成你死我伤的局面,怎不令人唏嘘?

世上有许多类似的情节,皆因一句话、一个小举动弄得反目成仇,想想有必要发大脾气吗?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许多事就如同过眼云烟一样,根本不值得挂念,何况许多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为何还要如此顽固,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和别人争执呢?

《尚书》说:“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意思是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就是这样的吗?”一天,寺庙旁一户人家的未婚女儿怀孕了,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女孩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二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白隐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的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白隐每天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未婚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条街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以对,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的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的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雅量”最好的解释。

人生中,雅量意味着胸怀、风度和气质,它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天敌,它对有意或是无意间的伤害是宽厚,对敌意的攻击是忍让。有雅量的人对人对事看得开、想得开,不会计较生活中的得失。朱德同志有诗:“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胸怀宽广,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宽待他人、善待他人。有了这样的雅量,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偏见,乃至讽刺、挖苦、谩骂等就会统统不放在心上,更不会为此愁肠百结、郁愤难平、伺机报复,这样的人就会使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佩。

一个人的气量是大是小,心平气和时较难鉴别,而当他与人发生矛盾和争执时,就容易看清楚了。气量大的人,不会把小矛盾放在心上,不会计较别人的态度,待人随和。而气量狭小的人,则往往偏要占个上风,讨点便宜。还有的人在和别人争论时,当自己是正确的,成为胜利者的时候,就心情舒坦,较为愿意谅解对方;但当自己是错误的,成为失败者的时候,往往容易恼羞成怒,对对方耿耿于怀,这也是气量小的一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常有的,一个真正有雅量的人,不应该因为别人和自己争论问题而对对方耿耿于怀,更不应该因为别人驳倒了自己的意见而恼羞成怒。

佛经云:“心包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时,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广大。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风雨不惊。

雅量,不是看破红尘、心灰意冷,也不是与世无争、随波逐流,而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只有拥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人生才会活出大境界。

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几个人在岸边岩石上垂钓,一旁有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之余,亦围观他们钓上岸的鱼,口中啧啧称奇。

只见一个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约三尺来长。落在岸上后,那条鱼依然腾跳不已。钓者冷静地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回海中。

围观的众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足见钓者的雄心之大。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多看一眼,解下鱼钩,便把这条鱼放回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鱼竿再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

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将和前两条大鱼一样,被放回大海,不料钓者将鱼解下后,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中有一人百思不解,追问钓者为何舍大鱼而留小鱼。

钓者经此一问,回答:“哦,那是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舍三尺长的大鱼而宁可取不到一尺的小鱼,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取舍,而钓者的唯一理由,竟是因为家中的盘子太小,盛不下大鱼!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其实也存在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很多时候,我们有一番雄心壮志时,就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我想得也太天真了吧,我只有一个小锅,煮不了大鱼。”因为自己背景平凡,而不敢去梦想非凡的成就;因为自己学历不足,而不敢立下宏伟的大志;因为自己自卑保守,而不愿打开心门,去接受更好、更新的信息……凡此种种,我们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既挫伤了自己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那些人生篇章舒展不开,无法获得大成就的人,大多是没有大格局的人。所谓大格局,就是以长远的、发展的、战略的、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博大的胸襟对待人和事。对一个人来说,格局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大。那些想成大业的人需要高瞻远瞩的视野和不计小嫌的胸怀,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大格局。古今中外,大凡成就伟业者,他们都是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眼,一步步构筑他们辉煌的人生大厦的。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所决定。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舍车保帅、飞象跳马……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拼搏。相同的将士象,相同的车马炮,却因为下棋者的布局而大不相同,输赢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把握住棋局。要想赢得人生的这盘棋局,就应当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有先予后取的度量,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棋局决定棋势的走向,我们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大局势。

通过规划人生的格局,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才可能更容易地获得人生的成功,理想和现实才会靠得更近。人生每一阶段的格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个台阶,只有一步一步地认真走好,才能够到达人生之塔的顶端。

所以,扩大自己内心的格局,对于前景,去构思更大、更美的蓝图。我们将会发现,在自己胸中,竟有如此浩瀚无垠的空间,竟可容下宇宙间永恒无尽的智慧。

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未来安排不了,但预见得了

想要拥有大格局的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预见,否则就会陷入眼前的困惑中,走不出来,不仅会减缓成功的速度,也容易多走弯路,甚至遭遇险情。

对自己的未来没有预见的人,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而看不到远方的危险,他们的权力会在这个过程中丧失。所以,要学会高瞻远瞩,培养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拥有开阔的眼界,才能扩大人生格局。

培养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要先从培养细致准确的观察力和超前思考的能力入手。众多杰出人士的一大共同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通过这两项能力,他们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前方,才能高瞻远瞩地看清时代的发展方向。他们的思维总是超前的,所以他们能够引领时代的潮流。

比尔·盖茨放弃了假期的休闲与娱乐,甚至放弃了哈佛大学的学业,与朋友保罗投入计算机“0”与“1”的世界,因为他对于世界计算机业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从而预见到“计算机像电视机一样普及的时代就要到来了”。而且,他们预见到“计算机软件将是整个计算机的灵魂”。最终,他们获得了成功,他们使“微软”拥有了财富,使世界拥有了“微软”。

显然,比尔·盖茨拥有预知未来的前瞻力,而且他能够用这种能力指导自己的人生规划,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预见未来的时候,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许多认识上的错误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事实上,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往往并不当然,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一个条件可得出多种结果,一果亦可能多因,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除了必然性,还有偶然性。

一位学者指出:“要使自己有一副优秀的大脑,勿被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所迷惑。”

这种想当然的猜测不是科学的预见,它会将我们的人生规划和行动引向歧途,所以我们要尽力减少想当然的错误,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下结论,时时提醒自己:我的判断充分吗?我的预测合理吗?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有价值的预见。

“要是我早点开始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的感叹。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最好及早开始。当然,人的预见不可能永远正确,或许也有失误的时候,不过,以失误最少者为指针,则是不变的方法。能够弥补这种失误的,就是多观察、多思考,用理性的头脑分析问题。成功者都是在不断的预见、不断的思考中走向人生的大格局。

心的体积很小,世界却很大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先改变自己。生活中的难题也许在你改变了视角之后,就不难了。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他视野的大小,视角越大,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

1941年,美国洛杉矶。

深夜,在一间宽敞的摄影棚内,一群人正在忙着拍摄一部电影。

“停!”刚开拍几分钟,年轻的导演就大喊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对着摄影师大声说:“我要的是一个大仰角,大仰角,明白吗?”

又是大仰角!这个镜头已经反复拍摄了十几次,演员、录音师……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已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这位年轻的导演总是不满意,一次次地大声喊“停”,一遍遍地向着摄影师大叫“大仰角”!

此时,扛着摄影机趴在地板上的摄影师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站起来大声吼道:“我趴得已经够低了,你难道不明白吗?!”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有些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年轻的导演镇定地盯着摄影师,一句话也没有说。突然,他转身走到道具旁,捡起一把斧子,向着摄影师快步走了过去。

人们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导演会做怎样的蠢事。在周围人的惊呼声中,只见年轻的导演抡起斧子,向着摄影师刚才趴过的木制地板猛烈地砍去,一下、两下、三下……他把地板砸出一个窟窿。

导演让摄影师站到洞中,平静地对他说:“这就是我要的角度。”就这样,摄影师蹲在洞中,压低镜头,拍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仰角,一个从未有人拍出的镜头。

这位年轻的导演名叫奥逊·威尔斯,这部电影是《公民凯恩》。电影因大仰拍、大景深、阴影逆光等摄影创新技术及新颖的叙事方式,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至今仍是美国电影学院必备的教学影片。

拍电影是这样,对待人生更是如此,如果你的视角很低、很小,你怎么能看到艰难后面的希望和快乐呢?人生的格局也许难以改变,但怎么看却由你来决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视角看风景,风景便有不一样的风采;换个视角看人生,人生也会有不同的发现。

改变生命的视角,你就能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一个人的视角若只局限在眼前,就容易变得短视,就常会为小事纠结。可是一旦放宽视野,惊叹于世界之大,我们就会感觉到,那些曾被你看重的东西,其实只不过是微乎其微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心的格局很宽很大。

开阔视野,重要的是怎么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认识你自己,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生活中烦心的事本来就很多,有的越想忘掉越不容易忘掉,那就坦然地接受它就好了,放大视野看烦恼,反而可以变得超脱。

也许心的体积很小很小,世界却很大很大;但世界的容积是有限的,心的格局却无限广阔。

打开自己,你就赢得整个世界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

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这条鱼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为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暗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

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

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我们是不是就像那条鱼呢?在鱼缸中待久了,心也变得像鱼缸一样小了,不敢有所突破,有一天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已变得狭小的心反倒无所适从了。

其实,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开,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打开自己,需要开放自己的胸怀。

开放,是一种心态、一种个性、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是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是对自己的专业和周围的世界都怀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钻研和探索;是热爱创新,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不固执僵化;是乐于和别人分享快乐,并能抚慰别人的痛苦与哀伤;是谦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能乐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是乐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乐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是坚强,敢于面对任何的否定和挫折,不畏惧失败。

不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不可能学会新东西,更不可能进步和成长。开放的胸怀,是学习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是提升自我的起点。在一个组织里,最成功的人就是拥有开放胸怀的人,他们进步最快,人缘最好,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具有开阔胸怀的人,会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比尔·盖茨经常对微软的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比尔·盖茨本人就是一个心态非常开放的人,他鼓励公司里每个人畅所欲言,当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时,他会很虚心地去听。每次公开讲演之后,他都会问同事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下次应该怎样改进。这就是世界巨富的作风,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巨富的潜质。

开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飞得又高又远;而封闭的心像一池死水,永远没有机会进步。如果你的心过于封闭,不能接纳别人的建议,就等于锁上了一扇门,禁锢了你的心灵。要知道褊狭就像一把利刃,会切断许多机会及沟通的渠道。

花草因为有土壤和养分,才会茁壮成长、美丽绽放,人的心灵也必须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和浇灌,否则智慧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拥有开放的心,你才能充分利用成功的第一原则: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打开你的心,让想象力自由翱翔,让你成功的希望越飞越高。

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

我们知道,蛹化成蝶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蝶变”的时候,完成一次蜕变,让世界大吃一惊,但其中的疼只有自己知道。

有时候,因为怕痛或嫌“化蝶”的过程过于漫长,有些人在面临“蝶变”时开始尝试走捷径。比如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忙撕开束缚自己的“老茧”,这当然能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却缩短了我们的奋斗历程,删减了“蜕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导致蝴蝶蜕变失败,漂亮的蝴蝶丧失了飞翔的能力。

如果说蝴蝶自我蜕变是一种勇敢的尝试,是对生命的渴望和挑战,那么在外力帮助下的蝴蝶的蜕变则是一种保守的行为,不敢接受挑战,不敢自我超越,即使成功,也是一种假象,经不起碰触,一旦被残酷现实刺穿,它就只剩下老坏而愚钝的外壳。从青涩的应届毕业生摇身变成央视的名主持,从远涉重洋的学子到纪录片的制作人,从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身份、角色一直在变化。

1994年,杨澜获得了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也就是在这一年,事业如日中天的她突然离开《正大综艺》,留学美国,震惊了很多喜爱她的观众。对于出走央视的原因,杨澜说:“主持人这个行当有某种吃‘青春饭’的特征,我不想走这样的一条道路。我相信,如果一个人不充实自己的话,前程将是短暂的。”

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杨澜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创了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工作室》,并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那段时间,她主持的节目在世界华语观众中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凤凰卫视的两年里,杨澜拓宽了自己的职业视角,她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同时也找到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1999年10月,杨澜突然宣布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这次的离开给人们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比上次巅峰之时离开《正大综艺》更让人们吃惊和关注。杨澜对此的解释是:“离开凤凰的原因只有一个,在事业与家庭的选择中,我选择家庭。”

2000年3月,在所有媒体都一点消息都没有的时候,杨澜突然发布了和丈夫吴征收购良记集团并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的消息。在新闻发布会上,她胸有成竹地提出了打造阳光文化传媒的计划,对于电视市场的未来前景做了精心的描述。杨澜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就像一个追逐电视之梦永远不知疲倦和满足的蝴蝶。

2003年,阳光卫视70%股权转让,杨澜宣告阳光卫视创办失败。但是杨澜并没有放弃传媒人士的角色,她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杨澜视线》《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等节目,并多次参与北京奥运会的重大活动。杨澜说过,这些年,有太多的遗憾。唯一对自己满意的,就是一直在追求改变。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杨澜的经历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在开放中尝试改变,即使失败也精彩。蝶变,就是一次次突破想象,包括自己的想象,然后去追寻更高、更远、更灿烂的天空。

在未来的社会,那种自我中心、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以为是以及自我设限的人,根本不可能适应社会,甚至生存都会成问题。变,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而不变的,是心中超越自我的渴望。

作为很多人的“榜样”,杨澜更多的是带给我们一种启发:“哦,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美丽精彩!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nYzlqI6EQnjTYTCNyKc+7OG+Mh+C5SHn+mK1mwVzJc/s4htfbMp0Z8HOxVXehv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