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学是人学”新解

“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最早是由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提出来的。高尔基强调文学与人的密切关系。195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谷融先生发表过《论“文学是人学”》一文,文中论述了文学的任务问题,作者认为仅仅提“文学反映现实”,只是表明存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并未深入到文学的命题本身,是不够的。因此作者提出:人是现实的焦点,是生活的主人,所以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现实,抓住了生活。你只要真正地写出了人,写出了人的个性,就必然写出了这个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和当代复杂的阶级关系,就必然反映出整个现实。另外,钱先生在谈到文学的评价标准的时候,又认为人道主义是构成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哪儿没有人道主义,哪儿也就不会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人道主义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最基本、最必要、也可以说是最低的标准。这篇文章一发表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判。一是认为钱先生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二是认为他在鼓吹人道主义,抹杀文学的阶级性。这个问题直到新时期开始以后才得到认真的学术性的对待,但似乎学术上的是非一直存在着,因为就在20世纪80年代还兴起过一次批判文学人道主义的高潮。从今天的观点看,钱先生的观点通情达理、实事求是,大兴讨伐之师,实在是很愚蠢的。

时代向前发展了,历史条件变化了,难道我们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论证“文学是人学”这个旧问题吗?

今天的社会物质生活诚然丰富了许多,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试想一想,如果我们今天还像三年困难时期那样嘴里喊着阶级斗争,或者像“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样喊着“不断革命”,却要凭票购买有限的粮食,凭票购买有限的猪肉,甚至凭票购买蔬菜、购买点心,整天饿着肚子,那种日子是人过的吗?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人必须首先满足了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别的活动。我们现在终于明白这个道理,终于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20多年过去了,我们也终于看到,中国人在搞经济的问题上并不比别的民族差,搞现代化也不比别的民族差。尽管前面还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而胜之。但是,毋庸讳言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它的一些伴生物,那就是人的本能欲望的膨胀,于是在一部分人那里拜物主义、拜金主义成为生活中的一面旗帜。作为拜物主义、拜金主义的滋生物,出现了腐败堕落,出现了贪官污吏,出现了假冒伪劣,出现了嫖娼卖淫,出现行凶抢劫,出现了亲情泯灭(前几天从报上读到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因功课不好无法面对自己的亲人,在开学前夕竟然把自己的奶奶和爸爸残酷地杀害了,我的心不禁战栗起来)……对于这些把拜物主义、拜金主义奉为旗帜的人来说,他们不但是精神的残疾者,严重的则完全丧失了人性,他们已经从人变成了非人,他们不是人。对于目睹这种现象发生的多数人而言,他们处于焦虑状态,对这个社会的负面阴影感到有点陌生,有点隔阂,有点惶恐,有点失望,有点恐怖,概而言之,他们感到精神家园的失落。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并非中国工业化的特产,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这都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法国19世纪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说:在工业化过程中,“人性得到了最完全的发展,也是最残暴的发展,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也几乎使人成为了野人”。

从根本上说,人们精神家园的失落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意味着人文精神的极度匮乏。人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近几年关心社会发展的知识界谈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那么,人文主义究竟是什么呢?就西方思想来看,可以分成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第一种模式是超越自然的,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把人看成是神所创造的一部分,人不过是神的奴仆,“堕落的生物”;第二种模式是自然的,这就是科学的模式,这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建立起来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自然,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过是自然之子,人与其他的生物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科学才是至高无上的;第三种模式是人文主义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在宇宙中人才是核心,以人的经验作为对人、对神、对宇宙的了解的出发点,人是人自身的主人。 (1) 因为人是自身的主人,尊重人的不可估量的尊严,发挥人性的巨大的潜能,看重人所独有的良知,塑造人自己的生活,人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成为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近现代以来,由于科学主义的流行压迫了人的地位,人的精神家园有丧失之危险,所以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如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一批人,都在呼唤适合于人生存的人文主义和人文关怀。当然,人文主义如果不作为一种思想运动而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也是十分丰富的,儒家、道家有许多不同,但在关怀人的生存、注重人性的发展、看重人的尊严上面是相通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箴言,强调人与人之间那种感同身受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可以说就是人文精神的经典的表述。道家的代表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万物相往来”的话,虽然重在自然,但落脚点还是人的精神的自由,也是富于人文精神的。今天,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遇到了人文精神的匮乏问题,我们就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吸收前人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财富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一种适合于我们今天社会的新的人文主义、新的人文关怀。

那么,这种人文精神的资源最集中储藏在哪里?应该说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一切人文学科的著作中都有人文精神,但最集中储藏在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说文学是人学,就在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具体的审美的形态,表现人性的各种情感,表现人的童心,表现人的善良,表现人对自己的信心,表现人决心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表现人性的美丽……如果说资本片面生产财富,而不注意对人的关怀的话,那么文学艺术唯一的目的就是关怀人,关怀人性,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人学”。

发展经济不是也不应该是我们最后的目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巨大的财富也不是也不应是我们最后的目的。我们最后的目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的目光不能只是停留在技术理性工具上面,让文学艺术这个营造人的精神家园力量也进入我们的视野中。文学艺术不会一天之内就让人的善心都呈现出来,它是改造人性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手,但只要我们认同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长久地关注它,培育它,那么我们最终将让千百万人获得精神的温馨家园,找回失落的人文理想。

2002年3月22日

————————————————————

(1) 参见[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1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rsddorYkabDXbibQLHXlxZQAS30Bbs8U3OvqIwsDkiArVdofSeOgFqwcpkthM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