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成名的长篇小说的书名。很冒昧,我把它作为我的这篇短文的题目了。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出生于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医生家庭,今年是他一百周年诞辰。他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都正在纪念他。他一生的经历非常复杂,喜欢冒险,什么事情危险,他就要干什么。一般人都很难理解他。他最早出名的长篇小说是《太阳照样升起》,那是描写所谓“迷惘的一代”的书。书名的意思是,以前那群“迷惘的一代”讲喝酒,钓鱼,看斗牛,与小姐调情恋爱,现在依然如此。新的太阳上升了,也不过赶回到日出的地方,生活兜了一个圈子又回来。后来他又出版长篇小说《战地钟声》,也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不过他最成功的和影响最大的作品是195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小说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随后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可是在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对准自己的下颚扣动了扳机,自杀身亡。
我这里要追问的是,海明威以什么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有的学者说是他散文的风格,他的小说的句子很短,精练生动,变化多端,每一句都像一个小石子向你扔过来,让你不能不感受到它,这也许是他的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吧。不过多年前我读他的《老人与海》,并不觉得他的文体怎么好,相反觉得那文字相当沉闷,也许是由于翻译的原因,已经无法保留他的原有的文体。我记得《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个老渔夫山提亚戈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他不得不到外海,终于遭遇到一条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接着,他就想尽一切办法与这条大鱼周旋,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作家用了很长的篇幅写这过程,感觉沉闷至极,当时我读时几次放下,又碍于是“名著”,不得不几次拿起。我的印象是山提亚戈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用鱼线钩着那条鱼转来转去,最后终于把大鱼拉到船边,并用飞枪刺死了它。然后想办法把鱼捆绑在他的小船旁,因为鱼太大,拖不到船上来。小说始终就这么一个人物——老渔夫,没有有趣的三角恋爱,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情景交融的描写。好了,老渔夫现在可以载着他的收获返航了。那知道那些饥饿的鲨鱼纷纷前来抢吃他猎获的鱼肉,这一口,那一口,山提亚戈用了船上的最后一件武器——一支折断了的舵柄,与鲨鱼做斗争。当山提亚戈把小船驶回岸边时,那条鱼只剩下一个鱼架子了。山提亚戈疲倦极了,他倒头就睡,在梦中再去寻找他的猎获对象了。我读完小说,有点怅然,我不知道这样一篇小说怎么会被捧到天上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可这篇“乏味”的小说中的老渔夫竟然时常在我脑子里闪现。我一直在想,山提亚戈在醒来之后,他是放弃他的钓鱼生涯呢,还是继续出海,重复那海里的艰难的生活?我的思考结果是,山提亚戈决不会轻易放弃,他还要出海。他是一个硬汉子,竞争中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可以再来。大丈夫在具体事情上可以被打败,但他的精神永远不可以被打败。失败了仍然要努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伟大的、坚强不屈的、永远打不败的精神。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是有了这种精神,那么就是一个硬汉子、一个硬汉子国家、一个硬汉子民族。后来又想另一个问题,山提亚戈诚然是失败了,可他没有气急败坏,没有灰心丧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为了面子而找个理由来解释他失败的原因,他的失败是有风度的失败。这从某种意义上不就是胜利吗?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成功,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这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失败的态度问题,对待失败的态度也有一个“赢”和“输”的分别。这样一想,我就觉得海明威是在他的作品中宣讲哲学,宣讲人生哲学。噢,他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原来在这里。
文学与哲学不是对立的。亚里士多德早在他的《诗学》中,就以文学与历史相比,他认为文学更富于“哲学意味”。有许多作家、学者也这么说。中国六朝时期的刘勰讲文学要表现“道”。“道”是什么?就是哲学。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艾略特甚至说:“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他诗中所表现的哲学以及所表现的程度来评定。”实际上,西方整个现代派文学都着意于追求意象,意象就是有意有象,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一定的意念哲理。从一定意义上说,哲理是文学作品的神经、骨髓和灵魂。有没有哲理的暗中灌注,这是关系到作品的持久的吸引力问题。我们今天仍然纪念海明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哲理没有过时,看来也永远不会过时。海明威作为一颗文学的太阳照样升起。
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