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抓住时代变迁机遇1

回顾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到世纪的脚步给人类留下的深深烙印:四百年前,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从此开始有了地球村的雏形;三百年前,出现了蒸汽机和资产阶级革命;二百年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率领大军横扫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一百年前,出现了电力与核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继出现。

20世纪之初的中国正处在光明与黑暗、压迫与反抗的时代,整个世界只有强权,没有公理。百年沧桑,今日的世界发生了巨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领全球的两大主题。昔日多由政治家、军事家主演的社会历史大舞台,现在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金融家和科学家。

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对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味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

1.从小饰品中抓住大机遇的

“哎呀呀”创始人叶国富

1977年10月,叶国富出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一家七口人只有老父亲一个壮劳力,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叶国富的童年生活并没有多少诗情画意,而是充满了艰难与泪水。他5岁时就读小学,但为了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天放学后就到后山去放牛。为了给自己挣学费,还要到山上去砍柴,然后和父亲一起拉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卖。在起早贪黑的日子里,叶国富的幼小心灵里埋下了一个强烈愿望:走出大山,改变人生!

1998年叶国富中专毕业。1995年7月他曾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市第一中学,但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能更早走向社会,帮家里分忧解难,他在考试成绩公布后,悄悄地让班主任将志愿改成中专,班主任觉得非常可惜,但也惊叹叶国富小小年纪竟如此懂事。从身无分文只身来广东求职找不到工作,到2008年在全国拥有2000多家“哎呀呀”独立品牌的连锁店成为资金过亿的董事长,他有着较常人更多的人生感悟:机会成事,机遇成人!抓住一次机遇,可以成就一项工作;抓住两次机遇,可以成就一个事业;抓住三次以上的机遇,可以成就一个美丽的人生!叶国富现为“哎呀呀”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

叶国富创建“哎呀呀”的经历,如同一则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创业启示录,以胜利的姿态提醒着我们:即使在那些寻常的、不起眼的商业地带,也蕴藏着不可估量的财富机遇。

从地摊上发现商机

1998年7月,叶国富中专毕业。他靠自身的坚强毅力,自学完成了中南财经大学大专及本科的全部课程。但在广东本科、硕士满天飞的现实情况下,找工作谈何容易,尤其是作为新毕业生,更是难上加难。经过四处碰壁,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来到佛山一家五金厂打工,在流水线上做最脏最累的活。三个月后,由于他刻苦努力,很快弄清了产品生产销售的所有环节,已经达到做业务员的基本要求,老板开始让他做销售工作。

然而,叶国富心里整天想的却是自己怎样才能当上老板。一天晚饭后,他和工友一块逛地摊购物,发现一个卖女性饰品的地摊前围满了女孩子,都在精心购买自己喜欢的小饰品,发夹、耳坠……片刻之间一抢而空。生意这么好,叶国富羡慕不已,而自己跑业务一个月了还没签成一个单子。如果自己也能摆这样一个地摊那有多好啊!叶国富隐隐约约地感到,这可能就是自己今后发家致富、成就大事的难得机遇。

有了这个想法后,叶国富更加关注那些小商品了。然而,他兜里没有一分钱的启动资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现有的工作上,企盼能顺利拉来几单生意,挣个本钱。经过一番努力后,叶国富终于和佛山市某陶瓷厂签订了供销合同,这是他当上业务员以来签订的第一笔合同,这笔生意给他带来了4500元的提成。拿着这笔来之不易的钱,叶国富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酸楚,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2001年年底,叶国富的一个朋友过生日。在生日宴会上,叶国富认识了一个青春时尚的女孩子,她来自安徽,在一家知名公司从事女性化妆品及饰品的销售工作,她的销售业绩位居全公司第二名!对这个优秀的女孩,叶国富一见钟情,主动邀请她出来逛街,并请她吃饭。漂泊的心使两个异乡人很快走到一起。与其给老板打工,还不如自己开店,两个人想法一致。经过多次对地摊几元饰品的考察和了解,叶国富觉得做饰品生意绝对火爆有钱赚,再加上自己做销售已有明显的成绩,口袋里已有20多万元钱,创业的事更加心切了。

2002年3月,叶国富和他的朋友在佛山开了一家饰品店。为了改变店面形象,叶国富采用专卖店的效果来进行装修,卫生整齐,饰品琳琅满目,主要经营的是10元钱以下的商品,特殊的货物最高价是9.8元,像平价超市一样冲击市场,全力打造迎合普通人心理、适合平价消费的饰品店。首家饰品店一炮打红,生意兴隆,更加坚定了叶国富的决心和信心。

来自麦当劳的启迪:走连锁之路

我们常常专注与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大的机遇,往往会忽略身边一些并不起眼的小机会。其实我们错过了多少宝贵时机,自己还不知道呢。聪明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些小机会,因为把握了小机会才会迎来大的机遇。

第一家10元店开业后,在叶国富的努力下,一直保持着时尚、低价的特色,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饰品店成为不少青年男女流连忘返的地方。

生意好起来,朋友们看到了,也都想开饰品店,加盟叶国富的店,并请叶国富帮忙管理。于是,叶国富开始考察自己周围的连锁店。他考察了麦当劳、苏宁等知名的连锁店,这使他眼界大开:苏宁电器主要采取低价经营,获取低额利润,以量取胜,形象也很好;而麦当劳实施加盟连锁经营并且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产品,因此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小商品店要想发展和壮大,就必须走麦当劳连锁加盟的路子。思路清晰后,叶国富立即到书店买来了“特许与连锁”等书籍进行研读,并请专家教授进行指点和论证。理论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具体操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与实际脱节,他决定自己先开一家连锁店,摸索管理经验。

2003年3月18日,叶国富的第一家连锁店在南海市的一条商业街上正式开业了。与他所在佛山的母店相比,这个店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装潢上都大不一样。顾客一走进商店,望着柜台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感受到了一种时尚的气息,再加上营业员高素质的服务,并在店里播放着欢快的流行音乐,让人有一种店小气魄大的感觉,同时也大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开业第一天光临的顾客非常多,叶国富和两名营业员不停地忙,才勉强应付过来。到晚上打烊时一结算,营业额竟高达5800元,纯利润达到了2800多元!

2004年年初,“不安分”的叶国富又开始行动了。为了突出小饰品店低价的特性,叶国富就和大牌子的衣服在同一条街上进行竞争。这次他要利用物价对比的形式测试一下人们的消费心理。他在一家专卖高档服装的时装店旁边开了一家分店。时装店里每件衣服都卖500元以上,而叶国富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卖10元以下。他发现顾客从时装店里走出来后,都要问一下他这里的价格,当他们听说一律10元以下后,无不惊讶万分:“哎呀呀,这里的东西好漂亮呀!”“哎呀呀,这里的东西好便宜呀!”“哎呀呀,这里的东西好丰富呀!”虽然他的商品与服装不同,但却试出了顾客的消费心理,看来大家对物美价廉的商品还是情有独钟的!这更加坚定了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这次尝试给他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他一直在考虑自己的店名,总想给自己的店起一个响亮、惊讶、让人看一遍就不会忘记的名字,可是他始终没有找到,今天,他突发灵感,给自己的店起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名字--“哎呀呀饰品店”!在此后一个月中,陆续将自己在佛山的十多个店,都改成了“哎呀呀饰品店”。

为了让“哎呀呀饰品店”迅速复制,叶国富于2005年3月将“哎呀呀”总部搬到了广州。因为广州是全国饰品开发生产之都,全国最流行时尚的小饰品几乎都是广州生产的,而且最能把握饰品的流行方向。

叶国富请知名策划公司对公司进行策划:25岁以下都是非理性的消费人群,0.8~9.8元的饰品都是最畅销的,是非理性的消费,低价位的饰品带来了消费者疯狂的购买。叶国富采取超市管理,价格一步到位,消除人们在地摊上讨价还价的尴尬。不管你是身价千万的富豪还是温饱水平的打工妹,进店身份都一样,可以昂首挺胸地尽情购物。

为了控制成本,叶国富和一些大的厂家直接联系,进行贴牌生产(委托加工)。连锁店和饰品公司的发展成败取决于产品的开发力度和速度。叶国富成立了新产品开发部门,请韩国知名设计师设计产品,对全国流行时尚的产品进行研究和筛选,每年新开发的饰品达几千种。

叶国富终于把“哎呀呀”带上了特许加盟的道路,“哎呀呀”的事业从此变成了大家的事业,如笑脸般的“哎呀呀”品牌logo快速传播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哎呀呀”如今的许多决策都是围绕早已设想好的规划而进行的,叶国富对“哎呀呀”的发展信心十足。计划4年之内“哎呀呀”全国加盟连锁店铺数量达到6000家,6年之内达到10000家。而且,上市也已经列入了2009年的发展计划当中,包括美国高盛、IDGVC在内的众多投资者纷纷向“哎呀呀”发来了合作邀请。“哎呀呀”从2009年开始已正式成为迪士尼公司的中国合作伙伴。

叶国富的野心不仅仅是全国的万家店,在开到一千家店后,他就开始积极筹备海外扩张,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入了他的“法眼”。

“我们的目标是万店连锁。21世纪的一百年,我们只做一件事,就是建成全球最大的饰品连锁系统。把‘哎呀呀’做成中国的沃尔玛。”叶国富如是说。

挖掘特殊人群潜在机遇

特定的人群、性别、年龄有其特定的消费需求。不同性别年龄的消费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消费心理倾向上也会有所差别。特定性别、年龄、职业的人,观察事物的着眼点和看法也不一样,叶国富从对周围事物的细小观察中发现了机遇。

“哎呀呀”的目标人群是14~25岁的青春时尚女孩。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不在乎佩戴的饰品要多尊贵、多豪华,她们看中的往往是那新颖时尚的独特、优雅造型,挑选着那“韩”风吹来的韩式饰品,“水晶年”热卖的水晶饰品,还有“民族风”风靡各地的特色饰品,在精挑细选中,她们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小小的饰品张扬着佩戴者的青春、时尚与个性魅力。

女孩饰品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5元的东西比5000元的还漂亮。”很多经营者都珍视这句话。“哎呀呀”牢牢地抓住年轻女孩爱美和善变的心理,在适合的时间内推出款式多样、价格便宜的女孩饰品,保证店中每周都有数十个品种的新款上架,保证所有的年轻女孩都有能力购买。

在这个讲究时尚的饰品行业,为了比对手跑得更快,“哎呀呀”每年研发的产品已达近万种,紧扣时代流行时尚的脉搏,快速应对流行趋势。叶国富派遣“时尚买手”前往巴黎、首尔等世界时尚名城勘察时尚行情,再和韩国、日本等地企业合作开发新饰品,通过精选厂家设计、贴牌生产或与供应商签署独家供货协议等方式,来保证“哎呀呀”商品的独特性。

在明星代言方面,与应采儿的两年合约还未到期,2006年叶国富就将“哎呀呀”的代言人换成了当时更有影响力的李湘;2008年3月,与李湘两年合约未到期,更为年轻女孩们喜欢的阿Sa的海报,又贴遍了全国各地的“哎呀呀”店铺;2010年8月在中国进出口交易会举行的广东南国书香节上,“哎呀呀”的书模秀成了这次书展的一大亮点,赚够了眼球。

2010年暑假,如果你收看热播电视剧《丑女无敌》的第三集,将看到这样的剧情--费迪南的概念广告公司濒临倒闭,不得不向“哎呀呀”公司董事长叶国富求援,裴娜由此认识了叶国富和“哎呀呀”。一直想傍个有钱男人的裴娜,也终于想通了--与其靠男人,不如开个“哎呀呀”店,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她私下找到叶国富,寻求一些优惠条件,打算自己开一家赚钱的“哎呀呀”店铺。

这是“哎呀呀”一次绝佳的嵌入式广告。叶国富又做了一件业内前所未有的事情,即在热播电视剧中自己饰演自己,为“哎呀呀”开辟了一条充满创意的传播渠道。

有梦想,有激情,才有服务的热情--这成为叶国富挑选加盟商和员工的重要标准。“哎呀呀”诞生于国内特许加盟低潮期,充斥着一片倒闭的哀怨声,却没能阻止“哎呀呀”特许事业的展开。占“哎呀呀”八成的加盟店主,已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要将品牌的理念传递给加盟商,让加盟商看到品牌发展的前景。为此,叶国富设立了“哎呀呀”商学院,每周都举办为期三天的店长培训班,无偿为加盟商学员提供住宿和饮食,讲授“哎呀呀”品牌形象管理以及最新的饰品知识、销售技巧等内容,使学员融入“哎呀呀”文化,把“哎呀呀”经营理念传递下去,这也使得“哎呀呀”在对加盟商的服务方面走在了行业的最前列。叶国富的梦想和激情加上全体店员的热情服务,终于换来了今天“哎呀呀”饰品店超过80%的市场生存率。未来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但要发现它、挖掘它,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科学求是的态度。

创造机遇实现成功人生

在每个成功人士的一生中,都有一个乃至几个决定其成败得失的关键时刻。在此紧要关头,充分体现了这些人把握和创造机遇的超凡能力。正如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言:“所有人都拥有机遇,只不过会不会掌握而已。”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有句更深刻的话:“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遇,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地创造机遇。”叶国富不仅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更是一个不断创造新机遇,成就新事业,实现人生新境界的人!

“哎呀呀”品牌从当年的“本店商品一律10元”的无名店起家,到如今的成为响当当的世界级连锁品牌;从4500元启动资金创业,到如今拥有资产过亿元;从在佛山的一个不起眼地方开设的第一家饰品店到现在在全国各地开设2000多家连锁店;从过去开业时经营几百种产品到现在为加盟商提供近万种产品;从当初全部商品都是从批发商处拿货,到如今大部分自己设计研发;从起步时靠一块手写的广告做宣传,到现在通过明星做品牌形象代言人,“哎呀呀”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创新之路、创优之路。作为董事长的叶国富也走出了一条创造机遇、走出大山、改变人生的成功之路。

2010年,“哎呀呀”店铺达到2000多家,零售总额突破15亿元。“哎呀呀”已经迅速成长为行业大鳄浮出水面,风险投资趋之若鹜。回想13年前那个黄昏的十堰火车站,叶国富感叹,现在的这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所能想象的极限。

其实,叶国富从来不曾为自己和“哎呀呀”设定过限制,因此他才能带领“哎呀呀”杀出重围,成为时尚饰品行业的领跑者,才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饰品中抓住让人惊奇的机遇。时到今日,34岁的叶国富更不会为前路迷茫,“哎呀呀”的前进轨道延伸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远方的站牌上写着:全球饰品连锁冠军。

2.善于把握互联网

发展机遇的“狂人”马云

马云1964年10月出生于浙江杭州。他身材矮小瘦弱,其貌不扬,却有着一股武林侠客般的大英雄气魄,他以剑为生,潇洒地行走于网络江湖之中。

马云跟那些有着光鲜背景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不一样,他太普通了:既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也没有出国进修过,更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他不懂电脑也不懂网络,对软件、硬件更是一窍不通;他创办公司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只能把家当成办公室……

现在,马云所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2000年被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为“年度商业领袖”;2005年被评为“2004年度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同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全球未来100位领袖”之一;2006年,又被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之一……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马云对建造一个“电子商务帝国”的强烈追求以及他对互联网电子商务所作出的贡献。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于2006年11月公布了其评选的2006年度世界最佳B2B(企业对企业)网站名单,阿里巴巴公司又一次在综合类网站中位居榜首。这是阿里巴巴连续第7年当选《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B2B网站。

见过马云的人都说他很狂,至于狂到什么程度,有人这样说,如果说马云的“狂”在中国排第二的话,估计没人敢排第一。马云自己也说自己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截至2007年6月30日,阿里巴巴国内外注册用户已超过2400万,在C2C(个人对个人)市场份额超过80%的淘宝网拥有4000万的会员和数百万的店铺,而在支付宝公司则拥有5200万注册用户。

识时务者为俊杰。马云的成功源于他对互联网前景的深刻认识,源于他对网络时代机遇的准确把握。

来自西雅图的“灵感”--创办“中国黄页”

1988-1995年,马云曾任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讲师,期间还在杭州创立了第一家名叫海博的外文翻译社,利用空闲时间为一些外贸企业翻译文件。这种活儿虽然工资不高,但他却凭借一流的英语水平赢得了各行各业客户的信任。

1995年的一天,马云接到了浙江省交通厅的派遣通知: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在西雅图,对电脑一无所知的马云学会了上网。朋友让他输入一个词,他输入了Beer(啤酒),结果电脑上显示了许多国家的啤酒,包括美国、德国等,而他就是没有看到中国的啤酒。马云非常好奇,又输入了China(中国),计算机上显示“没有数据”。而当输入中国历史的时候,显示的只是一段仅有50个字的短文。马云很奇怪:为何没有中国的信息资料呢?于是他想到了为自己的翻译社在网上做一则广告,上午10点他将广告发布到网上,中午12点之前他便收到了6封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关于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感到很惊奇,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发现了重大机遇。互联网上有大大的生意可做!”

马云从美国回到杭州后,心中只有一个疯狂的想法,那就是要建立一个网站,收集国内所有企业的资料,在网上向全球各地发布,利润则源于加盟企业所支付的费用。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还不是很了解网络,就算在全世界范围内,网络也才刚开始起步。在杭州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时,马云就已经梦想着利用网络来开公司挣钱。亲朋好友们知道了他的这个想法以后,都极力反对,不过马云还是力排众议,下定决心坚持梦想。

1995年4月,马云与妻子以及另一位朋友,凑了两万块钱,租了一间房子,就这样建立了一家专门为企业做主页的网络公司,网站命名为“中国黄页”。这是中国最早的网络公司之一。当时,有许多人都还不知道网络是什么东西,可马云依旧没有放弃,每天都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同时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在上海正式开通网络后,马云的业务量开始急剧增加。在所有企业纷纷忙着为自己建立主页时,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收入。

外经贸部的“火花”--创建“阿里巴巴”

商场上机会均等,在相同的情况下,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得先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获得并破译有关信息。1996年,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轻而易举地赚到了数百万元人民币,并在国内有了知名度。此时,网络开始逐渐普及,国家外经贸部注意到了马云。1997年,外经贸部邀请马云到北京,加盟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项目--EDI(电子数据交换)中心。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来到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一年之内,他们就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以及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每当马云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时,他都会觉得受益匪浅。他感叹道:“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一个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使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同时,马云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海外的商业与商人,从而更加了解全世界商人的需求。最为重要的是,马云更先看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商机--中国将变成全球第一大供应商基地,变成全球的加工厂。当国外的大企业正在利用建立分部与做广告来寻找中国供应商时,那些国外中小型企业却只能通过朋友介绍来认识中国的中小型制造商。马云清醒地认识到解决中小型企业之间的沟通问题,是他的网站所要完成的任务。他要建立一个平台、一个社区,让信息超越地理的界限与文化的阻隔,让世上不再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很多东西可以用信息来代替和表示,信息是这个时代的最大财富。有信息就有了机会,有机会就有了财富。1999年,马云回到杭州建立“阿里巴巴”网站。在离开北京之前,他对自己的伙伴们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或新浪。”

在杭州的创业动员大会上,大家掏出了自己积攒的钱,一共凑了50万元,开始建立阿里巴巴网站,明确网站的发展方向是为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网上商业信息交流平台。

能够主动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创造机会的人,往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马云就有这种能力。在1999年2月21日这一天,马云在西子湖畔自己那间小屋里为创业团队画了一个“超级大饼”:阿里巴巴将是一个持续发展超过80年的公司;阿里巴巴要做全球十大网站之一;要让全球所有的商人都用阿里巴巴。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标志是什么呢?马云说:“成为《时代》或《福布斯》的封面报道。”这样的宏大目标是当时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的,甚至连马云本人也没料到自己会在16个月后就登上全球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封面。人们惊奇于它的速度,赞叹它的效果,华尔街高盛公司立即拿出500万美元投给了阿里巴巴,紧接着多家大型企业也纷纷投资。随着阿里巴巴的名声越来越大,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对这个网站的老板充满了好奇,提出要见一见。孙正义见到马云6分钟之后,即许诺投资阿里巴巴3500万美元(马云嫌多只接受了2000万美元),而且均出自他个人腰包,态度非常坚决。2000年1月,双方正式签下合同。有了资金支持的阿里巴巴,由此开始了它的美丽传奇。

马云果然不负众望。在建站第一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了8.9万名;2000年高达50万名;在2001年网络的严冬季节,仍旧实现了100万会员的目标,并使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到2008年阿里巴巴的会员总数已达近1000万名。

阿里巴巴在网络最寒冷的冬季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网站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MBA案例,在《福布斯》评选的世界最佳电子商务站点排行榜上,连续多年名列首位。

千里姻缘一线牵--收购“雅虎中国”

2005年的一天,马云收到了一封远在美国的雅虎“酋长”杨致远发来的公函:“马云先生,有时间希望共同探讨一下对国际互联网的看法。”具有敏锐洞察力和预测力的马云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对方的邀请。2005年5月,马云与杨致远在美国加州见面。只是经过了一次短暂的会谈,双方就达成了合作意向。由此可见,“千里姻缘一线牵”并非只是神话,关键是要有独到的眼光和果断的能力去对待这份机遇。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11日下午2点在北京宣布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一切资产,其中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www.yahoo.com)、在线拍卖业务(www.ipai.com.cn)、搜索门户“一搜”(www.yisou.com)、无线业务和移动应用、媒介和广告销售、雅虎电子邮箱、3721网络实名服务,还有即时通信工具“雅虎通”,阿里巴巴还将取得雅虎领先世界的网络品牌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

与此同时,雅虎公司还宣布和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关系,投资10亿美元于该公司,成为其股东之一。因此,阿里巴巴公司也将享有雅虎公司的强大搜索技术平台、丰富的资讯内容和其遍布世界各地的渠道资源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

现在阿里巴巴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B2B业务,还有亚洲领先的拍卖与网上安全支付体系。这次战略联盟关系的达成,使阿里巴巴将获得雅虎公司搜索技术平台的支持和强大的产品研发保障。马云表示,搜索技术的运用将在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阿里巴巴公司将运用雅虎全球领先的搜索技术,进一步丰富与扩大电子商务的内涵,在B2B、C2C领域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为中国1亿网络用户提供更优质有效的服务,为中国企业开拓更多的国际发展渠道。

阿里巴巴公司并购雅虎中国以后,旗下的公司将包括阿里巴巴中国网站、阿里巴巴英文网站、淘宝网、雅虎中国门户、搜索门户、中文上网服务公司、支付宝公司以及在线拍卖网站,从而搭建成一个具有巨大想象空间的战略规划图--“电子商务+门户+搜索+即时通信”,几乎占据了当今网络领域所有当红的主要业务。

中国雅虎于2007年9月7日正式推出了首款没有限制容量的“终身邮箱”。这次新推出的免费邮箱,将原来的“@yahoo.com.cn”域名改成了全新的“@yahoo.cn”域名,具备无限容量与个性ID两大特性,能够容纳用户一生的全部邮件,随后宣布向所有网民开放ID抢注。

对整个阿里巴巴集团而言,新ID将是串连珍珠的金线。非常明显,雅虎邮箱具有天然的电子商务优势,而作为“试水”,雅虎新邮箱首批注册用户同时也是淘宝的用户,以后,更有可能成为诚信通与中国供应商的用户。另外,雅虎终身邮箱对于网商订单很有用处,曾经受到网商们的疯狂追捧,甚至三大门户网站也开始主动和雅虎邮箱寻求合作。谁拥有这个邮箱,谁就开启了一个新的商业大门。

清朝末期“红顶商人”胡雪岩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马云是一位拥有天下眼光的“创业教父”,他的远大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

3.看好广告业巨大市场的萨奇兄弟

萨奇兄弟创办的萨奇广告公司经营着全世界广告业务的5%,在58个国家和地区雇佣了14000名工作人员,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告业集团。据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竞选时也曾得到该公司的全力支持。

1970年年初,当萨奇广告公司还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小公司时,他们就夸下海口说要把他们的公司办成历史上全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5年后,萨奇广告公司成了英国第四大广告公司;到了1980年,他们达到英国广告业之首;1981年,该公司居欧洲首位;1982年,他们名列世界第八位,在40个国家设有74个办事处;1983年,该公司在9个月内就完成了全年收入1.53亿美元的指标,其收入的增长率为50%,令人诧异,税前利润在5年里以每年43%的速度递增;1986年,萨奇广告公司荣登世界广告业榜首。这个速度为任何其他行业稀有,在广告界里也是史无前例的。

广告业大有可为

萨奇兄弟俩出生于一个小康家庭,父亲是伦敦北部的一个纺织品制造商,犹太人后裔,好几代以前就移居英国。长兄查尔斯,在学校毕业前,曾在广告公司办公室当过勤杂工,偶然发现自己具有撰写广告文字的才能;18岁那年辍学,进入广告行业;25岁时,自己创立一家独具特色的咨询公司;27岁时,他成为伦敦收入最高的广告商之一。弟弟莫里斯,是伦敦经济学院的高才生,担任英国哈马克出版社广告部主任,一度协助一个贸易刊物的发行人创办了一份新杂志,其读者主要是会计、医生和广告员。

1970年,萨奇兄弟俩怀着巨大的雄心进军广告业。他们借星期日泰晤士报一角,刊登一条广告,宣布“萨奇广告公司正式成立”。

萨奇兄弟的选择行动是有依据的。他们正确地预见到: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到来,在即将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国际广告的沟通和促销作用必将得到极大的关注。选择正确的发展目标后,兄弟两人便树立了必胜的信念,从第一天起,便下定决心要将萨奇兄弟广告公司办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型国际广告公司。他们双管齐下,一方面,为肥皂、汽车、机票,还为英国的政客和自己的萨奇公司大做广告,全力以赴;另一方面,他们大肆兼并同行业和竞争对手。当初,他们贷款6万美元,在伦敦苏霍区办起自己的广告行,至今才二十几年,兄弟俩依靠他们的勇气、运气和苦干精神,已经建立起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广告业大帝国,他们的公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告业集团。全世界500家最具影响的企业中,几乎近一半的企业,其中包括奔驰公司、雀巢公司、丰田公司等,全部由萨奇公司代理广告业务。此外,萨奇兄弟出人意料地买下了美国电视广告总播出时间的20%。公司利润连年递增。1987年,税前利润猛增至77%,达1.9亿美元。

把握时机,努力推销

“广告”一词,在拉丁文中意为引起注意和进行诱导,引入到英语里,演变为“引起别人注意”或“通知别人某件事”,成为现代广告。为了发挥广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萨奇公司创造的广告便以追求杰出的新奇创意为基础,引人注目。萨奇广告公司把创新的关键全部放在新颖、独特的广告产品设计上。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紧盯“需要”、“独特”这四个字。所谓“需要”,也就是多样化需要的产品,所谓“独特”,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追求新奇。

萨奇兄弟广告公司开业之初就采取主动,打破传统,推出了一则不合常规的绝妙的广告设计:画面上是一个怀孕7个月的小伙子,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画面下方的标题则郑重地告诫男子:“假如怀孕的是您,您是否会加倍小心一些呢?”这则广告是为英国健康教育委员会制作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掀起反对早孕和未婚先孕的运动。整个广告中没有社会责任的说教,没有对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不负责任的人进行任何指责,可是它新鲜有趣,独具匠心,教育效果也很好。这类为非企业性主题做的广告使萨奇广告公司在创办的头一年就在广告界崭露头角。

萨奇广告的设计师和文案撰写人员经常超乎常规,天马行空地想象,然后回到现实,而不是只设计到他们认为顾客能接受的程度为止。“我们比竞争对手更大胆地处理广告,”萨奇说,“我们不断鼓励我们的设计师更大胆一点。”萨奇广告公司的广告做得大胆泼辣,通常使公众按他们的思路想法看待问题。

他们为英国航空公司设计的一则电视广告使人记忆犹新:一家公司的几个高级管理人员打算捉弄他们的一个同事,要让他在老板面前丢丑,在事业上遭受挫折。本来他们应该为他订一张头等舱的机票,可是他们却订了一张公务舱的票,让他乘夜班飞机从纽约飞往伦敦。他们满心希望第二天上午开会的时候那个倒霉蛋会显得精疲力尽,气恼不已。结果,由于英航提高了公务舱的服务质量,那个坐公务舱旅行的管理人员休息得很好,到达目的地时仍是精神饱满。

萨奇广告公司的广告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从高度的虚饰到低级的幽默它都运用,唯一不变的原则就是把握时机,努力推销。充分调动公司所属的市场调研、公共关系、业务咨询、销售现场以及各部门为产品刻意求新而专心致志的积极性。萨奇兄弟曾自豪地说:“我们相信,我们制作的30秒钟旅行应该抵得过竞争对手的60秒钟的广告。”

新奇的、创造性的广告,使萨奇广告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超过了纽约麦迪逊大街许多资历很深的美国广告公司,高超的制作水平,使萨奇广告公司博得了许多国际大企业的信赖,也使他们获得了大批的合同。

广告业历史上最好的一次纪录

1979年,萨奇公司大展拳脚,做了一笔独具特色的买卖,得益匪浅,使公司日后不仅有机会影响英国人对于果酱的选择,还有机会影响英国人对于其领导人物的选择。客户就是保守党人的领袖,当时刚出道的撒切尔夫人。

萨奇广告公司为撒切尔夫人开展的竞选宣传运动,可以说是“广告业历史上最好的一次纪录”。

1979年,它作为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竞选广告公司而在英国尽人皆知。1978年夏天,萨奇公司制作了第一幅竞选宣传画,上面画着一列望不到头的失业队伍,下面题着“工党干什么吃的!”这样一段简洁的标题。还有一则电视广告则宣称假如全部失业的英国人排起队来,这队伍可从伯明翰的英国下议院一直排到格拉斯哥。另一则电视广告还提请观众们注意,“英国制造”这一词过去曾经意味着某产品是世界上最好的,现在英国却以阻碍人们制造最优产品而举世闻名。人们的技术和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有些人不工作还照样能得到报酬,致使英国制造的世界一流产品日益减少。总而言之,英国正在倒退(这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英国议院塔上的大钟指针在急速向后倒转的画面)。

这几则广告的社会效应马上表现出来,保守党声名大振。1979年,撒切尔夫人竞选成功,入主唐宁街10号。下一届1983年的大选中,工党竞选者也雇佣了一家广告公司,而萨奇广告公司再度出山,为撒切尔夫人竞选大做宣传,战胜了工党雇佣的广告公司,助使撒切尔夫人二次入主唐宁街10号。

萨奇兄弟的竞争对手认为,萨奇兄弟本身在竞选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金融界公认的稳重保守的人物,他们十分接近权力中心,但又不会损害那些倾向于保守党的顾客们,这是萨奇兄弟与保守党形成的联系所创造的一个奇迹。这家公司在全国的地位和声望使其股票价格大幅度上涨。

放眼国际,走向世界

广告商萨奇兄弟有一句口头禅:越大越好。萨奇广告公司最初就放眼国际市场,人们顺着萨奇广告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购买或兼并的公司及业务内容和项目的扩展,可以清楚地发现它走向世界,称霸世界的每一步。

1972年,萨奇兄弟在兼并同行对手方面首战成功。1976年,他们更是一鸣惊人,居然买下康普顿广告股份公司英国分公司的绝大部分股票,这家公司在伦敦注册,规模是萨奇广告公司的两倍,小鱼吃掉了大鱼。因此,萨奇兄弟得以在伦敦股市登记注册,进入股票市场,通过控制股权形式掌握了更多的子公司,为公司日后的多样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兼并康普顿的英国分公司之后,萨奇广告公司又无情地吞并了英国好几家广告公司。1979年,公司以56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加洛特控股公司,此举使萨奇广告公司在伦敦有了一席之地,成为英国最大的广告业集团。

促使萨奇兄弟建立大型公司的动机并不只是他们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求,虽然在兄弟俩的一些言论中也能够找到某些追求金钱和权力的影子,但是,他们建立一个世界规模的广告公司还有其商业上的原因。他们认为,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市场拓展得非常缓慢,产品之间的竞争即使在质量上的差别消失时也会日益激烈。与此同时,现代化使得人们要同样的东西和以同样的方式生活,这个世界在文化上变得日益相似。一个多国公司可以因为这种相似性而在世界范围内,或者至少在若干大的市场上,以同样的方式销售同样的产品,从而在那些规模稍次一点的竞争对手难以取胜的经济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

萨奇广告公司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就是由于兄弟俩敢于打破地区差别,不畏强手,同心协作,从而使自己的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1984年,公司兼并了扬·克洛威公司,这项兼并花费31350万美元,从而使萨奇广告公司控制了一家市场调研公司,为母公司增添了经验丰富的智囊团和实力雄厚的开发力量。同年,公司又以1300万美元收购了海伊堡集团公司,进一步使萨奇公司的队伍中增添了管理咨询的人才。

1985年,公司以1000万美元收购罗兰公共关系公司,母公司业务又添了公关力量。同年,公司又以1400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先后兼并了马尔布罗拉推销公司和克莱德销售公司,从而使萨奇广告公司打入商业促销实务领域。

1986年,公司分别以1亿美元和4.5亿美元相继兼并了贝克-斯皮沃克广告公司和特德·贝茨广告公司。到这个时候,萨奇广告公司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以广告信息的生产、收录、加工、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世界最大的广告及公共关系公司。此后,公司继续拓展,在世界五大洲建立起了自己的分公司。

萨奇兄弟认为,全球性销售需要有全球性广告业,它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可以节省大量开支,而是因为它与全球销售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坚持认为,既然如此,就需要将广告业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多国广告公司之手。莫里斯预测:到20世纪末,全球性广告公司最多不会超过10家或12家。他认为,有许多公司因为规模太小而难以在此行业中竞争取胜,他们将是合并的主要目标。

现在,萨奇兄弟不仅做广告生意,同时也做其他生意,他们通过创造各种机遇制作出高质量的广告来。在英国,由于萨奇广告公司的广告质量非常高,“萨奇”这两个字已经家喻户晓。 FWaftw+OOu/CIA/mp1Q9kAe/7zJpMmXmG78FYk8EYvoQKQcwrxWNcJj8bMqEJI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