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母爱是什么?

杨文

我一辈子只从事过一种职业--“教育工作”。有时,我会反思自问,我是不是有“职业病”?我是不是“好为人师”?因为,每当我与朋友及其家人相处,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当看到某位朋友--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用我认为不正确的观念或方式对待孩子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悄悄把他拉到一边,把我认为更恰当的教育方法告诉他。

2003年,儿子夏杨刚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时,就有出版社想出一本“剑桥男孩--夏杨”的书,夏杨婉拒了。他说:“这只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没什么可写的。”

我理解孩子,他不喜欢张扬。但却有更多的朋友来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同样的话重复了许多遍,所以,当朋友麓雪请我在她的节目中谈谈孩子教育的方法时,我征求了夏杨的意见,就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女性》节目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杨文教子”专栏。

没想到,节目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来信、来电咨询并索要文字资料,我们就一起把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杨文教子》。后来,《中国妇女报》、《齐鲁晚报》等连续刊载了《杨文教子》的部分内容,读者反应也很热烈。省内外的很多家长把咨询电话打到报社、打到我们英才学院,为此,我们又设立了教子公益热线,在两年里义务接听了上千个电话……

这上千个电话让我意识到:多少孩子在爱的名义下,心灵被禁锢了--

一个五岁的男孩,被妈妈斥责为“光知道玩,就不知道学习”;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日记被妈妈偷看,行动被妈妈监视,最后离家出走;

一位妈妈曾经哭着对我说:“为了孩子,我把工作都放弃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为什么我总为他好,他就是不听话?”

一个二十岁的男孩,在电话里对我说:“从小到大我妈妈没给我一点自由,连我学的专业,都是她选的,可我根本不喜欢……”

一个八岁的孩子,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会,反复跟妈妈说:“记住了吗?妈妈,杨文阿姨说‘玩也是一种学习’。”

我们英才学院的一名年轻员工,看到我有关孩子教育的“十大戒律”之后,摇着头唉声叹气,说:“这十条戒律,小时候我妈妈都在我身上实施过,尽管我知道妈妈很爱我。”

……

我们的孩子在渴望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却也更需要我们用科学、无私的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有教训,有遗憾,却也更让我用心体会,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身体、良好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愉快地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带入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学习是一个大概念,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随机教育”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我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乎他具体做什么,而在乎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对他终生有益的素质。

每一个母亲都渴望把最真最浓的爱给孩子,可什么是最真最浓的“母爱”?

母爱是温情,是智慧,是责任;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是为孩子做出的人生榜样。

我爱儿子,但不是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不光是燃烧的蜡烛,而且是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绚丽多彩。

感谢中信出版社,让我有机会与更多的朋友们交流。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热爱孩子的教育工作者。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教育夏杨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教育其他孩子。但我愿意把个人积累二十年的教子心得,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让大家分享和借鉴。

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我们的孩子走向成长的岁月吧…… P7iQW66D/EalPfxKIXac+xJWrMFmu0dcECaZZUuMFS0MlhQoOhREnnWQ+UdJA7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