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体态词素 表意丰富

“体态语”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德惠斯尔(R.Birdwhistell)教授创造的概念。他指出,人的表情、身姿、态势传达着一定的信息,那就是“体态语”,它是辅助有声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重要手段,包括表情、眼神、手势及人体各部位在传情达意时的姿态动作。体态语利用视觉补偿作用,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在人际交往中,语言传达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而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则往往占很大比重。优美体态语可以产生“磁力效应”,具有审美价值。

一、体态语“词素”的解读

美国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将人的体态最小单位(如头、肩、胸、脊、腰等)分解开来研究,他认为,这些形态都是表现人的精神面貌的“词素”,他甚至试图将这些“词素”组成表达思维语符的“句子”。他的研究提示我们,有意识地使用体态举止的“词素”,对口语表达和形象塑造是有用处的。

我们来“破译”几个常见的体态“词素”:

(1)胸——凹胸显现怯懦或自卑。挺胸显示精神优势或情绪高昂,过分了则转为傲慢自大;女性过于挺胸,会被破译为“女权”倾向或对性征的自恋。

(2)肩——肩是男性尊严、责任感的象征。肩平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西服垫肩就是这一词素的夸张性运用。女性爱穿夸张式的垫肩服装,可能会体现“巾帼不让须眉”积极进取的热情。

(3)脊——脊背是体现性格、气节的部位。脊梁挺拔体现严于律己又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但挺得僵直,会被破译为拘板或保守。这说明,一个人的仪态和风度也是会“说话”的。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只要注意一个人的脸,就能了解一个人的灵魂。”这说明面部表情对表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人爱说“to read one’s face”(去“读”他人的脸),这和我国“鉴貌观色”的意思是一致的。面部表情是一面“镜子”,它沉积着人生的体验,折射出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它既可以独立表意,也可以辅助表达,可以让人意会到更丰富的内容。

例话

列宁的体态语

一提起列宁,人们也许会想起他那个性化的体态动作——他站在火车站边的装甲车上,或者站在会议大厅的讲台上,穿着短大衣,一手叉腰,身子前倾、头上仰,一手向空中用力地挥动,他的声音在上空回荡……他的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立即会引起雷鸣般的掌声和狂热的欢呼。但是,由于社会革命党人的暗害,精力充沛的列宁越来越衰弱了。1923年,他第三次战胜病魔,但右肢麻痹,并且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工作。

有一天,《真理报》报道了列宁接见工人代表并进行“亲切交谈”的消息:

“……依里奇坐在硬背圆椅上,轻轻地向坐在软垫圈上的来访者倾斜着身子,他带着机智和友谊的微笑,开始亲切的谈话……”

人们奇怪,列宁怎么能说话了?其实列宁并没有恢复说话的能力,他完全是用体态在“说话”。他的手势、眼神、表情使他的表达仍是那么富有魅力,以至于来访的工人代表并没有觉察到此时的列宁已经是一个不能说话的人了。
(据P.凯尔任采夫《列宁传》)

有人指出,主持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审美对话。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能增强受众的信任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是给受众提供一种审美的享受。体态语也是一个人内在思维、内在情感的外部显现,它所显示的意义往往比口头语言更为丰富、更为真实,甚至更重要。比如当一个人说话时,眼神、表情、手势、身姿透露出“令人怀疑”的细微信息,别人可能会从体态语怀疑其表述内容的真实性。但是如果用得好,将增强口语的表达效果,或弥补口头语言表达的乏力与不足。

二、“体态语”:表情的运用

表情体现于面部肌肉的收展、脸面光色及纹路的细微变化,这些都微妙地折射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在不同的语境中,面部浮现符合现场气氛的“表情底色”,可以显示表达者对环境气氛的融入。在即兴话语表达中,运用表情辅助表达要真诚、适度。面部表情的运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真诚,忌矫饰。人们都可以通过别人的脸观察其内心世界,因此心理真诚很重要,“诚于衷而形于外”,虚假的表情人们是“读”得出来的。

2.要灵敏,忌呆滞。有的人为了体现所谓“冷面”个性,就把面部肌肉绷得很紧,对所表述的内容无动于衷,显得呆滞。这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人的面部表情应当与所说的内容合拍,这也是主持人表情运用的准则。

3.要鲜明,忌晦涩。表情应当明朗,面部肌肉要协调,切不要用似笑非笑一类怪异的表情叫人家难以捉摸。

4.要适度,忌夸张。面部表情不要变化太快,更不能过分夸张,“表情泛滥”会扰乱受众的注意指向,令人反感。

5.要丰富,忌单调。丰富明快的表情可以形成富有感染力的“情绪辐射”。如果表情单一,即使是“笑眯眯”,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表情苍白,因为其他应当随表达内容变化的表情,完全被淹没在脸谱化的“笑眯眯”中了。

三、“体态语”:眼神的运用

眼神能传达情意,有人称之为“眼语”。最早发现眼神表意特殊功能的可能是我国的孟子,他有过详尽的描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明亮)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瞀(mào,昏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即“藏”)哉?”(《孟子·离娄上》)

眼睛处于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眼与眉时时都在传达丰富的信息。眼神与表情一致,可以传达出内心的真实信息,眼神与表情不一致则会乱情害义。例如目光闪烁,会让人觉得故弄玄虚;目光游移,会使人觉得你心猿意马;如果眼眨个不停,会使人觉得你言不由衷。

四、“体态语”:手势的运用

手势又称“手势语”、“手语”,它是构成表达者多彩主体形象的重要因素,可以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活泼、更富感染力。

手势包括情意手势(使某种情感形象化)、形象手势(以手势状物)、指示手势(指点具体方位和对象)、对象手势(以手势动作表现抽象事物)等。

提高自己手势的表现力,要勇于实践,并适当模仿,又要突破模式,敢于创新,摸索出自己的“套路”。但是,现在有些主持人在说话时手势过多、过碎,毫无表意功能,却“自我感觉良好”,有人讥讽这类“作秀”式的“肢体语言”是患了“小儿多动症”。比如,有一种掩饰性手势,只要是语流不畅,手就在空中比划个不停,表达焦虑溢于言表,难怪国外研究者将它归入“帮助回忆”的手势。主持人说话应注意减少这类手势。

训练设计(17)

(一)体态语解读训练

试揣摩下列神态提示,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下面的神态可能透露了什么?

(1)听着听着,目光凝滞住了。( )

(2)听着听着,眼睛忽然湿润了。( )

(3)听着听着,身子不停地扭动起来。( )

(4)听着听着,忽然眼睛闪动了一下,向别处看去。( )

(5)听着听着,眼珠转动,不自觉地搓着双手。( )

(6)听着听着,一面点头,一面打起哈欠来。( )

2.视觉正、仰、斜、俯透出的信息可能是:

(1)正视,一般表示( )

(2)斜视,一般表示( )

(3)仰视,一般表示( )

(4)俯视,一般表示( )

3.视觉的长、短、软、硬透出的信息可能是:

(1)长而硬的视线(直视)一般表示( )

(2)长而软的视线(虚视)一般表示( )

(3)短而硬的视线(盯视)一般表示( )

(4)短而软的视线(探视)一般表示( )

(5)视线忽然消失(短暂闭目)一般表示( )

(二)体态语运用训练

下面是《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的一段台词。请设计态势语并试讲。

我的大炮就要万炮轰鸣,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我的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可刚才,有个神通广大的贵妇人,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打到我这前沿指挥所。她来电话干啥?她来电话是要我给她儿子开后门不上战场,让我关照关照她的儿子!哼!走后门,她竟敢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我在电话里臭骂了她一顿!我雷某人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走后门,没门儿!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我雷某要让她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训练提示

1.上面这段话的态势语设计要显示其犀利的语言风格和所向披靡的凛然正气。同时还要注意语速、语气、语调、语势和停顿等技巧的正确运用。

2.运用态势语要注意对象、适应语境。比如,小范围说话或对长辈说话,表情、手势要少些;大范围的谈话或对文化水准不高的人说话,手势可以多些。当然,多,也要有个限度。如果手势太多,会叫人生厌。 本节部分训练题答题参考

☆第66页“口语重音分析训练”第2题答题参考:

(1)“一点儿”强调极而言之的副词;(2)“纷纷扬扬”突出一种感情意境;(3)“中国人”强调重提的词语以引起重视;(4)“不是”强调某种判断;(5)“欺骗”强调判明具有某种性质的词语;(6)“撒手不管”强调某种动作或行为的词语。

☆第71页“停顿体味性训练”第2题答题参考:

(1)呼应性停顿;(2)并列性停顿;(3)强调性停顿;(4)回味性停顿;(5)领属性停顿;(6)区分性停顿,如在“打败了”处停会产生歧义;(7)转换性停顿(情绪的转换);(8)生理性停顿,表现急迫而口舌不灵的情状。

☆第80页“体态语解读训练”答题参考:

1.(1)走神了;(2)被深深打动了;(3)不自在,或不以为然;(4)从根本上予以否定;(5)决定参与此事;(6)敷衍性的认同或承诺。

2.(1)庄严、真诚、谨慎等;(2)轻蔑、冷漠、厌恶等;(3)景仰、追忆、傲慢等;(4)思索、关切、羞怯等。

3.(1)敌意、关注、质询等;(2)赏识、期待、探询等;(3)执著、仇恨、审察等;(4)同情、关怀、慈爱等;(5)崇敬、回味、痛苦、怀念等。 IGC64KPKgfz+CuWUd3in1Kxplh0s7Qhv4wfXtHIulT9gv6sz7r8d0D2bMDMKmW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