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广播文艺作用的特殊性

中国最早对文艺功能的论述要上溯到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与荀子的“乐得其道”、“美善相乐”。西方以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为代表的古代文论家也曾对文艺的社会功能做出精辟的阐释。历史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衰落时期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却开始宣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使得大量艺术作品充斥着空泛的个人体验式的主观臆造。广播文艺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态,包含了感性和理性、审美性和功利性、愉悦性与教育性的多重统一。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广播文艺所发挥的作用因其历史发展轨迹的特殊性、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特色的不同而具有独特之处。

一、富于民族特色的多元艺术形态的整合者

中国的广播文艺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虽只依靠声音传播,但依然具有多样的形式与内容。究其原因,多民族、多地域、多方言的特色是其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广播文艺的多点播出机制、地域性节目主持风格、展示多元艺术的节目策略等共同塑造了一个富于民族特色的多元艺术形态的节目系统。

其一,多级办台方针,让广播文艺有了贴近群众的空间。1983年4月,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四级办台”,让广播深入到乡村。由此,从城市到乡村,都有了广播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也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素材来源。

其二,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主持风格是关注到各地区听众收听差异的重要举措。广播虽然提倡采用普通话播音,方言特色在一定范围内依然会有所保留:一方面,广播文艺节目中的戏曲、曲艺、歌唱等节目形式会展现地域性语言风貌;另一方面,为了获得与听众之间的较好互动,语言表达方式的贴近性也很重要。因此,在地方广播中,带有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依然会被采用。

其三,展示多元艺术的节目策略给予广播文艺开放的传播空间。中国广播文艺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给养。同时,文艺的多元化也是频率专业化的重要前提。目前,中国的文艺广播基本上还限制在较为综合的专业频率,即虽然有专业划分的趋势,但是因为听众的细分化还不够充分,导致文艺节目向综合化靠拢。然而,根据广播的专业化、受众细分化的发展趋势,民族艺术将成为中国广播文艺专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力量。对于中国广播文艺来说,其民族性不单指戏曲、曲艺、民族声乐等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涵盖使用带有民族特色、民族性格、民族风格来诠释艺术的主持方式、节目编排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等。因此可以说,虽然广播媒介世界共有,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同质化倾向愈演愈烈,但是,只要民族性不被忽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媒介产品、广播节目仍然会熠熠生辉。

二、寓教于乐的优势载体

服务性和知识性是媒介的两大基本属性。广播文艺除了提供这两种功能外,娱乐性亦融入其中。尤其在消费主义社会的今天,能够起到寓教于乐功能的广播文艺节目凸现优势。

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时代已经来临。20世纪,一个新词“infortainment”出现在英语词汇中,它将英文的“信息”和“娱乐”合二为一,传达出西方社会文化产业转变的一个动向,就是信息娱乐化。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时代,媒介文化多强调舆论导向的作用,宣教文化占了上风。在消费主义社会,娱乐文化成为文化产业的宠儿,广播文艺也随之步入大众艺术的行列。以广播剧为例,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803》是上海电台、上海市公安局联合录制的知名广播文艺节目。它以情节跌宕起伏、音响效果逼真自然以及演员精彩演绎等艺术特色吸引了广大听众。同时,它所传达的惩恶扬善,百折不挠与恶势力作斗争等精神亦深入人心,使听众在不知不觉的愉悦气氛中接受了社会主义弘扬的主流价值观。

广播文艺之所以拥有寓教于乐的空间,与其自身的特质有很大关系:

其一,广播文艺以大众艺术的身份充分贴近听众。广播是一种大众媒介,文艺与广播的结合成为一种大众艺术形态,而大众艺术本身就带有一种娱乐性。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曾在《谈小说创作》中以幽默的语气谈到:“公众是由许多人群组成的,这些人群朝我们叫道:‘安慰安慰我吧!娱乐娱乐我吧!使我忧愁吧!感动感动我吧!让我做做梦吧!让我欢卿让我恐惧吧!让我流泪吧!使我思想吧!’”莫泊桑从中揭示出一个关于受众的最重要的信息——他们需要文艺作品影响他们的思维和情绪。广播文艺便是借由声音媒介传达着一种娱乐信息,并在娱乐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其二,广播文艺节目相对于其他节目类型更适于伴随收听。音乐、广播剧、文艺访谈等广播文艺节目形态,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接受心态的放松。当今,广播媒体越来越向移动人群、伴随式收听靠拢,这种现象要求节目表现形式轻松娱人,而广播文艺类节目的特质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不过,文艺的轻松娱人并不排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舆论导向。相反,迎合空泛、乏味的低级趣味,这种文艺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媒介市场经济下的广播先行者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介市场化都将是一个趋势。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之后,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也被纳入改革之列。2003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制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文化单位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企业两类,提出“剥离”和频道频率企业化运作。企业化运作让广播电台的产品——节目面临市场考验。200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该年定位于“广播发展年”,时任局长的徐光春同志在《2003年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研究广播节目衍生品市场开发,拓展视听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为扩大创收提供新途径,要选择试点尝试广播资本运作,摸索经验。建立有中央台、地方台参加的信息、音乐等节目协作网,有效利用现有节目资源。”此番话明确指出了广播节目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性。

媒介市场概念的形成促使广播电台经营者的思路更加开放,节目与广告的优良互动成为广播生存的重心。此时,大众化的文艺节目成了节目产量之冠。(见表1-1)

表1-1 广播节目年产量表(计算单位:小时)

表1-2 北京文艺广播节目交易价格表

由此,广播文艺频率的身份有了转变。一方面,电台为了更好地优化节目配置,除了自制节目外,购买外制节目也成为重要的渠道;另一方面,电台也可以成为节目的卖方,将具有市场价值的节目进行二次开发,包装、推销、销售,产生利润。

四、多媒体技术发展下的领路先锋

中国广播文艺作用的特殊性离不开时代性。在如今的多媒体时代,视觉媒体、纸制媒体甚至手机媒体都在与广播争夺注意力。如何参与竞争,继续发挥作用,是广播在多媒体技术发展下的新课题。事实证明,在各种探索中,广播文艺拥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首先,文艺广播与网络的结合产生出节目价值新空间。

网络的概念始于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C.R.利克里德(J.C.R.Licklider)首先提出“银河网络”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人在其所在地,都可经由全球的连接方式,迅速取得需要的资料。1991年8月,蒂姆•伯恩斯-李(Tim Berners-Lee)设计出了全球资讯网,网络的实施具体成型。随着科技的发展,音视频资讯被大量上载,网络信息形式的多元化造就了多元化的媒介衍生品。于是,网络与广播文艺节目的结合有了契机,网络广播文艺节目应运而生。

网络广播节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即指借由网络媒体可提供播放或下载的广播节目类型。狭义即指专为网络媒体设计和制作的广播节目。前者,网络的载体功能凸现;后者,网络之于其他媒体的差异性凸现。由于文艺类节目的伴随性、娱乐性等更符合网络受众的接受心态,因此,网络广播文艺类节目受到重视,成为电台、网络运营商的重点开发项目。比如,一些网络运营商看准了广播剧的市场前景,纷纷以之充实自己的网络内容吸引网民。广播剧《装在手机里的爱情》就是主营即时通讯业务的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为其QQ语音剧场度身定做的。上线不到三个月,点击率已经超过100万人次!该作品主要通过百里奚、野露、狂魔、沧海一粟、Ramy等几个主要人物,演绎都市中一场错位的爱情。它展示了现代爱情的一幅幅时尚画卷——笔友、网友、手机聊友,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爱情方式,是一部迎合现代年轻人爱情模式的广播剧。

其次,跨行业合作,广播文艺的内容价值重新演绎。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内容产业阶段,电信网络与内容、媒介的结合成为电信行业经营的热点。同时,这种趋势也是广播、电视等媒体实现节目资源二次开发的机会。为了让内容产业与中国电信市场紧密结合,“移动通信增值业务” 应运而生。广播文艺作为多种艺术要素的结合体,与WAP、MMS、彩铃、彩话等移动增值业务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通过WAP技术,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收听或下载广播文艺节目;通过彩铃,广播文艺的语言、音乐、音效都可以被手机用户利用。

基于移动增值业务的电信与广播文艺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新的“广播产业链”产生(见图1-1)。

图1-1

如今,广播文艺频率的身份有了新的诠释,它既是传统的广播载体,同时也可以参与网络运营,成立自己的网络电台,还可以与电信合作成为其内容提供商。由此,广播文艺的受众规模将大量增加,网民以及手机用户都可以成为其潜在受众群,广播文艺的内容价值将有机会再一次得到市场的肯定。 skEYly9q54QGtzRYAJZSQdc5Q7jQaf/BMUnawRFH+Ekta5aJbnbtvCmXnZN4uO2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