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2

那时,流通的纸币在旷野地带往往没有什么价值,绝大多数纸币都一文不值。因此,猪、鹿肉火腿、威士忌、浣熊皮毛以及农产品都被用做交换的媒介。有时候,牧师们甚至会将威士忌作为做礼拜的报酬。1816年的秋季,当亚伯拉罕七岁的时候,托马斯·林肯变卖了农场,换回了大约四百加仑的玉米威士忌,然后举家迁移到印第安纳州的森林地区居住。那个地方同样是那么荒凉、那么与世隔绝,最近的邻居是个专事捕杀狗熊的猎人。他们的四周被乔木、灌木和葡萄藤层层包围,人们每走一步都必须以斧头开路——丹尼斯·汉克斯称之为“灌木丛中的洗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亚伯拉罕·林肯度过了他生命中的十四年光阴。

这一家子到达印第安纳州的时候,冬天的第一场雪已经降临,托马斯·林肯匆匆搭起了一座三边形的帐篷——现今人们将之称为茅棚。它没有地板,没有门,没有窗户,只有三面篷身和一根支撑棚子的木杆。帐篷的第四面洞开,任由寒风、飞雪和细雨钻进屋子里。要是在当今,印第安纳州的农夫决不会在冬季里将自家的牲口赶进如此粗陋的茅棚里;然而,托马斯却觉得这棚子已经足够好了。他和家人就在那里度过了1816年至1817年的漫长冬季,那可是有史以来最严峻、最寒冷的冬季之一。

在棚子的一角,一堆树叶和熊皮堆放在脏兮兮的地板上。南希·汉克斯和她的孩子们,就像狗似的蜷缩在那堆树叶和熊皮下睡觉,艰难地熬过了那年冬天。

至于食物,他们没有牛油,没有牛奶,没有鸡蛋,没有水果,没有蔬菜,甚至连马铃薯也难以找到。他们主要靠野味和坚果度日。

托马斯·林肯曾试着养猪,但是那里的狗熊实在是太饿了,只要一抓到猪,便会将家猪生吞活剥得精光。

在印第安纳州,亚伯拉罕常年累月地忍受着可怕的贫穷和困苦,他当时的日子比之后那些被他解放的成千上万的奴隶们的生活要悲惨得多。

在那个地区,几乎没人知道牙医这回事,而距离林肯家最近的医生也在三十五英里之外。所以,当南希·林肯犯牙疼的时候,托马斯只有仿效当时开荒者的做法:他把山核桃壳削尖,再用石头把那尖壳敲进南希那疼痛难忍的臼齿的缝里。

早年,开垦者在中东部地区都得过一种神秘的疾病,人们称之为“牛奶病”。得了这种病的牛、羊、马,有时候甚至是整个社区的人,都不能幸免一死。它困扰了医学界整整一个世纪之久,没有人知道其病因。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实验才揭开谜底:动物吃了一种名叫白蛇根的植物而引起中毒。人们只要一喝上中毒的牛奶也会随之病倒。白蛇根一般在茂密的森林和阴暗的沟壑里疯长,即使在今天,它也对人类的生命构成威胁。每年,伊利诺伊州农业署都会在县城张贴布告,警告农民必须铲除这种植物,否则生命难保。

1818年的秋天,这种可怕的瘟疫降临到了印第安纳州的巴克罕山谷,将许多家庭血洗一空。南希·林肯前往离家仅半英里之外的猎人彼得·布鲁纳家照料猎人犯病的妻子。布鲁纳夫人最终还是死了,而南希也突然间病倒。她觉得天旋地转,肚子疼痛难忍,不停地呕吐,人们只好把她抬回家,放在那树叶和皮毛铺就的草垫上。她的四肢冰凉,但是她的身体却像火烧一般,她不停地叫嚷着要喝水,要更多的水。

托马斯·林肯非常迷信,他对迹象和预兆深信不疑。南希得病的第二天晚上,有一只狗在茅棚外长时间哀鸣,于是托马斯放弃了一切希望,他说南希就要去了。

后来,南希连从枕边抬一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个词儿都说不出来。她把亚伯拉罕和他的妹妹叫到床边,要求他们弯下腰来倾听:友好相处,遵从上帝,按她所教导的那样去生活。

这就是她的遗嘱。那时,她的喉咙和肠道系统都已经处于麻痹的状态。陷入长时间的昏迷之后,在生病的第七天,即1818年10月5日,南希离开了人世。

为了能让南希闭上双目,托马斯·林肯将两只铜板放在她的眼睑上;之后,他来到森林里砍树,将树劈成粗糙、凹凸不平的木板,再用木栓将木板钉在一起便成了一口棺材。托马斯将露西·汉克斯的女儿那饱经风霜、疲惫不堪的躯体放进了这口棺材。

两年前,他用一辆雪橇将她带进这片恶土来讨生活,现在,他再次驾驶这辆雪橇,将她的躯体拉往离家四分之一英里之外的密林山顶。没有葬礼,南希就这样被下葬了。

就这样,亚伯拉罕·林肯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人世。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知晓她的容貌和行为方式,因为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阴郁的森林里度过的,只有极少数从她家路旁经过的人对她留有些许印象。

林肯去世后不久出版的一本传记,曾提及这位总统的母亲。那时,她已经不在人世达半个世纪之久。传记作者采访了曾经见过南希的为数不多的在世者,然而他们的记忆模糊得仿如一场逝去的迷梦。甚至对南希的外貌,他们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说她是个“强壮、矮胖的女人”,但是又有人说她“小巧玲珑”。有个男人认为她的眼睛是黑色的,另外一个则认为是淡褐色的,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南希的眼睛是蓝绿色的。丹尼斯·汉克斯——南希的堂兄,曾经和她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十五年——认为她的头发是“灰白”的;而在进一步的思索之后,他又认为她的头发是黑色的。

南希离世后的六十年里,其安息之地没有任何石碑,所以我们今天只能知道其墓穴的大概所在。她被葬在叔叔和婶婶的墓穴旁边,他们曾经抚养过她;但我们无法分辨出她墓穴的具体所在。

南希死前不久,托马斯·林肯就已经建起了一座新木屋。这次是四面体的,但是屋内没有地板,也没有门窗。一块脏兮兮的熊皮悬挂在出入口,屋内脏乱发霉。托马斯·林肯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林子里狩猎,留下那两个没娘的孩子打理家务。萨拉做饭,亚伯拉罕生火,并去一英里以外担挑泉水。没有刀叉,他们只能用手抓饭。他们的双手极少清洗,因为很难取水,也没有肥皂。去世之前,南希自己可能做了些灰碱液,但所留有限,而孩子们又不知该如何制作,托马斯·林肯也不愿意去做;所以,托马斯和孩子们只能在邋遢和贫困中度日。

在漫长的寒冷冬季岁月里,他们懒得洗澡,并且也极少换洗他们那油腻腻的破衣服。他们床上的树叶和兽皮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阳光透射不进小屋,屋子得不到消毒,他们唯一的光源来自壁炉,或者猪油灯。我们从垦荒者对小屋的精确描述中可以得知,失去女主人的林肯小屋会是个什么样子——屋子里满是臭虫和跳蚤,臭气熏天。

熬过了一年的邋遢和困顿,老托马斯·林肯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他决定迎娶一位新的妻子来料理家务。

十三年前,托马斯曾经在肯塔基向一位名叫萨拉·布什的女人求过婚。萨拉拒绝了托马斯,转而嫁给了哈丁县城的监狱看守。现在,看守已经去世,并留下三个孩子和一笔债务给萨拉。托马斯·林肯觉得这是个重新求婚的好机会。于是,他来到小溪旁,全身上下做了一次彻底的清洗,还用沙子刮洗了他那积满污垢的双手和脸庞。托马斯将那把利剑捆扎在腰间,穿越茂密的森林朝肯塔基的方向奔去。

托马斯来到伊丽莎白镇,买下第二条银色的吊带裤,吹着口哨,意气风发地在街道上来回游逛。

那是1819年,有很多事情发生,人们都在津津乐道世界的进步,一艘蒸汽动力船已经成功横渡了大西洋!

3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学会了二十六个字母,并且能勉强阅读一些片言只语,但他仍旧不会写字。1824年的秋天,一名落后地区的教书匠漂泊到皮金河开办了一所学校。林肯和他的妹妹每天穿越树林,步行四英里,去向这位名叫阿泽尔·多尔西的新老师求教。在多尔西的学校里,孩子们的瞎闹劲儿是家喻户晓的。多尔西相信,只有让学生们大声嚷嚷,教师才可以分辨出哪些学生在真正学以致用。他在教室里来回踱步,手里拿着仗条,只要哪位学生不吭声,他就会一鞭子打下去。知道有这么一个“奖赏”,每一位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大声嚷嚷,以便突出自己的声音。通常情况下,这闹哄哄的叫嚷声在四分之一英里以外都能听见。

上学的时候,林肯总是戴上一顶松鼠皮做的鸭舌帽,再穿上一条鹿皮做的马裤。裤脚处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因此马裤根本无法遮护林肯的下肢和脚踝;林肯的双腿只有暴露在寒风和雨雪之中。

学校其实就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老师根本无法在里头站立。屋子里没有窗户。墙体的每一面都被抽下一根木条,然后用油纸糊上,这样屋子里就有了些许光亮。地板和座椅也是用劈开的木条做成的。

林肯的阅读材料选自《圣经》;至于书写练习,他则以华盛顿和杰斐逊为榜样。他的笔迹与他们两人很相似,都是那么清晰和别具特色。他的字体得到左邻右舍的赞赏,不识字的邻居们会步行好几英里,请求林肯帮他们写信。

林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够用,他就继续在家学习。纸张在当时非常奇缺,而且价格不菲,他便用炭根在木板上书写。有时候,他会在木屋四面墙体平滑的木面上计算。一旦数字和字母密密麻麻地填满了整个墙面,林肯便会用刀子将它们刮掉,墙体由此焕然一新,他就又可以在上面写字了。

由于太穷,林肯买不起算术书。他借来一本,从头至尾抄在纸上,然后用麻绳装订。这样,林肯便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算术书。在他去世的时候,他的继母还留存着这本算术“书”的某些部分。

彼时,林肯已经显现出一种与其他落后地区的学生们完全不同的气质。他渴望就很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他甚至想吟诗作赋。他曾经将诗稿和散文交给他的邻居威廉·伍德阅读,以求评判。他的诗作和散文受到关注,一名律师将它们结集出版。俄亥俄州的一份报刊还专门刊登过他的一篇有关禁酒的文章。这些都是后话。他的第一篇文章的灵感,源于他的伙伴们在校园里的残忍游戏:伙伴们常常抓来一些乌龟,在龟背上放些燃烧着的煤炭。林肯请求同伴们停止这种游戏,并跑去用赤裸的脚丫子把煤炭踢走。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呼吁人类对动物要有悲悯情怀。这个小男孩已经流露出了成人特有的、对痛楚的同情心。

五年之后,林肯断断续续地上了另一所学校——如其所言,仅仅是“受过一点教育”而已。

之后,林肯再也没能接受任何正规教育,其学历加起来总共不过十二个月的时间。

1847年,林肯晋升为国会议员,在填写简历被问及“教育程度”时,他仅以一词作答:“不完备。”

当被提名竞选总统的时候,林肯说:“成年之时,我还不谙世事,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学会了阅读、写作和基本的三则运算。这就是我受到的全部教育,之后,我再也没有上过学。我当今在学识方面的小小进步得益于压力和需要。”

到底是哪些人曾经做过林肯的导师呢?当然是那些学识肤浅、四处漂泊的教书匠,他们对巫术深信不疑,甚至还认为地球是平的。然而,正是这些支离破碎的求学历程,培育了林肯人类最宝贵的品格之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渴求,那可是只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才能具备的素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林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魔幻世界,一个他之前从未梦想过的世界。这个世界改变了他;这个世界给予他新鲜的视野,让他茅塞顿开。在生命的二十五年岁月里,阅读始终是林肯生活激情的主要所在。他的继母曾经收藏有这五本书:《圣经》、《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天路历程》和《水手辛巴德》。小林肯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无价之宝。他把《圣经》和《伊索寓言》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以便能时时阅读。这两本书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他的谈话策略,以及他的雄辩风格。

但是,这些书籍远远未能满足林肯的求知欲。他渴望有更多的书可读,但是却没钱买书。于是,他开始向别人借,只要是铅印的材料,不管是报纸还是书籍,他都要。他远涉俄亥俄河南岸,从一名律师那里借出一本《印第安纳州修订后的法律》的复本。由此,他首次接触到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林肯常常帮助邻居挖树坑和收玉米,这样便可以从邻居那里借出两三本传记。其中一本是帕森·威姆斯所著的《华盛顿生平》。林肯对它如痴如醉,晚上必须读到无法分辨字体时方才罢休。睡觉的时候,他把书放在木屋的墙缝里,这样就可以在早晨第一道光线射进屋子时便开始阅读。有一天晚上,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书被水浸透了。书的主人拒绝收回这本破书,林肯只好捆扎了整整三天的干禾秆作为赔偿。

在林肯所有的借书中,《斯科特教程》是最让他受益的。这本书不仅指导了他如何发表公众演说,并且还让他领略了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和古希腊演说家狄摩西尼的著名演说,以及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各色人物。

林肯常常手中握着《斯科特教程》在林中来回漫步,高声朗诵着哈姆雷特的警言。他还不断吟诵安东尼在凯撒尸体旁的旷世绝句:“朋友们,罗马人,乡亲们,请听我说,我是来埋葬凯撒的,不是来赞美他的。”

读至兴趣盎然之时,如果手头上没有纸,他便会将文字刻在木板上。最终,他自己做了一个粗糙的剪贴板,他用羽毛沾上野果汁,在木板上抄写下自己喜爱的全部词句。他随身带着剪贴板,一有空就诵读长长的语句和演说,直至能背出来为止。

在田间劳作的时候,书本也伴随着林肯。趁着马儿在玉米堆旁边歇息的当儿,他就坐在篱笆的高处读起书来。午间,家人都坐下来就餐了,可林肯却半躺着看书。他一只手拿着玉米团,另一只手拿着书本,双腿高高翘起——高过脑袋,整个人都沉浸在字里行间的情境里。

镇上法院开庭的时候,林肯常常会步行十五英里去倾听律师们的辩论。之后,在田间劳作时,他会时不时地放下锄头和草叉,爬上篱笆,重复他所听到的律师们的演说。有时候,他还模仿那些牧师星期天在皮金河教堂的洗礼布道。

阿贝还常常将《女王的俏皮话》带到田间。那是一本笑话集,他总是坐在木屋里为大伙大声朗读此书的章节,听众的阵阵狂笑往往回荡在林间。然而,玉米地里的杂草却在疯长,田里的麦苗也枯黄了。

雇用林肯的工头抱怨道:“他太懒了。”林肯承认这一点。“我父亲教我农作,”他说,“可他从来没有教我热爱农作。”

最后,老托马斯·林肯发出了断然命令:终止所有这些愚蠢的行为。可是,这种行为终止不了,阿贝还是不停地讲笑话,发表演说。有一天,在众目睽睽之下,老托马斯给了阿贝一个重重的巴掌,还把他打倒在地。阿贝哭了,但他一言不发。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阂由此而生,而且一直持续在他们日后的岁月之中。尽管在托马斯年迈的时候,林肯在经济上给予过关怀和支持,然而在1851年,当老人躺在床上等待上帝判决之时,儿子却没有去看望过他。林肯说:“如果我们现在相见,都不知道是痛苦多些还是喜悦多些。” 3aA2CK30H8dWqQhHWGgRvRubmgAgrmJXqdc4M3q8LdziKv+CmY9gBG05sZEBL4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