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1 巧合的灾难——无法控制的机缘巧合

在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里,经常会发生一些大家预想不到的自然灾难,比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火灾、水灾……这些灾难的突然袭击会使我们的美好家园瞬间变成一片废墟,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发生重大的改变。而在灾难面前,平时最勇敢坚强的人也可能会变成一只软弱的羔羊,甚至即使是最厚重的大地,也无法让他们找到可以依靠的角落。看到一幕幕不断上演的天灾人祸,人们不禁产生了疑问:难道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吗?还是有谁在控制着这些灾难的降临,左右着人类的存亡呢?

有谁会想到,其实在真正的灾难发生前,在一些事情上就已经有灾难发生的明显征兆了。例如,一些灾难电影的上映果真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这些意外的巧合会让人们感到很惊讶,那这些虚幻与现实的巧合又该如何解释呢?难道人类有预言的本领吗?还是这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巧合呢?在大自然面前,虽然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人们还是对一些灾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在众多的灾难中果然有着非常深奥的秘密。

1.电影里的灾难竟然会与现实中的灾难同时发生?

伊尔温·艾伦出生于美国的纽约,是美国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就从事电影方面的工作,是现代灾难电影的最早编剧。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一部轰动一时的灾难片《海神号遇险记》横空出世。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艘大型的邮轮“海神”号在新年前的一天在海上遇到了巨大的风浪,而由于风浪过大,所以整个船都翻了过来。当时在船上的游客都非常慌张,他们大声地呼喊着,有的紧紧地抱成一团,有的则匆忙地拿着船里的贵重物品准备逃生……

很多游客在这场灾难中不幸地失去了性命,但也有一个画面非常感人:一名叫吉恩·哈克曼的游客团结了一些人,他们互相帮助,相互鼓励,最后终于克服了困难,爬到了陆地上,战胜了这场灾难。可以说,在生死关头,电影真实地表现出了人性,而导演更是抓住了这些人物的鲜明特点,在悲凉的画面中插入了一丝温情。

这部影片于1972年10月在美国上映,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然而,这部电影按照约定的档期于同年年底在英国上映时,英国的一艘豪华游轮“伊丽莎白皇后”号刚好正在朝着大西洋的方向前进,而这艘游轮也像电影里的邮轮一样遇到了风暴,而且也被突如其来的风暴掀翻了。只不过,这艘船上的游客就不像电影中的游客那么幸运了——船上85%的游客都葬身海底,只有小部分潜水能力强的人生存了下来。这件事情发生后,英国的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报道。虽然新闻媒体一再强调这次的遇难是因为自然灾难引起的,但仍然有人怀疑这可能与《海神号遇险记》在英国的播放有关系。虽然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很多英国人都表示自己肯定不会去影院看这部影片了。

1974年,伊尔温·艾伦又亲自导演了另一部灾难电影《冲天大火灾》。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一座135层的摩天大楼的顶层里,正举行着一场非常隆重的开业典礼。突然,下层冒出了熊熊烈火,紧接着,火势又非常迅速地蔓延到了顶层,而有些人因为不想被大火烤焦就选择跳楼来解脱。为了让电影展示出更好的视觉效果,电影还运用特技展现了火光冲天的惊心场景。幸运的是,最后消防队员及时赶到,解救了被困在大火中的人。

虽然这是一部灾难片,却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由于影片运用到的特技,使观众看起来很有画面感和立体感,所以电影在放映初期,就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为了扩大影片的号召力,艾伦导演决定将这部影片放到南美洲的巴西去放映。于是在1974年的6月,这部影片被带到了巴西的圣保罗首映。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首映的当月,巴西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位于圣保罗的焦玛大厦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由于当时焦玛大厦还没有足够数量的逃生电梯,所以很多人都被困到了大厦里,最后这场火灾导致250人丧生,而对于当时的巴西来说,这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火灾了。事后查明,引起火灾的原因是大厦里面有一位员工私自用火烧文件。本以为灾难就此可以停止,谁知两个月后,火灾的悲剧在巴西又重演了——由于防火措施做得不够完善,巴西的另外三栋摩天大楼也失火了,很多人都被困在了大楼内,而有些人为了逃生竟然也选择了跳楼,情形和《冲天大火灾》里面的故事情节非常接近。

火灾引起了当时巴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人说,自从《冲天大火灾》在巴西放映以来,就给巴西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就这样,艾伦导演被观众扣上了“灾难导演”的帽子,以致他为了走出灾难的魔咒圈而决定要停止拍电影。谁知四年后,艾伦的一部以火山喷发为题材的灾难片《末日》又横空出世了(这部影片是艾伦导演在四年后的首部灾难片),影片展现了火山喷发、雪崩等很多令人震撼的场景。看了这部影片的很多观众都很担心,生怕这部影片上映后又会带来新的灾难。果然不出所料,在《末日》上映的同时,位于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了。据专家介绍,几个月前,圣海伦斯火山突然发出了“隆隆”的声音,有时候还会喷出火山灰,这些迹象都表明火山要喷发了。只是没有想到,火山的喷发时间竟然与电影《末日》放映的时间是一样的。而这个巧合,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不解。

由于艾伦导演的灾难片拍摄得非常逼真,其使用的先进拍摄技术也是让很多导演都望尘莫及的,因此他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扬。但奇怪的是,这些灾难片走到哪里,就会给当地带来灾难,甚至被人们评为“灾难电影”。就这样,艾伦导演只得停止了对灾难片的拍摄。

然而,虽然艾伦导演停止了对灾难电影的拍摄,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中的灾难与生活中的灾难就不会发生巧合。2004年,由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指导,投资1.25亿美元的科幻巨片《后天》在美国放映了。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温室效应给地球的气候带来的极大影响,即由于气候异变,导致海水因气温的下降而突然结冰,致使一些世界闻名的建筑,如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等也都被冻成了冰柱,而最后,全世界都陷入了第二次冰河纪。巧合的是,就在同年年底,印度洋发生了特大海啸,十米多高的海浪呼啸着拍向海岸,而这个镜头与电影《后天》中的大西洋海平面突然上涨,瞬间淹没整个城市的画面极为相似。对此,人们很是吃惊,因为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电影里惊心动魄的画面会在现实中出现。难道灾难电影有着神奇的预知能力吗?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答案。

2.现代版的鲁滨孙漂流记

在英国著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一名英国的水手(鲁滨孙)漂流到了荒岛上。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鲁滨孙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生活了几十年。很多读者都被鲁滨孙感动了,只是,大家都认为鲁滨孙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物的。然而,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在现实社会中,果真有这样一个“鲁滨孙”。

这位“鲁滨孙”的名字叫亚历山大,俄罗斯人。他特别喜欢驾帆远航,并且每次都能成功返航。2004年的9月15日,亚历山大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的远航之旅。但这次,亚历山大调整了路线,他先从海参崴出发,十天后,顺利地到达了韩国的釜山。位于韩国东南部的釜山是韩国的第二大城市,不仅是一个天然良港,而且拥有独特的山川风景和海洋风光。由于亚历山大被釜山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决定在这里多停留几天,享受一下这里美好的自然风光。

四天后,亚历山大决定继续前进。据天气预报称,日本在未来的几天都是晴天,亚历山大获悉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于是他就驾着船不慌不忙地起航了。谁知,刚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天气忽然发生了变化,海面上掀起了巨浪。在这种情况下,向来具有探险精神的亚历山大也有些犹豫了,凭他的直觉,如果再继续向前航行,一定会有危险,于是亚历山大就将船帆收了下来——这样可以保持船的稳定性,避免船在海风中失去平衡。可是他没想到,此时的风浪越来越大,就连帆船上面的方向控制器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帆船已经不能再继续前行了。由于这次的突发状况是亚历山大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所以一时间他也有些不知所措。无奈之下,他只能依靠台风的风力来控制帆船的方向,自己则回到了船舱里面,任凭船随意晃动。其实,亚历山大在这样做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后果,如果此时帆船触礁,那么自己很可能就会葬身海里。

然而,在这场灾难面前,亚历山大已经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他只能听从上天的安排。然而幸运的是,经历了3天的狂风暴雨后,这艘帆船竟然奇迹般地漂流到了日本的西北部一带,而且从远处还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大陆。这让亚历山大非常兴奋,他马上将帆船驶进一个港湾。

亚历山大在日本休息了5天之后,决定驾船返回俄罗斯。从地理位置来看,此时回国对亚历山大来讲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里距海参崴已经很近了。然而,令亚历山大没有想到的是,在回去的路上,他又遇到台风了。不过幸运的是,这次台风的风力要比之前小一些,只是这时已经进入10月份了,天气开始变得有些凉,海上巨大的风浪吹到身上感觉很刺骨。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亚历山大的帆船被吹得摇摇晃晃,前进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以致亚历山大一时间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又要去往哪里,他只能和上次一样回到了船舱里。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任帆船摆动。

眼看着帆船上的食物和水越来越少,亚历山大开始变得焦急起来——如果还是找不到陆地的话,那么他就会饿死、渴死,或者是冻死。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连续两天只吃很少的面包,口渴的时候就喝一小口水——这样可以勉强支撑自己的体力,不让自己饿晕过去。

一个深夜,被饿醒了的亚历山大突然看到海面上有一个光点在闪动,顿时,亚历山大的精神就提了起来。他仔细地观看着,发现那原来是一盏探照灯,于是他激动得立刻朝着亮光的方向挥了挥手。要知道,这盏探照灯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就像一棵救命草,此时,如果再没有获救的机会,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被饿死在船里。幸运的是,“探照灯”看到了挥手的亚历山大后就朝着他的方向行驶了过来,于是,亚历山大终于从这场灾难中被彻底救了出来。

后来亚历山大得知,救他的人是中国台湾“海洋巡防总局淡水海巡队”的船员,海巡队人员在消息室接到了海上渔民的报告,说看到一艘帆船一直在海上漂流,台湾警方立刻派出了巡逻艇进行营救,这才将已经在海上漂流了6天的亚历山大救出。而在这6天里,就连亚历山大自己也没想到,他竟然会漂流到了台湾东部的海域。而如果当时亚历山大是向东漂流的,那么他就会漂流到太平洋,这样他很可能就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援救而失去生命。由此而言,亚历山大还是幸运的,在未知的灾难面前他却巧合地得到了台湾警察的帮助,从而使自己脱离了苦难。

3.“死亡三角区”发生的离奇事件

在地中海西部,有一个三角形海域,这个三角形海域以卡尼古山、延杜夫和加那利群岛为顶点,连接成了一个三角形。然而,这个看似很普通的三角形海域却被人们称为“死亡三角区”,这是因为在这里经常会发生一些非常离奇的灾难。例如,飞机失事、舰船失踪等。奇怪的是,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灾难的发生还有很多巧合之处。

1965年5月15日18时,一架西班牙飞机,在飞行到距离海岸一海里的时候,突然坠落在了这片三角形海域。这架飞机的名字叫作“信天翁”,机上当时有8名工作人员。这架飞机是西班牙军方派去执行任务的,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马上赶到了事故发生的现场。幸运的是,他们在三角形海域附近发现了机长。机长麦克金莱说,他们这次飞行的目的是去执行反潜警戒任务,但是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随后,救援人员又发现了另外两名工作人员的尸体,但其他5个人的下落,救援人员搜查了一天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

3天后,大批的救援人员又进行了全面搜寻,然而依旧没有寻找到那5人的身影。后来,据机长麦克金莱回忆说,他们在空中飞行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就栽到了这片三角形海域里。当时,大家都沉没在了大海里,因为他的潜水能力好一些,所以就幸存了下来。

然而巧合的是,这件事情发生的两个月后,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1965年7月29日15时,同样是一架西班牙“信天翁”飞机,在执行反潜警戒任务时,经过三角形海域意外失踪。航空管理部说,这架失踪的“信天翁”飞机显示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我们正在奔向美好的太阳世界。这个消息让航空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感到很吃惊——正常情况下,飞机根本不会发出这样的消息。军事局得知飞机遇难的消息后立刻派出了10架飞机和5艘舰船进行搜寻,然而奇怪的是,救援人员只找到了2把椅子,除此之外,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踪影。

后来,西班牙官方做出解释,原本第一次的那架飞机就应该由博阿多来担任机长的,因为当时博阿多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所以才换成了麦克金莱。没想到,这架飞机突然遇难,博阿多很庆幸自己逃过了劫难,然而在两个月后,博阿多再次接到了执行反潜警戒的任务。接到任务后,他很紧张,害怕会遇到麦克金莱的遭遇,果然,这次他再也不能像上次一样幸运了——在经过三角形海域时,飞机再次栽进了三角形海域里。两架同样名称的飞机去执行同样的任务,然后在相同的海域遇难,而且最后连受难者的尸体也无法找到,这样的巧合让西班牙航空管理部感到很不可思议。

本以为灾难可以到此停止,谁知在1975年7月11日上午10点,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了。当时,西班牙有4架军用飞机正在空中演习,当飞机经过三角形海域时,4架飞机上的仪表和无线电全部失灵了,飞行员根本无法定位自己的方向。就这样,4架飞机同时坠入了大海里,导致16人遇难。

这次事故引起了西班牙军事局的高度重视,有些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难道是飞机在经过三角形海域的时候,由于受到了其他信号的影响,所以才产生了这不同寻常的结果?对此,西班牙军事局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初步断定,三角形海域一定存在一些不寻常信号在对飞机进行干扰。据统计,从1945年到1969年,这片三角形海域已经莫名其妙地夺走了200条生命——只要是经过这里的飞机,都会发生坠海事件。

这片被人们称为“死亡三角区”的三角形海域不仅是飞机们的终结点,而且就连一些舰船也没有逃脱它的魔掌。从气候的角度上看,西地中海的气候非常优越,所以,一些舰船行驶到这里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太阳来确定方向,并且不会迷失方向。不过奇怪的是,只要这些舰船经过三角形海域,舰船上的仪表就会错乱,紧接着它们就会沉入到大海里。

最早在此海域遇难的船只是“玛埃纳”号,时间是在1964年7月26日。海岸电台曾经接到过一艘舰船发来的求救信号,只是这个信号并不清晰,以致海岸电台根本无法确定舰船的具体位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营救。第二天,海岸电台又收到一位渔民的电报,电报中说他在三角形海域内发现了7具尸体,此外还有很多食品的包装袋。对此,海岸电台断定这艘遇难船只就是昨天曾经向他们发出求助信号的舰船,于是他们立刻派人去海上搜寻,查看是否还有存活下来的遇难者。然而,经过5个小时的搜查,营救人员只发现了2具尸体,没有看到生还者。在“玛埃纳”渔船中一共有16名渔民,9名已经确定死亡,而剩下的7名却不见踪影,这样的结果让人不禁想到了西班牙“信天翁”飞机遇难时,也出现过人员失踪的事情。

1968年,法国的潜艇被派往三角形海域进行深浅器性能实验,这艘潜艇里面乘坐了52名工作人员,然而,他们刚驶入三角形海域时,潜艇突然四处乱撞,紧接着就沉入了大海。法国军方得到消息后,马上派出了30艘军舰进行搜寻,然而除了找到这艘舰艇之外,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踪影。

据统计,在1945年至1969年期间,这片三角形海域里有6艘舰艇莫名其妙地沉入了海底。三角形海域的遇难率要高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以致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在这个看似很普通的三角形海域竟会发生如此多的飞机、舰艇遇难的事件呢?这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这片海域有什么未知的秘密?这个问题虽然被提出很久了,但是直到现在地理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4.灾难之间也会相互传染吗?

在自然界中,总会发生一些或小或大的灾难,例如地震、海啸、飞机遇难等。虽然有些灾难的发生相隔了很长的时间,但也有些灾难是集中在一起发生的,而面对接二连三的灾难,人们不禁就会感到疑惑:难道这些灾难之间也会相互传染吗?

2002年4月15日到5月25日,在这短短的40天里,世界上相继发生了4起空难:4月15日,一架国航客机在韩国突然坠毁;5月4日,尼日利亚客机在飞行中遇难;5月7日,一架北航客机因机长失误,在大连坠毁;5月25日,中国台湾“华航”波音大型客机在飞往台湾的途中突然发生故障。这4起大型的飞机遇难事故,导致400人失去了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以致很多人一时之间对飞机产生了恐惧心理,而在出行的时候,他们宁愿选择乘坐时间长一些的火车,也不选择乘坐飞机。

2000年11月11日,印度动物园发生了一起动物咬伤人的事件,可就在同一时间,新闻报道在韩国和中国也发生了小朋友去动物园却不幸被动物咬伤的事件。人们感到十分惊讶,怎么会在同一时间如此巧合地让悲剧上演三次呢?如果说印度出现动物咬伤人的事件是因为小朋友家长的疏忽造成的,那么中国和韩国的这两个事例又该如何解释呢?

最近几年人们明显感觉到地震比以前增多了,特别是在2008年5月12日、2011年2月22日,以及2011年7月9日,中国、新西兰、日本相继发生了8级以上的大地震。对于这样的巧合,德国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吕尔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每一年超过8级的地震至少要发生1次,在7~8级之间的地震达到了16次,而6~7级之间的地震可达到120次之多,5级以上的地震超过了1000次。如果从上面的数字来看,地震其实每一天都在发生,而且发生的频率基本上是稳定的,只是强弱程度不同而已。

对于地震扎堆的现象,吕尔是这样解释的:一次的地震可以增加其他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但是有些地方相隔甚远,所以根本受不到影响,而对于不同国家在同一时间发生地震的现象,那只能用巧合来形容了。例如,在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了里氏8.3级的特大地震;2010年3月8日,土耳其发生里氏7.2级的地震,以致人们感到很不解——这三个国家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相继发生大地震呢?通过调查,人们并没有发现这三个地方的地震存在什么关联性,并且2010年的这次地震是海地250年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地震灾难,而在智利或者土耳其却经常会有地震发生,只是没有想到,这次这三个国家的地震竟然同时选择在了2010年。

对此,科学家认为,虽然灾难的发生多数都带有偶然性,但是仔细观察却也能看到在灾难背后隐藏的规律,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概率爆炸论”这样一个理论。他们认为,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概率爆炸论来进行解释。在科学上,对于概率爆炸论是这样定义的:概率爆炸论指的都是一些概率小的事件,并且是那些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从空间与时间的角度来看,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是很不均匀的。例如,地球上有60亿人口,每天在这60亿人口中要发生10亿次的联系,而在这10亿次的联系中,就会出现十万分之一的巧合。可见,这种巧合的几率是很小的,并且具有不确定性(有可能会持续发生,也有可能要间隔很长的时间)。

然而,这个定律被提出后,立刻就受到了美国医学博士卡尔曼教授的否定,他认为世界上的巧合非常多,所以根本不仅仅是10亿的十万分之一,而且他认为,巧合是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中形成的,是不能用任何数字和规律来定义的。

“概率爆炸论”刚提出后不久,苏哈列夫又提出了“波共振理论”,理论中强调,每个月有8天是“波共振日”。经过研究发现,多数的灾难都发生在这8天里,从而使人类对波非常敏感。虽然人类无法控制灾难的发生,但是在“波共振日”这8天里可以进行一些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进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灾难的发生。虽然“波共振日”所阐述的观点很有道理,却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有些人认为,苏哈列夫提出的“波共振日”只能适用在童话的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验证,他们甚至还认为这个“波共振日”其实就是一种安慰人心的说法而已。

虽然两条有关研究灾难巧合的定律都在公布没多久后就被推翻了,但是从古代开始,就有一些“祸不单行”的词语,来暗示一些事件发生的巧合性,所以从这一点看,这两条定律似乎也有它们存在的道理。无论是“概率爆炸论”中的概率事件,还是苏哈列夫提出的“波共振日”,这些无疑是在提醒人们在遇到一些有可能发生的灾难时要做好防御的措施,从而将灾难减小到最低。

5.“9·11”事件为什么会在俄罗斯重复上演?

2001年,位于西半球的美国纽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然而时隔3年后,没想到2004年8月24日在东半球的俄罗斯境内竟然也发生了一起俄罗斯版本的“9·11”事件——在这地球的一东一西都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这是因为巧合还是另有原因呢?

2004年8月24日晚上,俄罗斯的两架客机从首都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机场起飞,一架飞往伏尔加格勒,然而在莫斯科南面约200公里处的图拉地区,这架飞机却忽然坠毁了,而另一架飞机的目的地是俄罗斯南部黑海度假胜地索契,没想到这架飞机也在罗斯托夫地区坠毁。

调查显示,这两架飞机的坠毁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在这两架飞机上有89名乘客以及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幸存下来。这两起航空事件发生后,顿时轰动了整个俄罗斯,接着一些新闻报道随之而来。其实,飞机坠落的事件在每个国家都有发生,只不过这次的事件发生得很蹊跷:这两架飞机都是在同一时间从机场起飞的,当它们即将在同一时刻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却突然遇到了这样的灾难,并且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这两起事故发生的巧合性,让人们不禁想起了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近年来,不仅国际恐怖势力非常猖狂,就连俄罗斯境内也发生了很多起恐怖事件,而且当前正是车臣举行总统选举时期。根据这几点原因,很多媒体都在猜测,这两起空难可能是恐怖袭击事件,而俄罗斯的民众也不禁产生了怀疑:难道俄罗斯是在重复上演“9·11”事件吗?与媒体及民众的强烈反应相比,俄罗斯政府方面对这两件事情非常谨慎。总统普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命令俄联邦安全局对这两起坠机事件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并且命令俄罗斯总检察院将这两起事件列入刑事案件进行侦查。为了安抚人心,俄罗斯政府在短时间内还发表了声明,声明中强调,政府方面正在对这两起案件进行全方面的深入调查,在没有找到充足的证据之前,不能随意认定这就是恐怖袭击事件。

经过俄罗斯警方的全面调查后,俄联邦安全局终于可以确定这两起空难发生的原因了——事实证明,这两起事件确实是由恐怖分子所引起的,而据专家分析,恐怖分子这次的目的极有可能是要炸毁俄罗斯的核电站和普京所在的度假村。如果真像专家猜想的那样,那么恐怖分子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现场除了有一些爆炸物的痕迹之外,还有两具已经残缺的尸体。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人认领这两具尸体,而正是这个疑点立刻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这两名女子均来自车臣。警方认为,如果当时的飞机是被炸毁的话,那么这两名女子一定是处在爆炸中心的,准确地说这两名女子充当的是人体炸弹。这个结论揭示了两个问题:第一,从这两名女子的背景来看,她们很有可能是进行自杀性袭击的“黑寡妇”。说到“黑寡妇”这个名称,还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车臣发生了两次战争,很多男性在战争中丧生,于是车臣势力又召集了一些妇女,让她们充当人体炸弹,从而完成袭击事件。这些“黑寡妇”的特点就是脸上蒙着黑纱,手里拿着炸药,而为了制造恐怖事件,她们不惜牺牲自己,就这样,原本善良的寡妇逐渐变成了失去人性的“黑寡妇”。由于自从“黑寡妇”出现以来,在莫斯科发生了多次恐怖事件,所以这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这次事件发生之后,俄罗斯警方对其中的一名女子纳加耶娃进行了调查——她出生于车臣基洛夫村,她的哥哥就是在一次车臣战争中丧生的。所以,一些媒体猜测,纳加耶娃这次作案的目的就是要为哥哥复仇。

8月27日,俄联邦安全局对已经坠毁的两架客机进行了验证,在对残留物品的检测中发现有爆炸物的痕迹,而这种爆炸物就是黑索金炸药。

作案武器被证实后,人们又产生了两个疑问:第一,这两名女子是如何将这些爆炸物带入飞机内的呢?原来,当时的俄罗斯机场的安检设备还不发达,普通的探测仪器还无法对这些细微的爆炸物进行识别,所以,这两名“黑寡妇”很有可能是将爆炸装置拆解了,因而躲过安检的。等上了飞机后,她们再进行组装,这样就可以实施她们的爆炸计划了。

第二,为什么这两名“黑寡妇”的目标是俄罗斯的核电站和普京总统的度假场所呢?其实,早在1997年,车臣非法武装的头目就曾经对外散布谣言,如果俄罗斯的军队不撤出车臣,他们迟早有一天是要进行报复的,最先受影响的就是核电站。当然,这些只是人们对于这两名“黑寡妇”真实意图的猜测,如果想要弄清事实的真相,还要找到飞机上面的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通话录音机——如果能够找到这两个证据,那么就能很准确地判断这起恐怖事件的来龙去脉。于是,俄国的调查人员开始仔细地寻找飞机上面的飞行数据记录器和座舱通话录音机。然而遗憾的是,虽然经过仔细的搜查,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所以,调查人员判断,这两个通信工具很有可能在飞机遇难之前就已经被损坏了。也就是说,这条线索彻底断了。虽然有些专家证实这些破坏的内容可以恢复,但是专家却无法确定恢复后的内容就是飞机遇难时的内容。

同年8月29日,负责调查这次事件的调查员向媒体解释道:“目前,对于飞机上的飞行数据记录器和座舱通话录音机的破译工作已经完成,但是,这些录音停止在两架飞机遇难之前的一刻。”虽然俄国警方已经可以很肯定地判定这是一次恐怖袭击,但是他们却没有找到实际的证据。

6.坦克为什么会击沉潜艇?

坦克被称为能够在陆地上行驶的“移动堡垒”,而潜艇则被称为可以在大海里横行霸道的“海中幽魂”。这两者一个在海里,一个在陆地上,谁也不会招惹谁,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与潜艇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一辆坦克竟然把潜艇击沉了,而最后的结局竟是两者同归于尽了。

说到这个故事,还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与德国的战争说起。当时,英国有一艘名字叫作“奥利弗·伯郎奇”(这艘运输舰从设备到装置都非常现代化)的运输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艘运输舰装载着大批的军用物资,准备送到大不列颠岛,以解决英国的物资缺乏问题。当时的德国在大西洋中精心布置了封锁线,可就算再精密的封锁线,也没有阻止这艘运输舰前进的步伐——凭着自己先进的技术装备,每次“奥利弗·伯郎奇”都能成功地突破封锁线。所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奥利弗·伯郎奇”可以算得上是英国的一位功臣。既然“奥利弗·伯郎奇”运输舰对英国的帮助如此大,那么作为战争对手的德国自然会对其多加关注。其实,德国对英国的这艘运输舰一直都是非常痛恨的。为此,德国曾经多次派出“U型潜艇”埋伏在大西洋附近,希望可以捕获这艘为英国服务的运输舰,然而遗憾的是,每次当德国人信心满满地认为可以截获“奥利弗·伯郎奇”运输舰的时候,却都意外地失手了。所以,“奥利弗·伯郎奇”运输舰一直是德国人的眼中钉。德军认为,要想切断英国的物资来源通道,就一定要除掉这艘运输舰。

1943年,德国海军经过了一番周密的部署后迅速出动了“U型舰艇”,偷袭了“奥利弗·伯郎奇”舰艇。巧合的是,由于英国海军人员的变动,“奥利弗·伯郎奇”舰艇这次在出发之前并没有做好及时的防备工作,也没有料到德国海军会对其进行突然袭击。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成功地截获了“奥利弗·伯郎奇”。就这样,大海里横行无忌的“奥利弗·伯郎奇”在转眼间就被炸得支离破碎。当德国海军得知英国的这艘运输舰被偷袭成功后,他们非常兴奋。他们认为既然这只对英国来说非常重要的运输舰被击毁了,那么英国就会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想到这里,得意忘形的德国海军想亲眼看一下自己的战斗成果,也想看看被击中的英国运输舰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们就冒着危险将“U型舰艇”浮出了水面。而正当德国海军一面看着偷袭成功的“奥利弗·伯郎奇”七零八落地浮在水面上的悲惨场景,一面得意地欢呼时,他们没有想到,此时已经有一个大灾难正在向他们袭来——突然间,一辆重3吨的大型坦克从空中降落了下来,不偏不倚刚好砸中了得意忘形的“U型舰艇”。此时,人们都感觉到很吃惊——坦克怎么忽然一下子出现在了天上,并且在关键时刻砸中了德国的“U型舰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最初,这辆坦克是装在“奥利弗·伯郎奇”运输舰上面的,当“奥利弗·伯郎奇”运输舰艇被德国的“U型舰艇”击中后,这辆坦克就被炸到了空中,而当它降落下来的时候,没想到正好落在了“U型舰艇”的身上。此时,这艘“U型舰艇”还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根本没有想到空中会掉下来一个庞然大物。就这样,这艘非常优秀的德国“U型舰艇”被残酷地砸成了两半,并与这辆降落及时的坦克一起沉入了大海。当然,“U型舰艇”里面的所有工作人员也没有逃脱这辆坦克的突然袭击,全部丧命。

当坦克击中舰艇的事情发生后,英国与德国的媒体都争相进行了报道,一时之间,坦克击沉潜水艇的新闻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坦克竟然可以从空中降落下来,而且在关键时刻砸中了德国的舰艇,这实在是太巧了。而有些英国的民众则认为,这是上帝对德国的一种惩罚,然而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巧合之事。

7.日本人为什么最害怕“黑色26”?

在日本,人们很害怕“26”这个数字,这是因为在2003年中,日本曾经在连续三个奇数月份里发生了地震,并且这三次地震都发生在每月的26号,所以每当到了26号这一天时,日本人就会非常担心地震再次发生。就这样,“26”这个数字被日本人称为“黑色26”。

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处在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也是一个火山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1995年,阪神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建筑物都瞬间被这次地震摧毁了,而且这次地震还引起了非常严重的火灾。由于这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直到今天,日本人民对这次地震仍然心有余悸。

2003年5月26日,日本东部发生了里氏7.0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导致日本东北地区有120人受伤,幸运的是,因为抢救及时,这些受伤人员全部获救了。

2003年7月26日,日本宫城竟然非常奇怪地发生了三次地震,这三次地震分别为里氏5.6级,里氏6.2级,里氏5.4级,虽然这三次地震算不上是强烈地震,但是在一天中发生3次地震,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在钏路市东部的海域里。据专家勘测,这次地震的震源达到了60公里。次日,北海道的东北部地区还发生了里氏7级的余震。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发出了警报——由于地震的发生,在北海道东部沿岸地区极有可能发生海啸。而这次地震致使整个钏路市的交通全部中断,房屋倒塌,很多人无家可归。由于余震的发生,北海道发生了1.5米的海啸,在路上行驶的汽车全部被冲到了大海里。这次地震结束后,很多人都发现,自从5月份发生地震以来,每隔一个月都会发生一次地震,这实在是太巧合了,所以很多日本的老百姓都认为“26号”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于是,他们推测在11月26日,也一定会有地震发生,甚至就连日本的一些报纸也刊登出在11月26日会有地震发生的报道。

看到这样的报道后,日本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日本北部之所以会发生地震,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底部不断运动产生的结果——在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被释放了出来。而释放的结果有两个:第一,在日本北部会发生地震(已经发生的地震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二,目标转移到日本的东京一带,而经过地震研究员的观察发现,进入到2003年9月份以来,东京地区确实频繁发生了一些地震,这些地震虽然没有产生严重的破坏性,但地震的次数竟然达到了20次,这也是在东京发生地震次数最多的月份。对于这样的解释,日本人民并不是很赞同,因为以往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地震有过准确的预测,往往当地震发生后政府才对其进行全力的补救工作,这显然是亡羊补牢的做法。

由于日本政府的某些消息渠道也透漏出在2003年11月26日将发生地震,所以日本人民在25日就已经做好了预防地震的措施。然而,2003年11月26日这天根本没有发生地震,一切都很正常。而这下“黑色26”的说法就变得不灵验了。但是,2004年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却发生了里氏8.7级的特大地震,而且地震还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在这次地震中,还有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等10个国家受到影响,死亡人数共计23万人,显然,这次地震波及的范围以及造成的影响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场灾难停止了两年之后,在2006年12月26日,中国台湾也发生了7.2级的地震。当时的台湾气象局副局长辛再勤表示:这次地震是台湾有史以来遭遇到的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也导致了位于海底的电缆中断,从而导致互联网受到了阻碍。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巴士海峡,而这里又是国际海底电缆的重要枢纽,所以,电缆的中断,致使中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很多地方的通信服务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导致了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不能如期进行,从而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波动并不大,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7年7月26日,印度尼西亚泥科巴群岛也发生了6.8级的地震。印度尼西亚在三年之内就发生了二次大地震,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日本一年里有3个月都在26日发生了大地震,这种巧合在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而紧接着,中国台湾和印度尼西亚都在26日这一天发生了大地震,这些都再次证实了“黑色26”这个说法。那么,为什么这些强烈的地震在26日发生的几率如此之大呢?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本身就是地震发生的周期呢?对于这一点,就连地震专家也没有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地震专家们认为,这和地质的变化、地球的运动周期都有一定关系,只不过,这个关系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认证。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些神奇的奥秘一定会被人们揭开。 4Jt5pIjvEfMuco3oC456Ua7ksBezGNM+wWrC70KgBTF7UJDdcoImC0DYPHw6eaN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