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目标至上的心态——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

高效能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很“功利”,总是比谁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总是在行动之前为自己画一个很大的框架,然后不断以行动来填充这个框架;他们一旦想要达成一个什么结果,就会调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手段,以最大的热情去完成,从来不会让借口挡住自己的雄心;而一旦这个结果不理想,他们会很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尽力,同时一旦有机会,他们还会完成它,仿佛得了强迫症似的。要命的是,他们的“企图”总是能达成。这就是高效能的可怕之处。

给自己框定一个结果图像

一个人看不见东西,不是悲剧;一个人看不见愿景,就是个大悲剧!——海伦•凯勒

话说有三个工人正在砌一面墙。智者过来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甲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乙抬头看了一眼智者,说:“我在盖一幢楼房。”

丙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后,甲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乙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而丙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圣经》中说:“没有愿景,人就会消亡。”低效能的人不是看不到东西,而是看不到愿景。上述小故事中,甲、乙、丙都很清楚自己当下在做什么,但是对于行动的长远意义,认知的差异化决定了命运的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过去和现在,而不是用于思考和筹划未来,那么你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很可能会继续下去。你的愿景控制着你的未来。看不见愿景的人,就不会实现愿景。而你一旦看到了愿景,你就会看到更多你想要的东西,你继续的努力就有了针对性,少一些盲目和无谓的付出。从这个角度来看,愿景可以使得我们的人生高效化。

高效能人士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有了清晰的画面,才会高效地执行,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所有的成功,都是由清晰画面开始显现的。人生依赖个人愿景才会高效,做事情只有以一个清晰的结果为导向才会高效。

预测未来才能创造未来

高效能激励专家史蒂芬•科维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调动你的想象力,为你希望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甚至可能是你希望拥有的某种感觉,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愿景吧。不断地专注于这个想法、图景或感觉上,直到它变成现实。为我们想要的未来勾勒出一幅具体的愿景,就是提前创造出了这个未来!”

十年时间,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到新东方的校长,高效能的俞敏洪书写了一个传奇。俞敏洪说:“人必须要有目标、梦想,有了目标你才会在繁忙的生活与工作中不致迷失方向,在停下来之后会知道自己要去做的事。正如长江与黄河心怀流入大海的理想,一个长驱直入,一个九曲十八弯,但最终都会到达目的地。”

人生就像海洋,宽广而深邃,有了目标,才不至于走入迷途,不至于在惊涛骇浪里不知所措。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指引人生的“罗盘”,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高考。我有一个邻居,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我们都是江苏江阴的。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

俞敏洪的第一步是走出农村,他锁定了北大,连续三年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北大。毕业之后,很多同学都出国了,俞敏洪则留校成了一名北大老师。对远方的牵挂依然不停地扯动着俞敏洪的神经。他一次次地考托福准备出国,却一次次地失败。在失败面前,他想到了曲线救国,开始做英语培训,著名的新东方就在这个念头下诞生了。2006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上市。新东方的飞速发展震撼了世界。

大仲马说:“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俞敏洪的传奇人生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解。因为有了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他的人生过得比江阴县的普通农民要精彩千百倍。从小的愿景让这个“臭老九”成为世人瞩目的财富英雄。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人愿景。所谓个人愿景,是发自个人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

埋首苦干,还要清楚前行方向

有一则寓言,说玄奘大师骑的白龙马原是一匹凡马,和一头驴子同在一家磨坊拉磨。后来,这一马一驴都有机会驮着玄奘大师去取经,白龙马选择了去取经,而驴子选择留下拉磨。几年后,白龙马随大师取经回来,荣归故里,到磨坊去看老朋友驴子,发现驴子仍是日复一日地围着磨盘在转。白龙马侃侃而谈西游的经历,沿途浩瀚无边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驴子被那些神话般的境界惊呆了,它羡慕地说:“你的见闻多么丰富啊,但是,那么漫长的旅程,我连想都不敢想,你是怎么走过来的呢?”白龙马说:“当我向西域进发的时候,你同样也没有停止步伐啊,我们跨过的距离差不多是相等的。唯一的差别是,我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西天,并向着那个方向迈进,因而拥有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形。总体来看,人的预期寿命都差不多,同样是过日子,同样是为生活奔波,但最终的人生之路却呈现出不同的风采。白龙马和驴子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小心注视自己的脚步,更应该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具体而言,愿景有多个方面,对物质的追求,个人的健康和自由,对自己诚实,对社会的贡献,在某领域的成就,等等,都是人们心中真正愿景的一部分。一个人要想清楚自己的愿景,其实并不难,可以自行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答案汇总一下,你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清楚多了。

自我形象: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假如你可以变成你向往的那种人,你会有哪些特征?

有形财产:你希望拥有哪些物质财产?希望拥有多大的数量?

家:在你的理想中,你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健康:对于你的健康、身材、运动以及其他和身体有关的事情,有什么期望?

人际关系:你希望和你的同事、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保持哪种关系?

工作:你理想中的职业状况是什么样子?你希望你的努力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个人休闲:在个人的学习、旅游、阅读或其他的活动领域中,你希望创造出什么样的成果?

社群:你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或社会,有什么要求?

其他:在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你还有什么想做的事情?

一旦你认真回答上述问题后,就可以开始撰写自己的个人愿景陈述了。写下你想在未来获得的,就像你已经获得了一样。愿景的清晰化将标志着你向高效能人生迈进了一步。愿景一般在50字以内,不用考虑太多限制,高度概括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就可以了。这里,提醒一下:个人愿景随着生活的大的变化可能有所改变,建议每三年重新定位一个自己的个人愿景。

制订明确的目标分解计划

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塔木德》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当时的调查结果表明: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

27%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世界。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愿景是最终结果,而这个最终结果的达成,需要通过成套的具体分阶段目标来一步步实现。目标的作用就是界定追求的最终结果——个人愿景。

目标清晰的奋斗智慧

《塔木德》上说:“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成功的犹太人非常重视明确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从小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这样进行了自我分析:虽然总成绩平平,但物理和数学成绩较好,而且自己也感兴趣,因此,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于是,他读大学时,选择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4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特性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

从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或音乐上(要知道,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以取得像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的成就了。

爱因斯坦的目标明确性还体现在,他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爱因斯坦因此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自己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便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进行自我学习管理的。

细化目标,打消虚幻

记得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猴子分成两组,训练它们去跳高。第一组有具体的高度,在该高度上挂了一串香蕉;第二组没有具体高度,直接让猴子随便跳。半个月后检验两组猴子的训练结果,在同一个高度上挂一串香蕉,让它们去摘。结果第一组的猴子摘到香蕉的数量比第二组要多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目标不仅要明确,还要细化,分割成一步步执行计划,才能高效能地达到愿景目的地。目标不是虚幻笼统的概念,目标必须具体,否则就会像空中楼阁一样,看似绚丽,其实只是昙花一现。当高效能人士下定决心,“我这一生要赚很多钱”的时候,总是明确到财富的具体数字。他们不会停留在“我想拥有许多许多的钱”,而是要明确到“500万”还是“1000万”。

许多管理书籍中,你都会看到关于确定有效目标的“SMART”原则,即目标的有效性必须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以量化的;

Achievable——能够实现的;

Result—oriented——注重结果的;

Time—limited——有时间限制的。

如果再简化一点,可以将有效目标的核心条件概括为两个:一个是量化,一个是时间限制。

量化一是指数字具体化,即如果某一个目标能用数字来描述,则一定要写出精确的数字。比如,你在一年内要实现的收入状况,就可以量化为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等具体的数字。二是指形态指标化,即如果所确定的目标不能直接用某一个数字来描述,则必须进一步分解,将其表现形态全部用数字化指标来补充描述。如想买一套房子的目标,应该具体说明:多大面积、几室几厅、多少价格、具体位置、房屋朝向、周边环境要求等。

时间限制是指你所确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期限,可以具体到某年某月。没有时限的目标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你可能会轻而易举地为自己找到拖延的借口,使目标实现之日变得遥遥无期。

亚洲软银集团的创始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早在19岁的时候就有一个50年的人生计划。“我19岁的时候老在想我要干什么,开始还没有想到要做50年的计划,我渴望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我什么都没有。我没有钱,也没有经验,也没有可以帮我取得成功的大公司。但是我想,如果我许下一个很大的愿望,有很高的激情,有很好的远见的话,我也可能会成功。因此我对自己说,在我20岁的时候,我会向我投身的行业宣布我的存在。在30多岁的时候,我会有足够的种子资金做一个大的项目。我对自己说这个种子资金的规模应该在一亿美金以上——其实我当时只有100多美元。在我40岁的时候,我会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以便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我将有1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我们的集团将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

20岁创业,30岁开始投资,40岁做一笔赌注式的大投资,50岁大收获,60岁交班。从创业到功成身退,19岁的孙正义将每十年进度一一写上。随后的事业成功证明,孙正义一直是照这个人生规划发展的。

一个人要想成为高效能人士,必须学会科学地制订目标计划。专家建议,对于每一个人生目标,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处理。

Step1:把你向往的每个人生目标分别单独写在一张白纸的顶端。

Step2:在每个目标下面写上你要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但是目前你又没有的资源。这些东西可能是某种教育、职业生涯的改变、财务、新的技能,等等。任何一个你在第1步里面去掉的关键步骤,都可以在这一步中补上。如果任何一个目标下面还有子目标,都可以补上,以保证你的每一步都有精确的行动相对应。

Step3:在第2步所列出的每项中,写下你要完成每一步所需要的行动——这是你可以完成你的目标的所有确切的步骤。

Step4:检查你在第2步里面所写的时间框架,在每一张目标表上写下你所要完成任务的年份。对于那些没有确定年限的目标,考虑一下你想要在哪一年完成它,并以此作为年限。

Step5:检查整个时间框架,为你所需要完成的每一小步,写下你所需要完成的现实时间。

Step6:定一个你本周、本月和本年的时间进度表——以便你自己可以按照预定的路程去完成你的目标。

Step7:把所有的目标完成时间点写在你的进度表上,这样你对要完成的事情就有了确定的时间了。在一年的结尾,回顾你在这一年里面所做的,划掉你在这一年里面已经完成的,写下你在下一年里面所要去完成的。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爱默生

一位一事无成的学生来找一位高效能人士咨询,这位高效能人士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猎狗追一只狐狸,狐狸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昏了正仰头看的两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了,高效能人士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昏两只猎狗”……“还有呢?”高效能人士继续问。学生再找不出任何问题,高效能人士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都没有提到:狐狸哪儿去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致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最初的目标哪去了?

盯住目标,永不忘记

200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于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30岁进入一所大学,成为一名教师。他有一个古怪的习惯:手里随时握着一支短短的铅笔,不管他走到哪里,都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手写下来。时间一长,他的家里、办公室、实验室,到处都留下了他的涂鸦之作。卡佩奇的这种不讲究的做法,一度遭到全校师生的嘲笑。他本人不善言辞,也不去做任何争辩,只是一心思考自己研究的问题。

40岁那年,卡佩奇在他10年“涂鸦”的基础上,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设想——基因剔除。基因几乎影响了所有生物学现象,比如说老年痴呆症就和某几种基因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掌握了这其中的奥秘,人类就可能彻底克服这种疾病。然而,当他将课题申请提交学校后,却遭到了大伙儿的嘲笑。人们认为他的课题是“涂鸦”出来的邪说,根本就没有研究价值。

看着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卡佩奇有点沮丧。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决定将研究继续下去。

又一个10年过去了,卡佩奇完成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研究院一开始对他的测试成果很重视,但派人来学校调查时,听说了人们对他的负面评价,立即对他丧失了信心。这样,他20年的心血,又一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面对这一次打击,卡佩奇依然没有气馁。因为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他越来越清楚自己成果的价值。于是,他自己筹措资金,说服了大学同窗创办的生物公司对他进行资金注入,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研究资金捉襟见肘,同行投来的都是怀疑的目光,卡佩奇的团队内部也出现了大量的烦躁和焦虑情绪,甚至有不少人选择了退出。基因剔除项目完全靠着卡佩奇不容置疑的强硬个性在支撑。

4年后,卡佩奇再次向国立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次,他的报告不仅得到了研究院的批复,而且还收到了后者诚挚的歉意。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研究成果很快应用于实践。

2007年,卡佩基的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作为一位科学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最终功成名就。

猎豹一旦选择了一只兔子,就会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只兔子身上,它死死盯住自己的猎物,对其他的兔子视而不见,它会提醒自己:就是它了,我要得到它!猎豹知道改变就意味着重新开始,意味着再次的观察、比较、调整,之前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它不能容忍这种生命的浪费。

盯住一个目标,绝不轻易动摇;无论情况多么艰难,都不忘记目标,在高效能人士的身上,都能发现这样的品质,这也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失败者则往往败在不能坚持。

澳大利亚有一片大草原,草长得特别好,因而生活着数目众多的羊,并且羊群的规模越来越大。于是,羊群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只能吃剩下的。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就开始不停地往前奔跑。草原上形成了一个极为壮观的场面,所有的羊都朝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不幸的是,大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顾,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羊群向一个方向奔跑本是为了吃草,然而到最后,它们完全忘记了这个目标,因而发生了集体跳崖的咄咄怪事。澳大利亚草原的羊群给我们的教训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

不管暂时是多么落魄,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不管情况多么糟糕,都不要忘记自己是有“任务”的。这就是高效能与低效能的一大区别点。

直击目标,直至成功

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在人生之路上,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必须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有个名叫布劳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作文本。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

这是一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布劳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有个罗兰的小家伙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劳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放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个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一封接一封的信件就向布劳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劳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劳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劳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风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分析富翁们的发家史,你会发现,他们除了不容忽视的才能外,更主要的是他们对利润的明确追求。往往在尚未开始行动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了极其具体的赚钱目标。

历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聪明人失败一直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然而通过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相反,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目的,四处出击,结果分散精力,浪费才华,等到他们真正醒悟过来时,也许太晚了。对一个有志气的青年来说,不论就业或创业,在选定了目标后,必须一步一个台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如此,终能抵达成功的顶峰。

用野心得到想要的东西

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猎物。——比尔•盖茨

1998年,法国最年轻的媒体大亨、财富排名法国前50之一的巴拉昂因病去世,他将自己赚到的4.6亿法郎的股份捐赠给了医疗机构,用于改善人们的健康。同时,他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意味深长的遗嘱,并声称,谁答对了遗嘱中的问题,就会得到100万法郎的馈赠。这份遗嘱被公布在《科西嘉人报》上。遗嘱的大致内容是:

我曾经是一个穷人,可是死去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之门的时候,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如果谁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福。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鼓掌,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之后,《科西嘉人报》收到了48561封来信,在五花八门的答案中,只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秘诀,这就是——野心。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很多记者带着满腹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会想到是“野心”呢?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她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蒂勒简单的答案轰动了法国,也震惊了世界。

强烈的成就欲望与成就导向是个人取得高绩效的动力之源。成就导向是指个人具有成功完成任务或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愿望,是取得卓越绩效的核心驱动力。

多大的野心,多大的成就

在中国,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而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则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当时只有一个空缺,而面试的人告诉他那个职位十分艰苦,一个新手可能很难应付得来。当时他回答:“工作再棘手我也能胜任,不信我干给你们看……”

他的自信使面试官印象十分深刻。当面试官雇用这位年轻人之后,曾对他的秘书说:“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当通用汽车董事长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通用汽车前董事长罗杰•史密斯。罗杰刚进公司的第一位朋友阿特•韦斯特回忆说:“合作的一个月中,罗杰正经地告诉我,他将来要成为通用汽车的总裁。”正如罗杰所愿,32年之后,他成了通用的董事长。

一个人企图心的大小决定着他的未来成就。企图心是一种意念、一种意志、一种挑战未来的武器。有人说:企图决定版图。也就是说,你的企图心的大小决定着你未来成就的大小。

为什么有些人相对于其他人能拥有更成功的职业生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研究了很多年,想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令麦克利兰困惑的是,证据表明,高智商和获得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在生活中并不一定成功。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事业中挣扎,而一些受教育较少的人却非常成功。许多高智商的人在平常的工作中与其他人毫无区别。

麦克利兰发现,成功人士工作是为达到个人目标;他们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实现社会关于成功的指标。对于他们来说,成功是他们享受当达到其自主选择的目标时的一种感觉。如果这个目标是其他人强加给你的——比如你的老师、家庭或老板——你可能会因为你所做的而得到表扬和奖励,但这种来自他人的表扬和奖励只能让你感受到很少的成就感。

麦克利兰持续发现,在那些取得成就并享受成功的人的梦想故事中有四种因素:

第一,他们梦想达成某些目标的感受。一个学踢足球的女孩可能梦想有一天代表美国国家队比赛。

第二,他们会挑选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

第三,他们的思考既有乐观的方面也有悲观的方面,既想到实现目标会有多容易,也想到会有多困难。其计划包括仔细监测进展情况,从而使他们在需要时能够做出更正。

第四,他们请教有经验的人,然后才投身于将实现的目标。

高成就导向,不间断挑战

当打算尝试一个新的努力时,人们通常都会做白日梦,幻想成功后的喜悦和实现一个具体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麦克利兰发现,以成就为导向的高效能人士不喜欢赌博,他们不愿意参与那些由偶然机会决定结果的活动。高水准的成功者不会有无顾忌的、超现实的乐观。

具有高成就导向的人希望出色地完成企业和团队布置的任务,在工作中极力达到某种标准,愿意承担重要的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人在工作中有强烈地表现自己能力的愿望,不断地为自己设立更高的标准,努力不懈地追求事业上的进步。

在企业中,高成就导向的人表现为要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业绩;对现在的业绩不满足,完成工作之后总是为自己设立更高、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个人关注结果、效率和标准,并追求改进工作或服务,力求资源使用最优化;在困难面前不认输,下定决心去完成一项有难度的任务。

小牛,26岁,汽车维修专业大专毕业,是一家汽车美容设备制造企业的业务员,从业时间一年多。一天,营销总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说:“小牛,来到公司快一年了,你的业绩还不错,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没有等总监说完,小牛打断了他的话说:“头儿,有什么事你就说吧,我这个人性子急。”

“啊,是这样,海南那边的市场一直没有打开,明明有市场,可是咱们公司的产品就是卖不动,想来想去,还是想让你去那里试一试。”

“行!什么时候开始?”小牛不假思索就应承了下来。

“如果你同意,明天就可以出发。”总监很高兴地说,“你尽管放心大胆地干,干成了你就是海南的区域经理,即使干不成公司也不会责备你。”

从总监办公室出来,同事叫住了小牛:“小牛,总监给你说什么了?”

“让我去海南。”

“啊?去海南?你是吃错药了还是大头了?你知不知道咱们公司派了好几个人过去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咱们的总监大人不信邪,到那里住了三个月,现在不也是不了了之?”

虽然同事这么说,小牛还是决定硬着头皮试一试,于是第二天他就来到了海南。

小牛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毕业以来一直是在自己的家门口转悠,来到海南可以说是无依无靠,举目无亲。白天提着三四十斤的样品设备跑经销商,晚上提着样品在大街上跑,看到哪家汽车美容店或修理铺亮着灯就往里进。

公司原来在海南是有代理商的,由于种种原因,代理商把他们的产品当成了摆设,基本上没有什么销量。一个多月的地毯式调查摸排,小牛终于找到了代理商不销售自家产品的原因。通过两个晚上的挑灯夜战,小牛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方法、新的合作模式,电话与总监沟通后,总监很赞成,并说如果这套办法可行,可以在所有区域推广。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新方法经过和代理商两个多月的磨合,终于大见成效。

五月到十月正是海南最热的时候,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忍受着难耐的孤独,小牛用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而且销量比前三年销量的总和还多。

小牛被公司评为年度“市场之星”,用一年的时间使月收入达到了5位数,自然,海南区域经理的位置也非他莫属了。正是“不知天高地厚”成就了小牛今天的收入和成就。

强烈的成就欲望,能促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在野心勃勃、朝气蓬勃的激情和锐气驱动之下,他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在征服一个又一个绩效高峰的过程中,他们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高绩效的人总能主动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工作,他们认为这是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最快捷的途径。

树立结果第一的原则

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个世界只在意结果。——比尔•盖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要被派到德国去做间谍。长官告诉这些士兵:“飞机只能在德国和俄国的边境附近把你们空投下去。这一个月里你们要学会德语,一个月之后出发,不论你们到时候学会没有,都得去。”当时欧洲第二战场还没有开辟,盟军部队是不能接近德国领土的。

结果士兵们在一个月里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德语,甚至连口音和语调都非常像德国人。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士兵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的德语学不像,一旦他们跳下飞机,德国人就会立刻把他们抓起来,他们就会没命了。

在高效能人士看来,结果第一,理由第二,做事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如果没有结果,那么所有的理由都没有价值。“结果”意识是高效能人士的一种很重要的处事态度。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

无巧不成书,小张、小李、小王不仅在中学、大学都是同班同学,而且同一天进入了同一家公司。

但是他们的薪水却大不相同:小张的月薪是5000元、小李的月薪是3500元、小王的月薪是1500元。

有一天,他们的中学老师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薪水的差距之后,老师就去问总经理:“在学校,他们的成绩都差不多呀,为什么毕业一年就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总经理听完老师的话,笑着对老师说:“在学校他们是学习书本知识,但在公司里,却是要行动,要结果。公司与学校的要求不同,员工表现也与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同,薪水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师疑惑不解地皱着眉头,总经理对老师说:“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知道答案了。”

总经理把这三个人同时找来,然后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一小时后,他们三人都回来了。

小王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们的忙,明天给我结果。我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着,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汇报给了总经理。

轮到小张的时候,他首先报告了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并且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了下来。然后表明,他已向总经理助理了解到总经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于是,他在回程中,又打电话向另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物的品质、价格等。

此时,总经理会心一笑,老师恍然大悟。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这是联想集团写在《联想文化手册》里的核心理念之一。很多人都说,不要在乎结果,最重要的是过程。在高效能的人看来,这纯粹是自欺欺人,高效能的人只追求结果,不计较过程。结果第一是他们做事的原则,这个原则保证了他们事出必果的效率。华为的价值标准是“只以成败论英雄”。在华为,只要你有实力,有业绩,你就能获得回报,你的业绩越出色,回报就越丰厚。华为公司干部能上能下是出了名的,在华为,同时进公司的员工,有的成总监了,有的还是普通员工,有的年薪上百万了,有的还只有十来万。能成为华为员工的,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什么收入和职位差别会这么大呢?原因只有一个:业绩不一样,贡献有大小!

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的公司,在出现亏损的时候,所做第一件事情都是裁员。他们坚决地裁员,目的就是向公司的所有员工发出这样一个鲜明的信号:作为公司只有一个目标——公司必须要赚钱,而要赚钱,首先就要把所有不符合标准的人淘汰,把所有业绩很差的人裁掉。

功劳胜于苦劳,结果胜于过程。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没有能力改善公司业绩,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予回馈的,因为这种人恰好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选。事实越来越明显,只有高效能型员工才能适应现代竞争环境。

结果第一导向的执行真经

“我要结果!”每个人都不难喊出这一句口号。那么,究竟什么是结果第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判定一个人是不是结果导向的高效能人士呢?《请给我结果》一书给出了一个颇具参考价值的48字真经:

认真第一

聪明第二

你是不是总喜欢动点“聪明”的小脑筋,以为因此什么事情都会搞定,然而却常常在关键时刻出现失误?真正的高效能人士,会在内心建立一个信念,世界上的事只有认真踏实,才能够换来成功。

结果提前

自我退后

高效能人士眼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别人尤其是消费者为本,而不是以自己为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抛弃自我中心,而要以结果为中心,即“结果提前,自我退后”。

锁定目标

专注重复

什么是“不简单”,大众认为简单的事情,能够千百遍地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大众认为很容易的事情,能够做得很好,就是不容易。一遍遍地做,才能够做得更好,我们之所以做得更好,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聪明,而是比别人更用功,更专注。

决心第一

成功第二

执行前的“决心原理”:如果不想做事的话,任何人都可以找出不做它的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来。

速度第一

完美第二

一旦开始执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是第二位。战场上兵刃相见,商场上斗智斗勇,谁先出手,谁就有可能决定胜负。

结果第一

理由第二

如果没有结果,那么所有的理由都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执行的目的就是要结果,结果意识是现代一种很重要的处事心态。

JUST DO IT

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纠正、去调整。——斯宾塞

有个落魄不得志的人,天天做白日梦——沉浸在“运气好、中彩票、发大财”的幻想中。于是,他每隔两三天就去教堂祈祷。

第一次到教堂,他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我愿意更谦卑地服从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祷。

直到有一天,他跪着说:“我的上帝啊,为何您不曾聆听我的祈祷呢?就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仅此一次,让我解决所有的苦难,我愿终身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一个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聆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张彩票吧!”

行动才能出结果,行动才能实现目标。有很多人想了很多,设计的目标千变万化,但就是做得很少。什么条件不够好、时机不成熟、能力不够强等,在反复琢磨和犹豫的时候,时光已经白白流逝。

各行业中首屈一指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他们办事言出即行。这种能力会取代智力、才能和社交能力。虽然这个观念很简单,但成功人士却总是少数。行动习惯,也就是立即把思想付诸行动的习惯,这对完成事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差不多就去做,别在起点上耽搁

陈良全出生于安徽宣城的一个村庄,1980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中学时听老师讲述的明朝徐霞客周游全国的故事,却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他曾在心中反复地问自己:“明朝人都可以徒步走遍中国,我难道不行?”

“没有钱让自己去实现梦想,但不能为了钱而放弃梦想。”陈良全说,为了筹集到资金,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用1元钱做书签。为了攒这一元钱,他每天都出门去赚钱。就这样,他写了一年的日记,积攒下了360多元钱。“可真正计划起行程时,360元钱的确太少。”脑子灵活的陈良全又去卖竹子。他一咬牙背起55公斤竹子,骑上自行车上路了。途中下起了大雨,这让陈良全第一次有了在大雨中负重前行的经验。

1986年8月1日,他毅然踏上了骑自行车周游全国的旅程。靠着自己的“绝活”——沿路表演自行车特技,历时13年零6个月,他走遍了包括阿里、墨脱在内的中国内地335个地、市、州。

2001年年底,定居苏州的陈良全通过电视和报纸了解到,阿富汗、伊拉克战乱不断,非洲灾害蔓延的情形,他又萌生了骑摩托车环游世界、呼唤和平的念头。他说到做到。经过一段时间准备,陈良全于2003年8月7日从苏州出发,开始了“呼唤和平”骑摩托车周游世界之旅。

陈良全计划用10年时间游历160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在沿途传播人道、呼唤和平,还拍摄各国风光、记录旅途见闻。

陈良全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不论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毫不犹豫地去做,身体力行,就有可能实现一切想要的未来。

从0到1的距离,常常大于从1到1000的距离。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往往是由于他们在门外徘徊太久。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次勇敢“跳下去”的行动!做任何事,勇于开始最为重要。差不多就去做,别在起点上耽搁。

几乎人人都有周游世界的梦想,但我们有几个人能不顾一切去实现呢?当大家以各种不可能来限制自己的时候,江苏一个农民却实现了这一“宏伟”目标。他用行动告诉大家,梦想只要去实践,希望都能看得见。只有去做,我们才能多一种可能和机会。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

梦想再疯狂,如果不去实现,那才是真正的疯子和狂人,画饼充饥,纸上谈兵,那都是自欺欺人。梦想天生就该是为那些想实现梦想的人而准备的,只有做才是硬道理,一切靠行动。有想法而没有去实现,不如没有想。

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关键,让行动发言。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唯有行动是通往成功的大门,走进去,就会缩短两者的差距。只想不去做的人是懦弱的人、可怜的人,不去做就永远没有机会,只会是一个永远的空想家。

先把自己“豁出去”

爱默生说得好:“要去某一地点,可以有20条道路,其中有一条是捷径,不过还是立刻踏上其中的一条吧!”

有的人并非不知道行动的重要,但是迟迟不愿意行动,结果又产生负疚感,造成意志的瘫痪。与其说是因为恐惧而不去行动,不如说是不去行动而导致恐惧。

那么,该怎么办?不妨学习一下西点军校训练学生的经验——先把自己“豁出去”!

在西点军校的游泳救生训练中,有一个学生最害怕的动作:穿着军服、背着背包和步枪,从近十公尺高的高塔上跳下游泳池,然后在水中解开背包、脱掉皮鞋和上衣,把这些东西绑在临时的浮板上。

尽管每一个动作学员们事前都反复演练过,但是真到了要往下跳的那一刻,大部分学生还是会迟疑,走到跳板尽头就会停下来。但是,退缩是绝不允许的,否则将被勒令退学。所以,尽管犹豫,学生们最终还是会纵身一跳。事后很多学员都反映:成功跳出那一步的兴奋,是不可言喻的。

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史丹,觉得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来自于妈妈逼他遵守的一个行为习惯——立即就做!从卖报纸的时候起,他就一直遵守“立即就做”的准则,后来,他通过保险推销,训练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保险队伍,并成为百万富翁。

有一天,史丹听到一个消息:曾经生意兴隆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因为经济大萧条发生了危机,已经停业。该公司属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所有,他们决定以160万美元将这家保险公司出售。

史丹想了一个不花自己一分钱就得到这家保险公司的主意。这个想法实在太美妙了,美妙得让他不敢相信,美妙得使他甚至准备放弃。但是,放弃的念头一出现,他就马上对自己说:“立即就做!”

于是史丹马上带领自己的律师,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进行谈判。下面就是那场精彩的对话:

“我想购买你们的保险公司。”

“可以,160万美元。请问你有这么多的钱吗?”

“没有,但是我可以向你们借。”

“什么?”对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史丹进一步说:“你们商业信用公司不是向外放款吗?我有把握将保险公司经营好,但我得向你们借钱来经营。”

这真是一个看来十分荒谬的想法:商业信用公司出售自己的公司,不但拿不到钱,还得借钱给购买者经营。而购买者借钱的唯一理由,就是自己拥有一帮出色的保险推销员,一定能经营好这家保险公司。

商业信用公司经过调查后,对史丹的经营才能很有信心,于是,奇迹出现了:史丹没有花一分钱,就拥有了一家自己的保险公司。之后,他将公司经营得十分出色,成了美国很有名的保险公司之一。有时候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大胆行动,付出行动,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结果。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你要有孙子,非要有老子、儿子不可。”一个人做事高效不高效,首先取决于你的行动力。让我们记住《福布斯》杂志创立者福布斯的名言吧:“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好,立即做!”JUST DO IT!

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西点军校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它们找到了一个油瓶,但是瓶口很高,够不着。三只老鼠商量一只踩着一只的肩膀,叠罗汉轮流上去喝。当最后一只老鼠刚刚爬上另外两只老鼠的肩膀时,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惊动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窝,它们开会讨论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只老鼠说:“我没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为我觉得老二抖了一下。”

第二只老鼠说:“我是抖了一下,是因为最底下的老三也抖了一下。”

第三只老鼠说:“没错,我好像听到有猫的声音,我才发抖的。”

于是三只老鼠哈哈一笑,那看来都不是我们的责任了。

凡事找借口、不负责任是很多人效能低下的直接原因。借口让人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昂贵。制造和接受借口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从愤恨、抱怨、推诿、卸责、拖延发展成为部分或全部失败的恶性循环。很多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找借口,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无知的、下意识的习惯,而这一习惯更因为和其他借口制造者的联合而变得更加顽固。

高效能的人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低效能的人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了寻找借口的恶习,就会工作粗劣;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做着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

没有任何借口

高效能人士的一条认知就是: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西点军校是世界上培育高效能军人最多的地方。200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出了3位总统、5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及无数的精英人才。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几十年前就指出:“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的任何学校都没有像西点这样,在我们的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史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不但如此,更让人惊异的是,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界同样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都出生于西点。美国商业年鉴的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500强里面,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有5000多名。可以说,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人们不禁要问,西点军校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其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在美国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体现出了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正是秉持着这一重要的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队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足可信赖和承担重任的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低效能的人士把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挂在嘴边。借口告诉他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

高效能的人认为: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

中学毕业20年后,一帮同学重聚。觥筹交错中,开始有人盘点究竟都有谁实现了梦想。最先感慨的是班长,班长说他那时候憧憬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然而,因为做县长的父亲执意让他从政,他便顺从了父亲。当年梦想着将来从事医生工作、救死扶伤的一名同学对自己现在经营的医疗器械公司虽然还算满意,但仍旧为自己没能实现当年的梦想遗憾。他慨叹:“没办法,做医生要熬多少年才能出头啊,我现在这个职业毕竟来钱快,赚得也多……”接下来,一些事业平平、甚至命运凄凉的同学开始各自慨叹命运的不济,但每个人都说出了许多阻碍自己实现梦想的困难。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当年初中毕业前因为一场意外灾难受伤而辍学的“小作家”身上,同学们都关注地询问“小作家”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小作家”从皮包中取出一摞书,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边分发边说:“我前年加入了省作家协会,这是我出版的第7本书,大家多指点……”人们开始翻看小作家的书,纷纷感叹,羡慕小作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接下来,人们纷纷询问小作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作家梦的。小作家没有说什么,拿起笔,在送给同学们书的扉页上写着同样的一句赠言:“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

当一个人开始找借口的时候,胜败已成定局。对于真正看重梦想、追逐梦想的人来说,路上永远没有借口。大庆“铁人”王进喜当年创业时有一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再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面对当年大庆的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王进喜完全可以找出许多借口来拖延建设大庆油田的脚步,但他不找半点借口,而是全心全力、豁上命去改善环境、创造条件,率其120钻井队,以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屈服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为祖国和人民提前献出了一个石油滚滚的大庆油田,把外国人炮制的“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里,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和壮举正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任何借口”的绝好写照。

不找借口,“最难完成”的目标也能完成。张瑞敏说得好:“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斗志,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斗志,那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理所当然。如果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寻找借口的习惯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不达目的 决不罢休

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离手。——伏尔泰

有一大群青蛙准备爬上一座高耸入云的铁塔。爬着爬着,它们被太阳晒得气喘吁吁,就开始有青蛙怀疑到底能不能爬上去。渐渐地,这群青蛙一边议论,一边接二连三地停了下来,而且都自嘲此前在异想天开。

就在这个时候,大家发现有一只最小的青蛙还在爬,它的速度很慢,但却从不停歇,最后终于爬到了塔尖。

其他的青蛙都敬佩得不得了,然而答案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只小青蛙是个聋子,它当时只看见了所有人都开始行动,于是它也一起行动,但是当大家开始议论、开始动摇的时候,它却丝毫没有察觉,结果独自坚持了下来,创造了奇迹。

无论再大的目标,实现都需要两个字:坚持。即便对于高效能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想干成任何事情,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坚持才是实现目标的捷径

有一次,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召集公司的设计人员开会,提出要改进福特汽车的发动机,制造一种具有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这些汽缸是铸成一体的。这些设计人员听了老板的话,纷纷表示:这样的引擎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在一片反对声中,福特斩钉截铁地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生产这种引擎。”

设计人员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派代表去告诉福特:“世上根本不会存在这样的引擎,再设计下去也是白白浪费时间。”

“去工作吧!”福特不为所动地说,“坚持这项工作,无论用多少时间,直到你们制造出这种引擎为止。”

面对“倔强”的老板,这些设计人员无可奈何,只好又投入工作之中。半年过去了,引擎没有制造出来。又过了半年,还是没有成功。设计人员虽然努力工作,但成功还是遥遥无期。一年之后,当设计人员再一次向福特报告他们无法完成设计的时候,福特给了他们一个简单的答复:“继续工作,我需要它。”

后来,这种“不可能”的引擎终于被设计出来了,福特公司一下子把他们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到了后面。福特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福特的“坚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正如成功学大师奥格•曼狄诺所说:“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否则我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高效能的人也不尽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有时候他们只不过是比“聪明人”多一些“笨”而已。在别人都变通的时候,他选择了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一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为年龄大了,他即将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应人们的邀请,他将做一场演说。

这天,会场上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邀请两位身强体壮的听众到台上来,推销大师请他们用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年轻人抡起大锤奋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后,吊球动也没动,他们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就气喘吁吁,还是未能将铁球打动。

会场寂静无声,这时,推销大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开始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用小锤敲一下。

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地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自己的不满。老人仍然用小锤不停地敲着,仿佛根本没有看见人们的反应。许多人愤然离去,会场上到处是空着的座位。

40分钟后,坐在前排的人突然叫道:“球动了!”

刹那间,会场又变得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个球以很小的幅度摆动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大师仍旧用小锤一下一下地敲着,人们默默地听着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

吊球在大师一锤一锤地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咣咣”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年轻人用大锤也没有打动的铁锤,在大师小锤的敲打中却剧烈地摆荡起来,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无独有偶。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伟人丘吉尔来演讲。三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颈期盼,翘首以待。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的成功秘诀。

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后,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就走下讲台。

追求高效能是所有人的夙愿。很多人容易掉进一个陷阱,就是事事找所谓的捷径。有时候,坚持才是捷径。

能否坚持不懈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坚持是什么?坚持就是你想做什么事情,就不带任何怀疑去做它,“傻傻”地去做它。1999年,已经经历了数次创业挫折的马云,带领一批跟随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从北京回到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虽然屡屡碰壁,但做中国最好的企业一直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七年后,阿里巴巴已经拥有500万中小企业会员,从2002年互联网最低谷时期赢利1元钱,到后来每天营业额100万元,再到每天利润100万元,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每天缴税100万元,成长速度惊人。用马云自己的话讲:“现在,阿里巴巴拿着望远镜都很难找到竞争对手。”

马云为什么这么狂?真就没有竞争对手了?

其实不然。马云解释说:“并不是阿里巴巴有多么了不起,也不是马云有多了不起,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不相信B2B模式能赚钱,可我们一直看好这个行业,始终没有改变。2002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许多做B2B贸易的网站一个个相继倒下,最后只剩下阿里巴巴。无论是互联网的冬天也好,泡沫期也好,我们都始终坚定地一路走来。有些人是晚上想试多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注定成功不了。”

马云说过:“每一个人都很平凡,我马云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几年被媒体到处吹捧,其实自己很难为情。我一点也不聪明,也没有先见之明,只是一步一步走来,刚开始创业时被4家公司骗得晕头转向,但是那些骗人的公司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

2002年,在互联网最为困难的时候,多数企业全面收缩战线,马云并没有关闭阿里巴巴在美国、欧洲的办事处,反而继续四处参展,开拓市场。坚持到底的回报就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培养了大批有实力的买家,为进出口贸易打下了基础。

可见,要想做成任何事情,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确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坚持到底。只要坚持,一定就会获得成功。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会像马云那样被骗4次还坚持不懈,很多人被骗一次两次就放弃了。如果马云也那样的话,就没有阿里巴巴,没有淘宝,我们很多人也会失去在淘宝网上“淘宝”的乐趣。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若人生有一百步,九十九步是一半,最后一步是另一半。”芥川龙之介的意思是,九十九步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最后一步只有勤奋而有信念者才能做到。走好这最后一步的人,是精神上真正的强者,只有他们能接近并达到最终的目标。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能否坚持不懈,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做事如果半途而废,那前面的所有辛苦就等于白费。只有经得起风吹雨打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放弃,要一直不断地努力下去,以求取得最后的胜利。

【测试】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野心

问题:

一个人喜欢吃的肉类可以反映出他或她的权力欲望,想知道自己的野心指数是多少,以下这个测试可作参考。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肉类食物:

A.牛肉

B.鸡肉

C.羊肉

D.猪肉

E.鸭肉

测试结果:

A.野心指数90%

头号野心分子,对事业雄心勃勃,期望自己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并且会寻找各种方法努力实现目标。人际关系相当好,八面玲珑是你的真实写照,但是你的上进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赢了,别人也就心服口服,领导的位置非你莫属。表面上看来是个好相处的人,也很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事实上你从一进公司那天起,就处心积虑想要向上爬,力求个人表现,努力做足工夫,争取权力高层的注意。

B.野心指数30%

这类人的野心指数不高,不期望有什么出色的表现,本分老实,只求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会攀爬搭识有权势和具有影响力的某些重要人物,但是IQ却很高,属于技术型人才,具有钻研精神,才能不错,EQ略低,特别是没有良好的直觉。对八卦消息十分热衷,只是害怕被权力中心遗忘,虽然不是野心分子,却是八卦女王或王子,守不住秘密,一有风吹草动,就马上变成言论制造者,还会添油加醋,把本来没那么严重的事情说得面目全非,容易被野心分子利用,成为办公室斗争放话的传声筒。

C.野心指数50%

爱吃羊肉的人,其实才能不错,一般都有某些方面的特长,事业上兢兢业业,人缘也不错,不是那种爱露锋芒的角色。他们渴望成功,也有些野心,但是却常常后继无力,因为他们的本性中有着虎头蛇尾的特点,往往只有凭一时的热情,或是三分钟的热度,没有办法对一件事情有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所以也就无力和人拼到底,不需要等别人来攻击你,你就会自动放弃,更不要说想什么对策如何取胜了。

D.野心指数70%

喜欢吃猪肉的人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领导大家,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喜欢以领导者的姿势要求对方,很向往得到有权有名的滋味。被众人崇拜仰视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会花上许多时间去争取,甚至会耍些小手段,利用一些人际关系达成他们的心愿,得到后姿态摆得也很高,却不知其自我才能其实平平,根本无法服众。

E.野心指数65%

嗜吃鸭肉者,很热衷突显自我能力,喜欢表现,在任何场合都想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一有成绩就喜欢公布于众,生怕人家不知道。最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承认,可惜弄巧成拙的可能性很大,工作上的专心度和努力度都有待加强,做事总是想得太多,只会浪费时间,也会因此缩手缩脚,生怕野心外露,会引起别人的议论,是典型爱吃又怕人知的代表。 T5CMk3E3agdHrU5tLxPt6BsdOrR990K6KpLCusbFF2mT50tkbNqLoTbRM0vo1d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