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找方法 失败者找借口
王保蘅 |
本书由四川文轩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美国作家理查德•泰勒在《没有借口》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十分形象地道出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成功的可能,只不过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路上出现了两条路:一条路的路口写着“借口”;一条路口写着“方法”。那些成功者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方法”,而失败者全都选择了“借口”,因此,这世上才有了成功者与失败者之分。
诚然,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多时候在于一种人生的机遇,关键时刻谁能够抓住这一机遇便会取得成功,但实际上这看似上天赐予我们的机遇,往往并不是像流星一样忽然就出现的,因为机遇很多时候都是那些成功者在追求的道路上创造出来的。因为在人生追求和奋斗的道路上,那些成功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不会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会根据困难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他们在苦苦寻觅方法的过程中,“机遇”就会像流星一样出现,使得他们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靠电脑软件称雄天下的,但是在最初创业的时候,当时的电脑软件已经有很多,比尔•盖茨发明的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一种市场的新产品,要想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他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点。很多人当时都认为是他抓住了机遇,和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公司IBM合作才取得了成功。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在当时,尽管比尔•盖茨的母亲就职于IBM公司,但是母亲却并没有帮助他,比尔•盖茨在与多家电脑公司联系失败后并没有气馁,也没有给自己找什么借口,比如对母亲的抱怨、市场不给力等,而是静下心来去想如何打开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最终他还是将目标对准了IBM公司。于是在确定目标后,他开始通过母亲的关系有意结识了当时IBM的董事长,并在之后的交往中将自己研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推荐给了那位董事长。最终,IBM在看到比尔•盖茨的Windows操作系统之后选择了与微软合作,微软才因此而一举占领了市场。
当时,IBM对微软提出了很多十分苛刻的条件,但是比尔•盖茨都一一接受了,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比尔•盖茨和微软。如果他在求告母亲无果之后不是借机认识了IBM的董事长,那么就根本不会找到什么占领市场的好方法,又谈何机遇呢?和比尔•盖茨一样,杨致远在创办雅虎!时,市场上的搜索引擎有很多,比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况且杨致远又无资金,所以雅虎!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一片惨淡,尤其是在他们几经辗转欲寻求合作后都没有什么进展。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最终得到了著名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的资助,数年间便发展了起来。如果杨致远当时面对一次次的碰壁,不是和他的合伙人费罗一面寻求着技术上的突破与市场的发展的话,我们现在也根本就看不到雅虎!了。
相对比尔•盖茨和杨致远等这些成功者而言,那些失败者之所以没能取得成功,并不是他们的才能不如比尔•盖茨或杨致远,也不是他们不善于抓住机遇,而是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不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想办法解决和克服困难,相反,却为自己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在奋斗路上的一次次挫折与失利开脱。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过多地为自己寻找借口的话,那么在他的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短暂的平衡,久而久之一遇到什么困难或坎坷,就会自然而然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而不是将困难和坎坷化为前进的动力,也不会养成像成功者那样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的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不过一步之遥,只不过成功者大多喜欢面对困难时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而失败者大多爱为自己找借口。平心而论,失败者为自己寻找的那些借口其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一个人如果过于强调失败的借口的话,那么那些借口就会永远只是借口而无法加以克服。所以说,一味地去抱怨只会让自己丧失斗志,成为永远的失败者,永远让自己停留在路上。
在现实中,没有一个人不想获得成功,但是一个人若是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懂得如何像成功者那样去养成找方法的习惯,同时也要明白那些失败者为什么总是喜欢为自己找借口。本书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目的,分别站在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角度去衡量和分析他们各自的命运,力争让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到那些隐藏在“成功者找方法”与“失败者找借口”背后的原因,以期读者能够真正走出“找借口”的泥潭,从而在不断的“找方法”中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