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前后诸症
月经前后诸症又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在行经前后和行经期间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为既往中医妇科学中未曾论及的病证之一。
中医认为,经前期或行经期由于阴血下注冲任,血海充盈,而全身阴血相对不足,脏腑功能出现不平衡状态,以致出现一系列症候。经后由于失血,血虚肝旺或血虚气弱,抵抗力下降,出现经后诸症。临床常见的症候有:经前乳胀、经前后头痛、经行泄泻、经前吐衄、经行发热、经前不寐、经前精神紧张、经前口疳、经前隐疹、经行水肿、经后尿路感染、经行(后)音哑、经后腹胀等。
严用和方
六合汤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官桂(去皮)、熟地黄(洗)、川芎、蓬莪术(炮)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50毫升,煎至35毫升,去滓,空心温服。
【功效】补血活血,祛痰止痛。
【主治】室女经事不行、腹中结块疼痛,腰腿疼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三神丸
【组成】橘红60克,玄胡索(去皮醋蒸)、当归(去芦酒浸,略炒,锉)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腹,艾汤送服,米汤亦可。
【功效】行气活血。
【主治】室女血气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涩少,或经事不调,以致疼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董宿方
八物汤
【组成】川芎、当归、芍药、熟地黄各6克,木香、槟榔、玄胡索、苦楝各3克。
【用法】食前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
【功效】补血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经事欲行,脐腹绞痛,临经痛者血涩也。
【来源】《奇效良方》。
加示乌沉汤
【组成】乌药、缩砂、木香、玄胡索各30克,香附60克,甘草45克。
【用法】上药细锉,每服21克,水75毫升,生姜3片,煎至50毫升。不拘时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妇人经水欲来,脐周疼痛。
【来源】《奇效良方》。
傅山方
顺经汤
【组成】当归(酒洗)、大熟地黄(酒蒸)、丹皮各15克,白芍6克(酒炒),白茯苓、沙参、黑芥穗各9克。
【用法】水煎服,一剂吐血止,2剂经顺。经前腹疼此方极妙,不可加减。
【功效】补肾调经,引血归经。
【主治】经前腹痛吐血。
【来源】《傅青主女科》。
清海丸
【组成】熟地黄(酒蒸)、白术(土炒)、白芍(酒炒)、干桑叶、元参各500克,山萸(蒸)、山药(炒)、丹皮、麦门冬肉、地骨皮、沙参、石斛各300克,北五味(炒)、龙骨各60克。
【用法】各研为细末,合一处,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每服15克,白开水送服,半载痊愈。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女人有每行人道,经水即来,一如血崩,人以为胞胎有伤,触之以动其血也。
【来源】《傅青主女科》。
带下
带下,中医病名,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
造成白带病的原因很多,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宫颈癌等。临床表现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若腐臭难闻,当警惕是否有癌变。
陈自明方
破故纸散
【组成】破故纸、石菖蒲(锉,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用菖蒲浸酒调,再入斑蝥1.5克(去翘,头,足,糯米同炒黄,去米)。
【功效】温肾利窍。
【主治】赤白带下。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清白散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黄柏(盐水炒)、樗根皮(酒炒)、贝母各3克,干姜(炒黑)、甘草各1.5克。
【用法】姜3片,水煎,温服。
【功效】养阴清热利湿。
【主治】白带。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带下赤白方
【组成】干姜15克,白芍60克。
【用法】上药均炒为黄色,同为末。空腹,米汤调服6克,日2次服。
【主治】赤白带下,年月深久不瘥。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带下方
【组成】茅花(炒)一把,棕榈炭9厘米,嫩莲叶3张,甘草节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酒调服6克。
【主治】带下。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傅山方
易黄汤
【组成】山药(炒)、芡实(炒)各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碎)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健脾燥湿,清热止带。
【主治】脾虚湿热,清稀量多,连绵不断,腰酸体乏,舌淡苔白,脉细缓而沉者。
【来源】《傅青主女科》。
清肝止淋汤
【组成】白芍(醋炒)、当归(酒炒)、小黑豆各30克,生地黄(酒炒)15克,阿胶(白面炒)、粉丹皮各9克,黄柏、牛膝各6克,香附3克(酒炒),红枣10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清肝凉血。
【主治】妇人带下色红,似血非血,淋漓不断,所谓赤带也。
【来源】《傅青主女科》。
费伯雄方
当归煎丸
【组成】当归、熟地黄、炒白芍、炒赤芍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虚人之带下。
【来源】《医方论》。
白芷散
【组成】白芷30克,海螵蛸(煅)2个,胎发(煅)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以酒调服6克。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赤带。
【来源】《医方论》。
不孕
育龄夫妻性生活正常,同居、未避孕,2年内从未妊娠者为不孕。中医学认为女子不孕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肾阴不足、胞宫虚冷;或素体虚弱,阴血不足,胞脉失养;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血失和;或素体肥胖、恣食膏粱厚味,脾肾阳虚,蕴生痰湿,气机阻滞,冲任不通;或血瘀凝结,积于胞中等引起。
陈自明方
白芷暖宫丸
【组成】禹余粮(制)30克,白姜(炮)、芍药、白芷、川椒(制)、阿胶(粉炒)、艾叶(制)、川芎各1克。
【用法】去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米汤调服,或温酒,醋汤亦得。
【功效】暖血海,实冲任。光泽颜色,消散风冷。
【主治】子宫虚弱,风寒客滞之不孕。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地黄汤
【组成】熟地黄(干)、川牛膝、当归各2.4克,卷柏、川芎、防风各1.8克,牵牛子、桂心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以水6000毫升,煮取2500毫升,去滓。分3次服。和0.3克牵牛子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以快利止。禁忌:生菜、葱、热面、荞麦、蒜、猪肉、葵菜、菘菜、海藻等。
【主治】久无子,小腹冷痛,气不调。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胎动不安
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止,多能继续妊娠。若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行保胎治疗。
洪立正方
固胎饮
【组成】人参、白术各6克,甘草1.5克,黄芩2.4克,砂仁1.8克,归身4.5克,熟地黄3克,橘红、白芍、川芎各2.1克。
【用法】水200毫煎至100毫升,口服。如血虚胎动加阿胶。
【功效】补气养血,行气安胎。
【主治】孕妇气血不充以致胎元不安。
【来源】《医学入门万病衡要》。
胶艾汤
【组成】熟地黄(洗)、艾叶(炒)、白芍药、川芎、黄芪、阿胶珠、当归、甘草(炙)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100毫升,姜5片,枣3枚同煎去滓,空腹服。
【功效】益气养血安胎。
【主治】妊娠或因倒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
【来源】《医学入门万病衡要》。
陈自明方
安胎铁罩散
【组成】白药子30克,白芷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煎紫苏汤调服。或胎热,心烦闷,入砂糖少许煎。
【主治】胎动不安或胎热,心烦闷。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滑胎
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称为滑胎,或称“数堕胎”。《叶氏女科证治》云:“有屡孕屡堕者……名曰滑胎。”本病首见于《经效产宝》,谓其是“应期而堕。”如《妇婴至宝》亦云:“凡遇三、五、七月份,尤易堕胎,下次复坠,辄亦如期。”
但滑胎的另一含义是指临产催生的一种治法,《妇人大全良方·坐月门》的“滑胎例”,《景岳全书·妇人规》的产育类“滑胎”,均是指孕妇临产“易而且速”的催生方法,不属本文讨论范畴。本文所讨论的滑胎,即现代医学的习惯性流产。本病亦为临床所常见,除母体因素外,需排除男方肾气不盛、精弱、血弱等先天因素,以及梅毒等感染性因素。
张介宾方
滑胎煎
【组成】当归12克,川芎、枳壳各2克,杜仲、山药各6克,熟地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安胎。
【主治】胎气临月宜常服数剂,以便易生。
【来源】《景岳全书》。
固胎煎
【组成】黄芩、砂仁各6克,白术9克,白芍、阿胶各4.5克,陈皮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脾多火、多滞而屡堕胎者。
【来源】《景岳全书》。
洪遵方
滑胎易产神效八味散
【组成】炙甘草60克,黄芩、大豆黄卷、干姜、吴茱萸、麻子仁、大麦芽(炒)各120克,桂心1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调服6克,汤饮亦得。动作宜谨,勿上厕,恐不觉堕地。
【功效】温经固冲安胎。
【主治】滑胎易产。
【来源】《洪氏集验方》。
难产
难产依字面解释,即是“困难生产”的意思,并且使母亲及胎儿的罹病率及死亡率均高。难产泛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某些情况,导致婴儿本身产生问题,或因母亲骨盆腔狭窄、子宫或阴道结构异常、子宫收缩无力或异常所导致。
产生难产现象主要是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影响胞宫的正常活动,而致难产。胎儿能经阴道顺利分娩,取决于产力、产道和胎儿三大因素。如果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出现异常,即可导致难产。
傅山方
送子丹
【组成】生黄芪、当归(酒洗)、麦门冬(去心)各30克,熟地黄(酒蒸)15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2剂而生。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血虚难产。妊娠腹疼数日,不能生产。
【来源】《傅青主女科》。
降子丹
【组成】当归、柞木枝各30克,人参、川芎各15克,红花3克,川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主治】交骨不开难产。
【来源】《傅青主女科》。
赵学敏方
难产仙方
【组成】蓖麻仁7个(取白仁),麝香0.9克。
【用法】共捣如泥,用绢帛包裹,勒在脐中,即时产下。如倒生者,由助产人士送进,片刻即可产下。
【主治】难产。
【来源】《串雅外编》。
产后其他疾病
产后病是指胎儿娩出后至产褥期间所发生的与分娩有关的疾病,俗称“月子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褥感染、产后盗汗、产后头痛、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尿频、产后尿潴留、产后尿失禁、乳汁瘀积、急性乳腺炎、少乳、产后抑郁等。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与健康,而且使产妇不能正常哺乳。对产后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确保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洪遵方
乌金散方一
【组成】血余炭、没药、凌霄花、好香墨、当归各15克,鲤鱼皮30克,红花、伏龙肝、干柏木各0.3克。
【用法】研细为末。以酒250毫升,煎取200毫升,调药6克,空心频服之。用无灰酒调服大妙。
【主治】妇人产后百病。
【来源】《洪氏集验方》。
乌金散方二
【组成】棕榈皮、乌梅、干姜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细,每服9~12克,水煎,乌梅汤调,温服,不拘时。
【功效】固摄止崩。
【主治】血崩漏下,最治产后血崩并小产血崩漏下。
【来源】《洪氏集验方》。
严用和方
当归羊肉汤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人参各21克,黄芪(去芦)30克,生姜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用羊肉300克,煮清汁250毫升,去肉入煎药煎200毫升,去滓,作6~7服,早、晚3~4服。
【功效】甘温除热。
【主治】产后发热,自汗,肢体痛,名曰褥劳。
【来源】《严氏济生方》。
增损四物汤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川芎、干姜(炮)、人参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重,水50毫升,姜3片,同煎,去滓,微热服,不拘时。
【功效】扶正祛邪。
【主治】产后乍寒乍热。
【来源】《严氏济生方》。
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别研)、枳壳(去瓤麸炒)、人参、大黄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汤,米饮任下。未通加数丸。
【功效】扶正宽肠通便。
【主治】产后大便秘涩。
【来源】《严氏济生方》。
清魂散
【组成】泽兰叶、人参(去芦)各30克,荆芥穗120克,川芎60克,炙甘草24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重,热汤、温酒各20毫升调匀,急灌,下喉则眼开气定,省人事。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产后血晕。
【来源】《严氏济生方》。
夺命丹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15克,牡丹皮、牛膝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醋60毫升,大黄末30克,同熬成膏,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温酒吞下5~7丸,不拘时。
【主治】胎衣不下。
【来源】《严氏济生方》。
朱砂丸
【组成】朱砂15克(研),乳香30克(研)。
【用法】上药为末,须于端午日取猪心血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丸,乳香汤下,立产。
【功效】催行效危急。
【主治】难产应急时用。
【来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荆芥散
【组成】荆芥根(瓦上焙干焦,存性)、茴香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温酒调服。
【功效】固崩摄血。
【主治】血崩年深,只一服即效。
【来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罂粟汤
【组成】罂粟壳、甘草、乌梅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份研粗末。清水煎服。
【主治】妇人妊娠痢疾,里急后重,百药不效。
【来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危亦林方
芎附散
【组成】大附子1枚,川芎30克。
【用法】醋200毫升,用火四面炙透,蘸醋令尽,大附子去皮脐,川芎研为末。每服6克,清茶调服,虚人最效。
【功效】温阳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产后败血作梗,头痛,诸药不效者。
【来源】《世医得效方》。
泽兰圆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泽兰叶、琥珀(别研)、羚羊角(别镑研)、牡丹皮(去木)、防风(去芦)各30克,麝香(别研)1.5克,安息香(酒煮去砂)、生地黄、赤芍药各45克,铁粉、橘红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腹食前服,温酒或米汤调服。
【主治】女子血实,七情所感,卒然手足搐搦,状类症,却不可作痂治之。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母散
【组成】知母、贝母、白茯苓、人参各15克,桃仁(去皮尖)各0.3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不拘时温服。如觉腹痛,并服之。
【主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于肺经咳嗽宜服。如伤风痰喘,却以寻常伤风药治之。
【来源】《世医得效方》。
牡丹散
【组成】牡丹皮、大黄(蒸)、芒硝各30克,冬瓜子、桃仁(去皮尖)3~7粒。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5克,水150毫升,煎至80毫升,入芒硝,分2次服。欲产时先煎下,以备缓急。
【主治】产后血晕,闷绝狼狈,若口噤,斡开灌之必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龙蜕散
【组成】蝉蜕(烧存性)、葵子(微炒)各30克,大蛇蜕(火烧存性)1条,滑石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3克,顺流水微温暖调下。不可使热汤。
【主治】催生。
【来源】《世医得效方》。
秘方龙骨圆
【组成】白牡蛎、北赤石脂、代赭石(已上并煅)、白龙骨、伏龙、螵蛸、五灵脂、侧柏叶各适量,棕榈(烧灰),不拘多少,蒲黄多加入。
【用法】上药研为末,以醋和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以十全大补汤9克,加嫩鹿茸去毛酒炙阿胶、蚌粉炒4.5克,姜3片,乌梅2个煎,吞服立效。
【功效】补益气血,收敛止血。
【主治】产后及体虚,数月崩漏不止。
【来源】《世医得效方》。
董宿方
诜诜丸
【组成】泽兰叶、白术各45克,肉桂、炮干姜各15克,白芍、石斛、当归、熟地黄、玄胡索、丹皮、川芎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心温酒送服。
【主治】妇人冲任虚寒,胎孕不成或多损堕。
【来源】《奇效良方》。
陈士铎方
宽带汤
【组成】白术、甘草各60克,杜仲30克。
【用法】水煎服。服四剂无急迫之状。
【主治】妇人小腹之间,自觉有紧迫之状,急而不舒,断难生子。
【来源】《辨证录》。
助气镇心丹
【组成】人参9克,茯神6克,菖蒲15克,朱砂、五味子各3克。
【用法】水煎含嗽,过一会然后咽下。一剂即收,二剂痊愈。
【功效】益气镇惊。
【主治】妇人产子。舌出不能收,多以为舌胀也,其实是难产心惊的原因。
【来源】《辨证录》。
救产止痉汤
【组成】人参15克,当归30克,川芎9克,荆芥(炒黑)3克。
【用法】水煎服。一剂病轻,二剂又轻,三剂痊愈。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
【主治】妇人新产之后,忽然手足牵搐,口眼斜,头摇项强,甚则角弓反张,多以为产后惊风,其实是失血过多而成痉。
【来源】《辨证录》。
傅山方
趁痛散
【组成】当归、桑寄生各3克,甘草、黄芪、白术、独活、肉桂、牛膝各2.4克,薤白5根,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益气活血,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遍身疼痛。
【来源】《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
【组成】当归25克,川芎9克,桃仁6克(去皮尖,研),黑姜、炙甘草各2克。
【用法】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来源】《傅青主女科》。
生津益液汤
【组成】人参、麦门冬、茯苓、竹叶、浮小麦、栝蒌根各30克,大枣3枚,炙草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益气生津。
【主治】产后虚弱,口渴气少。
【来源】《傅青主女科》。
安心汤
【组成】川芎30克,生地黄(炒)、丹皮(炒)各15克,生蒲黄、当归各6克,干荷叶1片(引)。
【用法】水煎服。一剂狂定,恶露亦下。
【功效】养血祛瘀清热。
【主治】妇人产后发热,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提不定。
【来源】《傅青主女科》。
木香生化汤
【组成】川芎6克,当归18克,陈皮0.9克,黑姜1.2克。
【用法】服时磨木香0.6克在内,煎服。
【功效】活血理气。
【主治】产后怒气逆,胸膈不利,血块又痛。
【来源】《傅青主女科》。
妇产科其他病症
妇产科病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统称,主要的妇科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妇科病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逐渐下降,导致一些女性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陈自明方
吐血方
【组成】生藕汁、刺蓟汁、生地黄汁各90克,生姜汁50毫升,白蜜100毫升。
【用法】上药和煎2~3沸,煎取200毫升,调炒面尘3克服。
【功效】养阴止血。
【主治】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人参丁香散
【组成】人参15克,丁香、藿香叶各0.3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10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效】补虚降逆。
【主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反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白芷散
【组成】白芷30克,猪血250克。
【用法】白芷切片,于瓦上炒令黄,为细末。猪血切片,以沸汤泡7次。将猪血蘸药,吃7片,如剩药末,留后次用。
【主治】妇人反胃吐食。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夺魂散
【组成】生姜(取汁)、白面各90克,半夏7个。
【用法】以生姜汁搜面,裹半夏为七饼子,炙焦熟。水调250毫升,小便利为度。
【主治】产后虚肿,喘促。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菖蒲丸
【组成】菖蒲180克,吴茱萸(炮)、香附子(炒)各120克。
【用法】上药锉细,以醋5000毫升煮干为度,焙干为细末。以神黄打糊为丸,日3次服。橘皮汤调服。
【主治】妇人脾血积气及心脾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草果散
【组成】厚朴60克,肉豆蔻、草豆蔻各1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70毫升,姜3片,煎至50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温中燥湿。
【主治】妊娠脏气本虚,宿挟风冷,脾胃久弱,脏腑虚滑,脐腹剧痛,日夜无度。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香术散
【组成】蓬莪术(煨)30克,丁香15克,粉草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盐汤点服4克,觉胸中如物按下之状。
【功效】调气活血。
【主治】妊娠5个月后,常胸腹间气刺满痛,或肠鸣,以致呕逆减食,此喜怒忧虑过度,饮食失节之所致。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如圣散
【组成】棕榈、乌梅各30克,干姜32克(烧过存性)。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乌梅酒调服,空腹食前服。
【功效】收涩止血。
【主治】妇人血崩。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遗精
遗精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遗出。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由肾虚精关不固所致。西医可见于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等。有梦而遗往往是清醒滑精的初起阶段,梦遗、滑精是遗精轻重不同的两种证候。
张锐方
无名丹
【组成】茅山苍术300克,川乌头30克,龙骨、破故纸各60克,川楝子、茴香各90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多可100丸,少只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米汤加盐调服。欲得药力,冷酒服50丸,妇人无子至百日妊娠。
【功效】补气守神,涩精固阳。
【主治】男子遗精,妇人不孕。
【来源】《鸡峰普济方》。
玉关丸
【组成】山茱萸、补骨脂、龙骨、牡蛎、白茯苓、青盐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份,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煎车前子叶汤调服。
【功效】补肾填精固摄。
【主治】男子妇人关键不牢,精源失禁。
【来源】《鸡峰普济方》。
严用和方
猪苓丸
【组成】半夏、猪苓各30克。
【用法】上药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均和丸,如梧桐子大,候干,更用余猪苓末同炒微裂,剩余下油炒,瓶中养之。每服和丸,空心,温酒,盐汤调服。如常服,于申、未之间冷酒。
【主治】年壮气盛,情欲动心,所愿不得,意淫于外,梦遗白浊。
【来源】《严氏济生续方》。
三白丸
【组成】龙骨(生用)、牡蛎(煅)各30克,鹿角霜60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食前空腹服,用盐汤送下。
【功效】温肾震慑。
【主治】遗精白浊,及滑泄盗汗。
【来源】《严氏济生续方》。
张介宾方
固真丸
【组成】菟丝子500克,牡蛎、金樱子、茯苓各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和蜜为丸。空腹用酒送服9克,盐汤亦可。
【功效】补肾固精。
【主治】梦遗精滑。
【来源】《景岳全书》。
秘元煎
【组成】远志2.4克,山药(炒)、芡实(炒)、枣仁(炒捣碎)、金樱子(去核)各6克,白术(炒)、茯苓各4.5克,炙甘草3克,人参3~6克,五味子14粒。
【用法】水1200毫升,煎840毫升,食远服。
【主治】遗精带浊。此方专主心脾。
【来源】《景岳全书》。
蟠桃果
【组成】大怀熟地黄(取极甘者烘晒干)、枸杞12克,沉香3克或白檀香1克。
【用法】药300克,用烧酒3千克浸之不必煮,浸10日后可用,服完又加酒2千克再浸半日仍可用。
【主治】遗精虚弱,补脾滋肾。
【来源】《景岳全书》。
洪立正方
妙香散
【组成】白茯苓、茯神、黄芪、山药、人参各30克,远志21克,麝香9克,木香60克,甘草、桔梗、朱砂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酒调服,不拘时。
【主治】遗精,恍惚惊悸。
【来源】《医学入门万病衡要》。
珍珠粉丸
【组成】真蛤粉、黄柏(新瓦上烧赤)各50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8克,空腹温酒送服。
【功效】补肾固涩。
【主治】白浊梦泄,遗精及滑而不收。
【来源】《医学入门万病衡要》。
龚信方
保精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姜汁炒)、沙参、麦门冬(去心)、黄柏(酒炒)、知母(蜜炒)、黄连(姜汁炒)、栀子(童便炒)、干姜(炒黑)、牡蛎(火段)、山茱萸(去核取肉)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煎,空腹服。
【功效】滋阴降火,填精止遗。
【主治】阴虚火动,夜梦遗精或发热。
【来源】《古今医鉴》。
百粉丸
【组成】黄柏(童便炒)、知母(童便炒)、蛤粉(略炒)、牡蛎(煅)、山药(酒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捣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心盐汤温酒任意调服。
【功效】补肾滋阴,清热。
【主治】肾虚火动遗精。
【来源】《古今医鉴》。
汪昂方
金锁固精丸
【组成】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60克,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30克。
【用法】研为细末,莲肉煮粉糊丸,每服9克,空腹时淡盐汤调服。
【功效】固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固。症见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来源】《医方集解》。
龟鹿二仙膏
【组成】鹿角5千克,龟板2.5千克,枸杞1千克,人参500克。
【用法】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净,水浸,桑火熬炼成胶,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每晨酒服9克。
【功效】补肾填精止遗。
【主治】瘦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精极之症。
【来源】《医方集解》。
茯菟丹
【组成】菟丝子300克,五味子240克,石莲肉、白茯苓各90克,山药180克。
【用法】将菟丝子用酒浸,浸过余酒煮山药糊为丸。漏精盐汤下,赤浊灯芯汤下,白浊茯苓汤下,消渴米饮下。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泄浊。
【主治】遗精白浊及强中消渴。
【来源】《医方集解》。
阳痿
阳痿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足够的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一是精神方面的因素,如夫妻间感情冷漠,或因某些原因产生紧张心情,均可导致阳痿;二是病理方面的原因,如阴茎勃起中枢发生异常。
张锐方
煨肾丸
【组成】附子、葫芦巴、破故纸、茴香各30克(炒香熟)。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烂研羊腰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调服,食前亦得。
【功效】温肾回阳。
【主治】阳气衰弱,腰痛,精滑阳痿,纳少无力。
【来源】《鸡峰普济方》。
鹿茸续断散
【组成】肉苁蓉、钟乳粉、鹿茸各90克,远志、续断、天雄、石龙芮、蛇床子各30克,菟丝子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以酒调服。
【功效】温肾振阳。
【主治】肾气虚衰,阳道不振。
【来源】《鸡峰普济方》。
陈士铎方
起阳至神丹
【组成】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远志、巴戟天、肉苁蓉、杜仲各3克,肉桂6克,人参、枸杞子、茯神各9克,白术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滋肾填精起阳。
【主治】痿而不振。乃过于琢削,日泄其肾中之水,而肾中之火,亦日消之。
【来源】《石室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