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世名医名方祛百病
《书立方养生馆》

传世名医名方祛百病

泄泻

泄泻又称为“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本病以夏、秋两季最为多见。临床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其致病原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

张锐方

健脾散

【组成】乌头9克,厚朴、甘草、干姜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3克,水50毫升,姜3片,煎至30毫升,热服。

【功效】健脾温胃,燥湿除满。

【主治】脾胃虚泻,老人脏泄。

【来源】《鸡峰普济方》。

丁香健脾散

【组成】草果(炮)1个,肉豆蔻2个,丁香、郁李仁各0.3克,丁香皮12克,茴香、白干姜、桂心、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白汤点之。早晨或腹冷痛服之。

【功效】健脾温中,益气化湿。

【主治】脾虚气弱,食少腹胀,泄泻肠鸣。

【来源】《鸡峰普济方》。

龙骨厚朴汤

【组成】厚朴、当归、龙骨、白术各15克,熟艾0.3克。

【用法】上为细末。加水60毫升,煎至40毫升,去滓,温服,不定时服。

【功效】温肠和胃。

【主治】诸肠胃阴阳二气不和,水谷气冷,肚痛或泄泻。

【来源】《鸡峰普济方》。

危亦林方

风下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炒)、甘草(炒)各30克,茯苓、厚朴(姜制)各60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9克,水70毫升煎,空腹服。

【主治】肠胃虚弱,腹内痛,身体怯寒,泄泻青黑,兼治伤寒而利,脐下冷,名鹜溏证。

【来源】《世医得效方》。

豆蔻饮

【组成】陈米30克,肉蔻(面裹煨)、五味子、赤石脂(研)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6克,粟米调服,日服3次。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滑泄。

【来源】《世医得效方》。

王肯堂方

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五味子各60克,补骨脂120克,吴茱萸(炒)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姜240克,红枣100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或食前白汤送服。

【功效】温肾暖脾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来源】《证治准绳》。

龙骨散

【组成】龙骨、当归(炒)、肉豆蔻(面裹煨)、木香各30克,厚朴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用粥调服。

【功效】行气燥湿,活血止痛。

【主治】水泻腹痛,不纳饮食。

【来源】《类方准绳》。

痢疾

痢疾古称肠、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则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华佗方

冷痢方

【组成】黄连60克,炙甘草、炮附子、阿胶各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冷痢。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热毒痢方

【组成】苦参、橘皮、独活、炙阿胶、蓝青、黄连、鬼箭羽、黄柏、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捣末,蜜烊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开水下10丸,每日3次。

【主治】热毒痢。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久痢方

【组成】地榆、鼠尾草各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久患赤痢,连年不愈。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葛洪方

下痢方

【组成】黄连、干姜各90克。

【用法】捣筛,白酒90毫升合煎,令可丸。饮服如梧桐子20丸。

【功效】清水温中。

【主治】水下痢色白,食不消。

【来源】《肘后备急方》。

赤石脂汤

【组成】赤石脂、干姜、附子各60克。

【用法】以上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滓,待温分3服。禁忌:忌猪肉。

【功效】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伤寒,下脓血。

【来源】《肘后备急方》。

《太平圣惠方》

丁香丸

【组成】母丁香末0.96克,巴豆(纸裹压去油)49枚,麝香0.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空心以冷水下1丸。禁忌:忌食热物。

【主治】一切痢,久不瘥。

【来源】《太平圣惠方》。

橡实散

【组成】橡实60克,干椿叶(炙)30克。

【用法】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乌梅汤调下3克。

【主治】水谷痢,无问老小,日夜数行。

【来源】《太平圣惠方》。

朱砂丸

【组成】朱砂、淀粉、粉霜、巴豆各0.3克。

【用法】上药同研如面,用水浸蒸饼和丸,如绿豆大。空腹,以奶汁或荆芥汤下。忌食热物。

【主治】久赤白痢不瘥,日夜度数无恒。

【来源】《太平圣惠方》。

阿胶丸

【组成】阿胶(捣碎炒)、乌梅肉(微炒)、黄连(去须,微炒)各6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用煨蒜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引下3丸。

【主治】休息痢。

【来源】《太平圣惠方》。

张锐方

固阳丹

【组成】肉豆蔻、缩砂、诃黎勒、当归、厚朴、白术各15克,干姜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米汤调服30丸。

【功效】温阳,调中止痢。

【主治】脾胃虚弱,脏腑不调,或冷热相杂,下痢赤白。

【来源】《鸡峰普济方》。

石榴汤

【组成】黄连60克,石榴1个,阿胶、干姜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60毫升,煎至40毫升,温服。

【功效】寒热并调,辛开苦降。

【主治】水痢及赤白痢笃困欲死者。

【来源】《鸡峰普济方》。

洪遵方

肉豆蔻散

【组成】肉豆蔻、罂粟壳(用蜜拌匀炒黑)、甘草(炒)、干生姜(炒)各适量。

【用法】捣罗为末,每服18克。若赤痢多加甘草6克(炙黄)同煎;如白痢多加炒生姜6克同煎,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可将2服药渣再煎服,无不愈者。

【功效】温肠除湿止痢。

【主治】赤白痢无药可治者,其效如神。上吐下痢者亦可治。

【来源】《洪氏集验方》。

神应乳香丸

【组成】安息香、乳香、没药各0.3克,诃子3克。

【用法】研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7丸,乳香汤调服,空腹服,日3次服。

【功效】活血行气,涩肠止利。

【主治】诸般恶痢,腹中搅刺,傍晚频并危恶不瘥。

【来源】《洪氏集验方》。

刘完素方

导气汤

【组成】芍药15克,当归9克,大黄、黄芩各4.5克,黄连、木香、槟榔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9克,水煎服,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功效】调气行血,清热解毒。

【主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来源】《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

【组成】芍药15~20克,当归、大黄、黄连各9克,槟榔、木香、甘草(炙)各6克,官桂2~5克。

【用法】上药每服25克,以水食后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

【来源】《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危亦林方

芍药柏皮汤

【组成】芍药、黄柏各30克,当归、黄连各15克。

【用法】上药研末,制如小豆大水丸。温水调服6~9克,及夜5~6服。禁忌:油腻发热等物。

【功效】清热利湿,和血行滞。

【主治】一切湿热痢,频并窘痛,无问脓血,并宜服。热痢大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养脏汤

【组成】陈皮(去白)、枳壳(去瓤)、黄连(去须)、南木香、乌梅(去核)、厚朴(去粗皮姜汁炒)、杏仁(去皮尖)、甘草各15克,罂粟壳(去蒂膜蜜炒)45克。

【用法】上药锉散,五色,黑豆子煎。红痢,生地黄春茶甘草节煎服。

【主治】五色痢。

【来源】《世医得效方》。

九圣圆

【组成】罂粟壳(去蒂膜米醋炒)30克,川乌(炮去皮)、黄连(火煨)、干姜、白茯苓(去皮)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醋煮陈米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米汤调服。腹痛止,当归乳香汤调服。

【主治】下痢赤白,日夜无度,里急外重急痛。服之特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龚信方

仙梅丸

【组成】细茶、乌梅(水洗剥去核,晒干)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蜜捣作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冷水送下。

【主治】痢疾发热发渴。

【来源】《古今医鉴》。

立效散

【组成】黄连120克(酒洗吴茱萸60克,同炒去茱萸),枳壳60克(麸炒)。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空腹酒送服;泄泻,米汤调服;噤口痢,陈仓米汤调服。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治】痢腹中疠痛,赤白相兼。

【来源】《古今医鉴》。

皇甫中方

香连丸

【组成】黄连420克(用吴茱萸300克同拌以沸汤少许,倾入碗内,泡一时,取出同炒,去茱萸,用黄连),木香135克(不见火)。

【用法】上药俱研为末,用鸡蛋清少许,入醋糊丸。每用6丸。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妊娠痢疾,久而不已。

【来源】《明医指掌》。

痢疾秘方

【组成】苍术30克,防风、白术、芍药、羌活、人中黄各3克。

【用法】用苍术30克,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苍术,入防风、白术、芍药、羌活、人中黄,煎至500毫升,温服。

【功效】祛风胜湿,和血止痢。

【主治】疫毒痢,一人有病,他人即是被传染者。

【来源】《明医指掌》。

费伯雄方

槐花散

【组成】槐花、青皮、荆芥穗等份。

【用法】研末为散。水煎,每服15克,温服。

【功效】清肠凉血祛风。

【主治】肠风血痢。

【来源】《医醇义》。

郁金散

【组成】川郁金、槐花各15克,甘草7.5克。

【用法】研末为散,每服3~6克,饭前用豆豉汤调服。

【主治】一切热毒痢,下血不止。

【来源】《医醇义》。

地榆芍药汤

【组成】苍术240克,地榆、卷柏、芍药各90克。

【用法】每服30克,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和血止痢。

【主治】泻痢脓血,脱肛。

【来源】《医醇义》。

芍药黄芩汤

【组成】黄芩、芍药各30克,甘草15克。

【用法】每服30克,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缓急止痛。

【主治】泻痢腹痛,或后重身热,及下脓血稠黏。

【来源】《医醇义》。

便秘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对不同的人来说,便秘有不同的症状。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便秘通常有三种形式:痉挛性便秘、梗阻性便秘、无力性便秘。

华佗方

通便神方

【组成】熟地黄、玄参、当归各30克,川芎15克,火麻仁、大黄各3克,桃仁10枚,红花0.9克。

【用法】上诸药加蜂蜜200毫升,和水煎,去渣温服。

【功效】滋阴润肠,行血通便。

【主治】久病之后,大便闭结。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大便秘涩方

【组成】大黄90克,黄芩60克,炙甘草30克,栀子14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泻火,通腑导。

【主治】便秘。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张锐方

大橘皮丸

【组成】厚朴、橘皮各90克,杏仁15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

【功效】下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

【来源】《鸡峰普济方》。

小当归丸

【组成】当归0.9克,桂枝0.6克,威灵仙茸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

【功效】养血,润肠。

【主治】虚人秘涩。

【来源】《鸡峰普济方》。

紫苏丸

【组成】紫苏子、黄橘皮各60克,知母3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生姜汁浸过一指许,于重汤煮熬成膏,即丸如梧桐子。蜜汤调服20丸。

【功效】泻热,导滞。

【主治】虚热秘滞。

【来源】《鸡峰普济方》。

朱丹溪方

紫苏麻仁粥

【组成】紫苏子、麻子仁各10~15克,粳米60克。

【用法】先将紫苏子、麻子仁捣烂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滤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粥。每天分2次服,2~3日为一疗程。禁忌:脾虚腹泻的病人忌用。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产妇病后、体质虚弱等大便不通,燥结难解等症。

【来源】《丹溪心法》。

厚朴汤

【组成】厚朴、半夏、甘草各90克,白术150克,枳实、陈皮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主治】大便不通。

【来源】《丹溪手镜》。

龚信方

通幽汤

【组成】当归4.5克,熟地黄、桃仁泥各6克,升麻2.4克,红花、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煎。调槟榔末3克送服。

【功效】滋阴养血。

【主治】燥热内甚,血液俱耗,以致秘结。

【来源】《古今医鉴》。

痔疮

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医学上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一种慢性疾病。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张锐方

七圣散

【组成】茜根、香菜子、黄芩、紫草、鸡冠花、白矾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冷齑汁调服,食前服。禁忌:毒物。

【功效】清肠凉血消痔。

【主治】肠风痔瘘。

【来源】《鸡峰普济方》。

槐子丸

【组成】槐角60克,陈橘皮、干地黄、续断各30克,黄芪、白矾、当归、干姜、黄连、附子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食前热米饮下。

【主治】肠风下血,五成疮,发即疼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脱不入,肠头生肉如鼠乳或樱桃,时下脓血,肿有痒,肛边生核,久成瘘疮。

【来源】《鸡峰普济方》。

董宿方

黑丸子

【组成】百草霜、白姜各30克,木馒头60克,乌梅、败棕、柏叶、乳发各38克,桂心9克,白芷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研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用米汤送服。

【功效】收敛止血、消痔。

【主治】年久痔漏下血。

【来源】《奇效良方》。

秦艽羌活汤

【组成】秦艽、羌活、黄芪各4.5克,麻黄、防风、升麻、柴胡、甘草(炙)各3克,藁本、细辛、红花各1.5克。

【用法】上药作一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空腹服。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

【主治】痔疮成块,下垂疙瘩,其痒难忍。

【来源】《奇效良方》。

张时彻方

蜗牛膏

【组成】片脑0.3克,熊胆0.6克,蜗牛(大者,去壳研烂)1个。

【用法】上药3味共研成膏。入水一二滴涂痔处。禁忌:酒及动风发物。

【功效】消痔。

【主治】痔疮。

【来源】《摄生众妙方》。

八仙散

【组成】白术120克,荆芥穗60克,黄柏、甘草各40克,黄连54克,升麻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饮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主治】痔漏。

【来源】《摄生众妙方》。

陈实功方

田螺水

【组成】大田螺1枚,大冰片0.15克。

【用法】冰片研末,用尖刀挑起螺盖,将冰片入内,待螺渗出浆水。用鸡翎蘸擦患处,勤擦,其肿痛自然消散。

【功效】消肿止痛,收肛。

【主治】痔疮坚硬作痛,及脱肛肿泛不收者并用之。

【来源】《外科正宗》。

疝气

疝气是指脏器或组织受压后通过肌体正常孔洞或周围肌肉的薄弱区进入另一部位。腹股沟疝是肠管或膀胱突入腹股沟部位的薄弱腹壁或进入腹股沟管,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切口疝是肠管突入既往手术部位的腹壁,多见于腹部手术后不活动的老人及肥胖者。股疝是膀胱或肠管突入到股动脉进入大腿上部的管道中,多见于妇女。脐疝是部分小肠突入脐弯腹壁,多见于新生儿,或肥胖及多次生育的妇女。

张锐方

夹袋散

【组成】干漆(炒烟出为度)、胡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2克,菘酒调,趁热服。

【主治】男子小肠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沉香散

【组成】沉香、附子各1个,川楝子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70毫升,生姜3片,枣1个,盐少许,煎至50毫升,空腹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寒疝,小腹坚满、攻作,不定时发疼痛,肾虚受邪肿胀及脏寒气弱脐常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术通茴香丸

【组成】川楝子5个(只取肉),青橘皮、茴香各30克,木通一把,巴豆50个。

【用法】上药同炒黄。不用巴豆,可入海金砂3克、滑石4.5克同研匀。每服5克,热酒调服。

【功效】疏肝行气,利水。

【主治】小肠气,膀胱气,疼痛不可忍。

【来源】《鸡峰普济方》。

张介宾方

暖肝煎

【组成】当归6~9克,枸杞9克,小茴香、乌药、茯苓各6克,肉桂3~6克,沉香3克(或木香亦可)。

【用法】加水、生姜3~5片同煎,空腹温服。

【功效】温补肝肾,行气逐寒。

【主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来源】《景岳全书》。

陈下复方

疝气简便方

【组成】荔枝核(炒焦)15克,大茴香(酒炒)7.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温酒调服。

【功效】温经行气,散结止痛。

【主治】小儿疝气肿痛。

【来源】《幼幼集成》。

木番内消丸

【组成】南木香屑、京三棱(煨)、结猪苓(焙)、宣泽泻(炒)、川楝肉(炒)、下广皮(酒炒)、香附(米酒炒)各21克,杭青皮(醋炒)6克。

【用法】共研为末,酒煮米糊为丸。每服3~6丸,空腹盐汤调服。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主治】性急多哭,卵肿,痛连少腹,谓之气疝。

【来源】《幼幼集成》。 sttFnjqeXAhjHh+H1I/K6l4k9/3rMPzu4rB8jdMK8Ya968Jq35SuuRESM0/w6I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