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呐喊》封面

《呐喊》初版于1923年8月,封面是鲁迅自己设计的。原书为毛边本,20厘米×14厘米。书的封面为红色,在当时被视为“赤色”革命的象征,因而屡遭查禁。

题《呐喊》

原书释文:“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1933年3月,鲁迅书《题〈呐喊〉》,此幅为应日本制铁株式会社(驻湖北)大冶办事处主任山县初男之请而作。书于赠书《呐喊》卷前。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原书释文:“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1932年1月,鲁迅书《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赠日本和平主义者高良富。当时高良富希望通过印度甘地调和中日冲突,欲往印度,途径上海,经内山完造介绍会见鲁迅。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原书释文:“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934年5月,鲁迅书《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赠当时客居上海的日本社会评论家新居格。

说明

鲁迅先生的文章,有部分用字反映了当时或鲁迅本人的用字习惯,与现在常用字不同。如“这一件大发见”(《狂人日记》),“发见”现作“发现”;“也胡涂过去”(《狂人日记》),“胡涂”现作“糊涂”;“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故乡》),“检”现作“捡”;“他的心抖得很利害”(《白光》),“利害”现作“厉害”;“虾蟆的儿子”(《鸭的喜剧》)中的“虾蟆”现常作“蛤蟆”;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的”、“地”、“得”没有现在的区分方法。

我国的语言文字法规定,“有特殊情形的,如出版教学、研究等需要使用繁体字或异体字的,可以保留使用。”为了保留鲁迅作品原貌,本书保留这部分异形字(词)的原有写法,特此说明。

本书收入鲁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一九二三年八月北京新潮社出版时,收入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一九二四年五月第三次印刷时,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鲁迅所编《乌合丛书》之一。一九三〇年一月第十三次印刷时,鲁迅抽去《不周山》。《呐喊》在鲁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 eyZkDvcPqE9asWM5evGp1m7bphdB1T0L6x1E27VuWn23bMEU8iZlpUXkXGlssb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