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福克兰群岛·企鹅

在一个被云层裹住阳光的早上,船抵达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这个岛也被阿根廷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简称马岛。启程之前,做了一点功课,了解到马岛是一个奇特的地方。

岛上居民约3 000人,其中97%是英国人后裔。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马岛战争”,争端源于阿根廷与英国就马岛的归属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阿根廷历史学家认为马岛是1520年由葡萄牙人发现的,英国学者则认为英国航海家戴维斯1592年最先发现马岛。争议一直延续到1981年,两国谈判破裂。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派兵占领马岛,英国宣布与阿断交并派出特遣舰队,马岛战争爆发。约650名阿根廷人和260名英国人死亡,6月14日,英军攻占马岛首府,驻岛阿军宣布投降,马岛战争结束。战后,马岛开始使用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以体现岛民自治,英国拒绝讨论马岛主权问题。这段历史之所以打动我,不是因为两国纷争,也不是因为最后的结局,而是马岛居民做出的选择,以及获得的结果,这里的岛民采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虽然不能够左右政府之间的冲突,但是却赢得了自己生活的空间。

不过,福克兰群岛最著名的不是“马岛战争”,而是企鹅。这里是南太平洋中企鹅的圣地。福克兰群岛位于距阿根廷海岸480公里的外海。两百多个岩石组成的小岛,是安第斯山脉的延续。狂浪敲击着岩岸,数量庞大的鱼群随之而来,成为当地海洋哺乳动物与鸟类丰沛的粮食宝库。当暴风雨来临时,福克兰群岛成为完美的港湾。自南极涌进的三度低温冰水,使福克兰群岛的海滨成为许多生物的家,数百万企鹅就在这里繁殖,其中数量最多的品种有岩企鹅、麦哲伦企鹅和巴布亚企鹅,还有少数的王企鹅和马卡罗尼企鹅。

这是自登船后抵达的第一个陆地,大家显得特别兴奋,邮轮庞大的身躯无法靠近,看着船员放下五个小艇很有趣,小艇载着大家前往码头。天高云淡,湛蓝的天空飘着大片的白云,极高的透明度,让视线可以划破长空。气温很低,打在脸上的风透着冰冷,船员嘱咐返航的时间,也提醒登岛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耳朵仔细地听着,心却早已飞到岛上,这是企鹅生活的地方,让人情绪异常。

认识企鹅是在吕克·雅克的《帝企鹅日记》中,影片讲述南极在度过三个月的微热夏季后,企鹅纷纷从水下钻出来,开始它们为期九个月的冰面生活,电影描述了一只小企鹅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部电影里,一向给人可爱印象的帝企鹅为了繁殖表现出了让你根本无法想象的坚强。严寒中冰面上的长途跋涉、沿路虎视眈眈的天敌、恶劣无常的天气……生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约定,因为命运是如此脆弱而又顽强。我始终忘不了在最寒冷的地方,它们相互取暖紧靠在一起的情形;始终忘不了暴雪中企鹅爸爸把小企鹅托在脚上,唯恐它掉下来而矗立不动的身躯;始终忘不了企鹅妈妈为了给小企鹅寻找食物,义无反顾踏上征途的艰难。而最让我心痛的是,有的企鹅蛋在冬天就破裂冻死,有的小企鹅在玩耍中被突袭的寒风吹死,还有的被大鸟咬死,生命的延续是如此艰难而脆弱。

帝企鹅的伟大在于,它为了后代的出生不受环境的影响而不远万里从北部走到南部,在南部产卵后,企鹅妈妈又要回到北部寻找食物,企鹅爸爸则坚持在严寒天气等待小企鹅的出生,这时,一边是企鹅妈妈为了食物不惜一切直到被水里的怪物夺去生命,一边是企鹅爸爸遭遇到天气的变化而忍受寒冷与饥饿,那是一种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的伟大母爱和父爱,多年后,我的脑海中还能清晰看到,失去小企鹅的企鹅爸爸仍然在用嘴角撞击小企鹅尸体的画面,内心有说不出的痛楚。

这部影片是我到南极的根本诱因,我被企鹅的责任、生命、家庭、合作与坚韧的特质所感动,看完电影之后,自己非常想去亲历企鹅生活的地方,这个念头一直保留到今天。我只能在南极的夏天来到这里,电影中企鹅生育小企鹅的九个寒冷的月份,唯有停留在记忆里。小艇靠岸,我异常期待地跑上岸,以最快速度跃上接驳的汽车,车轮在沙地上发出欢快的沙沙声,向着企鹅驻扎的断崖湾进发。

虽说这是夏季,气温还是在-10C°左右,冷风刺骨,压低的帽檐保护着额头,几乎无法迎风而行,不过期待见到企鹅的热情完全不受影响。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车停了下来,下车远望,哈哈,看到了一大群企鹅就在前面,就在美丽的断崖湾沙滩上。它们悠闲地漫步、快乐地戏水,人们大呼小叫地走到它们面前,它们似乎也毫不受到干扰,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决定着自己的行为,好像我们这些人根本就不存在。我很惊讶企鹅的神态自若,更惊讶于它们的小巧。不过我们看到的企鹅已经算是大一些的,被称为麦哲伦企鹅,麦哲伦企鹅是温带地区企鹅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般身高约70厘米,体重约4公斤,是著名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最早发现的,科学界遂以他的名字命名该物种。它们的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使它们看起来非常的优雅。

在我周边的麦哲伦企鹅闲适漫步着,也有一些在想办法装置它们的巢窝,在密密的草丛中安置着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那股认真劲儿让人钦佩。

现在我就站在企鹅的旁边,看着它们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情,觉得很神奇。在它们神态里面,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意外,也不会突兀和躲避。企鹅的外表显得有点高傲、盛气凌人;当你靠近时,它们不会躲开,若无其事、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唧唧喳喳。那种憨厚并带有几分傻劲儿的神态,引发无限的怜爱。

有些企鹅也会受到诱惑而离开伙伴走到人群这一边来,就有一只企鹅朝着我们走来,它走路的样子实在是可爱,晃着胖胖的身子,短短的腿强壮而有力,神态高雅、举止高贵,昂头、挺胸,轻摆着胳膊,旁若无人地朝我们走来,大家一阵惊呼,赶紧让开,同时听到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明星在召开记者招待会,唯一不同的是,这位企鹅明星不需要任何的语言,仅仅是走过来,望着大伙一会儿就洒脱地离开,回到自己的伙伴当中去,留下一堆人望着它的背影感叹。

感叹完这只企鹅,我继续往海岸的深处走去。抵达福克兰群岛的时间是1月,所以没有机会看到小企鹅,看到的也许是年轻企鹅,或者年长的企鹅,因为可以很近距离地观看,才发现企鹅身上的是“鳞片”而不是“羽毛”,企鹅经过数千万年暴风雪的磨炼,全身的羽毛已变成重叠、密接的鳞片状。这种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难以浸透,就是气温在零下近百摄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温的防线。企鹅可以说是现在最不怕冷的鸟类。企鹅全身羽毛密布,并且皮下脂肪厚达两三厘米,这种特殊的保温设备,使它在-60℃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够自在生活。

看着企鹅潇洒地站在岸边,让我无所适从的寒风对它们毫无影响。小小的企鹅为什么对严寒无所畏惧呢?那是因为企鹅了解严寒和极风的变化以及特性,企鹅深悟冰冷的味道,它们做了漫长而又充分的准备,锻炼了自己的羽毛和翅膀,让自己在冰上或者水下都能保有属于自己的温暖。在企鹅那里,自然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它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自然安顿好自己。这周遭的一切,无论是寒风、冰雪还是海水并不会让它们失望,相反却让它们更加坚强。环境对物种的影响巨大,而物种同样找到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创造能力不得不让我惊讶:生命强大而坚韧。

仓央嘉措在《我问佛》中写道,“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清,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万法皆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这段文字就这样在我与企鹅的对视中呈现了出来,这是企鹅与我的眼光交汇的刹那?

看到企鹅成群结队地在岸边走来走去,很有情趣。也许是年轻一些的企鹅会跑到海中戏水,从水里跑到沙滩,又从沙滩跑到水中,很像海岸边玩耍的孩子,充满神奇和快乐地游戏着、奔跑着、雀跃着……这样的快乐感染着我,使寒风中有了春天的气息,甚至是夏天的味道,我不懂企鹅之间的语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看着它们,内心就可以体会到低沉而愉悦的味道。

快乐的确与生活的环境无关,虽然是摄氏零下温度,但是这是企鹅的夏天,它们可以在海水中跳跃,在沙滩上漫步。虽然只是短暂的三个月,但这三个月足以让它们享受到温暖所带来的闲适,由此而荡漾在周遭的光彩,夹着潮水声,风吹过海面的音响,组合成一组轻快而又独特的音符,伴随着企鹅抖动身躯,“鳞片”所折射出来的弧线,被反射在透彻的阳光下,在细白海沙的衬托下,闪烁着光芒扑面而来,美不胜收。

在犀利的峭壁之上,

它护卫着生命的延续。

在高耸的岩石中,它攀岩而过,

在迂回盘转的风和潮起潮落的浪之间,

有温暖而朴实的家,

坐落在它们狭小的天空

和满是期盼的等待。

无忧无虑的群岛,

深隐于大海之中。

斯特朗船长的足迹,

为其冠上福克兰之名。

企鹅的高贵似乎印证子爵的气息,

而这是它天生的禀赋,

绝不需要我们的评断。

船长会离开,胜出的是企鹅,

它们带着一份气定神闲,

宣告了自然的归属。

就这样望着企鹅,脑海中闪出梭罗的言语:“当我被静僻的自然所感召,在它幽深之处发现美的存在时,我就想起生命那难以言喻的隐秘——这一切是多么寂静、多么与世无争啊!”的确,在接近地球的最南端,站在最安静的隐蔽之处我有了如梭罗一样的体会。

到南极之前,孩子们问我,企鹅为什么不会飞?我还真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企鹅是鸟类却又不会飞,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企鹅为什么不会飞的故事。

传说企鹅以前会飞,一只母企鹅因翅膀短小飞不起来。后来气候巨变,大部分企鹅飞走了。一只公企鹅留下来陪她,为了找吃的,它们学习游泳,经过无数次努力,终于学会在海中觅食。多年后,它们坐在海边,她说:对不起,为了我,让你放弃了天空。他说:没关系,因为你,我才收获了海洋。

我情愿相信这是真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企鹅的爱情都是那样的专注与执着,企鹅家庭都是那样的坚守和承诺。企鹅与大海、企鹅与严寒、企鹅与冰面,是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对话。

自然充满神话色彩,又神秘莫测;生命充满神奇创造,又展现出天才的不羁与奢华。在福克兰群岛,企鹅的数量是否发生着变化,我还未能获知,但是,我会记住它们为生存与环境融合的努力。也许变化的环境带来更大的挑战与未知,它们已然做好了准备,并因此拥有了无尽的快乐。企鹅一如既往地在自然中遨游,适时地出现在它们该去的地方。企鹅的生命哲学实质上比人类的更合时宜,它们的生活习惯实质上比我们的更有品性。

自然呈现出磅礴之势,生命也随之呈现华丽的昂扬,就如酷寒之中的企鹅之高贵气质和优雅之态,这高贵与优雅渗进我的头脑和心灵,并用一种觉醒之光开启了智慧:融合、自在、协作与快乐。

海岸边的风加大了,虽然戴着帽子罩着鼻子戴着防风镜,但是未被遮挡住的面部还是有刺骨的痛,看着企鹅毫无顾虑地生长着,内心生出无限的赞赏。它们不需要适合的环境,不需要等待属于自己的生活条件出现,即使不能够飞翔,它们也能够收获海洋。它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加掩饰的自信,不会抱怨、没有牢骚,带着一颗快乐的心成为旷野的旅居者。这是生命的美德,是生命的自我救赎,更是生命的赞歌。每一次巨大的风暴,每一个寒冬的浸染,都使得生命得到更大的生长,直到长成亘古不变的饱满的样子,直到长成属于自然的韵律。因为,这样的韵律意味着一种永恒的旋律,不受任何外在变化所支配,经由这自然的韵律,企鹅拥有3 500万年的生命。

不其然中想起熊猫,最早一种熊猫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还要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万~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化石显示,熊猫祖先出现在两三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动物活化石”,我们把它誉为“国宝”。

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邛崃山、大小兴安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在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由于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 200~3 400米之间,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坏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大熊猫死亡就达138只以上;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这种对环境有着明确要求并完全依附的特点,让野生熊猫剩下不到1 000只。

曾经和家人专程到成都熊猫基地去看熊猫,想不到刚出生的小熊猫是那样的细小、幼弱,它全身通白,细细的茸毛,眼睛也不张开,就在那里安静地睡着,如果不听介绍我真的认为那是小白鼠。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90~130克,大概只有母熊猫重量的千分之一。

顺着基地的指示牌走到成年熊猫生活的地方,看介绍才知道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陪同参观的人介绍说,大熊猫全部消化的是纤维,没有什么热量,所以它不够力量来支撑庞大身躯,因而常常是要睡觉或者躺着,哪怕是吃竹子的时候,也多是躺着。也因此大熊猫连繁殖的力气都没有,有时即使是生出了小宝宝,大熊猫也没有能力养育小宝宝,我并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不过的确为大熊猫担心。

大熊猫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现在虽然找到了人工培育和饲养的办法,但对于生命自身的力量却无法彰显出来,这该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达尔文在“物种进化论”中表达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也是我的座右铭之一,他说:能够存活下来的,不是最有能力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对变化反应最快的。大熊猫无法适应环境的巨变,依然固守着原有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只能消化某一种竹子,只能够在人类的小心呵护中避免灭绝的困境;企鹅不断地打造自己与环境互动的能力,让自己拥有“鳞片”般的羽毛,厚厚的皮下脂肪,高超的游泳技能,顽强的繁殖能力……企鹅用坚强的生命力量与极地的严寒达成了有效的和谐,使自己的族群能够千万年的存在,千万年的进化,千万年的愉悦。

天空适时地暗了下来,看着灰暗渐渐笼罩了海岸,此次此刻,企鹅还在做着自己的活动,占据着那片地方,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而已。这是我接近南极的第一站,生命如此的神奇,以至于我无法窥见其全部。回望依然自在的企鹅,虽然知道命运遥不可及,但是因为它们的生命和我有了交集,使得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朋友,想到这里心暖暖地发热。夹着海味道的风更浓地飘荡于空中,覆盖着福克兰岛的每个角落,以至每寸空间、每片光阴、每种生命都各有所需,同时又各被吸纳,呈现魅力。的确,企鹅带给我一种生命的韧性,让我理解卑微之中的伟大与坚强。

“透过企鹅我体验着一种简单的生活:无论寒冷、巨风、岩石、海浪,与自然相互包容与适应,相信面对的一切情形,安然处之、快乐享受,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继续往前走就是王企鹅的居住地,王企鹅是企鹅中体型最大,色彩最鲜艳的族群,很可惜的是因为行程安排的原因,我没有看到它们,而我想认识的帝企鹅,据说是比王企鹅体型还要大,没有其他的名字可以给它,所以就叫做帝企鹅了。企鹅家族的各种形态都令我向往,虽然在福克兰群岛我只是看到两种类型的企鹅,但是能够与它们这样近的接触,观望着它们,已经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时间安静地流逝,已经到了要乘车回船的时刻,我走了2万千米赶来亲见我内心中“为爱和责任担当”的偶像,而今意识到于企鹅而言,我并未存在过。无论浮华如何扰乱世界,也丝毫不能够改变企鹅自己的节奏,任由人来人往,任由暴风骤雨,任由严冬侵袭,它们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假期,而后勇士般坚定地迎接九个月冰面生活的到来。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冰冷而又充满张力的福克兰群岛空气,看着夕阳重又呈现余晖泛起的红晕,我不得不把余晖、沙滩和大海交给企鹅,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拥有者,不是企鹅尾随着太阳、沙滩和大海,而是太阳、沙滩和大海尾随着企鹅。

阳光、海岸、海水因企鹅的存在,有了完全不同的曲线和韵味。就是在这里,我已然体会到了如此单纯的喜悦,所以放轻自己的脚步,甚至放轻自己的呼吸,没有和周边任何人交谈的欲望,内心纯净与细腻的情感油然而生。透过企鹅我体验着一种简单的生活:无论寒冷、巨风、岩石、海浪,与自然相互包容与适应,相信面对的一切情形,安然处之、快乐享受,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我们太在意保护自己了,太在意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太过强调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环境,反而不能够安然地面对自然,甚至也不能够面对自己。生活在城市里是那样的困顿、焦躁与不安,我们从早到晚地防备着,担心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会生病。很多人甚至是被迫生活着,把自己交给未知的命运,并竭尽全力地保护自己。逃避、谨慎与自保的生活,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这样下去我们会否变成第二个“大熊猫”?企鹅没有如此生活,它们接受一切,并享受一切,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才是正确的、享受生命的、快乐的生活方式,企鹅给了我全新生活方式的认识,这真好!

天色继续暗淡下来,淡淡的氛围笼罩在我们回船的路上,眺望四周茫茫的海面,暗淡的天色下与白天竟如此的不同,白天绚丽的色彩已不见倩影,而雾气下墨绿的海色,透着自然的安静。古人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此时就是这样的风光,暮从海岸下,山月虽未和我同归,对于生命的全新体认却随我而归。同行的人也和我一样,静静地、屏住呼吸地离开企鹅群。与企鹅在一起的时候,人们的行为看上去最符合本性:温柔地顺应了自然。这份由企鹅和人共同缔造的静默之优美,成了我南极之行第一站最美的印记。 kp1aPBFLwY88WUWtQ7tbnmnoInXFewegIfT78JQeC4NOaUgRZKHlU6t/CaNOVj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