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组织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关注组织,尤其是管理者。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大多数在组织里工作的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组织,这导致很多人在组织中不开心,甚至有人认为他们被组织“抹杀”了。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说:“在我看来,有时候组织会成为禁锢人们灵魂的监狱。我自己在组织中工作时常常会有这种体验。”这位被称为组织管理大师的人这样描述组织,让我们了解到组织和个人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管理组织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我看来,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作为一个需要对目标和效率做出承诺的人群集合体,组织有着独特的特性。在理解组织时,我们需要还原组织的特性,从而形成对组织的正确认知。

公司不是家

当一个人与组织产生联结的时候,对这个个体来说,如何理解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关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我们在管理上一直存在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认为公司就是家。正因为如此,很多管理者认为自己需要成为“父母官”,很多员工也认为自己应该以公司为家。但实际上,这些观点是不对的。

公司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需要回归组织本身的属性去进行探讨。组织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分。正式组织是指用权力、责任和目标来联结的人群集合;非正式组织是指用情感、兴趣和爱好来联结的人群集合。在管理的框架下,我们主要谈的是正式组织,所以当说到组织管理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的是权力、责任和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理论就是探讨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理论,组织结构设计就是分权、分责的设计。因此,当我们理解组织(正式组织)的时候,不能谈论情感、兴趣和爱好,不能希望组织是一个“家”。我们只能抱歉地告诉人们“公司不是家”,组织更注重的是权力、责任和目标。如果目标无法实现,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组织中的人同样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上课的时候,我常常问大家一个问题:“家庭是什么样的组织?”很多人都不认为家庭是正式组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家庭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组织,从组织属性上讲,家庭是正式组织,但从管理属性上讲,家庭需要的是非正式组织管理。所以,回到家里,一定要讲情感、兴趣和爱好,千万不要讲权力、责任和目标。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常常是反过来的。在家里,人们大讲权力、责任和目标,争论谁的权力大、责任应该是谁的,而且为家庭设定了非常高的目标。家里人常常因为谁说了算而大伤感情,因为谁该做家务而不和。相反,到了企业里,人们大讲情感、兴趣和爱好,觉得企业应该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关心和照顾,不断地强调要和谐,不断地寻求“家”的感觉。其实这恰恰是错的,家庭中没有责任和权力的划分,双方需要不断地增进感情,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共同承担责任,让生活充满爱与和谐。而在企业里,我们不能从情感出发,我们必须认识到,组织存在的理由就是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就需要承担责任、分配权力,因此,情感不是首要的,如果没有价值创造,再关注人的组织最终也要被淘汰。所以,我一直认为,组织管理中最根本的困扰是我们违背了组织的属性,忘记了管理需要面对权力、责任和目标,而不是培养情感。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在《家庭论》中论述了家庭的演进。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承担着很多重要功能,可以保护家庭成员抵御不确定性,并且家庭还是一个“小型学校”,孩子可以从长辈那里习得技能。但是,在现代社会,市场的发展让家庭功能发生了变化,商业职能以及专门知识的获得开始依靠更专业的正式组织,如企业和学校,所以,这些正式职能逐渐从家庭中分离出去,而家庭主要保留的是原始的情感。随着这些功能流向家庭以外的正式组织,这些正式组织也逐步发展起来。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个演进脉络,就会知道今天组织和家庭的区别,也会知道在组织和家庭中应该做什么,或者说至少知道优先做什么,而不是将这两者混淆。

所以,当你发现一家企业非常讲究分工、责任和目标的时候,你应该珍惜这家企业,因为这家企业具有很好的组织管理特性。当你发现一家企业除了讲究分工、责任和目标,还能够照顾到员工的兴趣和爱好,还能够给予员工情感方面的关注,你一定要非常热爱这家公司,因为这是一家好企业。如果一家企业很有效率却没有照顾到员工的情感,那么这是一家正常的企业;如果一家企业关注员工的情感但没有效率,那么这家企业一定有问题。

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由同一组人承担

很多管理者都被复杂的组织管理搞得焦头烂额,无所适从。人们总是从管理制度建设、激励体系和人员素质培养方面着手,认为这些方面的措施可以解决组织混乱的问题。但是,等到管理制度健全了、激励体系完善了、人员素质也提升了之后,人们却发现,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于是,人们又开始尝试用末位淘汰或者内部竞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效果仍不明显,问题依然存在。

为什么?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组织需要明确的权力、责任和目标。也就是说,同一件事必须由同一组人承担。当组织出现结构繁杂、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时,管理者应该先看看企业中有没有同一件事有两组人在做,同一个责任有两组人在承担,同一个权力有两组人在使用的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就是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组织虚设”。

“组织虚设”在企业中大量存在,比如,一家企业既设有市场部又设有营销部,这导致市场部和营销部的分工不明确,结果市场部没有研究市场,反而去设计促销策略、做终端规划,而这些本应是营销部的职能,最终,等经营结果出来后,根本无法分清市场部和营销部谁应该对绩效结果负责任。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情况是,很多企业设有各个职能部门,但是又专门设立了一个“综合管理部”。有了这个部门,你就会发现企业中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只做容易做的事,而把那些不容易做的事情统统推给综合管理部,于是,职能部门虚设,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到了综合管理部。这样一来,责任根本无法界定,因为大家都有责任,也就都不需要负责任,而资源却被消耗光了。在组织中,最可怕的就是“组织虚设”。

组织中人人公平而非平等

在社会结构中,人是以生存为前提的存在,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在法律和道德面前,人与人应该是公平而且平等的。但是,在组织结构中,人是以实现目标为前提的存在,每个人都需要承担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拥有不同的权力。因为责任、目标和权力不同,人与人是公平而非平等的。也许这样的解释有些不科学,但是如果你愿意深入地去思考,就能理解其中的真谛。

组织的重点是人,这一点是完全确定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组织更强调服从而不是平等。我一直对军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军队这种组织中,所有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习惯和能力,却很快就能融为一体,成为一支勇于承担、齐心协力实现目标的强大队伍。是什么缔造了这样的队伍?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一定会给出很多答案,但所有人都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绝对服从”。在军队中,没有人强调个体,也没有人强调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自觉地成为组织的成员而不是成为自己,所有人都努力服从组织,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平等是人最基本的追求,我一直认为这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但是,对组织而言,组织目标是高于一切的东西,每个人都需要服从组织目标,都需要不断地问自己“我为组织做了什么”,这样的状态才是组织中合理的个人状态。把自己放在组织中,充分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并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你会感受到因为理解组织而获得的快乐。

分工是联结个人和组织的根本方法

组织的能力来源于分工带来的协作,没有分工就没有组织结构的活力。对组织而言,结构设计和人员选择得当,可以回答组织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谁控制什么。在任何一家企业中,清晰的沟通线、控制线、责任线和决策线都是至关重要的。厘清这些脉络,不能依靠人的自觉,也不能依靠管理制度,而是需要分工的设计,这也是搭建组织结构本就应该做好的事情。

很多企业常常因自身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而洋洋得意,但是,我更倾向于先解决组织分工的问题,管理制度则应该越少越好,因为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成本。在我心目中,好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组织,拥有健康有活力的文化、有效的分配制度——这样的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就足够了。

组织的分工主要是分配责任和权力。组织必须保证企业的责任有人承担,同时让负有责任的人拥有相应的权力。因此,组织中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责任的关系,分工让每个人和组织联结在一起,同时也和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组织分工需要理性设计和法律界定,同时还需要建立在对分工的共同承诺和对分工权威性的认同之上,否则,是无法实现组织管理的。 K4Uslr3BSFKBfFCv6vF4lnKhXoS2NetuLgUsLviVZapg90iGtK3nC3GN74qdBW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