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绝大部分的报表分析人员都不能得到企业内部信息,因此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只能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提取信息,而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原始财务信息是有区别的,是进行过加工处理的,分析、理解公司会计信息处理,了解会计政策的灵活性,评价公司会计处理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程度,才能为提高报表的财务分析可靠性奠定基础。
为什么会计信息和经济事务会有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因素有哪些呢?
1.判断错误
经济活动十分复杂和多变,报表的编写者也很可能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比如新型销售方式的推出、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等,他们只能根据主观判断进行业务处理,主观判断必然受到判断者的知识背景、工作经验、业务的复杂程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判断错误。
2.管理操纵
财务报告利润等业绩是当前其衡量企业管理者业绩的最主要的工具,因此管理者就有动机操纵利润。管理者通过对财务报告实施系统性影响,实现其预期目标。歪曲的财务信息降低了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报表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之前,首先要判断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只有对客观、真实的报表进行分析所得的信息才是有意义的。
读财报小贴士1-1
管理操纵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会计报表信息的提供者选择和利用会计政策的自主权达到其预期目的,比如平滑收益,减少收益的波动、合理避税等;二是会计报表信息的提供者采用欺诈的手段提供信息,也就是使得报表信息虚假或者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
近年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会计舞弊案都与管理操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管理操纵日益引发研究者、监管方、投资人等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高度关注。
3.公认会计准则的质量和执行质量
公认会计准则是否完善?有关规定是否过于模糊?被操纵的空间有多大?等等,这些准则制定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企业信息的质量。企业在执行公认会计准则时是否利用准则操纵财务报告?公认会计准则在对企业使用的会计方法加以限制的同时,又允许其在众多方法中进行一些选择,这些选择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用它就可以操纵报表数字,以达到管理当局预期目标的通行证。因此我们说公认会计准则是借助它的执行机制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
4.信息披露制度
制度建设有助于解决信息问题。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利益的驱动,企业除按照强制规定披露信息外,也自愿披露部分信息。一般认为业绩越好的企业越主动自愿披露更多信息。自愿信息披露能够使报表使用者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料,但信息质量的约束力较低,管理当局可能通过延迟披露、虚假披露、选择披露、模糊披露等手段,使信息真假难辨,分析师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谨慎。
5.审计质量
财务报告分析人员通常可以借助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对报表进行判断,但先要对审计质量进行评估,比如事务所的信誉、审计师过往审计情况等。
除了上述影响企业信息质量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谨程度、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信息披露的市场环境等。对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素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财务报告分析人员识别报表欺诈行为,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1.分析公司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一般而言,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可能是保守的、自由的或中立的,它会影响企业当期和未来的收益水平。企业对一贯会计政策的背离可能是会计操纵,财务分析人员一般会对会计政策偏离行业标准的企业加以注意,也会对会计政策与过去期间不同的企业加以注意。企业会计政策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政策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会计政策的选择都具有灵活性。各国会计准则对下列会计政策的选择都赋予一定的灵活性:折旧政策(加速折旧或非加速折旧法)、存货会计政策(先进先出、后进先出或平均成本法)、商誉摊销政策(摊销方法、期限)、准备计提政策(需要计提何种准备),等等。
一般而言,企业会计政策一旦选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公司会计政策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一是强制变更,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要求会计政策变更;二是自愿变更,如果会计政策的变更可以使会计信息变得更相关、更可靠,管理层可以自主修改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会对净收益的计算产生影响,前一种变更所带来的影响是所有企业需要面临的,报表分析人员应该对后一种变更给以足够的谨慎,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内容、理由的合理性,变更数据影响大小,因为这样的变更可能隐藏管理层出于特定目的操纵收益的企图,谨慎分析可以从中发现管理层对未来收益的预期。
财务报告分析人员在发现企业会计政策变更时(主要是自愿变更),需要注意分析管理层运用会计政策的动机。大多数情况下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和某些决策密切相关的,比如决定计提充分的准备可能是为了进行资产再投资,也可能是为了保持和提高企业某时期的获利能力;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的运用来影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从而影响收益的确定;管理当局还可以通过调整诸如广告费、营销费、修理费、维护费、研发费等这些可以自行决定的费用发生时间来达到操纵报表收益水平的目的。财务报告分析人员在进行分析时需要甄别管理当局的意图,才能更好地降低风险。
(2)会计估计的选择
由于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公认会计准则在具体实行时,有时需要管理层做出会计估计,比如:坏账损失的估计、存货跌价损失的估计、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估计、固定资产净残值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估计,等等。若会计估计、会计估计变更是依据最近可利用的、客观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的,则不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若管理层滥用会计估计,或者管理层不时变更这些估计,公司以前披露的收益信息就会存在误报。报表分析人员在评估会计估计变更时,需要判断是否存在随意变更会计估计的情况,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是否合理,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额能否确定,会计估计变更对损益和其他项目的影响有多大等。
读财报小贴士1-2
判断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分析公司给出的解释。判断公司在年报附注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是否有明确合理的解释,分析解释的合理性。第二,判断管理层动机。结合公司的战略、已经取得的业绩和管理层薪酬规划,判断管理层是否有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第三,研判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带来的影响与企业管理操纵方向之间的关系。
案例:会计估计变更
宝钢集团1998~200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38亿元、22.75亿元、29.92亿元、25.61亿元、42.72亿元、69.76亿元,而公司恰恰在业绩大幅上升的2002年和2003年进行了针对固定资产的会计估计变更,缩短了部分固定资产折旧时间,影响当期利润分别为6.35亿元和19.06亿元。
对其变更的原因,董事会报告称:“国外同类设备更新加快导致进口运输设备维修备件短缺和排污控制标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原预计使用年限与实际存在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2003年报中董事会报告解释说公司变更前年折旧率为9.6%~16%,全年折旧费用为4.87亿元;变更后年折旧率为9.6%~19.2%,应计入本年度的折旧费用为23.94亿元。
有关人员对宝钢的会计变更政策提出了质疑,主要有:
1.公司为什么不在以前年度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呢?
2.出现这种情况是否应该进行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减少以前年度损益,而不是直接按未来适用法冲减本期净利润。
3.公司的运输类固定资产只有一部分的折旧年限由6年变为5年,2003年折旧年限变更后的折旧额是变更前的近5倍多,经过计算,公司变更折旧年限前后的折旧额的差异是不符合数学逻辑的。
4.宝钢股份选择在业绩大幅增长的年度调减当年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存在掩盖变更前折旧费用计提不足对公司以往会计年度表观业绩的粉饰作用?
你怎样评判此项会计估计变更中的异常现象呢?
资料来源:《经济观察报》。
(3)会计披露方式、时间的选择
由于管理层掌握着充分的信息,他们对经济业务、法律法规比外部人更熟悉与了解,管理层对会计事项披露方式、时间的调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报表分析人员需要对信息披露的方式、语言表述方式、信息披露的时间等加以甄别,掌握公司信息披露的“个性”。比如:诺基亚公司习惯单独披露研发费用,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却将之包含在管理费用中,然后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再如,一些公司为了控制盈余而调整销售或采购时间,另一些公司为了消除不良影响(或者获取宣传效益)而提早或推延重大信息发布等。
2.评价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衡量会计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在评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时,报表分析人员可以注意以下情况:
(1)利用已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足够评价公司经营战略和经济效果
此举判断公司列报的行业状况、竞争压力、未来的筹划是否有会计数据支持,管理层对当前的经营业绩是否给予充分的说明,还是其为了某些目的自我吹嘘。如2004年我国深沪两市新上市的公司80%改变了募集资金使用方向,上市公司给出的理由大部分都是行业竞争激烈,竞争环境发生改变,引起广大投资人对其募集资金相关财务信息的质疑。
(2)公司是否对主要的会计政策、会计假设、会计估计给以充分的解释,特别是发生变更时
有经验的报表分析人员发现公司对重大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作为报表信息、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也可能作为重大会计事件单独披露。
(3)公司是否自愿披露一些重大信息,帮助报表分析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
一些法律法规、公认会计准则没有强制要求披露的经济事项,对企业外部人士了解企业状况却有重大帮助,企业是否主动披露,并且是否主动披露坏消息,阐明糟糕业绩产生的根源,制订解决方案,这也是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指标。
(4)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
公司之前的财务报告是否遭到投资人的强烈质疑,公众投资者或者报表分析人员是否很难接近管理层,管理层是否从不与公众投资者接触,这些显示了公司是否主动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
3.识别潜在危险信号
在对公司整体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报表分析人员需要仔细观察,识别是否存在潜在危险信号。一些常见的潜在危险信号有:
1)原因不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化;
2)在业绩糟糕的情况下,出现能够提高利润的原因不明交易,或者经常签订企业合并协议,从而使业绩大幅度改善;
3)公司增长迅速(特别是公司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行业增长速度情况),但与销售增长相比,应收账款或者存货有异常增长;
4)公司的业绩利润非常好,以至于难以相信,特别是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缺口持续增加;
5)公司财务报告的收益与应税收益缺口加大;
6)管理当局的一些异常决策,如未预料到的大额资产冲销、年末的大额调整等;
7)被出具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无缘无故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等。
出现上述信号可能暗示管理层可能利用手中信息“粉饰”会计报表,显示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处理的态度,报表分析人员对于出现上述信号应持有相当的职业谨慎。
会计分析是来判断财务信息真实性,评估企业会计对公司基本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程度,并尽可能消除会计歪曲,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但会计分析并不能发现所有歪曲的会计信息,也不能将发现的歪曲的会计信息的影响全部消除掉,这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客观方面,由于报表分析人员和企业的管理层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等,管理层掌握较多的内部信息,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信息披露等具有相当的控制力,报表分析人员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也无力发现所有会计歪曲。主观方面,报表分析人员的分析能力受到自身知识水平、专业阅历等的约束,不能够区分所有的特殊会计问题和会计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