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报表分析分析什么

友情提示:建议本节慢读,看不懂的地方可用笔做出记号,本节中的重要内容在本书后面还会有详细解释,暂时看不懂没有关系的。

1.2.1 经济活动:报表分析的对象

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不是那些枯燥的数字,而是数字背后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这些数字是一种“语言”,告诉报表使用人企业过去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对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分析目的是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经济后果,帮助报表分析人员进行决策。

经营活动是企业日常最主要、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企业运用法人资产赚取收益的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服务、新产品研发等活动,是企业收益最主要、最稳定、最持久的来源,因而也是报表分析常见的分析内容。

投资活动是企业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将其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各资产项目,这些项目预期未来给企业带来收益。投资活动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工艺水平、盈利模式,影响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经营风险。关于投资活动的分析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明智决策的框架。

筹资活动是企业筹集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的过程,关系到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成长潜力。对筹资活动的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人判断企业在所有者资金和债权人资金之间可作选择的范围,表明企业何方的控制力较多。

分配活动是将企业经营收益或投资收益返还给投资人的活动,关系到企业成长能力和获利能力。分析分配活动是帮助报表使用人评价管理者能力和业绩,分析企业投资回报的途径之一。

1.2.2 经济活动的载体:报表分析的资料

财务报表分析对象的载体就是报表分析的物质形态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仅局限于企业财务报表,还包括其他补充信息。

1.财务报表及其附注

财务报表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股东权益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附注及附表是对主表内容的补充说明,目的是增加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减少财务报表使用人的误解。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准则将财务报表的格式和附注按行业划分为四类: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规定企业编制的报表至少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是报表分析的最主要的材料来源。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状况,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表的左方列示企业的资产,资产的总量与结构,是与企业所处行业、规模密切相关,向报表使用人说明了企业未来收益的来源;表的右方列示企业的资金来源,表明企业的资金有多少是股东的权益,有多少是企业的债务,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如表1-1所示。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一定时期企业资源(资产)以及对这些资源的索求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其中资产部分是公司投资决策的结果,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部分是公司融资决策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战略,因此,资产负债表描述了企业公司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之间的平衡关系,即“投资=融资”。它向报表的使用者说明了公司将哪些资源确认为资产,确认的金额为多少,公司的资产构成是什么状态,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需要提供的偿还责任形式如何,金额多少,公司所有者剩余索取权的大小,股东价值的高低,公司资产、负债的质量如何,偿债风险高低,等等。

(2)利润表

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的经营成果,按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五个层次反映企业收益的形成,如表1-2所示。

利润表反映了公司一段时间的经营获利水平,是公司战略执行的经济结果反映,其中收入反映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报酬,成本、费用反映了公司所做的牺牲。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研究公司的战略和过去收益趋势,判断公司的市场价值,预测未来的收益水平、持续状态,分析会计政策对战略的支持程度,评估收益质量,研究公司收益的“管理”程度等。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该表需要按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分别列示,如表1-3所示。

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一定时期从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获得的净现金流量,报告了企业活动对于现金状况的影响。现金流量是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相互联系的纽带,使企业的业务持续有效地进行,反映了公司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在很多情况下,盈利的公司也会处于“现金荒”的情况,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就是必须能够创造足够的现金。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期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变动事项和变动情况。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包括上年期末余额、本年期初余额、本年增减变动金额、本年期末余额四部分,如表1-4所示。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由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改变为主表,将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信息对投资人的决策有用性。

(5)附注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报表而言,附注具有同样重要性。

2.企业提供的其他报告

企业提供的其他报告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之外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报告、招股说明书、新闻发布稿、股东大会决议等,其他报告提供的信息对报表分析人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直接或间接佐证财务报表信息。

3.企业外部相关报告

对一些与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有密切关系的外部报告和资料,报表分析人员需要加以特别关注,因为企业报表编制人员与企业外人员合谋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通过企业外信息的佐证可以使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得以提高,而且很多时候分析人员可以通过表外信息的分析发现财务指标产生的根源。常见的外部相关报告有:审计报告、政府文件、律师声明等。

1.2.3 报表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关联

企业的经营活动占用的资源是资产,企业为取得经营所需资产必须进行投资活动,它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经营活动的直接后果是取得收入和支出成本,它们反映在利润表的上半部分;经营活动会引起现金流动,它们反映在现金流量表的第一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取得非现金资产,它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投资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运用资产赚取的收益,它们反映在利润表上;投资活动的过程,是现金流出企业(同时非现金资产流入企业)以及收回投资时现金流入企业(同时非现金资产流出企业),它们反映在现金流量表的第二部分(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的结果,一方面是取得运用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权利,它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资产);另一方面是产生对债权人和所有者的义务,是企业的资金来源,它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履行对债权人和所有者的义务需要支付利息和分配股利,它们反映在利润表的下半部分。筹资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现金流入企业,另一方面是向资金提供者回流现金(包括本金、利息和股利),它们反映在现金流量表的第三部分(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表1-5、表1-6、表1-7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常,企业的基本业务活动根据其发生的频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常性业务,即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发生的、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可以预测的业务活动。与经常性业务对应的损益就是经常性损益,另一类是非经常性业务,即在企业经营中不是经常发生的、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并难以预测的业务活动。与非经常性业务对应的损益就是非经常性损益。在正常情况下,经常性损益在企业全部收益中所占的比重越高,企业的利润来源就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获利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从表1-6可以清楚地看到利润表区分为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是企业主要的、有目的的、经常性业务活动创造的利润或造成的亏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密切相关,可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在利润表中列示在前面。在具体列示时,经常性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与其相应的耗费要相互配比,并且,耗费是按照其与收入形成的相关性程度进行排序的。譬如,在营业利润的计算过程中,营业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故列示在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之前。再譬如,营业成本就是列示在期间费用之前,而在期间费用内部,销售费用因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关性较高而列示在前面,管理费用次之,财务费用在三者中列示在最后。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或者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活动可能涉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中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的处置或置换损益以及债务重组损失、资产的盘盈或盘亏等。企业投资活动可能涉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公司转让持有的长期投资属于特殊业务,由此而产生的损益应该全部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因为非经常性损益并非企业预定目的的损益,与经营管理水平联系不密切,所以,它不能代表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基本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根据企业基本活动的性质与现金流量来源的相互关系,将企业一定期间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综合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

现金流量表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见表1-7):①本期现金从何而来?现金流量表首先要回答的就是本期所取得的现金来自何方。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当年共取得现金流量中有多少来自企业经营活动,又有多少来自投资活动,或者筹资活动及非常项目。从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现金,有多少是来自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有多少来自于增值税额,从筹资活动中取得的现金有多少来自借款,有多少来自发行证券,等等。②本期现金用向何方?在回答现金的来源后,现金流量表还必须回答现金的运用去向,即企业当年的现金都用到哪里去了:描述企业在当年现金支出中有多少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又有多少用于企业的投资活动,还有多少用于筹资活动。在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中,有多少用于购买货物,又有多少用于借款的利息,有多少用于缴纳税金,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又有多少用于支付其他营业费用等。③现金余额发生了什么变化?现金流量表除了反映现金从何而来、本期现金用向何处以外,还反映本期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化。假设某企业当年收到现金500万元,500万元全年收支相抵后,现金增加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净增加的现金中,有多少是经营活动带来的,有多少是投资活动带来的,又有多少是筹资活动带来的,等等。 GXAiSY8/PQimJxWQ7XGU0pmHtqkwbTC9lxh0DV2q/gZdJmW2clqMapm/RTY9Tia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