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顾客在哪儿,星巴克就去哪儿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一直以“与顾客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通过咖啡这种载体,传递的则是一种独特的格调,正如星巴克一直主张的那样——一切与咖啡无关。

星巴克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来,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巨型连锁咖啡集团,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而孕育这种奇迹的正式星巴克那种“顾客在哪儿,星巴克就去哪儿”的精神。星巴克一直特别关注用户需求及用户习惯,时刻跟随顾客的脚步,并一直努力探索一种能够更接近消费者的方式。从BBS等传统互联网,到新颖的社交网站、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再到今天随着新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的移动App品牌推广,星巴克一直与顾客同在。

1.顾客在互联网,星巴克在互联网

早在1999年,星巴克就认识到了互联网与顾客的关联。这个时期是互联网快速扩展的时期,用户越来越多,星巴克看到了这些,认为通过互联网与顾客沟通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果断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推出门户网站、在线销售咖啡和厨房用品、向一家在线聊天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等。然而,这次大胆的尝试,却换来股价当天应声下跌15%的结局。但是,星巴克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一直在互联网的道路上探索,坚持顾客在互联网,星巴克就在互联网。

2.顾客在社会化媒体,星巴克在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是近些年来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还是国内的人人网或微博,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社交网络的时代。相比较于传统网络媒体营销,社会化媒体可以精准定向目标客户,互动特性可以拉近企业与用户的距离,大数据特性可以帮助实现低成本的舆论监控和市场调查,进而让企业获得低成本组织的力量。这么多的优点,使得社会化媒体成为企业营销的必备渠道之一。星巴克作为一个时刻追随顾客的企业,自然也会进军社会化媒体营销。

星巴克首先成立了社会化媒体营销小组,该小组有6个成员,负责推动星巴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之后星巴克进军了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Google等平台。星巴克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与顾客互动,在Foursquare为抗艾滋病捐款25万美元,在Google上通过Google Offer捐赠支持美国创造就业的倡议,收购手机Instagram,邀请顾客在“顾客所在的地方”见面,通过与他们交流,构建手机Instagram平台上的社区。同时星巴克建立了社区mystarbucksidea,在这个网站上,客户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思路,给星巴克留言,评论星巴克的产品,与星巴克进行优惠互动,利用这种方式帮助企业听取群众意见,以至更好地融入群众中。

通过这些努力,星巴克获得了社会媒体营销的大奖,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截止2013年4月17日,星巴克的YouTube账号有17587位订阅用户,其视频被观看次数达749万次;星巴克的Facebook账号共收到过3426万次“喜欢”;其Twitter账号的粉丝数更是高达365万;星巴克的Instagram账号有118万粉丝;而其Google+账号也有高达153万个粉丝。今天,星巴克已经成为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最受欢迎的食品公司。

3.顾客在手机App,星巴克在手机App

2012年,美国发布了一则关于智能手机相关的数据:相比于2011年,2012年智能手机的比率从38%上升到50.4%;Android和iOS用户由3800万上升到8400万;花在App和网络的时间比,从73%上升到81%;下载到手机上的App数量从32个上升到41个。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智能手机App时代已经来临,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占据主导地位。

星巴克在2009年发布了自己第一款手机应用,但是最初的手机应用功能却乏善可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星巴克于2011年又在该项应用中整合了移动支付功能,在iPhone和Android系统中植入2D条形码扫描系统。该项功能推出后,在半年时间内交易数量就达6000万笔,每周通过手机支付的订单超过了100万笔。而在2010年秋,星巴克在北美宣布店内启用星巴克数字网络(Starbucks Digital Network)。顾客在星巴克门店内,可以通过免费的Wi-Fi网络,免费阅读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经济学人等付费内容,收看ESPN的赛事,Nick Jr.的儿童节目和Snag Films的纪录片。之后,星巴克又与雅虎及苹果合作,在其数字网络的欢迎首页上,链接雅虎的多种免费电子书籍、新闻、音乐和电影,享受苹果iTunes上仅对星巴克数字网络免费开放的音乐下载。通过在手机应用上的努力,星巴克也已经成为在移动互联网最活跃的零售公司之一。

然而,星巴克并没有止步于已取得的成绩,仍在追随顾客的脚步,认真研究顾客的习惯,尤其是生活习惯,将这些习惯融入星巴克并试图引导和改变用户的习惯,于是"Early Bird"应运而生。 KP+kMIauz04w7TrHu6ro7Qi4lI0AYgV6BKdHD3wds8NpAky/hwNGRIwAGj1b8V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