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照相机没有记录颜色的能力,只能拍摄黑白照片。随着彩色胶卷的问世,摄影师们能够记录世间丰富的色彩变化。时至今日,彩色照片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黑白照片,绝大多数摄影师都希望通过各种色彩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表现力。
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人眼看到的任何色彩,都是这三要素的综合效果。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色彩的三要素是如何影响人眼看到的色彩的。
色相——色彩的名称
色相又称为色调,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我们平时看到的色彩是由物体上的光反射到人眼视网膜上所产生的感觉。色彩的差别是光的波长差别所决定的,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彩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色相来区分各种颜色,日常生活中通常意义上的“颜色”,主要就是指色相,例如当我们在生活中说到红色与黄色不同时,指的就是色相的差别。
光的波长差别导致色彩不同,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如果把红、橙、黄、绿、蓝、紫,以及处于它们之间的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几种中间色排列到一起,就形成了色相环。
色相环:
色相环是学习色彩基础知识很重要的工具,通过色相环,我们能够轻易地辨认出各种色彩的色相。
明度——色彩的深浅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变化。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明度,在色相环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绿、红、蓝、橙的明度比较接近。
不同色彩的明度:
色相环中最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绿、红、蓝、橙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
由于色彩具备这种明度差别,因此在摄影时,可以把相同或不同明度的色彩安排进同一画面,这样有助于表达摄影作品内含的感情。例如将明度差别较大的色彩安排到同一画面会增强画面的反差,而将明度相近的色彩拍摄到同一画面内,则会使人感觉色彩过渡更加自然。
不同色彩明度对比增强画面表现力:
地面上的枯木呈现出暗红色,明度较低。天空高明度的浅蓝色使人觉得开阔、舒展。
除了不同色彩的明度不同之外,同一色彩也存在明度变化。某一光源照射到物体后,物体将光线反射到人的眼中,于是人才能看到色彩。随着光源照射强度的变化,同一色彩的明度也会随着变化。通常来说,光线越强色彩的明度越强。
光线变化导致色彩明度变化:
光线越强,色彩明度越强,光线越弱,色彩明度越弱。当照射红色物体的光线增强时,红色开始发生改变,明度提高,成为亮红。当光线减弱时,红色物体明度降低,变为暗红色。
在摄影用光时,可以利用色彩明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光线来控制色彩的明度。
强光拍摄提高被摄体的色彩明度:
强光条件下拍摄的手提包,色彩明度提高,显得十分鲜亮,给人以青春、时尚的感觉。
饱和度——色彩的纯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也可以理解为色彩的鲜艳程度。色彩纯度越高,饱和度就越高,色彩就越鲜艳;纯度越低,饱和度越低,色彩越淡。在色相环中,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
纯度最高的三原色:
红色、绿色和蓝色是纯度最高的三原色。三原色与其他颜色混合得越多,纯度越低。
物体本身的色彩有纯度高低之分,因此物体本身的饱和度也各不相同。举例来说,西瓜和番茄相比,番茄的色彩纯度更高一些,所以看起来更鲜艳。
物体自身的饱和度:
物体自身具有一定的色彩纯度,与光线照射无关。物体具有的色彩纯度越高,饱和度就越高。
虽然饱和度越高,色彩就越鲜艳,但色彩鲜艳的照片未必就是成功的摄影作品。一张彩色的摄影作品可以是色彩浓艳,也可能素淡雅致,一味追求高饱和度未必正确。不同的色彩饱和度能给画面带来不同的风格。
饱和度对画面风格的影响:
低饱和度显得素淡、雅致,少女优雅、安静的气质体现得更加明显。右边的高饱和度照片色彩鲜艳,充满青春的活力。
世界上的万物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物体的色彩由三大要素构成:固有色、非固有色和消失色。只有了解物体色彩的三大要素,才能在摄影时更好地抓住物体的色彩特征。
固有色
固有色是指物体在常态光源下本身具有的颜色,固有色代表了物体的属性。例如肤色,不同种族的人肤色不相同,黄皮肤是黄种人的特征,白色是白种人的特征,黑色则是黑种人的特征。
固有色不能轻易改变:
固有色不能轻易改变,否则物体的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容易引起误会。拍摄严肃的摄影作品时,对固有色的还原一定要准确。如拍摄国旗时,准确还原固有色能够让画面更加庄重、严肃。
摄影要注意固有色的准确还原,通常情况下应该让照片的色彩与物体的固有色尽量接近。在拍摄一些特殊的、具有标志性意义或比较严肃的题材时,更是应该做到准确还原物体的固有色。
固有色还可以引发人的联想,例如春季树叶的固有色是绿色,当人们看到绿叶时,容易联想到春暖花开的景象。
固有色引发联想:
大部分树叶在春夏季的固有色都是绿色。上图中画面以绿色为主,一片绿色的银杏叶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晶莹剔透的水珠点缀其上,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看照片的人通过大自然的固有颜色,会自然地联想到绿意盎然的春季。
TIPS:
照片上的固有色不能轻易改变,一旦改变,观者可能会对照片上的内容产生误解。例如,夏天的绿叶如果变成黄色,则看照片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一幅秋季的照片。
固有色并不能代表物体的全部色彩属性,只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无法改变的色彩。
非固有色
非固有色是指物体的色彩与表物体本身的特性无关。举例来说,塑料杯有各种颜色,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等等,这些颜色是可以改变的,把白色的塑料杯染成黄色,仍然是塑料杯。在摄影领域中,固有色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非固有色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改变物体的非固有色,可以达到深化主题思想、刻划人物性格、表情达意等目的。
改变服装的非固有色变换氛围:
在拍摄人像时,对服装非固有色的调整非常重要,不同色彩的服装能够烘托出不同的画面氛围。上面两幅照片拍摄同一位模特,但由于对服装的非固有色进行了调整,两幅照片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上上图中模特身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很好地烘托出了青春活力与朝气蓬勃的感觉。上图中模特穿着一条色彩淡雅的长裙,画面显得宁静安详,表现出了少女的淡雅与清静。
消失色
黑色、白色和灰色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被认为没有颜色,但实际上它们也是一类色彩,在色彩学中被称为“消失色”。当一束白光照射在物体上,如果全部被吸收,则物体呈现出黑色;如果全部被反射,则物体呈现出白色,如果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则形成灰色。
消失色的成因:
消失色由黑到灰再到白的变化其实跟物体对光线的反射有关。反光率越高,越趋向于白色,反光率越低,越趋向于黑色。
消失色的黑白灰在彩色照片中所占的比例会改变画面的明暗影调,在黑白摄影中,黑白灰更是造型的主要元素。利用黑白灰的影调变化,能够让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消失色营造影调变化:
黑白照片中只存在消失色,影调变化更加明显,水族箱中独特的光影效果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