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个人首先应该自我幸福,内心的快乐幸福会透出来感染人,才能为他人带来幸福。

但光有自我幸福是不够的,他还应该协助他人找到幸福。

而最高的幸福,就在于对他人友善与关怀,协助他人找到幸福。

按照社会学的解释,利他的行为只有人类作为智慧动物才具有。

事实上,尽管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言,适者生存,动物间充满生存竞争,但利他的行为与例证并不鲜见。

魑蝠是一种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为生的蝙蝠,如果连续三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并非每只魑蝠每夜都能吸到血,但是没有吸到血的魑蝠并不会因此而饿死。威尔金森在哥斯达黎加观察了魑蝠的反哺行为。一只吸到血的魑蝠把血吐给另外一只正在挨饿的魑蝠,而两只魑蝠并不仅仅限于亲子的关系。

在蚂蚁社群或者蜜蜂社群中,工蚁或工蜂辛勤地为蚁后或蜂后以及其他同伴服务而终日不辞辛苦。

猩猩作为灵长类动物,其利他行为更为明显,当一个猩猩的母亲去世了,其他猩猩将收养这个幼猩,进行哺养,而不管这个猩猩与它们是否有亲缘关系。

利他行为不仅仅在生物界低等的类群中广泛存在,就连小小的质粒中也存在着这种“高尚的行为”。生物学家从“细菌中质粒的自我牺牲行为”实验中得以证实。质粒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可以自我复制的DNA物质,它进入细菌的细胞体后就可以随着细菌的繁殖而复制,这样,质粒就相当于细菌中的一种基因结构,而细菌则成了该质粒的基因载体。人们把某种质粒导入到特定的细菌体内,并与不含质粒的其他细菌共同培养,当细菌密度非常大时,即生存空间过分拥挤时,有些细菌中的质粒破裂,相应细菌的细胞体也随之破裂,释放大量毒素,所释放的毒素可杀死其他不含相同质粒的细菌,而对相同质粒的细菌则毫无伤害。质粒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保证了含相同质粒细菌的生存空间和营养资源。

动物及微观质粒的利他,主要源于基因与遗传的生物性因素,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利他行为除了生物性因素,更多的是社会文化教化的结果。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至家庭,由家庭至国家,由国家至世界,由内而外地为他人谋幸福。

在小乘佛教中,主要关注的是自我如何通过修行来获得自我幸福,而在大乘佛教中,如何帮助他人获得幸福却成为主要内容,亦视为更高境界。

佛者通过深究其理,基于悲心与爱心,而做“天下众生即其父母兄弟”之想,促发利他的决心:“我要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并且得乐及乐因”,使得众生脱离痛苦,达至幸福。

不管我们是否信奉儒家学说与佛释教义,没有人不觉得爱心的可贵。人在儿童时期,极其依赖父母慈爱,没有父母的慈爱,我们将很难存活。在老年时期,我们也很需要他人的友善,依赖他人的关怀。文明的发达及城市的进步,也将福利政策与公共设施倾向人生这两段的人群:享受免费的教育,倡导社会群体给老弱病残让座,可免费搭乘公交、公园游玩等,给他们以优先的权利。

在这两段时期之间的青壮年的我们,各方面颇能独立,觉得自己不必依靠他人,便忘记对他人的友善与关怀,显然是不对的。

青壮年有强健的身体与灵敏的头脑,容易在物质上获得大的进步,如果外在的物质发展能有内在精神发展的配合,我们就能对物质善加利用,使我们在享受物质进步的同时,不会忘却人道的价值!

古语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条件的友善与关怀,并没有实际的回报,唯一的回报是:行善与布施者,内心会感到更快乐、更宁静、更平安,而他人也会有同样的心情回报。

对他人的友善与关怀,有各种表现形式: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在他去世之后将所有财产悉数捐出,从事福利事业。他将享受这最高的幸福。

无衣食之忧的白领资助一个失学儿童完成学业。他也将享受生活中最高的幸福。

一个企业主合法地纳税,履行一个企业公民的义务。

帮助一个朋友渡过难关。

友善地对待家人、同事、下属。

将人生经验与教训与他人分享。

对一个不相识的人的举手之劳。

......

只要你心存对他人友善与关怀之心,你就拥有最高的幸福。 w4J/eo88i31BhCtlmw5oMnEsr66TMX82D2n4Zq30+IduyKjOeeSHws0K2+IwaA7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