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诗人陆游所写的“风流千古”的《钗头凤》。而背后的真实故事,更令人唏嘘。
陆游20岁左右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俩人相爱很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结婚才一两年,陆游便被迫与唐婉离婚而另娶王氏,唐婉也改嫁了赵士程。陆游31岁时,到绍兴会稽沈园游玩,偶遇唐婉夫妇,唐婉派人给陆游送去酒菜致意。陆游回想往事,痛苦而又激动,就在花园墙壁上,题写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词。
一年后,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竟因愁怨而死。
幸福是守护着一朵花开
晚年的陆游,重游故地,还写下一首《沈园》,不久便溘然长逝。
牛郎织女鹊桥之会,梁祝风中化蝶,宝黛红楼遗梦,这些古典的爱情故事在哀伤中,均给人以对真爱追求“坚如磐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震撼!
然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有一种时髦的观点,甚至受到很多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阶层的认同,正在纷扰着爱情与婚姻的价值:爱情与婚姻已经没有我们上辈人那么重要了,社会分工的今天,爱情婚姻的各种功能都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到实现与满足。
他们举出的例证是:
第一,爱情与婚姻的功能,越来越没有效益:诸如承担家务、抚养小孩、赡养父母、生殖、两性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其他渠道得到实现与满足。家庭代理服务机构可以承担家务、抚养小孩、赡养父母的功能,服务更为专业。被成年子女赡养,以后社会保险与政府就会承担。两性的亲密可以从情人那儿得到,而且没有承诺与责任,更符合人追求新鲜的天性。总之,社会提供了家的全部功能,而这些都可以通过金钱办到。
第二,关于生殖、传宗接代的功能:每个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不同,传统家庭认为繁殖后代唯有通过生物基因才是延续生命,而现代人认为,文化基因也可以达到如此效果,像修士、僧侣,通过文化、宗教、信仰等来持续生命,而且是更高尚的表达。
第三,奈斯比特《大趋势》一书中揭示:社会趋势朝向个人化发展方向的潮流——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个体,不是家庭。社会趋势的发展,家庭已经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的基本单位越来越为个人所取代。
幸福是年老的时候还有一张瘪嘴亲吻你的牙床
甚至还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爱情的经济效用,还不如找妓女划算!
爱情曾经是所有诗词、文学作品描绘的主题,而家曾经是全家人共同的城堡,在今天,在理性的分析中,价值逐一沦落……
的确,从社会的现象来看,离婚人群越来越多,晚婚、不婚人口越来越多,结婚年龄一再延后,即使结了婚,选择不生育的“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候鸟、分偶家庭形态”正处于增长态势。“情人”、“二奶”成为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名词。
婚姻家庭的不平等与不稳定,促使更多现代女性脱离家庭,宁可更多地在职场中寻求自我肯定,这一切现象,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对这个观点,我不想多做辩驳。我们还是回到一个普通男人和女人的立场。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进入大学生活,或者结束完求学生活走上社会。这个时候,上天开始让这些男人和女人对于冷淡的人世、生存竞争可以达到的残酷程度初有认识,由此产生深深的寂寞和恐惧,渴求人间情爱。
大自然造人,一开始让男人和女人各自孤立着,他们开始相互欣赏、倾慕,并为对方吸引。这个时候,爱情的种子已经在男人和女人心中悄悄发芽、生长。
男人施展魅力,展开求爱的努力,女人则从逃避、拒绝、害羞到逐渐地接受、喜欢,他们开始相爱,精神与肉体共同的参与,使得寂寞和恐惧远离,他们在相互愉悦的爱情中,感受着沉酣的亲密和真挚的情谊!而这,是生命所能给予我们的最美好的东西。
设想如果上帝造人,一开始就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指定为一对,或者像蚯蚓等低等无脊生物一样,雌雄同体,不需经历爱情,人生是多么的无趣!
正是世上有男有女,才有人间的爱情,可以说,爱情是我们某个生命阶段中绽放的无比美丽的人性之花!
海伦·凯勒说: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爱情正是这样一个东西。
爱情甚至是不容理性审视的,它是一种近乎于宗教的情感。在爱的巅峰状态,甚至于很多人产生一种欲求死而使时空凝固的情感。爱情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现在仍然没有答案。
在爱情生活中,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可以成为一个最本色的人。他不必扮演教师、学者、经理、官员等社会角色,他和她不仅可以是对方的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和妻子,有时还可以是对方的兄长、妹妹,有时可以是对方的父亲、母亲,甚至可以回到童年,成为顽皮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唯有爱情婚姻生活中,才可以容纳如此丰富的角色体验。
从经济的角度考察,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分开生活,与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同居生活相比,所耗费的生活资源的总和,后者总是少于前者,由于互补效应的产生,其生活的品质也大为提高。这一经济共同体的效能是可以很简单地测算的。由于爱情所提供的心理支持,其效用还有增值的部分。
对于作为男人和女人的社会个体,爱情的价值还远远不止这些。除了精神和经济方面的意义,爱情还有生物上的价值。
研究发现,沐浴在爱中的人,对于疾病有更多的免疫力,植物神经系统更为协调,与没有爱情滋养的人相比,健康、长寿者的比率更高。
罗素认为,爱情不仅使文明人充分满足他们性的本能,爱情的价值还在于我们自我的完善,并且是我们仁爱对待他人的基石,具有社会的意义:爱情可以把自我的坚壁攻破,产生出一个合二为一的新生命。
那些从未曾经历过相互愉悦的爱情中沉酣的亲密和真挚的情谊的人,实在是失却了,他们会无意识地——倘若不是有意识地,感到这种损失;结果,他们往往因为失望的心理,每每发生一些妒忌、欺压与残酷的行为。
给热烈的爱情一个适当的地位,成为社会学家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假如人失掉了这种经验,他们的发展也许就不能达到充分的高度,对其余的人们就不能发生一种仁爱的热情;而要是没有这种热情的话,他们的社会活动可能会是有害的。
一个人的人生是孤独的、寂寞的。一个有爱作为后盾的人生,一个有安全感的人生,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一份美好的爱情、一个圆满的家庭,不仅是女人的安全港湾,受了委屈,足以受到照顾与抚慰;它也是一个男人的栖息地、加油站,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受到伤害也可以在此舔舐伤口,抚平创伤,重新站起来,冲到堡垒之外,迎接最巨大的挑战。
政府福利、社会保险、家政服务,使我们从以个人、家庭的经济能力来赡养老人、牺牲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来抚养教育儿童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但是,它的作用也仅限于此,不能太高地评价它的功能。它能够部分地减轻我们的义务,使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创造中,同时,更高品质地享受爱情与家庭的价值,但是,它不能免除我们爱的义务。
看着一个新的生命从爱情的结晶中诞生,这是爱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而抚育一个生命,让儿童沐浴在父爱与母爱中,让他懂得爱,学习爱,摹习父母的情感,享受并明了幸福人生的意义,为他将来正确扮演成年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做准备,这是爱情也是家庭的价值,是任何家庭服务代理机构及教育机构都无法取代的。
我认为,在阳光下的草地上,一家三口欢笑着游玩、嬉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人生中最美丽的图景之一。那种以为可以不通过生物基因而通过文化基因就可以延续生命的看法,是自欺的,也是反自然的,当然也没有实践推广的必要。
爱情、婚姻、家庭,是幸福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上天赐予人们的最好的礼物。要享受这个幸福,首先,应该坚信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