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企业家来信11
宁高宁:小国家大公司

信件原文

这几年中国开汽车的人多了。我曾去丹麦的哥本哈根,发现那里骑自行车的人正在多起来,上班时自行车成行成队、你追我赶,火车站旁的自行车停了一大片,有点追赶中国20年前之势。问当地人为啥,说年轻人骑车帅气时尚。是买不起汽车吗?答曰不是,是潮流。

中国的很多时尚学国外,如果真的自行车又成了一种老外的时尚,不知道啥时候中国的年轻人又会再学。

丹麦这个国家人均GDP全球第六,高过英、美,生活质量、环境水平、幸福指数好像全球领先,骑自行车是一种选择,好像无意中表达了一种对财富对自然的看法,不知道这在将来会否又是一件领先的事。

这让我想起富豪巴菲特的几件事,与骑自行车有点意思上的小关联。在美国遇到巴菲特,我说:“你在中国和美国一样有名。”他问:“为什么?”我答:“因为你有钱。”他说:“你可否回去后告诉中国人,说巴菲特已经没钱了,他都捐了。”说着他开玩笑地掏出钱包让我看,钱包里有几张散钞票,钱包很旧,边都已磨白了。说着他让我和他一起拿着他的钱包照相。这件事已有几年了,因为有点开玩笑,我也没在意。

可最近我又听说他的两件小事,觉得巴菲特除了财富外可能还代表了一些东西。

一是IBM的女总裁说的,她说因为巴菲特的公司买了IBM的股票,她去看巴菲特,这位老人家不仅和她谈了投资和公司管理,最后一定坚持自己开车把她送到机场。还有个故事是运通银行总裁说的,巴菲特一直是运通的股东,有一次两人约了在运通公司见面,因为飞机的原因老人家到早了,他就坐在运通大堂等了一个小时,后来被人认出来,运通总裁赶紧下楼迎接,说怎么到了不告诉他,巴菲特说约好了时间,不应该早打扰他。巴菲特的这些做法不像大牌人物,这可能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怎么形成的?与他的投资成功有多大关系?

再说回丹麦,这个国家只有500多万人,只有中国的一个中等城市大小,可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好像大很多,从产业,到艺术,到运动都让世人记得它。丹麦的农业、生物制药、环境产业、乳业、航运业都在全球领先。马斯基航运、诺维信生物、爱氏晨曦乳业、Ecco鞋业、Lego玩具、Bang&Olufsun影音设备等公司如果你不深追,都不太会意识到他们是丹麦公司。小国家大公司,而且这个国家税收全球最高,福利很好,是典型的北欧福利国,人们的干劲和创造力哪里来呢?与骑自行车有关系吗?

大和小的辩证关系在丹麦可能表现在很多地方,在这里皇室和女王很受拥戴,被认为是国家最高权力和道德象征,但据说皇室和平民接触很多,女王的国宴虽然仪式庄严,但菜式很简单。国人喜欢的王妃听说在教人们如何避免晒太阳过多得皮肤病,如何可以不花很多钱买名牌而且也可以穿着漂亮。丹麦很出名的景点是哥本哈根海边的美人鱼雕像,可看到之后你才会意识到她是如此之小,如此不起眼。这么小的东西怎么会名气很大?有位丹麦餐厅的服务员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原话是:“有名气的东西就一定要大吗?”

丹麦国家的这一切与骑自行车有关系吗?我想一定是有的。

背景回顾

宁高宁,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7年,进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28日,宁高宁代替周明臣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2009年7月6日,他联手私募股权基金厚朴管理无限公司,投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的最大买卖记载。2011年,牛根生辞去了董事会主席头衔,宁高宁接过了这根接力棒,开始掌管蒙牛。2012年3月28日,宁高宁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但继续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2012年6月18日,当选中共十八大党代表。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从华润到中粮,宁高宁一直都在向员工灌输着“职业经理人忠心与良心”的管理理念。在战略眼光上,宁高宁一直都具有一种国际视角,这封信就是宁高宁在探求丹麦企业发展模式上的“小大之辩”,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绿色自然的企业发展模式,认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国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和财富无关。

信件解读

【幸福原则】:选择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幸福和财富无关

财富越多就越幸福吗?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过,在丹麦这个国度里,更强调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国民的幸福指数。那里的人们看淡财富,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内心的平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

无论是丹麦人骑自行车的例子还是巴菲特的例子,都足以说明幸福不是以财富来衡量的。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满足感和对当下社会的认同,更是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不需要华丽的显耀和奢侈的生活,简单最好,自然最好。

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财富,甚至是在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下进行财富积累。这样的发展已经打破了自然常态,破坏了规律,带给人们的将是无尽的痛苦。

所以企业发展需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宁高宁在执掌中粮后,对食品领域的龙头老大进行了价值重塑,提出“源于自然,重塑你我”的核心理念。对这一理念,宁高宁这样解释道:“用自然的力量来重新塑造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社会。这并不是我们的喜好所决定的,而是必然的,这可以重塑信仰、规则、价值追求,甚至可以重塑我们的身体。自然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人的本性本来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觉地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也就是重新塑造了你我。这一点,人们过去大多做得不够。当然,自然源泉更可以在战略选择上重新塑造我们的公司。这与我们的使命是相联系的。”

【尊重原则】: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为他们尽心谋福利

在这封信中,宁高宁两次提到巴菲特,第一次提到的是巴菲特对于财富的态度,第二次提到的是巴菲特对于财富之外的态度,那就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巴菲特没有因为自己已经是名人而表现出很高傲、很傲慢的姿态,却尤其亲和和尊重别人,表现在一次送IBM的女总裁去机场,一次守时地等待运通银行总裁。

这种尊重原则,也是丹麦的王室对于平民的态度。被认为是国家最高权力和道德象征的皇室和女王,受到丹麦人无限的拥戴,这不仅是丹麦人出于对皇室的一种尊敬,更因为皇室愿意和平民接触,他们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国人喜欢的王妃听说走进了万家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教人们如何避免晒太阳过多得皮肤病,如何不花很多钱可以买名牌而且穿着漂亮。

从上述可以看到,无论是显赫的皇室还是拥有千万财富的巴菲特,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为他人服务的人。在这一点上,宁高宁将自己定位于“放牛娃”,他自称是职业经理人,为国有企业“放牛”。2005年,连续多年保持不变的“中粮中层管理大会”改成了“中粮经理人年会”。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名称的变更,既有对会议的重新定位,更包含了对全体参会人员的重新定位,那就是提高职业经理人素养。

另外,这种尊重原则还表现在政府应该尊重市场、尊重制度、尊重企业家上。除此之外,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服务好消费者,以顾客为导向,真正提升生命关爱,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利益。

【小大之辩】:深耕细作,走国际化品牌之路

“有名气的东西就一定要大吗?”当看到哥本哈根海边的美人鱼雕像时,很多人都不禁唏嘘,这么小的东西怎么在全世界那么有名?

有名气的东西,和外表、重量、体积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在于其品牌的知名度如何。一个小小的美人鱼,却在童话家安徒生的笔下,由丹麦走向了全世界,以致所有的人一提到丹麦,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印象便是美人鱼。这和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一样,从小到大,直到成为国际化品牌,为每一个人所知。

在宁高宁对中粮集团的打造全球产业链的国际化改造中,面对如此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他公开表示,不满蒙牛过去三年的表现。“企业发展要以质量为首要考虑,其次才是规模、盈利等,中粮集团今后会更多地参与蒙牛的管理,提升质量,消除社会的敏感。”

这是因为中粮集团习惯做“漫长的生意”。中粮集团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不加入外界带来的环节,专注于品质质量的提升。比如中粮的福临门食用油,从大豆开始,一直到整个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都是自己掌控的。中粮追求的是营养、健康和时尚,这是长期品牌的战略需要。又比如,中粮旗下的君顶酒庄为生产一瓶优质葡萄酒,会先从法国引进优质的葡萄种苗,然后精心栽培,到第一瓶葡萄酒出厂,中间经过了足足8年时间。

宁高宁坚持认为,企业只有深耕细作,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世界品牌来。

【信件回音】

“中粮从传统的贸易型公司成为一个实业公司,又从实业公司逐步成为产业集合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做成有创造价值的整体型企业。”在宁高宁的领导下,中粮规模化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了深耕细作,培育出世界民族品牌,中粮也在进一步培养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为了能够创造有价值的整合产业链,宁高宁希望中粮集团能够真正向着创新和技术走去,向着真正的营养健康走去,向着提高中国人的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减少疾病,提高活力,增强中国人的体质走去。

专家点评

王永点评:今天你骑车了吗?

——从“丹麦模式”的低碳生活说起

当我们点燃一根火柴时,可曾想到这样一个画面:当周围的富人们都在温暖的家里举杯祝福新年的到来时,一个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女孩却在街头拐角处用颤抖的手划过一根火柴,微弱的火光里,小女孩看见了很多美好的景象。

这就是丹麦的童话家安徒生写的著名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一个场景。丹麦是一个充满童话的国度,给了世界无数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幻想的美好的童话世界。在这片神奇的国度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她就是《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小美人鱼。

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小美人鱼是丹麦文化最重要的代表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和谐、美丽、善良、绿色。

文化是经济的先行者,在丹麦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童话国度里,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备受关注,形成了著名的“丹麦模式”。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丹麦这个小国因“丹麦模式”而备受关注。著名的纪实作家、历史研究者王凡是这样解释“丹麦模式”的:“所谓丹麦模式,就是由低碳到零碳继而负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用三个数据,就能很直观地说明。第一,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丹麦经济累计增长达到78%;第二,在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下,它的能源消耗增长量却是0;第三,这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是—13%。”

在这个发展模式中,“低碳”成了主要的经济发展核心词汇。

在“低碳文化”里,有一种文化——自行车文化,宁高宁先生在企业家来信中尤其特别提到了这一文化现象。在丹麦,骑自行车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城市文化。在当地的大街小巷里,你会经常听到人们谈话和广告语是关乎自行车的:“你今天骑车了吗?”“你应该有一辆自行车!”目前,哥本哈根居民骑自行车上班上学的人群中不乏社会名流、企业高管和政要,这一比例高达37%。

在有些国家,人们会觉得骑自行车没有尊严,甚至不安全、不方便,但丹麦人却很愉快,并以此为傲,将其视为潮流的一部分。即便是丹麦王子,也常常骑自行车出门。在丹麦买汽车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除了高昂的汽车购置税,还要缴纳排碳税。如果你想要过对自然环境有损害的生活,你就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为了推行自行车出行理念,丹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比如修建自行车专用道、设置专门的红绿灯等。

骑自行车出行成了人们的一种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一股全民参与的“低碳”风尚。丹麦成了“自行车王国”,自行车甚至还成为人们情绪的寄托者。在自行车的篮子里,通常能看到娇艳的花朵。

这种“自行车文化”在丹麦的低碳城市发展理念中是一个强有力的实践方式,那么它是如何实现零碳生活的呢?

有三股推动力量:政府引导、企业助力和全民参与。丹麦的“零碳生活”离不开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约束,离不开企业的智慧倾注和主动作为,更离不开全民的一致行动和参与。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说:“减少能耗,提高效能,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力图用更少的油让车走得更远,用更少的能耗使得房屋的温度更高;丹麦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鼓励使用自行车,少用私家车。另一方面,相关立法很重要,切实地执行也很重要。”“在环保产业刚开始发展的几年,会实行政策性保护,几年之后就撤去这些保护,使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政府还支持科学技术的研发,注重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税收调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我们国家对汽油征收的税很高。”

这三股力量就像一个个和谐的音律共同谱奏出一首清新的乐曲。丹麦既非制造业大国,在传统能源领域也鲜有优势。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虽然人口面积和中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相比,规模比较接近,但其幸福指数却是最高的,被视为和大自然共存的健康、和谐现代社会的典型。

研究其企业的发展不难发现,它的产品都非常节能,在生产过程中很注重环保。农业、生物制造业、环境产业和乳业、航运业等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在国家这样一个大公司里成为一个个独立却又互相影响的多元化产业链中的组成部分。创新和环保已成立国之本,丹麦成了绿色能源的领跑者。企业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一个小国家更像是一个大公司,一个有着和谐发展理念和绿色低碳理念、创新环保理念的公司。这是财富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表达了对财富对自然的看法。

在这样的大公司里,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管理者,拥有严格的法律执行力和出台相关法规政策的权利。在硬性管理之外,还有柔性文化的渗透。皇室并不总是高高在上,他们和平民的接触很多,在《小国家大公司》里谈到国王最喜欢的王妃教人们避免晒太阳过多得皮肤病便是一例。我也曾有幸在北京和同为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的王妃共进晚餐,面对面感受王妃的亲民风格。

在丹麦,王室的尊严和普通大众的利益总是连在一起,最高的权力和道德象征成为普通大众的亲近者。这就像大公司里的高管者和员工们的关系,一个有着无数追随者的领导者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企业扮演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帮助CEO达到其预定的目标,成为主动的作为者。所有的民众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了这个大公司的发展建设中去。

这就是丹麦,童话中的丹麦世界。“丹麦模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在“低碳”节能环保这个领域,中国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已经有很多品牌商在行动了,众商家将严格奉行低碳环保理念,为消费者带去放心产品。

“低碳环保”正形成一股新的品牌崛起力量。企业只有关注并实行“低碳战略”,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未来竞争中赢得胜利!

我也借此机会,呼吁读者朋友们也能买一辆自行车,加入低碳环保的骑行大军中来。实在不行,那就加入顺风车俱乐部吧。顺风车,一起来,有你更精彩!

点评人:

王永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质量协会理事,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顾问、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客座教授,中国最大品牌门户网站——品牌中国网创始人、CEO。并以品牌专家身份兼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

著有《中国总经理》、《企业家责任》、《品牌女性》、《企业家精神》、《品牌革命》、《尊敬的力量》等专著十余部,并多次应邀在重要国际会议和论坛上发表演讲。先后接受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的专访,是“顺风车”的发起人和践行者。 NRtCdf7cmWfyBSVGGvX6HnUdCj0/vHafeR7x6DFtjevcb7DecNsXc/Wyx4HN04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