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企业家来信10
陈光标: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

信件原文

尊敬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先生:

作为美国首富和“股神”,你们最近在全球掀起一股慈善风暴,希望世界各国亿万富豪行动起来,将自己半数财富捐赠出来,支持慈善事业,让我非常敬佩和感动。

去年11月3日晚,我接受比尔·盖茨先生邀请在北京进行私人会晤,就慈善事业进行了亲切交流。这次又应你们共同邀请再商慈善事业,感到非常愉快和高兴。今天,当你们来到以“勤劳、智慧、善良”闻名于世的中国时,我在此郑重宣布:将做第一个响应并支持你们行动的中国企业家。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也是我给你们两位先生中国之行的见面礼。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国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是一家人。只是由于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机遇不同、分工不同,所以在拥有财富数量上有了差别。事实上,在中国,每一个企业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广大普通员工的辛勤劳动。所以,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我作为一个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目前我每年都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拿出来做慈善。2009年我们公司净利润4.1亿元,我捐出去了3.13亿元,捐出净利润的77.6%。财富是什么?我认为,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从1998年做企业以来,我每天都在奔跑中,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为了公司的发展,我总是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因为我要将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用于慈善事业。我认为,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它永远没有终点,我做企业10年来,到目前,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13.4亿元,直接受益者超过70万人,今后我还将一直这么坚持下去的。

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人类的慈善是不分国籍的,世界会因为我们的慈善行动而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平等,多一些爱,并且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正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祝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你们的中国朋友陈光标

2010年9月5日

背景回顾

陈光标,男,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生于1968年7月。少年时家贫,因为穷怕了,所以拼命赚钱。现为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高调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了大量公益活动,到2010年9月为止,他的捐款物总额13.4亿元人民币,受益人达70万。

2010年6月,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赠誓言”活动,亲自游说《福布斯》排行榜上400位美国富豪,呼吁他们把最少五成身家捐给慈善事业。截至8月,他们已经成功说服40名美国亿万富翁公开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巴比组合”宣布,预定9月底来中国,与50位中国富豪共赴一场“慈善晚宴”。

并不是每一个富人对于邀请都能欣然接受,这些富豪榜上有名的或者隐形的富豪们,很多人担心这是一场“鸿门宴”,会被“胁迫慈善”,甚至有人拒绝参加。盖茨和巴菲特于是声明不会在中国劝捐。

而陈光标,在接到晚宴邀请函后,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发表了这封信,承诺要在死后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信件解读

【宣布裸捐】:财富应回报社会,宣布裸捐

在人人避之不及的“鸿门宴”名单上,陈光标恐怕是这群富人中的“穷人”,然而他的高调却一如既往。他宣布自己将要捐出所有的财富,不是一半,也不是95%,而是全部!

陈光标裸捐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富人的财富不应该仅仅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富人要回报社会,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立志既做首富,又做首善的陈光标来说,在中国的富人堆里其实属于最草根的一类。

与“草根富翁”陈光标的高调“裸捐”相比,很多富翁是不愿意财富外露的,原因不仅仅是怕被税务部门“找麻烦”,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中国慈善事业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官办慈善系统的管理水平以及透明度一向被人诟病,民间慈善组织则因为身份的尴尬而成为“鸡肋”,就连鼎鼎有名的李连杰的“壹基金”都难以为继。富翁们不得不想:我辛辛苦苦赚的钱、捐的钱谁能保证用在对的地方呢?这是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的中国特色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高调宣布裸捐的陈光标成为“异类”,并不难理解。

【实际行动】:叙述自己在慈善事业上的实际行动

在信中,陈光标不仅大声喊出了裸捐的口号,还叙述了自己在慈善事业上的实际行动。从信中以及各种媒体的报道上看,陈光标确实不是“葛朗台”抱着自己的钱包不放,他每年都会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拿出来做慈善,有具体的数字为证,他还在公司章程中制定了公司盈利与年捐赠数额的具体比例。

从1978年帮助邻居家孩子交了一块八毛钱的学费开始,到2008年年度捐款1.8亿元,并获得“中国首善”称号,赚多多捐,赚少少捐,陈光标从没有停下过慈善的脚步。特别是在2008年“5·12”地震后,陈光标第一时间带领操作人员将公司工程机械驶入灾区,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成为首支抵达震区的民间队伍。

陈光标的工程车在灾区大显身手,成为救援现场的主力军,与他向灾区捐献的785万元比起来,他亲自背出208名遇难者的遗体,救出3名幸存的孩子的义举更值得肯定。在慈善事业上,他确实做到了身体力行、亲力亲为。

与美国情况不同的是,美国是明确分清个人财富和公司财富的,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往往分不清楚哪些是个人财富哪些是公司财富。陈光标的这种拿着公司的钱“布施”的慈善方式,也导致创业时的多名合伙人离开公司。

尽管陈光标的慈善方式显得粗放、强势,还存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嫌疑,但他对中国慈善事业的热心和对社会的厚重责任感,跟他发放的“真金白银”一样货真价实。

【幸福含义】:阐述幸福的含义,做慈善光荣,守财奴可耻

信中,陈光标还阐述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他觉得“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才是幸福的、伟大而高尚的。之所以有些民营企业家们被扣上“为富不仁”的帽子,恐怕还是因为这些人不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然,这些人可能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再加上中国人“子承父业”的传统,使他们更愿意把财富留给儿子,而不是社会。

陈光标还引用了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话:“我只是上帝财产的管理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年轻时卡内基拼命挣钱,年老时却仗义疏财,几乎捐出了全部家当。这是清教徒的观念,他们认为,人对于金钱只是代行管理者的职责,财富最终必须回报社会。

和谐社会不是一部分人抱着钱袋看着另一部分人挨饿,生命的意义也不是聚敛财富,而是分享和施予。巴菲特说:“我不是对王朝财富的热衷者,特别是当世界上60亿人还比我们穷得多的时候……”盖茨也认为自己的巨额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人受到关怀、得到帮助,才是人生的意义。法国修女以马内利,曾在开罗的贫民窟服务穷人22年,被称为“穷人的守护天使”,这是“穷人”的慈善。对于富翁们来说,他们比普通人更有能力做善事,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让世界更和谐美好,做慈善是光荣的,成为守财奴是可耻的、悲哀的。

【信件回音】

可以说,陈光标的每次“高调”慈善活动都毁誉参半,这次声明也不例外,力挺者有之,响应他的“号召”愿意裸捐者有之,斥其沽名钓誉者亦有之。这封信让国内富豪和企业家金钱与道德间的“富仁之争”成为舆论新议题,相当于把他们“架在火上烤”。

而企业家们的反应也不一,比如宗庆后就“并不欣赏”,他认为真正的慈善应该“为社会持续不断地创造财富”,因此他更乐于进行长期的慈善项目,而不是一次性的捐钱。马云表示:“我们这一代人所有的努力除了希望自己好以外,还希望将来孩子好。不给孩子留一点儿,一个不考虑自己的人,不要相信他会考虑社会。”

爱国者总裁冯军则积极响应,他被媒体称为继陈光标之后宣布“裸捐”第二人,他在微博上宣称:“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除了冯军,还有超过100位的国内企业家通过来信、来电、传真的方式响应陈光标“裸捐”的号召。

专家点评

邱恒明点评:财富与道义

在财富的世界里沉迷越久,我们就越会发现人生毫无意义。被财富绑架的人生,就像一架没有灵魂的机器,顺着堕落的路径一直掉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还不幡然醒悟。这样的可悲者形象,在历史上有着惊人相似的人格特征,可以说“可悲的人都是相同的”,他们横征聚敛,苛待自己和身边的人,自私、冷漠、无情、阴暗,他们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分裂自我的魔鬼,这个魔鬼将他们的人性压抑到了极点,让他们的一生都饱受着痛苦的煎熬,体会不到快乐的真正含义。

然而阳光只会照射真理的一面,这个世界上还是少一些吝啬鬼,多一些善行为好,因为:

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

作为人类生活工具的财富,虽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世界,但它不是生活,生活应该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相融。作为物质世界力量的代表者——财富,它应该为精神世界服务,这种服务表现在无形的精神世界里,就是道义。而道义并不是“劫富济贫”,也不是“水泊梁山式的反抗”和“暴力的革命”,而是一种平和的方式——慈善和公益。

自2010年6月,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赠誓言”活动以来,慈善和公益成了富人们不得不审视的一个道德责任问题。就对待财富与道义问题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选择了“裸捐”,并以高调的姿态在各种场面曝光自己,以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为社会的和谐和平等做出一份贡献。

“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这不仅是陈光标做慈善事业的原动力,也是他将慈善事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可以说,陈光标是将慈善和公益作为自己理解“道义的财富”的出发点,因为财富最终要上升到一种永恒的精神和价值方面,所以,“企业家的责任和道德”就成为他追问人生意义的精神思考点。

可以说,陈光标的这种出发愿景是美好的:在生前要努力承担起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创造就业,为这个国家创造文明和进步,在死后也能让自己所创造的财富继续对这个社会起着促进作用。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景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裸捐”的质疑声音此起彼伏。

仔细分析原因,不难得出,国人质疑的“财富的道义”,具体可分为三点:一是财富的来源是不是符合“道义”的要求,这将直接关乎社会的公平问题。第二,这种“道义”是出自于最真诚的心灵吗?第三,“财富的道义”仅仅体现为捐款吗?

就第一点来说,如果企业家的财富是通过商业上不正当的竞争或者不合法的手段,以贪婪的心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谋取的,那么这种财富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即使后来出于内疚,将它作为慈善和公益的资金,这种“道义”也是“伪道义”,它已经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人们通常会对那些垄断企业的职工投以愤恨的眼光,抱怨他们不公平地拉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而认为沃伦·巴菲特是一个财富楷模,因为他是通过合理与公平的手段创造了财富,并且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就像比尔·盖茨改变了世界一样。

第二,如果“裸捐”财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是出于最真诚的心灵,那么这种“道义”也是“伪道义”。“慈善不仅与财富有关。任何有志于从事慈善的人,只要认清自己内心的最大驱动力都可以更有效地助人。”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将慈善和公益的初衷归结为“内心驱动力”。只有内心最真诚的人,才能将“财富的道义”演绎得完美至善,鼓舞和感染人们。诚如蒙田所说的:“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甚至以一种过于有意的不自然的慷慨去处理钱财,也是不得去费心指挥和关心的。”

第三,如果想要财富的道义——慈善和公益体现得更完美,那么“裸捐”也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就目前中国不完善的慈善公益体系和制度来说,如果想要让慈善更长久地发展下去,惠及更多的人,就让慈善事业变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变成群体性的行为,让每一个人都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从“道义”出发,中国的“慈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点评人:

邱恒明财经作家,知名财经书评人。先后出版过《总裁的第一份工作》、《赵曙明:我的人生感悟与管理观》、《成就伟大的7个小习惯》等著作,策划编辑有《海底捞你学不会》等畅销图书。写有200余篇财经书评文章,为年度财经图书评选活动创办人、总策划,至今共成功举办8届。并任腾讯专栏作者、新浪悦读会顾问、蓝狮子阅读顾问。 4yj9BNs4/hNu0s2GB+5bpl+Gk9ICnmiwW08FIfdV7o1BCR7x+h12Cps80FfvSA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