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的生命演化史已经长达38亿年,在此期间,很多种生物都经历了从起源到灭亡的过程。然而一直到了18世纪,才有人发现了这种曾经称霸地球的动物——恐龙。

恐龙是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的爬行动物,然而它们不能像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的文字,不能留下记载它们生活的资料,所以关于恐龙以及它们生活的描述,都是如今的科学家通过化石推测出来的。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关于恐龙的书刊、报道、电影以及博物馆内的恐龙展览,从各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有关恐龙的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恐龙。所以,人们了解恐龙的信息,归根到底是从岩石中发现的恐龙化石得到的。

大部分恐龙,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以体型庞大的姿态出现的。那么它们是怎么成为化石的呢?

想要了解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就要先了解恐龙化石是不是就是恐龙整个的本身。实际上,并不是恐龙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成为化石的,只有在它体内的硬体部分,像骨骼和牙齿之类,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除此之外,硬体的成分不同,保存它们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越硬就越容易保存。之所以骨骼和牙齿这样的硬体容易保存,是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磷灰石。除了这两种硬体部分容易保存以外,再有的就是胃石了。恐龙为了消化食物,常常会吃一些坚硬无比的石头,就像我们知道的鸡吃沙子是一个道理,这些石头经常在恐龙的胃部被发现。恐龙的皮肤、内脏、肌肉等软体部分就不是那么容易保存了,它们本身就极其容易腐烂,没有特殊的条件,是很难保存为化石的。

以上是恐龙形成化石的硬件条件,除了这些,还要有必要的自然因素才行。恐龙死了之后,如果它的尸首是长期暴露在地面,或者是长期留在水底而且没有沙石、烂泥的覆盖,那么它就会被其他动物吞噬、被细菌腐蚀,或因长久遭受风吹雨打而被风化。只有那些迅速被埋藏起来的恐龙尸体才有可能形成化石。

恐龙被掩埋之后,由于地壳运动,被越埋越深,之后就会被周围的沙土压实,久而久之这些沙土就变成了岩石。由于地下的温度很高,它的硬体成分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它的软体部分会被完全溶解掉;其次,它的硬体会和周围的岩石进行成分交换,好比腌咸鸭蛋,盐水通过蛋壳上的细微孔进入鸭蛋内部,使它变咸,地下水所携带的矿物质会与恐龙硬体里的有机质进行交换,使硬体成分改变。经过了长期的物质交换,恐龙的硬体成分就会和周围的岩石趋于一致,但是形状还是保留得跟原来一样,骨骼还是骨骼的形状,牙齿还是牙齿的形状,一看便知。科学家把这种由生物骨骼经过石化过程变成的“石头”叫做化石。

地质历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地壳会不停地移动,这样就使得已经成为化石的恐龙骨骼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强烈地挤压,很有可能会因此错位、变形。当埋藏有恐龙化石的地层被抬升到地表的时候,就有可能被人们发现了。

如果你有机会到博物馆去,就一定要去看看恐龙化石,深入接触了解一下这种古老的动物。现在人们能见到的恐龙化石有很多种,其中有被当作宝藏一样珍藏的,也有比较常见的。但不管是哪种化石,都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恐龙生活的信息。 fSf83i+BM/L69xg18eqqMYoX//GUy2Pto8hS2VbGFncSgehq9aw0FQ8bMJ+VlP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