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大的快乐是与民同乐

【原典】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 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 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 曰:‘时 日害 丧,予及女 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到快乐吗?”孟子答道:“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上说:‘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却高高兴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为他能享有麋鹿鱼鳖而高兴。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汤誓》中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坠毁?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人民要跟他同归于尽,(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解读

“与民同乐”与“独乐”结果截然不同

周文王与民同乐,所以他虽用百姓之力,为自己修筑灵台,百姓仍然很高兴。夏桀是个独夫民贼,鱼肉百姓,老百姓恨不得他马上死掉。孟子指出,君主只有体恤下民,与民同忧同乐,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否则,纵然物质条件优越,也无快乐可言。君王如此,各级执政官员也如是。

北宋的欧阳修为政随和,多采用宽怀政策,在政期间非常爱民,任滁州太守时,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其中与民同乐的描写,看出了民众对他的喜爱,愿意同其乐,“太守乐其乐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历史上醉翁亭也不知翻建了多少次,为了纪念欧阳修,醉翁亭每遭破坏总会重建。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欧阳修浓厚的感情。

反之,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商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乐。这些都从反面证实了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正确性。

联系到我们每个人,只需要把与民同乐的“民”字稍加替换,改成“与人同乐”,对于我们立身处世就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的确看到,有的人通过千辛万苦的拼搏和奋斗,钱倒是挣了不少,可是晚景凄凉,并没有亲人乃至知心的人来与自己分享,结果是了无生趣,并不觉得人生有什么快乐可言。相反,是穷家小户,“人亲喝口水也甜”,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ag9cYXrlN3ZE/9v8opJsGF3WTS0YumsvoXzrucn7k9Pu6pNsKQHE0nGvqR0hz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