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人不要轻义重利

【原典】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 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不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及自己的君主。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解读

重义往往能换来大利

君子不言利为儒学之传统。孟子认为,片面地强调私利,人人都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像本章所述,上下争相求利,那国家就危险了。只有提倡仁义,才能涵盖天下人的共同利益,使社会安定。

孟子所求之义,其实是真正的利,是长久的大利。三国时的鲁肃就是因为重义轻利,得以结识天下豪杰,结识吴国都督周瑜,联合蜀国抗魏,最终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成就一代英名。

鲁肃出身富豪家族,但祖辈无人出仕为官。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由祖母抚养长大。董卓之乱时,他卖掉土地,以财赈济宗族乡亲和结交朋友。

周瑜时任居巢长,久闻鲁肃之名,又因告贷捉襟见肘,无奈向鲁肃求救。鲁肃仗义疏财,将家中所积余粮一半馈赠,周瑜感激涕零。二人遂结成挚友。周瑜劝说鲁肃和他一起离开袁术,投奔孙策。但鲁肃到达江东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受到孙策的重视,很不得志。孙策死后,由周瑜重新引见,鲁肃终于得到孙权器重。

赤壁之战大捷后,鲁肃轻小利重大义,认为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等于为曹操树立了一个敌人。他的分析说服了孙权,于是孙刘联盟得到进一步巩固。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管原属周瑜的军队。

鲁肃因为重义轻利,舍得万贯家财,结交四方豪杰,成就“仗义疏财”之名。以一半的积粮馈赠难中的周瑜,从而结为挚友,并在其引荐下得以在吴国受到重用,实现人生抱负;又以舍荆州之举换取蜀吴联盟,从而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可谓三次舍利又三次得以大利,将义乃大利之说演绎得淋漓尽致。 +SWC+yczOn0h62oETA35TW+Xijgec2YSkJURYfhBgbff4RwJAvzB7iKTo7gTiE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