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人主宰不了世事发展

【原典】

鲁平公 将出,嬖 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

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子不遇哉!”

【译文】

鲁平公将要外出,他宠爱的近臣臧仓请示说:“往日君王外出,都要令有关官员知道。今天车马已经备好,有关官员还不知道要去哪里,胆敢请君王示下。”鲁平公说:“要去见孟子。”臧仓说:“这是为什么呀?您为什么要降低身份去见一个读书人呢?您以为他贤能吗?礼义是贤者所提倡的,而孟子后来为母亲操办的丧事超过先前为父亲操办的丧事。君王还是不要见他的好。”

鲁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入宫见鲁平公,说:“君王为什么不去见孟轲呢?”

鲁平公说:“有人告诉寡人说:‘孟子后来为母亲操办的丧事超过先前为父亲操办的丧事。’所以我不去见他。”

乐正子说:“这是为什么呀?君王所谓的超过,是前面用士的丧礼,后面以大夫的丧礼?还是前面用三鼎礼,后面用五鼎礼?”

鲁平公说:“不是,我所说的是棺椁和寿衣的精美不同。”

乐正子说:“这不叫超过,这是前后家境贫富不同而已。”

后来乐正子见到孟子时说:“我告诉了君王,君王本来要来见你的,但有一个他宠爱的近臣臧仓阻止了他,鲁君因此没有来。”

孟子说:“一个人有所行动,或许有人促进它;停止了,或许有人制止它。行动和停止,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我之所以不能与鲁君相见,天意呀!臧仓那小子怎么能使我们不能相见呢?”

解读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本章是全篇的总结。所谓与鲁平公见不见的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本章的重点在于孟子的那句话:“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这些君王的所作所为而言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广大百姓的生活安危。如何施仁政?如何爱民?如何选择一种最佳行为方式?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应该考虑到的,都应该做到的。

而孟子几次提到的“天”,其实并不是后来的儒学家们所说的“天命论”和“宿命论”,而是孟子根据周文王、老子、孔子等人所揭示的“天”的运行变化规律而认识到人类发展的规律。现代人称它为“时代的趋势”。

本篇所谈到的爱民、与民同乐等问题,是统治者、为政者的行为方式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能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因为“爱民”,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说一说,或者是玩弄一下权术,像齐宣王一样“爱牛”就意味着“爱民”。爱民是要有一种踏踏实实的精神,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一切行为方式都是为了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人民得到踏踏实实的爱护,才会信任统治者。 BYerrS4GoPT3OBtte3sOQxhLS2MzaxIype4/eSPDIMihH2xSGjCQUPChP/szY2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