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衣食足而知礼仪

【原典】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译文】

宣王说:“我脑子昏乱,不能进到这一步了。希望先生辅佐我实现大志,明白地教给我方法。我虽然迟钝,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所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好年成就终年能吃饱,坏年成也能免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一心向善,百姓也就乐于听从了。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更免不了饿死。这就使百姓连维持生命都怕来不及,哪有空闲去讲求礼义呢?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

解读

民丰自然乐

此段很清晰地勾勒出了孟子的治国方略和施政纲要,即有恒产者有恒心,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义,富民后方可谈兴教。

他在此处描绘的富民兴教蓝图,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的如出一辙。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擅长山水田园诗,因此描绘民丰而后乐的图画也在情理之中,并且成为后世人们向往追求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一个豁然开朗、土地平整、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之类的人间仙境,那里的人们男耕女织,自给自乐,一片和睦繁荣的景象。这样的地方,正是孟子眼中理想的富民兴教之地。 jCOEWb/KSqoxRAR79pBCcC9zcnVJRZTY2DswOyVvl3epGBtZu1tRDogPL1N6yw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