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法不切实际,就是缘木求鱼

【原典】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文】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呢。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尽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头。”

宣王说:“可以把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定邹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

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

孟子说:“显然,小国的确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很少的国家的确不可以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的确不可以与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齐国不过占有其中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不回过头来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呢?

“现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果真做到了这些,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解读

对没有答案的事刨根问底是荒唐的

树上本身就不存在鱼,你爬到树上不是明显白费劲吗?方向(或方法)错了,你永远都不可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此道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是运行不悖的。

有一则在明朝时流传的故事:安徽安庆府学者王氏,在江宁府求学时国学馆先生讲到一个词:原罪。王氏听到这个词时心里感到害怕,自此开始反复去问那位先生:人有没有原罪?最初,先生不厌其烦地给予解释,到后来就受不了了,见到他就躲。接着王氏问母亲。自小,母亲对他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提供答案。现在,母亲对他依然是每问必答,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后来,王氏放弃了学业,回到家里天天问母亲:人有没有原罪?终于,母亲被弄得焦头烂额,家人把他送进了诊所。他又问大夫,大夫不以为然地回答他的问题,然后对他说:吃药吧。出院之后,他继续问母亲。这时“人有没有原罪”已经衍生了不少问题:鸡鸭鱼肉是死的,吃的人会不会吃到了就死?南京古称金陵,是不是说这里都是坟墓?

上述王氏寻求答案的行为即是缘木求鱼的典型案例。而他的先生、母亲、大夫、周围的人,就像是应他的要求,一个一个爬到树上帮他找鱼,结果是劳而无功。由此看来,心理症状算是对好为人师的人性的一个嘲弄。生活中的许多人,包括好为人师的咨询者,都可能被当事人牵着鼻子走,十分卖力地缘木求鱼。但是,不管我们多么聪明、多么有技巧,在树上总是找不到鱼的(除了别人挂在上面晒的咸鱼)。 PC3I6AoyCNmAWn/PaKZ7/WCAplV1N4kIJiFHLXuIF6wp2bkhllYlinigOK5C/k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