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像写诗一样去恋爱

乐观的人说,爱情很美好,像夏日里盛开的鲜花,浑身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吸引着蜜蜂和蝴蝶在它身边翩翩飞舞,为它增添色彩和灵动,让它变得魅力非凡,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悲观的人说,爱情是一种危险的诱惑,它总是能将人带入一种绝境,让人为情所困,喜怒无常,时而幸福,时而悲伤,它扰乱了生活的平静和自在。

渴望爱情是人的一种本能。爱情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萌生,当能够被觉察得到时,情已然深种,令许多人措手不及。每一份爱情的开始,都只是一份特别的好感,一种喜悦的心情,一种幸福的感动,然后,走得越近,经历得越多,了解得越多,那份情就越深,最后渗进心底,融入灵魂,成为一生难以忘怀的独特的记忆。

恋爱是一件美好的事,17岁的林徽因恋爱了,她的感情世界也开始变得如诗歌般美好起来。

谁能准确说出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了呢?又有谁能确定,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爱了呢?没人清楚。情迷住了人们的双眼,让人们只想着接近一点,再接近一点,却对自己的前进恍然不觉。直到回头看来时路时,才发现自己竟然在迷恋中走了这么远。

也许,最初与徐志摩相处时,林徽因的心中,有的仅仅是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心动。是啊,等待了多年的那样一个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倾听自己的声音,感受自己的心事,那是多么美妙而幸福的事情。渐渐地,她与他的来往越来越频繁,交流越来越深入,她的面容上,也开始有了每一个少女在恋爱时都会流露出的神情。或许她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特殊的微妙的感情中,那种被称之为“恋爱”的感情中。

她喜欢他出现在自己的家中,哪怕只是与父亲讨论着文学,谈着书画方面的话题,开着不分身份、地位、年龄差别的玩笑。两家相隔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徐志摩与林长民常常一聊起来便忘了时间,直到天色渐黑才离去。若是他骑自行车而来,待到离开时,林长民便会让林徽因去送他一段路。于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便有了一段单独相处的时间。徐志摩缓缓地推着自行车,林徽因在一旁乖巧地陪伴,手中的手电筒发出明亮的光束,照着他们脚前的路,也照亮了他们的心。

后来,林长民不在家的时候,徐志摩也会前来探望,他的到来让屋子不再冷清,也不再寂寞。这个差一点儿被林徽因称为叔叔的男子给她带来了许多美丽的故事,也带来了温暖。在那个雨雾连绵的潮湿冬季,她心里的某个部分也渐渐变得潮湿了,一颗沉睡了许久的种子发出了新芽。

感情的发生总是偶然的,有时,那感情源自欣赏和理解;有时,那感情只因为某个心动的瞬间;有时,那感情来自对方的热烈追求;有时,那感情因为一些共同欢笑的经历。那些相守一生、相伴一世的老夫妻们,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着实令人无比羡慕。无疑,他们是相爱的,但若是问及他们如何爱上了彼此,那理由却可能微小得让人惊讶,也让人感动。更多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因何爱上对方的。

徐志摩因何爱上这位俏丽聪颖的女孩子?是她那双清如泉水的双眸?是她那远山黛色的眉?是她那浅笑时偶尔浮现的梨涡?是她如山间小溪般动听的声音?是她那空谷幽兰般的气质?是她那自然散发出的才气?还是她眼中偶尔流露出的寂寞?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林徽因又是因何对徐志摩产生了那样的情感?也许因他拥有广博的见识,总能说起一些她从未听说过,却又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也许因他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总是那么独特,对这个世上许多事情的看法那么新颖;也许因他奔放的性情,敢想,敢做,敢爱,也敢承认;也许因他性情直率,为人坦荡,不隐藏自己的真实。

在伦敦,那个时常被雾气笼罩的浪漫之都,一段美好的恋情就此展开。他们开始约会,开始和所有恋爱中的人一般,凝视着彼此的双眸,感受着对方心中那深深的爱意。对于他们两人而言,这段恋爱都是他们生命中最为深刻最无法忽略的一段情。它是那样纯,那样真,那样深。

像徐志摩这样风度翩翩的才子,一生中结识的女子无数,也定会有许多的女子仰慕他的才华,偷偷地爱恋着他。或许徐志摩也曾对某位女子的侧影而动心,因某位女子的才情而心动,而真正走入了他生命与他发生交集的,却只有三位,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对于徐志摩而言,“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张幼仪是家里的安排,他并不爱她,所以才会在婚后逃出家门,去外国学习。

已成事实的婚姻让他感到沉重不堪,而此时,自己一直渴望的爱情却出现在面前,这样一个性情直率的年轻人又怎会不去追求呢?所以他才会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这是一份真实的恋爱,对于他们二人而言,都是第一次。林徽因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徐志摩的这份感情,也深深地被他打动了。然而,对待这份感情,她仍不失小心。虽然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那种丝丝缕缕的牵挂和依恋,虽然与他四目相对时,心跳好像会在突然之间加速或停止,可是,她始终保持着礼貌的分寸,或许有几分出于小女子的娇羞和矜持,但更多的,应该是不想让海峡另一端的那位女子伤心吧。

曾有一次,徐志摩向她讲述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那些孤单寂寞的日子,那些身不由己的决定,以及那些无人明白的心情。听着他幽幽的言语,感受着他心中的孤寂,她的心中萌生了想要陪伴在他身边的念头,却不肯将这念头坦露半分。然而,徐志摩的一首新诗却使她不由自主地开口,为他的诗续上相应的句子。

那诗句之间的碰撞,如同两心弦的交叠,将两人心中的共鸣尽显无遗。如此默契的配合让徐志摩心喜。他犹豫片刻,向林徽因伸出手,期待着她的回应,然而,他失望了。林徽因只是将手电筒递到他手中,便将手收了回去。夕阳的余晖映在她的脸上,他看到她的眼中有些晶莹的泪光在闪烁,只是强忍着没有让它们掉下来。

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徐志摩也无声了。

人们常说,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随意说出的句子都如诗般美丽感性,让人听了不由心动。一位是才华横溢的才子,另一位是秀外慧中的佳人,他们的爱恋,便更如诗如梦般动人了。

林徽因是徐志摩的春天,她就像一朵春季里的花,静静绽放,就芬芳了徐志摩的整个世界。徐志摩因她而成了诗人,他为林徽因写下了许多的诗歌,用最美最真挚的文字倾诉着自己的爱恋,也将自己内心的那个理想的世界展示给林徽因。他想让这个自己深爱的女子知道,自己对她的爱是那么真诚,那么热烈,也那么细腻,他想让这个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走进自己的世界,再也不要离开,却也不想束缚她的生活和情感,宁愿她能够自由自在地幸福。

在徐志摩为林徽因所写的诗歌中,最被后人们广为流传的,是这首《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诗似乎预料到了故事的结局。故事的最后,她和他果然去了不同的方向,她先嫁了人,之后他也另娶一位女子,只是这段感情是否真的就此消失在历史里,谁也不知道。因为有些人认为,林徽因自始至终都不曾爱过徐志摩,她对他的感情只是一种敬仰和崇拜,是一种与文学有关的恋爱,而徐志摩本人于她而言,是一位温柔体贴的兄长、博学善导的老师,也是带她进入一个新世界的引导者,却不是一位爱人。也有些人认为,林徽因深爱着徐志摩,可是永远过不了自己心上的那一道坎,所以最后才会选择放弃。

关于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或许我们只能从她自己的话中揣摩出几分。

许多年后,提及自己与徐志摩的这段感情,林徽因曾说:“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事实上也是不大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这话说得很委婉,也很模糊。她说自己“不够爱”,那么,便是承认自己爱了吧,只是她的善良她的理智,都不允许她去爱上一位有妇之夫,所以才会选择把这份爱存在心里,不与人提吧。不然,若是真的不曾爱,又哪来那么多的情,那么多的心思,那么多的感慨呢? ZdYtP3XQBbGy6UVmGosC4CNE6H6m2V1wbJRkPd4sVNBsk4GBLbZM+lOHcxQ7+B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