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命是绿色的。”然而对很多人而言,生命却是灰色的。当空气污染、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一一向人们袭来时,人们的生命开始变得脆弱、灰暗、失去生气。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人们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摆脱内心巨大的压力,人们夜夜笙歌地放纵,生活仿佛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越工作越无效率,越放纵越疲惫,人们乐此不疲,人们力不从心,人们不能自已。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祈求回归远古的自然与清净,但我们同样能拥抱生命的绿色之光。我们无法掌控外界,但是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尽己所能地调整自己的身体,保证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曾说:“金钱可以买‘床铺’;但不能买‘睡眠’。”中国睡眠协会主席黄席珍教授认为:决定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关键是深眠阶段,如果睡眠习惯不好,难以入睡或睡眠很浅,人体内分泌就会减少,影响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来说,精神倦怠、亚健康、将军肚、精神衰弱等疾病,诱因都是睡眠不足。
大师康德生于公元1724,逝于公元1804。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这归功于他超级规律的作息,堪比瑞士造手表。且看康大师的作息时间表:
4:45仆人叫醒康德。康德命令:无论他怎么赖床,都必须想方设法把他拖起来。
5:00喝两杯茶,抽一斗烟,备课。康大师严格规定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烟,终生不变。
7:00~9:00上课。
9:00~12:45写作。康德的三大批判都完成于这个时间段。
12:45待客。从不等候那些迟到的客人。如果对方迟到,他干脆就不再接见。
13:00~16:00与那些自己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这段时间是康德大发议论的享受时光。
16:00~17:00独自出门散步。定时定点,广大柯城居民一看见康德就对表。有一次康德看卢梭的《爱弥儿》着了魔,忘了出门散步,市民一片混乱,一致认为教堂敲错了钟。
17:00~22:00看书。要求: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书房温度恒定15度。
22:00~4:45睡觉。一到22点,康德立马上床睡觉,而且睡眠质量颇佳。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从康德身上我们可见一斑。他主动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每天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定时睡眠等。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使他能生机勃勃,精神饱满地开展生活、工作、学习。这也是他长寿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有效改善睡眠,延长深睡眠的时间呢?
◆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制订属于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它,就会让你的睡眠形成条件反射,例如晚十点到早六点,或晚十一点到早七点,如果需要长期值夜班,也可根据情况形成规律,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只要适合自己情况即可。
◆提高睡眠质量。五个小时的优质睡眠,比8个小时的浅睡眠更能让人得到更好的休息,可在睡前听轻音乐或随意翻看喜欢的书,营造安静的入睡环境。
◆做好睡前准备工作。睡前宜洗漱,泡脚,保持身体和牙齿清爽,这样能提高睡眠质量。睡觉前的娱乐应有所节制,不要太过剧烈,也不要这样太耗费脑力,以免使脑力受损,影响睡眠。另外要避免睡前喝酒、茶或咖啡,也不要饭后立即睡觉,以保证睡眠质量。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一定的作息规律,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做事效率高。当然健康的体魄离不开运动的辅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交替进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劳逸结合,是精力充沛的有效保障,是提高脑力劳动效率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有些人生活作息很规律,但缺乏必要的运动,使人体免疫系统下降,同样影响人的健康体魄。
合理规律的作息,可以让我们的心理、身体和精神恢复活力。身体和大脑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你就不可能得到持久的健康。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休息,人类、植物,甚至一块土地,这是自然的规律。如果破坏势必得到自然的惩罚。
为了更好地保持作息规律,我们给出了一些好方法。
◆睡前刷牙,洗脸是必要的。但还要养成用温水洗脚的习惯,这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很快入眠。
◆睡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身居闹市的家庭应尽量创造好的居住环境,减少睡眠干扰。
◆为保持生物钟的同步性,不论睡得多长或是多短,请你每日于同一时间起床。
◆在白天专门留出时间解决问题,不要把事情拖到晚上。也不要躺在床上长时间思考,如果睡不着,起床做些轻松的事,当再次感到睡意时再回到床上。
◆适当保持运动,选择喜爱的一两项日常运动,并养成每天、每周锻炼的习惯,如跑步、打球、游泳、骑车等。
◆劳逸结合,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长时间在办公室坐着工作的人,应该每隔一个小时活动一下;每隔一两天参加一次体育活动或身体锻炼;每一个月去户外活动一次。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静坐”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慢性疾病。
我们总带着狂热的激情走过生命,从来不曾停歇下来。以致我们没有时间好好欣赏傍晚的夕阳,没有时间仰望一下星空,没有时间闻一闻花香,没有时间听一听鸟叫。停下来吧,你将收获更多。
运动太多或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或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