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四

三少帝纪第四·曹芳·曹髦

曹芳

【原典】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病甚,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

丁丑诏曰:“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汉显宗崇宠邓禹,所以优隆隽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三月,以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夏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亲临朝,听公卿奏事。八月,大赦。冬十月,以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

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又夏正于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

【释译】

齐王曹芳,字兰卿。明帝没有儿子,收养了齐王及秦王曹询;宫廷里的事都保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青龙三年,曹芳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明帝病情危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天,登皇帝位,大赦天下。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辅佐政事。曹芳下诏书说:“我以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继承大业,内心孤苦忧虑且沉浸在丧事的悲痛中,没有地方可以诉说。大将军、太尉接受先帝临终时的遗命,辅佐我左右。司徒、司空、冢宰、元辅统率百官,使国家安定。望群卿大夫们相互勉励,忠于王室,使我称心满意。各处修筑宫殿的工程,都根据遗诏全部停止。官府奴婢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宽免为平民。”二月,西域派译使进献火浣布,下诏令大将军、太尉当面演示给百官看。

二十一日,下诏说:“太尉履行正直之道,为本朝三代君主尽忠,南擒孟达,西破蜀军,东灭公孙渊,功勋海内第一。从前周成王建立太保太傅这样的官职,近代的汉明帝优宠邓禹,是因为要优待才能出众的人,必然要给以尊崇职位。现在任命太尉司马懿为太傅,仍像以前那样持符节统帅都督诸军事。”三月,任命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夏六月,因为辽东郡东沓县的官吏民众渡海居住到齐郡界内,把原来的纵城改为新沓县安置迁徙的民众。秋七月,皇帝开始亲自临朝,听取公卿百官上奏政事。八月,宣布大赦。冬十月,任命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

十二月,皇帝下诏说:“烈祖明皇帝在正月弃天下而去,作为臣子要永远记着先皇忌日的哀痛。现在恢复使用夏历,这虽然违背先帝通行三统的意思,然而,这是由于礼制的原因所决定的。还有夏历在历数上与天时季苗的变化正相符,现改为以夏历的正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后十二月。”

【人物解读】

曹芳(公元232~274年),是魏明帝的养子,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后来司马懿罢废了曹芳,自己独掌军国大权。在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后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

曹髦

【原典】

高贵乡公讳髦,字彦士,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也。正始五年,封郯县高贵乡公。少好学,夙成。齐王废,公卿议迎立公。十月己丑,公至于玄武馆,群臣奏请舍前殿,公以先帝旧处,避止西厢;群臣又请以法驾迎,公不听。庚寅,公入于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公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车门下舆。左右曰:“旧乘舆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征,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于太后。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诏曰:“昔三祖神武圣德,应天受祚。齐王嗣位,肆行非度,颠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余一人。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弘业,战战兢兢,如临于谷。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盖闻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润泽施四海,先之以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于上,兆民听于下。朕虽不德,昧于大道,思与宇内共臻兹路。《书》不云乎:‘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大赦,改元。减乘舆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

【释译】

高贵乡公名曹髦,字彦士,是文帝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正始五年,封爵郯县高贵乡公。自幼好学,早年就有成人的智慧。齐王曹芳被废,公卿商议迎立高贵乡公。十月初四日,高贵乡公到达玄武馆,群臣上奏请他住在前殿。高贵乡公认为那是先帝住过的地方,就回避到西厢房;群臣又请求用皇帝的礼仪专车进城,高贵乡公不让。初五日,高贵乡公进入洛阳,群臣在西掖门跪拜迎接他。他要下车拜答,礼宾司仪说:“按照礼仪不必回拜。”高贵乡公说:“我也是臣子呀。”便下车答拜。到止车门下车要步行。左右侍从说:“按照以往的制度皇帝不下车。”高贵乡公说:“我受皇太后征召,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就步行到达太极殿东堂,参见太后。当天便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参加仪式的百官们无不欣慰和喜悦。皇帝下诏说:“过去太祖、高祖、烈祖兼有非凡的武功和圣明的美德,应天受命。齐王即位,任意胡为无视法度,败坏道德。皇太后深知江山社稷的重要,采纳辅臣的意见,替换了他的皇位,把重大的责任交给了我。我这微小的人,居于王公之上,日夜敬畏,害怕不能恪守祖宗的重大训诫,光大中兴的大事业,战战兢兢,像站在深渊边上。现在在朝廷辅佐的公卿大臣,在地方镇守的得力将领,全都积累了功德,忠于王朝;我希望先祖先父的有德之臣辅佐我,以保护安定大魏皇室,使我这个蒙昧无知的人,能够垂衣拱手治理天下。我听说做君主的,应该具有天地一般高尚、深厚的美德,使所有的人都得到恩惠;给他们慈爱,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就会朝廷实行教化,百姓俯首听命。我虽然没有美德,不懂得治国大道,但却想和天下人一起达到这样的目标。《尚书》说:‘使百姓安定就是恩惠,百姓就会怀念。’”于是实行大赦,改换年号。减少所用车辆、服饰和后宫的开销,停止尚方府工匠生产华丽精巧却没有用处的东西。

【人物解读】

曹髦(公元241~260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其擅长写诗文,此外他的绘画技艺也很不错,是一个精通琴棋书画的才子。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在公元260年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对他们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但王沈与王业却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立刻派兵入宫镇压。在司马昭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杀,年仅20岁。就此曹魏的实权就彻彻底底地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

钟会:“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qJdThJdaQzfFB4FMPPnvDa/YwXRJ+KBaTsJsB5wjxyMAw5fYGTbl8ovwSgebaq2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