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信息不对称未必不是福

经济学家经常为信息不对称担忧。这绝非杞人忧天。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使权力失去监督,滋生腐败;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引起了机会主义行为;劳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使雇主和求职者双受其害;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信息不对称带来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诚信丧失的根源之一;等等。所以,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成为经济学的热门话题,对此做过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这世界是不完美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信息不对称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事人双方并不完全了解,每一方的信息都分为双方皆知或容易得到的公开信息,以及只有各方自己知道、对方只有花高代价才能获得,或者根本无法获得的私人信息。当双方只知道对方的公开信息,不完全知道私人信息时,就称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引起信息多的一方欺骗另一方的可能性。这引起了道德风险,并产生对双方都不利的逆向选择。以上的种种现象都是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后果。

经济学家设计了各种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后果,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一来在许多情况下,获得对方私人信息代价太高,不值得。二来各方私人信息是动态的,总在变,难以预测。

不过,信息不对称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如果政府的什么信息公众全知道,连国防机密也成公开信息,岂不妨害国家安全?如果夫妻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各自连一点隐私都没有,生活能幸福吗?糊里糊涂的爱,我想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爱,真的清醒了,什么都明白了,爱就没了。这正是许多婚姻成为爱情坟墓的原因。结婚了,双方神秘的私人信息公开了,爱就不存在了。其实你仔细想想,许多情况都是信息太对称,这世界也就变得无趣了。在信息化的今天,还是给各方留点私人空间好。在奥威尔写的《1984》中,每个人都没有一点隐私,在“老大哥”的监督下生活、思考,让人好害怕啊!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残缺的,信息不对称也是正常的。这种不完美也正是一种美,这种信息不对称未必不是福。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感觉,知道得太多,反而没有幸福感。

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完美,也没有必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信息完全对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信息不对称好得不得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还要努力获得对方更多信息。例如,政府的行为要尽可能公开化;在劳动市场上找工作还要了解企业的情况;委托人寻找代理人要进行多方面考察;买辆二手车还要请专家鉴定一下;婚姻也不能一见钟情,三天就结婚;等等,只要我们收集对方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为此而放弃的时间、精力的机会成本)小于所获得的利益(包括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就是理性的,或者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寻找更多信息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小于由此增加的利益(边际利益),寻找更多信息就是理性的。否则就是非理性的。

我们说的不必去追求完全对称的信息就是以成本和利益的比较为标准的。你花费精力去破译国家机密信息库,利益只是满足好奇心,而代价是犯罪入狱。你雇私人侦探去寻找丈夫(或妻子)的隐私,结果破坏了一个好婚姻。如此岂非愚蠢至极?

人们经常说经济学追求最优化,其实那仅仅是一个理想。理想的东西是在现实世界之上的,把经济学的目标确定为最优化是一种天大的误解,经济学只追求次优化和较完美。这正是不要总想达到信息完全对称的原因。懂得了经济学的这种真谛,你才能真正幸福。 AI015AGLAC6xKVuypj18f/rn6niI4G48CDVdNMyaNoO2WKcu4qL29kMkD+XIv8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