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性欲望

人类的性欲望是如何形成的?性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多种理论,有的偏重生理基础;有的则更强调心理基础;有的认为性欲望是人类生理力量的表现形式或延伸;有的则认为性欲望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和社会机制获得的。性的欲望的个体差异非常之大,其中既有欲望大小的差别,如有的人性欲强烈,有的人性欲微弱;又有欲望指向的差别,如有的人指向异性,有的人指向同性。欲望的大小主要是一种量的差别;而欲望的指向则带有质的差别的味道。

2.1.1 性的生理基础

性欲望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理学主要将其解释为人类生殖的本能。由于人类必须通过性行为完成生殖和繁衍的功能,也由于其后代必须通过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的结合,人就在进化的过程中以繁衍后代为潜在目的生成了性的欲望。动物的性欲也属同理。

然而,生殖本能说无法解释人类在没有生殖目的时仍会有性的欲望这一现象,于是又有了关于性欲望是人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相互接触的需要这样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同时认为,性的欲望包括积欲与解欲两个阶段。如果说性欲的冲动主要是一种生理现象,那么求偶的现象则主要是心理的。换言之,积欲的过程是生理的,求偶的过程则是心理的和行为上的。求偶的目的是将积蓄起来的性欲释放出去。

动物的求偶和人类的求偶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相似处在于二者都是一个积欲与解欲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在动物中,性欲的宣泄是有周期性或季候性的,而不是常年性的;在人类中,性欲却表现为常年性的,虽然还保留了一些周期性性欲的残迹。

除了动物性的繁殖和积欲解欲的需求之外,人类的性还被当作表达和获得爱情的工具,当作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当作个人的自我概念或身份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欲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种带有创造或审美意味的自我表现形式。

人类性本能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中心。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种心理生理学的过程,具有肉体和精神的表现形式。他的理论最初是主张单一性本能的,但是后来转变为二元本能概念,其中“爱神”表示“生命本能”,“死神”表示“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著名的升华理论(原欲受阻后能够升华至文化艺术之类创造性活动中去)进一步将性的快乐转变为非性的快乐。弗洛伊德的概念给现代人对性的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1.2 性欲种类

人类性欲的载体是身体的多种器官,而不仅集中于生殖器官。人类身体上对于性的刺激富有敏感性的部位被称为性感带。性感带除了生殖器官外,还可以包括口、舌、乳头、耳、颈、腋、手指、肛门、大腿等。人类的性快乐也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性器官和性感带所带来的快乐;另一类是性交的快乐。将性快乐仅仅视为性交的快乐是不确切、不全面的。

性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是性刺激和性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性刺激来自人周边的环境,由眼、耳、鼻等器官的感受引起,但是也有一些内在因素能够触发性欲,如想象、记忆、幻想、激素水平的改变等。

肉体的性刺激中,最能激发性欲的是触觉。触觉是脱离高级神经中枢而能引起机体反射性性反应的唯一感觉方式。体表的敏感区域中,有些部位与其他部位相比更容易引起性的感觉,这些部位就是所谓性感带。性感带是性反应的集中体现,它通常是神经末梢最为集中的部位,对接触很敏感。视觉、听觉和嗅觉也都是性刺激的重要方式,但它们不会像触觉那样引起反射性性反应。触觉是性欲最根本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性交动作本身主要是触觉的快乐。触觉虽然是性欲最主要的满足方式,但是触觉并不是专为性欲设计的,皮肤是一切知觉官能的基础,性的感觉只是触觉所带来的诸多感觉中的一种。

嗅觉也是人类性欲的一种感觉形式,但是与某些动物相比,人的这一功能似乎有点退化。人类的体味因年龄及种族而有不同。与性有关的体味在青春期来临之后变得强烈起来,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类择偶的活动。西方性学研究中有过这样一个试验:请一批男性观看一批女性的照片并为其性感度打分。在被试观看照片时,随机散放女性的体味,试验结果表明,凡是在观看时被散放了女性体味的照片都被打了较高的分数,而她们的相貌的美丽程度与其他照片并没有什么差别。这就说明,嗅觉在人类性欲中还不是全无意义的。

人的嗓音与音乐在人类性欲中的重要性虽然不如视觉,但也是相当重要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听觉所带来的性的刺激是强有力的,其力度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据研究,听力对性欲的影响在男女之间存在区别,女性对它的感受力要比男性更强烈。

视觉在人类性欲中比嗅觉和听觉更为重要。它的用途主要是审美。但是审美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在人类先民的视觉审美中,美丽的男性或女性就是性征特别发达的男性或女性,西方许多文化中至今保持着这样的审美标准;而在中国、日本、朝鲜等一些东方文化中,人的性征却总是被刻意隐蔽起来,这一点从我们的服饰即可看出。也许这并不能说明人类的视觉在激发性欲方面真有多大的差别,倒或许能说明文化和习俗对人类生理感觉的改造力量。传统的观点认为通常女性对视觉刺激的性反应比男性弱。而研究表明,两性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轨道,在对视觉刺激的接触上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在人们感受到的性刺激当中,有些只是引起联想,有些却会引起生理反应。如果只看重后一种现象,可能会得出性刺激必定导致性反应的简单结论。然而还有前一种情况,说明性刺激和性反应之间并没有那样直接的因果关系。人类对性刺激做出的反应当中搀杂了大量的文化因素,还搀杂了差异巨大的个人因素。性学研究还表明,人类的性感带在逐步增加,这说明性刺激与性反应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为身体各个部位赋予的意义也会改变。

2.1.3 儿童性欲

在弗洛伊德以前,人们一般认为幼儿并无性欲,只是到了性成熟期即青春期,人才有了性欲。但是弗洛伊德却认为,幼儿性欲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因此他主张应当对儿童期性欲的表现做彻底的研究,进而揭示人类性欲的根本特征。他认为,神经症的成因就是患者的性欲停留在或者退回到了幼儿的阶段。

研究发现,性冲动的根基在新生儿身上就已经存在,对它的表现研究人员做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性欲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进入一个渐进的压抑过程,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父母在发现幼儿天真无邪地摆弄生殖器时的反应——大多数家长都会采取或强烈或和缓的否定态度。于是,幼儿的性欲受到压抑和阻断,就像堤坝阻断流水一样,性欲的流动被阻断、被积聚起来。这堤坝就是厌恶感、羞耻心以及审美和道德理想的要求。压抑性欲的心理堤坝的建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同时又是以管制和压抑幼儿性冲动为其代价的。

性冲动的能量在这一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脱离了性的用途,被导向其他目的。弗洛伊德称这一过程为“升华”,正是它使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成就获得了强有力的动力。升华是性欲冲动受到阻断和压抑所导致的精神力量。其实,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听上去倒更像是生命的活力,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和想要活动的冲动,一种没有特定目标的生命冲动。

弗洛伊德将幼儿性欲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三个:就其起源而言,它本身是与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相联系的;它还没有一个性对象,因此是自体享乐的;它的性目标是由性感带支配的。

弗洛伊德将幼儿性欲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性心理发育与这三个阶段相应:在口腔阶段,人获得满足的方式是通过吸吮和吞咽;在肛门阶段,人获得满足的方式是储便和排便;在生殖器阶段,其主要表现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和发展——孩子形成了一种对异性父母的情爱依恋,或是对同性父母的敌对,而俄狄浦斯情结的瓦解标志着生殖器阶段的终结。

口唇期性欲的主要表现之一为拇指吸吮,也包括一种抓取的本能,表现为有节奏地拉耳垂或者抓住别人身体的一部分,其目的与吸吮相同。这种吸吮可以吸引儿童的全部注意力,导致儿童睡去,甚至引发一种类似性高潮的反应,因此可以说,即使在这样早期的阶段,性满足已经是最好的催眠剂,在一生中都是如此。这种性活动的特征在于本能不是指向他人,而是从主体自己的身体上获得满足的。埃利斯称之为“自体享乐”。最初,儿童快感区的满足是与营养需求的满足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可以认为性活动起初是与自我保存的功能(摄入营养)相结合,后来才变成一种独立功能的。

弗洛伊德认为身体的所有部分以及所有的内部器官都具有获得性快感的能力。因此所谓性欲就是通过外在的刺激来产生快感,并以此来消除投射在快感区的刺激。像口唇区一样,肛门区也适合于作为一种媒介,性欲可以通过它与其他的生理功能相结合。有些孩子会利用肛门区对快感刺激的感受能力,这从他们控制自己的大便就能表现出来,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粘膜就能产生强烈的刺激。儿童常常顽固地拒绝排便,一直憋着,直到自己想实现这种功能为止,旨在不会错过排便造成的快感。

儿童性欲的第三个阶段是生殖器时期。在构成儿童身体的快感带中,很重要的一个是生殖器。在男孩和女孩身上,它都与排尿有关(男性是龟头,女性是阴蒂)。龟头被包裹在一个粘膜构成的袋子里,因此它总是受到分泌物的刺激,这会使儿童在很年幼的时候就产生性兴奋。快感区的性活动构成了适当的性器官活动的一部分,是后来的“正常”性生活的起点。这个区域在解剖学上的位置,浸润它的分泌物,在儿童排便过程中对它的清洗和擦拭,以及偶然的刺激,都使儿童在非常年幼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注意到身体的这一部分能够产生快感,并产生重复它的要求。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幼儿早期的自慰为这个快感区在未来性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打下了基础,而幼儿早期的自慰可以说是人人皆有的。消除刺激、带来满足的动作是一种手的摩擦,或者用手或闭合大腿来施加压力。对于女孩来说,后一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幼儿早期的自慰似乎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就消失了,但它也可能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虽然在幼儿性欲中自我刺激占主导地位,但是也有把他人作为性对象的表现。这包括窥阴、露阴和残忍的本能。这些本能成年后才与生殖器官的活动发生关系,但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可以作为独立的冲动被观察到,它们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于性感带的性活动。

儿童基本上是没有羞耻心的,在他们最年幼的阶段,他们表现出暴露身体,特别是暴露性器官所带来的满足。与此相对应,儿童也有观看他人生殖器官的好奇心。童年时期,性本能当中残忍成分的形成就更加独立于性感带的性活动。在儿童的天性中存在着残忍,因为使人的征服本能在即将对别人造成痛苦时就停下来的那种障碍——也就是怜悯的能力——发展得比较晚。残忍的冲动来自于征服的本能,在它出现的性发展阶段,生殖器官尚未长成。缺乏怜悯心带来一种危险,即残忍本能和快感本能之间在童年时建立起来的联系在后来的生活中形成固置,性学把它视为虐恋倾向的根源。

幼儿期性生活的特征主要在于,它是自体享乐的(也就是说,它在幼儿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了性对象),它的各个部分互不联系,各自独立地寻求快感。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所谓成年人的正常性活动,对快感的寻求受到生育功能的支配,以生殖器为主,指向自身之外的性对象。这个过程是与青春期的到来同步的。

弗洛伊德认为,青春期发生的这个变化是极为重要的,它包括外生殖器官的明显发育;内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功能的形成。这套器官的活动要靠刺激来启动。在受到适当的刺激时,所有的性感带全都被用来产生快感。这种快感导致紧张的增加,而紧张则造成实施性行为所需的功能,它最终造成了性欲的释放。弗洛伊德将性感带的兴奋所造成的这类快感称作“前期快感”,而将性欲的释放所造成的这类快感称为“终极快感”。前期快感与幼儿期性本能已经产生过的快感是相同的,只是当时的规模较小;而终极快感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直到青春期,终极快感的条件才成熟。

在性满足与摄取营养连在一起的童年,性本能的对象是母亲的乳房。因此孩子吸吮母亲乳房成为爱情关系的原型。在童年这个性的潜伏期中,孩子学会了爱那些在他们无助时帮助他们的人和满足他们要求的人,这种爱是以他们吸吮母亲的乳汁这种关系为模式的。有人反对把儿童对看护者的爱慕和尊敬等同于性爱。然而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学研究能够确立这种同一性。儿童与他的看护者之间的交流使他的性感带源源不断地产生性兴奋和满足。因为他的看护者通常是母亲,情况就格外如此,说到底母亲是以她自己从性生活当中得到的感受来对待孩子的:她抚摸他、亲吻他、晃动他,把他作为一个性对象的替身。

弗洛伊德由此得出结论:孩子选择性对象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选择那些自己从童年时代起就一直以冲淡了的原欲爱着的人们。但是,由于成熟期对乱伦的行为规范,人会认识到,道德规范不允许他把自己从小就爱恋的人选择为对象,因为他们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从根本上说,尊重这种规范是社会文明所提出的要求。

社会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而家庭关系却可能妨碍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社会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完成成功地脱离家庭这样一个过程。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期,最先和最经常出现的就是孩子对父母的性冲动,他称之为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关于俄狄浦斯王的寓言和命运的阐述正是为了说明这一点。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代表着幼儿性欲的巅峰,而幼儿性欲对成年人的性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每个人都必须渡过压抑这两种情结的关口。如果某人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会成为神经症的牺牲品。

弗洛伊德进一步指出,即使一个人幸运地避免了这种原欲的乱伦性固置,也不能完全摆脱它的影响。如年轻男性会爱上一个成熟女性,小女孩会爱上一个年长的男性,这些都是恋父恋母情结的表现。因此,所有对象的选择都是以这些原型为基础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对他后来性目标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这种关系的任何紊乱都会对孩子成年后的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这不是唯一影响人的性倾向的因素。多种因素会使一个人形成不同的性倾向,从而为其对象选择限定各种条件。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种性理论,代表了性学追求科学性的最高境界。早期性学家大都持有这样的观念:正常的性是主流,主流一旦受阻就会出现变异的支流。弗洛伊德否定了这种主次的预设,认为性的复杂性全部来自一个源头。这一思想就是建立在他的幼儿性欲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2.1.4 性倾向

人类的性倾向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虽然人们一度将所有不属于异性恋范畴的性倾向一概斥为“变态”“反常”,但是现代性学大多只是称其为“非典型性性行为”或“非典型性性倾向”。概括地说,被认为偏离了异性恋“正轨”的性倾向包括恋童、恋兽、恋物、易装、恋尸、窥阴、露阴、秽语、施虐、受虐等。这些性倾向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异于常态的幻想和行为来获得性刺激。

性学将各种非典型性性倾向概括如下(其中绝大部分在英语中是新词,而不是常用词):

acrotomophilia (恋残肢)
adolescentilism (恋扮演儿童)
andromimetophilia (恋女扮男伴侣)
apotemnophilia (恋自残肢体)
asphyxiophilia (恋窒息)
autagonistophilia (恋露阴表演)
autassassinophilia (恋死亡表演)
autonepiophilia (恋扮演婴儿)
biastophilia (恋强奸)
catheterophilia (恋导管插入)
chrematistophilia (恋敲诈勒索)
chronophilia (恋年龄差异)
coprophilia (恋粪便)
ephebophilia (恋青少年)
erotophonophilia (恋淫杀)
exhibitionism (恋露阴)
fetishism (恋物)
formicophilia (恋爬虫)
frotteurism (恋摩擦)
gerontophilia (恋老)
gynemimetophilia (恋男扮女伴侣)
heterophilia (恋异性,非异常偏好)
homophilia (恋同性,非异常偏好)
hybristophilia (恋罪犯伴侣)
hyphephilia (恋触觉)
hypoxyphilia (恋窒息)
infantilism (恋扮演婴儿)
kleptophilia (恋偷窃)
klismaphilia (恋灌肠)
masochism (恋受虐)
mixophilia (恋视淫)
morphophilia (恋形体差异)
mysophilia (恋污)
narratophilia (恋秽语)
necrophilia (恋尸体)
nepiophilia (恋婴儿)
olfactophilia (恋嗅觉)
pedophilia (恋童)
peodeiktophilia (恋露阴)
pictophilia (恋淫秽品)
raptophilia (恋强奸)
sadism (恋施虐)
scoptophilia (恋旁观性事)
somnophilia (恋睡眠伴侣)
stigmatophilia (恋文身穿刺)
symphorophilia (恋灾难)
telephonicophilia (恋淫秽电话)
toucheurism (恋触摸陌生人)
transvestophilia (恋易装)
urophilia (恋尿)
voyeurism (恋偷窥)
zoophilia (恋兽)

(Money,1988,179—180)

对于这些非典型性的性倾向又可以有多种分类和分析标准。第一种是将这些性倾向区分为性途径异常和性对象异常两大类。性途径异常是指生殖器接触之外的性途径,例如通过疼痛和羞辱获得性快感。性对象异常则包括:与物性交;与野兽性交;与神性交;与太少或太多的人性交;与圈内和圈外人性交,圈内包括家人(乱伦)和同性恋,圈外人包括不同阶级、宗教、年龄、种族的人;与被征服者和征服者性交等。详见下表:

异常性途径

(M. S. Davis,125—162)

异常性对象

(M. S. Davis,125—162)

第二种分类法是将这些非典型性性倾向划分为不伤害他人的与伤害他人的两类。前者包括恋物、易装、虐恋、自恋性窒息、灌肠、嗜粪、嗜尿等,这些性倾向对他人是非强迫性的,不会强加于人,并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因此是良性、无害的;后者则包括露阴、淫秽电话(秽语症)、窥阴、摩擦癖、恋兽、恋尸等,这些行为是强迫性的,会对他人造成某种程度的侵害。

各种非典型性性倾向当中,同性恋是最重要也是人数最多的一种。同性恋现象分布极广,既包括在地域上的分布,也包括在社会阶层中的分布。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如何,都有同性恋这种现象存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同性恋的表现。在许多未开化与半开化的民族里,同性恋现象普遍存在。即使在动物当中,同性恋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在古希腊人中,同性恋类的性活动受人尊崇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虽然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同性恋”这个概念。而在中古时代,同性恋也很常见,在一般人群、军队和寺院中都同样流行。

弗洛伊德主义者区分了潜在的同性恋者、真正的同性恋者和强制的同性恋者三种类型。金赛的研究则选择了狭义的同性恋定义,即指同性恋行为。他反对随意使用具有贬义的精神病学上的同性恋标签,而认为在极端的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有一个色谱样的连续分布,人们的性倾向并非总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

海蒂调查一个最令人感到吃惊的发现是,虽然她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具体地提出有关与同性的性关系的问题,但是女性非常频繁地说到这样一种事实,即她们可能有兴趣和一个女性发生性关系,或者至少对与一个女性发生性关系感到好奇。

传统的源于男性经验的女性性研究,不可能了解女同性恋。有许多证据表明,女同性恋与男同性恋的关系模式差异相当大,在女性所具有的各种有力而牢固的关系纽带中,性关系不一定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女同性恋这一身份出现得比较晚,女同性恋亚文化发展得比较慢,人际关系模式也不同。

女性之间性爱关系的“不同”之处恰恰在于没有一种获得这种性爱的约定俗成的方法。女同性恋关系与大多数异性恋关系不同的两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一个是在总体上有更多的感情、温柔和敏感性,另一个是虽然这个群体的性行为频率低于一般人,但是双方在发生性行为时获得性高潮的几率高于一般人。除了有更多的性爱、更丰富的感受力、更多的性高潮之外,一些女性认为同另一个女性发生性关系对她们更有吸引力是因为双方可以处于更为平等的地位。

每一种性别对于另外一种来说都是全然陌生的领域,没有哪个女性能够在男性和女性之间自由往返,但是女同性恋打破了女性天生就应该属于一夫一妻制这一刻板印象。男性那种极端的性冒险在女同性恋中十分少见。女同性恋中偶遇式性行为并不是没有,但是频繁程度却比男同性恋低得多。女同性恋者在固定的一对一关系之外发生过其他性关系的比例,比异性恋女性还要低。女同性恋更加关注性快感和性满足,她们的性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这证明了女性身体的爱欲化只能以牺牲生殖器快感为代价这一论断的荒谬性,实际上二者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不言而喻,在同性恋关系中,性欲和生育是完全分离的。

除了同性恋,双性恋也是一种人数众多的非典型性性倾向。双性恋者通常同时拥有同性和异性性伴侣。从金赛的同性恋异性恋连续谱系理论来看,双性恋的存在是合乎情理的。

已经观察到的双性恋行为模式有以下几种表现:尚未确定自己性倾向的青年,同时尝试两种经历;与某一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但心里想的是另一性别的人;对男女两性采用不同的性脚本,在两性之间摇摆不定;由于个人历史和道德背景,忽略刺激源问题,忽视性脚本中性别因素的重要性;以强烈的感情关系为媒介,具有同时喜爱两性的积极倾向。

双性恋理论认为,雌雄同体人的存在证明,在每个正常的男性或女性身上,都可以发现异性性器官的痕迹,只不过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原来的双性身体构造逐渐演变为单性的,没有发育的那个性别构造仍会留下一些残余。这种雌雄同体理论认为,每个个体最初都是雌雄同体的,只不过在后天教化的过程中选择了一种性别。性学反对把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截然两分,把他们看作特殊的人。双性恋也不是什么固定的本质和种类,只不过是行为上的差异。

性学研究发现,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出同性的对象选择,而且无意识中也都这样选择过,只不过在同性恋者身上,对同性的性欲冲动更为强烈和执着。在孩提时代、原始社会和古希腊罗马时期中那种不分性别的对象选择才是人类性欲的本真状态。后来,由于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的限制,才逐渐形成了单一的同性恋和单一的异性恋类型。

按照双性恋理论,一般人所想象的性欲与性对象之间的固定联系比实际情况要紧密得多。其实,性欲只是一种完整的不分对象的宣泄冲动,而这一宣泄的冲动究竟指向谁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终身不变的。性欲与特定对象是被人为地联系在一起的。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放松这种本能和对象之间的纽带,因为性本能是独立于其对象的,它的起源也不是由于对象的吸引力。在性欲方面,古代人(如古希腊罗马人)强调本能自身,现代人则强调其对象。古人把本能看得至高无上,而现代人却贬低本能的活动本身,而从对象的价值中寻找本能存在的理由。

在青春期的性探索当中,同性恋和异性恋行为都会出现,不然金赛调查不会发现在男性群体当中,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比例高达37%。在单性的环境中,如监狱、寺院和军队中,许多人会采取与同性的性活动来代替与异性的性活动,这种境遇性的性活动也可以被看作双性恋行为。男女两性中还有因为在结婚之后并不能感到快乐而出现双性恋行为的情况。也有人会在婚后发现过去的同性恋经历是更好的,因此成为双性恋群体的一员。在大量性聚会的群交场合下,有些人也并不特别看重对象的性别。

在同性恋和双性恋之外,性学也试图对其他性倾向做出解释。例如将恋物倾向解释为将性欲的对象扩展到了身体用于性交的区域以外;将窥阴倾向解释为流连于与性对象的非触觉关系,使得观看不再是接触性对象的准备,而是取代了性对象。

有易装和易性倾向的人是一群对自己的生理性别角色难以适应的人。他们在性别认同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内心冲突。相比之下,易性者的变性倾向更为严重,在极端情况下,他们会考虑做变性手术。对于这种倾向的形成机制,科学还没有确切的解释,而对此类倾向的矫正通常收效甚微。易性倾向和同性恋倾向虽有交叉,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性倾向。有易性倾向的人与同性恋者的区别在于,他们被异性(虽然生理性别相同,但心理性别相异)所吸引,而同性恋者却受到同性别的人的吸引。有易性倾向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是同性恋,实际却是异性恋。他们与异性恋的区别在于,他们所认同的性别不是自己的生理性别,也就是说,有易性倾向的男性认为自己是女性;有易性倾向的女性则认为自己是男性。这是一种与自身生理状况不同的性别心理认同。

易性倾向的一个特例出现在西欧北欧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荷兰。在那里,18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出现过一批女性化的男人,18世纪70年代出现了男性化的女人。这些特异人群的出现与社会风俗有关,与上述的易性倾向有着微妙的差别。

性倾向变异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是虐恋倾向。虐恋指的是一种将性的快乐与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联系在一起的性倾向。虐恋分为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两类。前者是指喜欢向所爱的对象施加精神或肉体上的虐待和痛苦;后者则喜欢接受所爱对象的虐待。虐待行为发展成为满足性冲动的方式,极端者可以完全取代性交,使当事人获得性的宣泄和满足。施虐倾向来自性本能中的攻击成分;而受虐倾向也可以被看作针对自身的攻击和暴力倾向。弗洛伊德就曾指出,受虐倾向是施虐倾向的扩展,主体自己取代了性对象。正因为如此,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往往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人类文明史表明,残忍行为与性本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本能中的这种攻击性实际上是野蛮人欲望的遗迹。

虐恋属于性的最边缘现象。它的两个关键特征是主体性和选择性。虐恋关系只有在平等的双方认可的相互选择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因为虐恋不仅与疼痛有关,而且与疼痛带来的仪式化性欲有关,与被禁止的幻想带来的快感和作为一种欲望标志的权力关系有关。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男女同性恋虐恋群体及其亚文化的公开化引发了关于虐恋的讨论,其中最主要的关注点是权力对性的影响作用,或者说是权力本身的性欲化。

虐恋活动家认为,虐恋实践具有三种独特的意义:提供了考察性权力本质的独特视角;治疗和释放;表现了作为仪式和游戏的性的本质。虐恋政治提出的最重要挑战是:它提倡性的根本目的仅仅是快感。这种观点被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它使人们重新关注对性的自我决定和选择的自由,它抛弃了性的传统界定方式,关注的不再是行为及其变异方式,而是允许多种多样的性爱实践和关系模式的存在。

恋物倾向也是一种非典型性性倾向,指的是以物为对象的性冲动,多为衣物。像绝大多数非典型性性倾向一样,恋物这一概念也是在19世纪被创造出来的。有恋物倾向的人只有将某种物品与性幻想的场面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性欲的宣泄。所恋之物对于性欲的宣泄和满足构成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所谓必要条件是指,如果所恋之物不出现,性欲则无法获得宣泄;所谓充分条件是指,只要所恋之物出现,性欲就可以得到满足。在两种情况下,典型性的性交对于当事人的性欲宣泄都不是必需的。

恋兽倾向与恋物倾向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恋物的对象与人无关,而有恋皮毛与恋动物倾向的人却会由动物联想到人,动物的活动尤其是交尾行为使人联想到人的交合,动物成为人的象征和替代品。恋兽倾向的表现包括:观看动物交尾以感受到性的快感;通过在动物身上摩挲唤起性的兴奋或性的满足;喜欢假装和动物性交,甚至真的和动物发生交合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神话中都有人兽交合的情形,这是耐人寻味的。

窃恋概念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指的是与偷窃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性宣泄。窃恋中的性情绪的联系物是一种提心吊胆的心理。窃恋的心理过程实际上就是积欲与解欲的过程,内心的抗拒、挣扎和恐惧相当于积欲的过程,而偷东西作为最后的手段则相当于解欲的过程。当事人只有在盗窃行为和与之相伴的紧张感觉中才能得到性欲的兴奋和宣泄。

露阴冲动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求爱行为,只不过其表达形式带有内心的强迫性和强加于人的性质。一个有露阴倾向的男性在公共场所向陌生的女性露阴,观察自己这种突如其来的行动对对方的惊吓,与此同时将自身置于一种很窘迫的境地,由此得到性欲的宣泄,而这是他在典型性性交合中难以得到的满足。

性少数群体的存在证明了人类性行为模式的复杂性。在异性恋霸权的社会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异性恋的生活和关系模式,并且以为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也都应该如此。非典型性性倾向的存在使深受异性恋霸权思维模式浸淫的人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犯了错误。其实常态与变态之间并没有很分明的界线。所谓常态的人多少总有几分变态,所变的方向各不相同;而所谓变态的人的原欲作为自身的一种性欲冲动,与常态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目前,性学对于各种典型性性倾向之外的性倾向并不一概视为变态,因为许多典型性性倾向当中也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典型性性表现。只有当一种性倾向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和固置的特征时,性学才把它单列出来作为非典型性性倾向。然而,按照这个逻辑,绝对排他和固置的异性恋倾向也应当被视为变态才是,正常的性应当是一种没有固定宣泄对象和宣泄途径的原始冲动或称原欲。

在对待非典型性性倾向的问题上,一个基本的态度是人格平等的态度,所谓平等既包括一种容忍和接纳的态度,也包括尝试去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胸襟,至少是应当尊重具有与己不同的性倾向的人的人格。他们也许属于另类,但是绝对不应当被视为次等人类。另类并不等于劣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与众不同性倾向的人也是公民,既是公民,其公民权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已经是当今世界所有文明人的共识。

社会对于性少数族群的态度因文化和时代而不同。其实,个人的性倾向只要不伤害他人,就完全是个人的私事,也是受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应当得到保护而不是歧视和惩罚。对具有非典型性性倾向的少数人的保护,不仅对少数族群有利,也是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有利于提高一般人群的素质,实现社会和谐。如果把形形色色的非典型性性倾向当作不道德的行为来看待,则既不能真正制止这些特殊的倾向,又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气氛。保护则少数族群与一般社会双赢,打击和歧视则二者双输,这就是当今性学提倡慎重对待性少数族群的原因。 kObHMKRXBSfZsAP4jZhn2WKA03tDlkuDZylDRb8t46QB3fbHYfeLhOxTfS5MQs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