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雅利安人与《梨俱吠陀》

许多民族在追溯起源时,往往都流传一个美好的神话,雅利安人同样浪漫。

据《梵书》和《往世书》记载,印度第一位国王是摩奴(Manu),该词显然是“人类”(Manava)的词根。摩奴是梵天大神所生,并且是男女同体者。他的女身一半生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从他们又传下一连串摩奴。第一任在大地上就位的国王是普里图。他开辟森林,躬耕田地,推广养牛、商业和其他一些生产活动。但是,当第十任摩奴统治凡世时,洪水暴发,涤荡一切。幸亏毗湿奴神向摩奴发出预警,因此摩奴建造了一艘船,载着他的家庭和七位圣贤,幸免于难。毗湿奴变成一条大鱼,将船导向一处山顶。洪水退尽,他们平安返回,继续繁衍人类。摩奴育有九子,长子是男女同体人,从这位长子引出了王室后裔的两大系统,从女身半体引出“太阴王朝”,男身半体引出“太阳王朝”。有人认为,这传说包含着某些历史的启示。洪水几乎是各大古文明的共同故事,巴比伦的洪水、希伯来人的洪水、尼罗河的泛滥、大禹治水、“舟船”、“神的警示”、“男女同体”等,都似曾相识,人类各民族在远古时也许有着某些共性。

雅利安人究竟源于何处?19世纪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证据。梵文学者认为早期雅利安人的语言即吠陀语,在结构上,在发音上与希腊语和拉丁语有密切联系。此后,人种学研究,考古的发现,都得出类似结论。于是,图像渐渐清晰了。原始印—欧人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他们起源于里海地区和南俄大草原,随后逐渐分成许多部落,四出寻找牧场,向广袤的欧亚大陆辐射。有的到了希腊,有的去了小亚细亚,其中有一支来到伊朗并在哪儿居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吠陀语与伊朗语族有很多相似之处。公元前1500年左右,他们通过兴都库什山脉各隘口,移进印度西北部。

1907年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佐证。是年在小亚细亚发现古代赫悌的石碑,此碑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400年,碑上提到因陀罗、密多罗、伐楼拿和纳萨蒂亚四神的名字,《梨俱吠陀》上也提及,这说明赫悌与雅利安人的祖先有共同的神。

“雅利安”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实际上是讹传。“雅利安”事实上是一种语言的名称,表明是源于印欧语系的一种语言。尽管“雅利安”命名一个民族不甚精确,但这约定俗成已变得盛行,如果再用“讲雅利安语的人”反而显得迂腐了。其次,“雅利安”一词应只适用于向伊朗—印度迁涉的一族,不可泛指印欧人,因为早期雅利安人只是原始印欧人中一族,两者的外延是不同的。

《梨俱吠陀》是雅利安人早期部落的诗歌集,对自然界各种现象加以神话来歌颂。诗歌所描述的状况包含着创作者当时的社会生活,所以,它也是有关印度雅利安人最早的文献资料。“梨俱”意为“赞颂”,“吠陀”本意是“知识”或“明”。这部诗歌集用的是当时部落的口头语言,该语言现称为“吠陀语言”,唱诗者自称“雅利安”。《梨俱吠陀》共有1 028首诗,分成10卷。每首诗长短不一,最短的是1节,最长的为58节,平均为10节。每节一般是四句话,一句为一行,所以又称“四行诗”。也有一些诗每节是3行或5行的。10卷共10 552节,规模颇大。一般认为,《梨俱吠陀》编成的年代是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它是人类保存至今的最早的诗歌集。这些诗是雅利安人在祭祀、祭神时用以颂唱神的,早先没有文字,世代口传,成书是后世人笔录的。 FM04F1FtwVxmalqsFQz5f2vN5WbBrASJqg+TH2brndCJvS6V1bbbtUmU3kw0BU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