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史前居民与石器分布

目前已发现的人类在印度活动的迹象,可以上溯到4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经过漫长时期的缓慢进化,形成种族,人类学家称之为“原澳型人”,显然把他们与原始澳大利亚土著人联系在一起。原澳型人身材较矮,头发拳曲,肤色较黑,鼻子扁平,嘴唇宽厚。他们活跃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新民族进入,原澳型人一部分与新来者混血,一部分退入山中,至今尚存并保留着自身的语言和习俗。他们中有两个部落值得注意,其一为蒙达人,居印度东部荒凉地;另一为韦陀人,今居于斯里兰卡。原澳型人的来源有两说:土著说,即源于次大陆,再向东扩展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东南亚说,即发源于东南亚,东涉澳大利亚,西迁印度。

现存的韦陀人

新石器晚期进入的民族,在印度古文献、欧洲和中国的典籍上都有记载。欧洲人称他们为“古地中海人”,中国南北朝僧人汉译为“达罗毗荼人”。他们身材稍高,肤色浅黑,圆颅钩鼻。发源地也是两说:南印土著说;西来说,即古地中海人西来,与原澳型人混血而成。他们是金石并用时期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进入后,达罗毗荼人向南退入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等地,今天是仅次于雅利安人的第二大民族。

还有其他一些人种,比如从西藏进入印度的蒙古人,以及中亚细亚一些人种等,但他们的影响小,仅隅一角。

至于石器分布,从今日的考古成果来看,发现的旧石器遗物较少,新石器遗物较多。

马德拉斯文化是南印度旧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1863年欧洲人在马德拉斯地区的阿布维尔、阿舍利等地发现此文化,故名。马德拉斯文化以拳斧(或称手斧)为代表,一般由石英岩制成,后在南印度各地均有发现。索安文化距今10万年之遥,是北方印度河上游旧石器文化的代表。索安是印度河上游的一条支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此发现了以砍斧(或称砍刀)为代表的旧石器文化,就以此河命名。这一发现推翻了此前学者认为北方无人区的说法。索安文化的石器与北京周口店的石器有相似之处,但无人骨发现。

旧石器时代的居民主要生活在洞穴内,以采集为主,也食兽肉。在安得拉邦库尔努尔的山洞里还发现旧石器时代用火的遗迹。并且,人们已有了朦胧的宗教意识。

新石器文化大量存在于次大陆各地。西印度兰那奇文化是新石器初期的典型,出土文物为几层,伴随磨光石器如石斧、锄、凿子等一起出土的还有粗陶。在20世纪30年代,今巴基斯坦南部基达山谷发掘出新石器晚期文化,并发现了人类种大麦的最早遗址,可见当时居民已知道原始农业方式。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有水壶、水罐、花瓶等;陶器可分为朴素型和装饰型,前者是光面的、粗面的、有色的,后者是刻画的、印花纹和描绘线条的。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活动,栽培谷物和豢养动物已经开始。

中部的德干地区显示有细石器文化,即制造细小的燧石工具。印度南方有巨石文化,它与地中海的巨石文化极为相近,或许它是从西亚传入南印度的,倘若此说成立,这是两地区之间最早接触的见证。 UwL2jWfGeAMRTO4PImNm+XN9+DnHO9l03EK/kKIjnAm/vagbBDCfE0KvJ4Awv9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