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临时联合政府,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克伦斯基下令镇压

而就在这时,临时政府却频繁和协约国的代表联系,就继续进行战争的问题进行商讨。4月18日,米留可夫向协约国大使发出一份照会,宣称将与协约国一起将战争进行到胜利。照会强调,在二月变革之后,俄国在整个协约国的共同斗争中的作用绝不能有丝毫的削弱,“完全相反,由于意识到所有人和每个人的共同的社会职责,将世界战争进行到决定性胜利的全民的意志是更强化了”。当夜,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举行了一夜的会议,商讨对策。4月20日,大批工人走上街头,其中约有35 000名武装的士兵和水兵,抗议临时政府的继续战争的政策。示威者在临时政府所在地———玛利亚宫前的广场集会,高呼“米留可夫下台!”“打倒米留可夫!”的口号。

这一事件导致了临时政府危机。李沃夫公爵、克伦斯基和捷列申科都认为苏维埃已经强大到不能忽视的地步,和苏维埃组成联合政府是摆脱危机的惟一出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协商会议上,李沃夫公爵表示临时政府准备辞职,并将权力交给苏维埃。但是,苏维埃代表却表示信任政府,只是坚持要求米留科夫辞职。事情发展到科尔尼洛夫又调兵遣将进行镇压的地步,最后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几经谈判,在对外政策、军队民主化、与经济破坏作斗争、劳工、土地政策和召开立宪会议等方面取得了相近的意见后,双方同意组织临时联合政府。4月25日,科尔尼洛夫辞职,接着是古契科夫和米留可夫辞职。5月5日,第一届临时联合政府成立。其人员组成是:总理兼内务部长是李沃夫公爵,陆海军部长是克伦斯基,外交部长是捷列申科,财政部长是盛加略夫,邮电部长是孟什维克策烈铁里,劳动部长是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粮食部长是人民社会党人彼舍霍诺夫,司法部长是劳动派成员巴·尼·彼列维尔泽夫,农业部长是社会革命党人维·米·切尔诺夫。总司令阿列克谢耶夫被解职,新司令是亚·亚·布鲁西洛夫将军。

克伦斯基

临时联合政府是一个各党派妥协的产物,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政党都毫无保留地支持联合政府。而布尔什维克则强烈反对联合政府的方针,列宁则公开指责联合政府,说“同资本家妥协拯救不了和德国以及其他国家一样处于死亡边缘的俄国,拯救不了受战争折磨的人民。只有使全部国家政权直接归大多数人掌握,才能拯救全体人民”。列宁还把参加临时联合政府的其他党派的领导人称为“切尔诺夫之流”、“策烈铁里之流”,说“社会党人部长们将只会用自己的名字去掩盖掠夺和侵略行径,而且已经在掩盖了”,“资本家、地主和社会党人组成的临时政府现在并不想把土地交给人民,而且还在鼓吹进攻,我们的政府为什么决定支持它呢?”列宁的决策是:“全部政权归工兵苏维埃!决不信任资本家政府!”

临时政府的危机并没有真正解决。一是,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继续不断加强自己的活动,力图建立自己的全俄执行机构。在地方机构中,两个政权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参加政府的行为,尤其是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纲领。但是,它的力量不足,尤其在农民中间更是薄弱。三是,临时政府着手进行城市和地区的杜马选举,也实际上是在与苏维埃对抗。

1917年的5月底6月初,举行了地区杜马选举。结果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50%,立宪民主党人和其他资产阶级组织占17%,布尔什维克占20%。6月3—24日,召开了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和布尔什维克都有代表参加,但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只占总人数的8%。在会议的领导层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为主。临时政府的部长们列席了会议。大会主要争论的是有关战争、土地和民族的问题。一种态度是,支持临时政府的政策,反对将政权归苏维埃所有,另一种态度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苏维埃。克伦斯基、斯柯别列夫等认为,只有临时政府能够保证“革命民主”的利益。策烈铁里说得更为明确:“现在,在俄国没有一个政党会说:把政权交到我们手里吧,你们走开,我们到你们的位置上来。”列宁当即从座位上说:“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拒绝这样做,我们的政党也不会拒绝这样做:它每一分钟都在准备夺取全部政权。”所以,6月4日,列宁在大会的发言中,重申了不信任临时政府和“惟一的政权属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观点。列宁抨击说:“掌握政权的仍旧是原来那个阶级。现在实行的政治并不是民主政治。”列宁在讲话中宣告了苏维埃要掌权并且一定要夺取权力,他强调:“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能够以阶级的规模、通过反对资本家而不是经过流血的革命来采取停止帝国主义战争的步骤。这样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只要工兵代表苏维埃存在,俄国就始终是这样的国家。苏维埃不可能同普通类型的临时政府长期共存。”列宁的讲话在嘘声和赞同声同起的状态中结束,他的意见最后被大会所否决。在选出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尽管列宁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但布尔什维克的委员人数只占7%。

大会进行期间,彼得格勒的局势再度紧张,士兵和工人的游行示威不断。布尔什维克党人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联合临时政府,准备的条幅是:“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许和威廉单独缔结和约,不许和英法资本家缔结秘密条约!”但是,大会主席团决议禁止布尔什维克党人所准备的示威。但是,6月18日,当50万人齐集战神广场向烈士墓献花圈时,布尔什维克党人打出了“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打倒战争!”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标语,抗议示威终于爆发。第二天,策烈铁里在大会上宣布,俄国军队在西南前线发动了进攻。这就使群众和临时政府间的矛盾急剧尖锐起来。6月24日,大会表示对临时联合政府的信任并选举出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

但是,前线的战事很快失败,消息传来,7月2日夜,立宪民主党人部长曼努依洛夫、沙霍夫斯科伊和盛加略夫辞职。于是,出现了第二次临时政府危机。3日,士兵们游行。4日,街上的游行示威群众达到了50万之众。游行队伍还来到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所在地———克舍辛斯卡娅的别墅,列宁出来会见了示威者并讲了话。他说,他病了,不能讲得太久,但他希望示威者手中标语牌的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得以实现。此外,54个企业的90名代表以及大量的示威者来到塔夫利达宫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要求它夺取政府的全部权力,中央执行委员会应允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来决定这一问题。7月5日,发表于《真理报》的列宁的文章借用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句著名寓言“你把本性赶出门外,它会从窗口飞进来”,来讽刺临时政府的反动本性不可更移,并再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他说:“经过推动和飞跃,一定会使我党早已提出的政权转归苏维埃的口号得到实现。”

从6月中旬起,作为陆海军部长,克伦斯基就去了西南前线巡视。7月6日,他返回彼得格勒,召集部长们商讨局势。7月8日,李沃夫公爵提出辞职,克伦斯基被选为政府总理。新总理克伦斯基签署的第一份决议,就是下令以“祖国叛徒和参与7月游行示威”的罪名逮捕列宁和季诺维也夫,解除闹事的部队的武装并将俄国在西南线的军事失利归罪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鼓动。克伦斯基还应允加速改革、重议战事和于9月17日召开立宪会议。随后,政府动用士官生和哥萨克镇压游行示威,宣布彼得格勒戒严。《真理报》被查封,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克舍辛斯卡娅别墅、布尔什维克的军事机构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均遭捣毁。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卢那察尔斯基等人遭逮捕,列宁和季诺维也夫转入地下活动。

7月9日,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支持临时政府,说它是“拯救革命的政府”。临时政府接着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调查这次游行示威,恢复死刑,惩处那些走上街头的部队,任命持强硬手段的科尔尼洛夫将军为彼得格勒卫戍司令。24日,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克伦斯基为总理兼陆军部长,涅克拉索夫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捷列申科为外交部长,切尔诺夫为农业部长,社会革命党人、全俄农民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尼·德·阿夫克森齐耶夫为内务部长,孟什维克斯科别列夫为劳动部长,人民社会党人亚·谢·扎鲁德尼为司法部长,立宪民主党人谢·谢·奥尔登堡院士为人民教育部长,孟什维克阿·姆·尼基金为邮电部长,彼舍霍诺夫为粮食部长,人民社会党人谢·尼·普罗科波维奇为工商部长,立宪民主党人帕·帕·尤烈涅夫为交通部长,自由保皇党人伊·尼·叶费列莫夫为国家救济部长,立宪民主党人费·费·科科什金为国家总监,立宪民主党人安·弗·卡尔达舍夫为东正教行政总署总监。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的成立表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已经失去任何独立性,成为依附于临时政府权力的一部分。从二月存在到此时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同时也表明,克伦斯基已经成为一个握有重权的关键人物,成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保皇派人士、立宪民主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寄予希望的人。就在李沃夫公爵辞职的那一天,7月8日,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政府人员有了变化:李沃夫公爵辞职,克伦斯基将担任内阁首相,并将兼任陆海军部长,同时还接管商工部。这个人在他现任的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权力越大,事情就会越好。”第二次联合临时政府成立后,7月25日,他又写道:“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新的临时政府。我们看看他是不是干得更好。当前最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军队的纪律性,提高士气,让俄国国内有点秩序!”而克伦斯基本人也加强与退位沙皇的联系,甚至在尼古拉二世被迁往西伯利亚时,克伦斯基都是亲自来安排的。这一切使尼古拉二世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他在日记中写道:“克伦斯基终于露面了,他说我们可以出发了。太阳,正在冉冉升起,景色很美……”

作者点评:

斯大林亲自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把“二月革命”说成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它这样写道:“当时负责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实际工作的,是设在彼得格勒的以莫洛托夫为首的我党中央局。2月26日(3月11日),中央局发表宣言,号召继续进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斗争,号召成立临时革命政府。”但是,现在的档案资料表明这种描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其一,这时,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设有彼得格勒委员会,其主要负责人是施略普尼科夫。这个委员会也叫布尔什维克中央的俄罗斯局,但是没有档案表明,这个委员会,这个俄罗斯局就是党的中央局。施略普尼科夫负责与流亡国外的列宁联系,从1916年夏天起,列宁就曾多次严厉禁止他与其他的社会主义政党进行合作。其二,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负责人此时都不在彼得格勒。列宁已经去国10年,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斯大林等人不是被流放就是处于地下状态。托洛茨基也远在国外。同时,他们根本没有预料到短期内会发生革命。因此,彼得格勒委员会不可能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名义发表号召进

行革命和成立临时政府的宣言。其三是,这时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数很少,在工人群众中,尤其在农民中的影响还很弱,它本身的思想和组织还没有成熟和严密到能去领导一场革命运动。

过去的史书都说,1917年2月沙皇制度的被推翻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革命的结果是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上。其实,这句话是非常矛盾的,既然是场资产阶级革命,那革命的果实自然得由资产阶级来享受。除非你说这场革命原本不是资产阶级革命,那才会得出革命的成果———政权落到资产阶级的手上。“落到”这样的话也是事出有因的,其根据显然就是列宁1917年4月4日在出席全俄工兵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的报告,即人们通常所称的《四月提纲》。研究者常常以《四月提纲》为根据,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二月革命是场资产阶级革命;二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其实,列宁并没有把二月革命称之为“资产阶级革命”。他只是说,这是“革命的第一阶段”。综观列宁讲话的全文,他显然是把这场革命看作是本应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来享受革命成果———来掌权的革命。政权所以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就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犯了错误。为什么没有掌权?他说:“问题在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列宁尽管提到,在这场革命中资产阶级是自觉的和有准备的,但他还是把这个政府称为是“受资产阶级影响”的政府,是“资本家政府”。所以,列宁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认为,“工人代表苏维埃是惟一可能的政府”,“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的惟一可能的形式”。最后,他得出了“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

既然是革命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那就显然指的是一场革命。如果把第一阶段说成是“资产阶级革命”,把第二阶段说成是“无产阶级革命”,那不有点有悖于列宁本人当时的观点吗?

其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也并没有在这一时期得到正确性的验证。因为这个纲领在当时就是无法实现的。一是因为临时政府还得到工人的信任和支持;二是苏维埃并不掌握在布尔什维克的手上,甚至它在其中的势力和影响还都是很弱的;三是尽管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实际上由于组成人员上的交错和行动上的协调,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又常常在实践中体现为是一个政权;四是苏维埃的发展,尤其是在农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质,常常是一哄而起的;五是布尔什维克党无论在政党的争斗还是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都还处于微弱的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就变成了无休止的街头游行示威、自发的、甚至无政府状态的抗议和骚乱。这种自发的,甚至无政府的状态最后所导致的冲突和结果是完全不符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个口号的。这一时期,列宁本人在对待临时政府态度上的动荡不定以及策略上的急速变化也证明了这一点。

1917年的“二月革命”是个很奇特的现象。它的奇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群众,尤其是工人和士兵的自发骚乱所决定的。他们对战争的不满,对粮食严重匮乏的不满,对灾难和贫苦生活的不满最后导致了对沙皇政府、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由于这种不满导致了保皇党人也不得不以另择新君的办法来延缓罗曼诺夫王朝的命运,由于这种不满立宪民主党人也不得不放弃自己原先的君主立宪的主张改行共和,由于这种不满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等也不得不时刻为自己的党派利益来利用无政府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即使是布尔什维克也不得不时常受这种自发骚乱和无政府状态的影响和作用。在“二月革命”进程中,参与其中的党派、组织和人士的作用往往是被动的,是受这种无政府主义的不满浪潮所控制的。就本质而言,俄国历史的进程这时是受这种无政府主义不满浪潮所制约的。而这种无政府主义的浪潮在俄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所以在这种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推翻沙皇制度的进程具有俄国本身的独特性,是不能完全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那种资产阶级革命的统一模式来加以阐述的。这种无政府主义浪潮在俄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还会出现,还会在历史关键时刻产生重大的作用。所以,认识“二月革命”的这种奇特性对于认识其后的俄国历史进程是十分重要的。

二月革命的历史功绩就在于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使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二月革命还为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登上历史舞台和掌权准备了条件。有人习惯说,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但是,不如说,在1917年2月至7月的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利用了历史提供的无与伦比、不再可以重复的机遇。

当然,《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把二月革命说成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也是有源可寻的,因为,列宁在1918年3月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就说过:“二月革命最初获得胜利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跟着无产阶级走的不仅有农民群众,而且还有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沙皇制度,达到了我们在1905年没有能够达到的目的。” 21mcaZxjEx5AQLMFJW59rLo9oTwL9/otzfUXuODD8dNWqREcFHftD/YguXan6D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