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10多年前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拜占庭帝国史》虽然几经加印,仍然脱销,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和广大读者的需求了。公众对欧洲中古的这个帝国抱有极大的兴趣,表明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读者对世界历史知识和人类多种文明知识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反映了普遍的精神文明需求的增长和公民素质水平的提升。拜占庭帝国在欧洲中古历史上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通过新型媒体的多种传播形式,这个具有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帝国越来越为国人所了解,曾是中古欧洲和地中海世界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的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越来越为踏访巡游人类文明的我国旅行者所青睐。如果说拜占庭帝国对当时周边各国各民族曾经产生过强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它成为连接古典希腊罗马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之间的桥梁,那么谈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就不能不涉及拜占庭文明,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其在欧洲历史和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对于遥远的中国来说,这个又古又洋的中古帝国究竟有什么吸引力?是什么力量推动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知识在我国不断扩展?这里我请诸位读者看看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拜占庭学迅速超越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和希腊等传统拜占庭学研究强国,快速崛起,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发展出拥有数十名一流学者、数百名拜占庭学专家和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图书馆的拜占庭研究中心,并依靠其先进的科技力量建立起拜占庭学大型资料数据库。美国拜占庭学的发展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强国对待人类文明和多元文化的欣赏,以及在所有学问研究领域占领制高点的心态。虽然拜占庭帝国灭亡时,美国的源头尚未形成,但是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知识在战后美国仍然广受欢迎,这反映出,当今的美国拜占庭学早已淡去了功利主义的色彩。

以上这个例子也许可以比照近年来拜占庭学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有关拜占庭史的中文书籍只有一两部,而今相关书籍总计超过40部;那以前,我国学者完成的相关文章总计不到35篇,如今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可能都要超过这个数字;那以前,我国大学中没有相关课程,现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大学在10所左右,并建立起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培养(包括国内外联合培养)的完善体系。毫无疑问,我国拜占庭学的发展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得益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作为专门从事拜占庭历史和文化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笔者当然为此感到欢欣鼓舞,我们在欣喜地目睹这一过程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对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知识在我国的扩展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能够为我国拜占庭学的发展作出些许贡献感到欣慰,而且对我国拜占庭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光明未来充满了憧憬。同时我们也深感在这个领域我们与国际同行还存在巨大差距,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加倍努力地去做。

这部《拜占庭帝国通史》可以说面目一新,一是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俾使读者通过这些图片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二是在总体框架和内容上部分内容有所调整,主要是力图将这10多年的新成果和新变化吸收进去。例如我们对书名作了微调,采用了通史的称谓,使得书名更加符合书的内容,通史之通,既体现了以王朝编年体例来贯通描述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成败,强化了年代顺序之通的特征,同时还将一些与“帝国”相关的重要专题如文化发展和外交关系的内容作了贯通式的论述,有利于读者阅读掌握。又如在简述拜占庭学发展史中,我们增加了近年来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我国拜占庭学发展的最新变化。30年前,我们不可能作这样的总结,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许多可以进行分析的进展,为此笔者感到由衷的欣慰。再如新增加的“查士丁尼瘟疫”一节,不仅提出了重新思考拜占庭历史发展重大转折时期的问题,而且提示读者注意从生态环境史的角度解读历史,因此多少能够引导读者关注国际拜占庭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还有许多涉及具体内容的调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笔者还是乐于让读者保持一些阅读新书的神秘感。笔者深知全书存在诸多疏漏和错误,恳请读者留意记录,不弃赐教,并直接向笔者提出评判建议。笔者的联系地址:markchen@nankai.edu.cn。这里,我们向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里要特别感谢出版界的朋友们,他们常常能够从读者和作者的结合部找到一些亮点,策划并实施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出版项目,为我国广大读者奉献出越来越精彩的精神食粮,也为我们这些专业作者创造出展示各自成果的机会。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对本书的支持。 hT1YHPdFjDSRYBQWr5x7y2d3Nb34M/kKWTD0UDxeXE7xdmxHd9GC21gLq5lXp+4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