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CHAPTER

三次遵从内心的选择成就李开复

“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

这是2005年7月5日,李开复走进他老板的办公室说的第一句话。为了这句话,微软与Google两大巨头不惜对簿公堂,一场对李开复的争夺就此展开。这场越演越烈、被业界广泛关注的官司事后被认为是微软针对Google越来越猖獗的挖角行动所表示的姿态。作为Google从微软抢走的级别最高的雇员,李开复必然成为全方位法律纠纷的首要目标。在此后的法律进程中,李开复在宣誓作证的时候说,微软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曾经劝告他说:“你不应该走。如果你离开,你的境况将会令你很不愉快。”

尽管最后双方达成了和解,但是这场官司对李开复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他回顾起2006年Google中国所面临的诸多误解和困难时,他说:“应该说,经历了2005年的官司,我对外界的判断改变了,打官司的时候会看到更多误解的存在,当时我所碰到的困难远远超过其他的事情。”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李开复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身居高位的李开复离开工作了七年之久的微软呢?或者如同李开复所说,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勇于去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呢?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有的人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选择,他的生命也因此变得一文不值,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有的人谨慎而明智地对待选择,因而他道途通达,事业顺遂。选择绝非一件易事,它如同一场考验,在检验着每个人的见识、能力、志向和决断。

有这样的一件事情或许可以说明李开复是如何面对抉择的。

1998年,微软CEO斯蒂夫·鲍尔默访问中国,有一天下午原定与李开复一同拜访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但那天上午微软研究院还安排了一个面试,其中有一位很优秀的博士,把李开复、沈向洋一帮聪明人提的四个难题答对了三个半,于是李开复就告诉鲍尔默,“你自己去见总理吧,我要去见学生。”结果那天下午,他真的把见总理的时间全部给了这名博士。

易地而处,或许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见总理,但是李开复的逻辑很简单:没有什么事情比和学生见面更重要,而总理并不需要他在场。

面对选择,人们一般总会有两种声音:一个是来自头脑的声音,一个是来自内心的声音。头脑会告诉你,你要理智,你要慎重;但内心会说,这可能不是你最想要的选择,那只是一个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选择。

追随内心的选择,是一种崇高的信仰,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向上的动力。

在李开复成长的路上也有过许多重要的选择,例如四岁时向父母争取提前读小学、在大学时从法律系转到计算机系,但毫无疑问,他在职业发展中的三次遵从内心选择至关重要,也正是这三次选择成就了今天的李开复,成就了他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和在中国学生中的地位。 yf0jmAhdMWf5rnRER2UPdvoVPTKu0vyBXLbbRNPkwEVcCFRF7tONvG+Br/aBPPO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