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篇 “反方向游”才能与众不同

被忽略的个人品牌

旧规则:品牌是公司的专利

新规则:个人更需要品牌

1989年3月28日上午9点,深圳会堂,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股东例会召开。

座无虚席的会场上,一位股东站起来向万科创始人王石发问,他问:“请问王石先生,您个人自己买了多少股票?”

王石从西装口袋内侧掏出一张认股权证说,“我个人存款一共25000块钱,取出两万块钱买了万科股票。”台下一片热烈掌声和叫好声。

几年后,小平南巡,全国仅有的几只股票价格如火箭一般窜升。但在当时,股票仍是新生事物,大部分人仍是心存疑问观望之。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看公司品牌,更看重个人品牌,比如王石的选择。

那么,个人品牌到底是什么?

在心理学专家看来,一个人表现给外界看的自我和内在的自我有所不同。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公众自我(public self),是指一个人展现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也就是在别人眼中这个人的整体形象。另一个是个人自我(private self),是指一个人的真正本性。而个人品牌则是这两个自我的统一。

在《定位》作者里斯看来,打造个人品牌就是要在别人心目中唤起更好的感觉。现在,在“世界是平的”环境下,打造个人品牌更意味着如何使自己与众不同。

本书的诸多案例表明,不管是CEO,还是职场人士,个人品牌变得越发重要。

一旦打造成功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品牌,生意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而不用你为之四出奔波、劳心劳力了。

在中国,个人品牌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股席卷大江南北的CI浪潮。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意为“企业识别系统”。1984年,伴随着邓小平南巡的巨大改革号角,越来越多的公司诞生。浙江某高等学院从日本引进了一套CIS资料,作为学术教材进行教学,随后各大美术学院纷纷增加了CIS的视觉设计的教学内容。

1988年,广东“太阳神”成功的CI策划与实施,把这股CI浪潮推向高潮。太阳神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广东东莞黄岗保健饮料厂,注册商标是“万事达”,80年代初投放市场,销售平平,品牌鲜为人知。1987年,该厂委托广州两位设计师创意设计“太阳神”商标。太阳神标志以红色圆形和黑色三角形为基本形,具有强烈冲击力和现代感的识别形象遍布大江南北,产生神奇的“太阳神效应”。公司由刚成立的5万元资产,至导入CI的当年产值520万元,1989年上升为4300万元,1990年达到2亿元。总经理怀汉新说:其中有一半的利润是由CI带来的。

继太阳神之后,CI浪潮迅速由南向北发展,由东向西扩大,在北京,有联想集团、四通集团等,在中部有郑州亚细亚商场、郑州白鸽集团等,在广东则有乐百氏、科龙、卓夫、康佳等,西部有长虹、嘉陵。一次全国性的企业形象革命席卷全国,“形象”一词空前时兴。

CI浪潮第一次让中国企业拥有的个性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不少人开始把这种企业CI转向个人CI,有人甚至专门设计了个人形象识别系统,这也算是个人品牌的萌芽。

事实上,在80年代后期,由于商业环境不够诚信,很多人在购买决策前,不仅要了解公司品牌,还要了解个人品牌——公司背后的老板是谁。

把个人品牌做到极致,甚至来带动公司品牌的当属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

有一次,采访潘石屹时,我问他:“用潘石屹来营销SOHO的做法,据说是源于唐老鸭,这种策略第一次让你吃到甜头是什么时候?建外SOHO?”

潘石屹说:“大概7、8年前,中国房地产有一股CI风潮,设计师给我的名片上设计了一个穿着唐装的漫画潘石屹,后来就成了LOGO,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比一个标志好,这就成为了公司的标志。后来很多记者就说你行吗?我就说你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就是两个品牌标志。”

潘石屹勇于推广“个人品牌”的另一个潜台词是,当时,客户对房地产企业严重缺乏信任感,许多人买房时不仅要了解公司品牌,更要了解幕后老板的个人品牌。潘石屹直言自己打造“个人品牌”的目的:

“很多时候做品牌都是基于自己的想象,而不顾客户的想象。尤其接待客户买房子,我们过去大概99%是期房,房子还没建好就销售,因此客户最关心的就是你的老板是谁,他关心的是你会不会把我的钱骗走了。所以这个市场上缺什么东西,你就提供什么东西,人家缺的就是想了解老板的真实背景。最失败的是,打不动顾客的心。”

现在,在互联网的大浪下,个人品牌正变得无处不在。意识形态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许舜英曾经对品牌做过一个非常独特的论述:国族论述必须建构品牌,书写理论必须建构品牌,天气预报必须建构品牌,城市游击战术必须建立品牌,一座城市、一条街道、某种纺织材质、某种低温超导体、某种AIDS疗程、某种经贸法案、某种情爱关系形式、某种微处理器、某种道德争议、某种肢体残缺……都是品牌。60年代是个品牌。Abbey Road是格品牌。普罗旺斯是个品牌。阴谋论是格品牌。禅定是个品牌。强调无品牌也是种品牌。

彼得·蒙托亚、蒂姆·梵德荷在其《你就是品牌》中提出警告:个人品牌打造的微妙和力量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这只是那些有经纪人和曝光度的富人的事。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想想看,那些身价百万的产业名人最初是怎样成名的呢?他们在自己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就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他们明白自己要走哪条路,而且明白要到达目的地就得在别人的印象中表现的与众不同。

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

旧规则:顺道而行

新规则:反其道而行之

“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这是IT业知名公司惠普对员工所强调的职业理念。

1989年,在惠普市场部工作的高建华想跳槽到另一家外资公司做销售。他的理由是:在市场部只是一个配角,到销售部可以尝试一下当主角。当时,惠普的总裁俞新昌和一名人力资源总监亲自做工作来挽留高建华,这次谈话不仅让高建华改变了主意,也让高建华明白了什么是“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

人力资源总监问高建华是否还记得市场营销里的供求关系原理,高建华说当然记得。人力资源总监说:一件产品值钱与否,不取决于它的绝对价值,而是看供求关系,物以稀为贵,你说对不对。然后,人力资源总监问了高建华两组数据,第一,全中国外企中做销售的人员大概是多少?仅惠普当时就有六七十人做销售,全国大概有几万到几十万人。第二,全中国外企中做市场营销的人员大概有多少?外企中做市场营销的人大概数千人。他就给高建华分析道,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到销售大军里面去,与那几万人、几十万人去竞争;二是继续做市场营销,与那几千人竞争;如果你觉得从头开始做销售工作更容易成功,公司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认为做市场营销更容易成功的话,那么公司希望你三思。

多年后的2006年,离开惠普的高建华写了一本《笑着离开惠普》一书。高建华曾经在惠普工作15年,做过市场总监、战略规划总监、首席知识官等职位。现在,高建华已经是市场营销界一个知名的个人品牌。

惠普有个著名的“惠普之道”,其核心是七大价值观:我们热忱对待客户、我们信任和尊重个人、我们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我们注重速度和灵活性、我们专注有意义的创新、我们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我们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高建华以大量的细节和故事让人深入“惠普之道”的幕后。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惠普给高建华的职业理念:“换个方向就是第一”、“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

“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这种理念表现在个人战略上,就是差异化;这种理念表现在管理上,则是一种重视创新的逆向思维。

这种逆向思维的一个核心是站在对方角度上看问题。惠普“以人为本”的核心是管理者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惟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对公司管理层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感情。这种逆向思维的表现之一就是“善待离职的员工”,高建华就曾三次离开惠普。在高建华第一离开惠普时,惠普出动了一个执行副总裁进行积极挽留,而当时的高建华只是一个基层经理。在惠普,甚至有一个传统,对于那些无法挽留的优秀员工,在员工离职时公司都会举办一个离职欢送会。

对离职员工的尊重是基于惠普的一种理念:员工主动离职是为了个人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对公司的背叛。一个细节是,惠普的每一位员工都拥有一个惟一的员工号,就像身份证号码一样。员工离职后,其员工号就永远空置,如果他再回到惠普,还继续用原来的号码。

对个人而言,逆向思维的另一个诀窍是学会站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先看一个惠普公司的升职案例。一个高管曾经是惠普一个非常大的分部的总经理,很年轻,业绩也很好,后来,他却被调到一个中等规模的分部担任总经理,又过了一年,公司又把他调到一个更小的分部去了,他二话没说服从了安排。上任之后,他的情绪却很好,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种挫折感。又过了不到两年,集团的总经理退休,他却被董事会选为集团的总经理,称为惠普的全球高级副总裁。

这位集团总经理后来和高建华聊起这个事件背后的道理,就是站在公司的立场尚看问题,而不识简单考虑个人的利益。但是,从短期上来看,他的级别、薪资是下调的,从长期来看,他的个人品牌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则坚持这样的逆反思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在牛根生看来,“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心,换换向,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但在有的人眼里,逆向思维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比如阿里巴巴CEO马云。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为了强化逆向思维,马云甚至把倒立写进公司的企业文化里。每位员工在转正之前,需要通过一项特殊考核——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超过卅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十秒既可。

马云的理念是:“倒立看世界是我们的一种文化,网站每个员工都必须学会倒立,双手撑着。我们从正面一定打不过eBay,倒过来看呢……”通过倒立的策略,马云经营的淘宝网不断向eBay发起挑战,他们凭借着对本土消费者的深刻理解,采取了免费和依靠附加服务盈利的模式。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但是,马云和高建华的个人经验表明,逆向思维有着共同的法则:

1、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

2、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

3、反其道而行之,不是瞎逆反,而是有道理的逆反,比如,以客户导向为基础。

4、逆反思维更需要规则的支持。在很多中国公司,“逆反思维”的结果是漠视规则,事实上,这是一个大的误读,惠普的经验表明,真正的“逆反思维”必须要制度来进行保障。

个人品牌就是“反方向游”

旧规则:中庸者生存

新规则:与众不同者生存

尽管个人品牌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但是,在中国人的行为处事中,个人品牌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相对于公司品牌,人们更信任个人。

美国个人品牌专家彼得·蒙托亚、蒂姆·梵德荷在其《你就是品牌》中提到,要了解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你可以先回答以下几个简单的问题:

◆你更相信谁——公司还是个人?

◆谁更有可能做正确的事——公司还是个人?

◆谁更有可能对其行为负责——公司还是个人?

在作者的调查中,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个人”。

谁也不能否认,个人品牌能够产生影响力,在彼得·蒙托亚、蒂姆·梵德荷看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基础上,了解人们对个人品牌的三种基本认识:

1、与众不同。使自己脱颖而出的东西,能够使别人觉得你特别、有创造性,在数字时代,如果你太过平庸,淹没在人群之中,很难让别人以为你与众不同。

2、出类拔萃。你的品牌要使别人相信,在你的领域中,你在某写方面做得最好——速度更快、服务更好、技术更先进等。如果你能被看作是自己领域中的领头羊,那么就更容易赢得初识者的信任。

3、值得信赖。伟大的个人品牌是不兜圈子的。你的品牌必须建立在准确的信息之上——你是谁,擅长哪一方面,喜欢工作的哪个部分——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你的目标市场。

在中国,这些个人品牌是优秀的范例:

王石——最具挑战精神的地产老板

李彦宏——互联网界最具创造性的人物

马云——最擅长打破常规的经理人

潘石屹——最酷的CEO

黄光裕——中国首富

李宇春——草根明星第一人

李素丽——最具人性化的平民品牌

虽然他们代表不同内涵的个人品牌,但是,他们都有类似之处,那就是尽可能让自己与众不同起来,或者说“反方向游”。

说起个人品牌话题,让人想起一个古老的案例:初唐诗人陈子昂刚到长安,遇见一个人卖胡琴,开价千缗。陈子昂买下琴并放出口风:明天在某酒楼弹琴。酒过三巡,陈摔琴,同时散发文章,其文风流蕴藉,不久名震京城。

《全唐诗话》引《独异记》说:

子昂初入长安,不为人知,亦无以施展。一日,市衢中有卖胡琴,索价千缗。围者甚众,闻之咋舌。子昂自人群中挤入,掷千金购之。众人惊诧不已,问何以千金购一琴?子昂答称:“我自幼善乐,此琴正派用处。”又问:“能否请君演奏一曲?”子昂称诺,告之明日可往某酒肆宴乐。翌日,众人如约偕往。座上酒肴齐备,水陆俱陈。子昂居主人席,其千金之琴供于案前。酒过三巡,子昂持琴而起,朗声宣告:“蜀人陈子昂,有诗文百卷,奔走京华,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未料近日竟以胡琴播名,可为一叹。然演乐之事情乃贱工一技,何足君辈瞩意!”言罢,忽将胡琴掷地,顿作碎片。众皆惊讶,一时寂然无声。子昂取诗卷文稿赠各位,四座喧腾,跃跃争阅,于是一日之内,陈子昂声播京华。

这段关于陈子昂的故事几乎被肯定为杜撰,但是,其背后所包含的与众不同的哲学却是真实存在的。在一千多年前,媒体高度不发达的时候,那些真正拥有个人品牌的人,大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策略。陈子昂的做法可谓是成本高昂,因此,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真正拥有个人品牌的人少之又少。

在扁平的“10倍速”世界里,拥有个人品牌不仅是职业的需要,更是数字化生存的必须。正因为“世界是平的”,一个人一出生就面临来自全中国,甚至是全球的竞争,而在此之前,他可能只需要在北京西城区的某个小地方和数百人竞争而已,当障碍不复存在,而竞争又无限大的时候,他必须让自己更加与众不同起来。

《蓝海战略》的作者钱·金就是这种与众不同战略的坚定鼓吹者,“打破游戏规则”,这是他经常讲的一句话。

钱·金认为,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需要“与众不同”,“蓝海战略不仅仅你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你的表达方式也要有所不同。你有非常聪明、非常明智的蓝海的创意,但是你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人们不能很好的感知你的蓝海力量,他们就不能和你很好的合作去执行蓝海战略,因此执行就成了问题,无法成就。”

对于个人品牌而言,彼得·蒙托亚、蒂姆·梵德荷总结出了7项首要准备工作:

1、大致写一下你自己的故事,着重于过去的趣事。

2、向家人、朋友、老师了解你可能已经淡忘的故事。

3、收集照片和纪念品,以备日后制作营销材料之需。

4、着眼于你的目标市场。在你过去的经历中,哪些方面,比如说大学生活或者服兵役的经历,最能使你的客户和潜在客户产生共鸣。

5、润色自己的故事,找一些朋友和同事通读一遍,并作相应的修改。

6、找出与自己过去的主要故事相关的独特信息,把它们应用于宣传材料中。假如你曾环游世界,那么旅游游记和奇特的地图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7、看看主要竞争对手的个人品牌个性化的程度。这将帮助你把自己与他们区分开来,使你比最没有个性的对手有个性,比过于个性化的对手有所收敛。

在10倍速时代,要想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你需要增加几个额外的工作,比如:

1、强化专业能力,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2、积极拥抱互联网,熟悉数字时代的游戏规则;

3、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强化你与众不同的专业性,比如建立个人网站、个人博客;

电子打鱼机的故事

旧规则:个人品牌要靠先天条件

新规则:个人品牌也需要创新

一无所有的项青松如何脱颖而出?

几十年前,项青松就面临这样一个难题。他人很矮,长相也不是很好、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而他要追的女生徐金莲却是村里数得着的美人,追求她的人也排着队。

几十年后的项青松,已经是浙江001电子集团董事长。001是全国最大的天线企业,市场份额占到了80%,在全国私营企业500强里排名70位。

但是,现在的项青松要想办法脱颖而出,追到徐金莲。项青松的策略是做“反方向游的鱼”。

2007年,在接受CCTV采访时,项青松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个人品牌策略:

“我人很矮,长相也不是很好、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如果追上这个女孩子的话,我肯定要创新,比如说技术创新,让她对我感兴趣,当时我就就做了一个电子打鱼机,背着打鱼机带着她去打鱼,一去打个十几斤、二十几斤,她看见,她父母亲包括她家里人看见以后就比较欣赏。”

电子打鱼机一出,老徐家的人一看,不由夸奖这小伙子有能耐,三夸两夸,徐金莲也就上了心了,于是,项青松三天两头捣鼓些新鲜玩意,到老徐家的门口显摆。这两个人就越走越近。

项青松回忆说:“特别是年轻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天真活泼,她背着一个篮子抓鱼,然后到处去抓,我看你一下,眼睛一放电,动力哪一点来的都不知道。”

为了电到女朋友,项青松发明了电子打鱼机。而项青松的经历也很好诠释了个人品牌的核心。

对个人而言,构成他的个人品牌的核心就是与众不同,或者说你跟别人相比,最具独特性的优势在哪?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与众不同,有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先天因素,比如个人身高、长相、经济条件等。另外就是后天因素,即通过后天的努力与创新,让自己与众不同起来。

项青松属于先天优势不足,只有靠后天优势来弥补。幸运的是,项青松寻找到了个人创新的秘诀,那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建立个人品牌。

经理人的品牌修炼

旧规则:经理人要低调

新规则:经理人必须建立个人品牌

不管是章子怡、李宇春、姚明这些明星案例,还是像项青松这样的“求婚”案例,他们都是个人品牌的极限案例,但是,他们却透露出个人品牌塑造中的几个核心要素:

第一是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就是你个人的定位,你的专业所在,你跟其他人区别的地方。为了做到与众不同,最需要坐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章子怡就非常善于做减法,从而使自己与众不同起来。

第二是营销力。营销力不仅是公司品牌的核心元素,也是个人品牌的核心元素,即你如何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差异化营销出去。李宇春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她最与众不同的是抓住了网络营销这张王牌。

第三是口碑。口碑不是知名度那么那种“数量”上的东西,而是一种“质量”,是一种美誉度,是一种承诺,它是个人品牌中最核心却往往被忽视的东西。相对于娱乐明星,姚明的体育明星身份并不太占优势,但姚明之所以成为个人品牌之冠,就在于他把握了个人品牌的王道:口碑。

>> 个人品牌的3个核心要素:

对于经理人而言,这三条个人品牌的核心元素也同样存在。

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就是经理人中擅长塑造个人品牌的。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潘石屹,曾经充当数码时尚产品的广告男模,出演电影《阿斯匹林》男主角,最近热衷于写博客,在潘石屹的博客上,目前访问量高达2382万。

潘石屹这个品牌不仅是国内房地产业的一个符号,也是SOHO中国的一个符号。

和明星的个人品牌思路类似,潘石屹的个人品牌也有同样的三个核心元素:1、与众不同,潘石屹很强调剑走偏锋;2、营销力,除了广告、地产广告、博客书等,潘石屹花在个人品牌营销的精力跟时间都是很多经理人所不及的;3、口碑,潘石屹也非常强调自己的声誉,近两年来,潘石屹也在加大队公益、慈善方面的投入。

和一般企业家不同,潘石屹不仅直到如何做个人品牌,更擅长知道为什么做品牌。在潘石屹的博客上,他写下了这种独特的感悟:

“在我们公司聘请的设计师中,有一位韩国的设计师叫承孝相,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设计师,上期的《SOHO小报》上他曾写了一篇文章,叫《你知道为什么做诗?》这事引发了我好多的思考,他写到两个诗人的对话,一个诗人说:‘我知道如何做诗’。而另一个说:‘你会做诗,但我知道为什么做诗’。可以一连串地想下去:你会盖房子,我知道为什么盖房子;你会写文章,我知道为什么写文章;你会吃饭,我知道为什么吃饭;你知道活着,我知道为什么活着;你知道的是更多的是技术的、科学的、工艺的,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我知道的‘为什么’就是哲学的、宗教的层面才能回答的问题。”

案例:孙正义的“5分钟赚钱法”

旧规则:顺应规则

新规则:打破常规

有没有一天只做5分钟,一个月赚4000美元的工作?

这是孙正义面临的难题。1979年左右,亚洲首富、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学生,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学。为了娶到他的女朋友优美,孙正义正考虑赚钱养活自己。

身为学生的孙正义,规定自己一天中学习以外的时间只有5分钟。要想在一天只做5分钟,一个月赚到4000美元,估计只有毒品买卖了。既没有资本又没有关系的孙正义陷入了思维的绝境,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到了申请专利,然后靠专利赚钱。

这时候的孙正义虽然喜欢发明创造,却从未接触过发明专利,他必须尽快弄清楚什么样的发明才能成为专利以及专利的技术含量,然后才着手实际的发明。

孙正义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天想出一个发明,他开始每天在发明簿上用英语记录发明创意,日积月累,居然写出了250多个发明。

这些发明大多都是质量不高,但是,这对喜欢打破常规的孙正义而言,却是一次高校的思维训练,并形成了孙正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策略,在他以后征战互联网的岁月,这些思维策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正义总结出发明创造的三大诀窍,这也是三条“反方向游”的思维方式:

第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出现问题或者困难时的解决方法。比如:横截面是圆形的铅笔放在桌子上时,很容易滚到地上。“铅笔容易滚到地上”就是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把铅笔的横截面设计成四角或者六角形,这样就不会滚到地上了”。在孙正义看来,需求是发明之母,是发明的指向标。

第二个诀窍是换位思考,即逆向思维。把原本圆的铅笔做成方的,把红的变成白的,把大的变成小的。孙正义发明的新型信号灯正是基于这一方法。如果把单纯用颜色表示的信号灯,设计成用形状表示的信号灯,结果会怎样呢?由此诞生了以○△□等用形状表示的信号灯。这样,即使色盲者也可以辨别自如了。

第三个诀窍是跨界组合,即把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起来。收音机和录音机组合起来就是收录机,八音盒和闹钟组合起来就是音乐盒式闹钟。孙正义的发明中大多数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后来,孙正义从250多个发明组合中选取一个作为专利来进行纵深研究,这个专利就是由发音设备、词典和液晶显示屏这三个要素组成的发音电子词典。后来,夏普把这一专利商品化,算是今天掌上电脑的雏形。

被称为“疯子”、“异端”的孙正义,擅长打破常规,也擅长寻找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盛大集团总裁唐骏对孙正义的评价是“孙正义今天的成绩,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孙正义19岁的时候拿到第一个100万美元,37岁的时候打造了软银帝国,这些都起源于他在18岁时发现的三个诀窍。

草根的品牌革命

旧规则:个人品牌是精英的专利

新规则:草根也品牌

石悦,27岁,职业:广州某机关公务员。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每天就是从单位——家这么两点一线,推掉了所有的娱乐活动,甚至引发同事们的疑问。

他的另一个名字“当前明月”却并不普通。他写下了30多万字的白话历史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人气直逼一些明星作家,在百度上搜下这本书,已经有近12万的网页,在当前明月的博客上,已经有过666万的访问量(截至2006年11月12日)。

“当前明月”的成名史非常独特。2006年3月,他在人气颇高的历史类论坛——天涯社区网站的“煮酒论史”论坛上写“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系列文章。文章用一种奇怪而又颇有些幽默的手法娓娓道来发生在明朝的一桩桩事。“当时明月”以每天写两千字的速度不断更新,文章的点击率逐渐增加10万,20万……两个月间突破了100万,回帖也有上万条。喜欢他的读者成立了粉丝团体,简称“明矾”。

“当年明月”的人气暴涨立马引发质疑。不少人说100万点击率是假的,根本就是作者自己找马甲,找朋友帮助灌水,或者用了某种技术手段。事件迅速升级,网友和论坛管理层出现整体对抗,事件的结果是版主辞职,“当年明月”最终离开天涯转战新浪网。“当前明月”这样总结自己走红的原因,“一本极具争议的书,一件在著名论坛里极具争议的事件”。

“当年明月”并非明史专家,也并非知名人士,在过去,“当前明月”很难脱颖而出。而现在,一切发生了变化。他的迅速走红,除了有运气的成分外,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他的一些做法迎合了新的游戏规则。

从个人品牌的角度来看,“当前明月”善于营造与众不同,他的独特定位是:历史也可写得好看。他很注重史实,并表示自己有两大痛恨,一是学究文,让人看不懂,二是戏说历史。在这样的基础上,“当前明月”大量运用网络语言,用小说笔法写正史,而且采取了独特的讲故事策略,同事也增加了流行小说的因素,如幽默、调侃、推理、悬疑、电影分镜头,以及心理描写等。每一章节的文字都不长,大概在2000字左右,从各个方面都迎合了网民的需求。

“当前明月”的走红,也在于他充分借用了网络的力量。在早期,他是在BBS、论坛上写作,并培养了大批粉丝。后来,当博客大行其道时,他又转战新浪博客,充分借力门户网站的强大营销力。

从草根到明星,历来都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但是,通往星光大道的路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宽广。

在《福布斯》杂志的“2007中国名人榜”中,那些草根明星占据了不少的席位,比如李宇春(排名第8)、张靓颖(排名第15)、何洁(排名第23)、郭德纲(排名第26)、蒲巴甲(排名第69)等。《福布斯》杂志在评选“中国名人榜”时说,“电影和电视的魔力不在,互联网和手机只为吸引眼球,万众瞩目的竞技场和灯光闪耀的剧场舞台才是最能展示实力的地方。”

花样繁多的电视选秀节目显然成为许多草根明星的捷径,不管是“超级女声”、“好男儿”,或者是“红楼选秀”等,都吸引了大量“我要成名”者的参与。尽管数万名参选者才能制造一个超级明星,但是,许多人还是趋之若鹜,最关键的是,它打开了一扇门,让更多怀揣梦想的人拥有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不少人批评道,互联网上的草根明星缺少根基,红得快,被遗忘得也快。但是,不少草根明星开始把精力放在个人品牌的原点——打造“与众不同”,“超女”李宇春举办了几场个人演唱会,参加了多个重量级的品牌代言,而张靓颖则连出三张专辑。而歌星孙楠则在2006年还是榜单前10,因为缺少新作而下榜,明星赵薇也是因为缺乏新作而下榜。

不管是超级明星,还是草根明星,他们都遵循共同的游戏规则——只有真正身怀绝技才能星光闪耀。

案例:郭德纲的草根成名史

旧规则:个人品牌要靠熬

新规则:“反方向游”才能一飞冲天

一个迅速崛起的草根品牌是郭德纲。

1996年,郭德纲创办民间相声组织“德云社”时,可以说是惨淡经营。

在2005年11月之前,国内媒体很少看到“郭德纲”的报道(天津一家报纸出现过100多字的简讯)。一年后的2006年11月初,在百度上搜索“郭德纲”三字,已经可以得到334万个网页。

2007年元旦,“德云社”在上海举办跨年相声专场,连续3天的演出平均每场观众人数达到1.2万人,火爆的演出需求让他们不得不推掉了原定于北美5城市和埃及的巡演。

通过“Google指数”也可以看出郭德纲的人气路线图,郭德纲的迅速崛起是在2006年初,并迅速达到一个峰值。

郭德纲的个人品牌首先是“营销力”所致。2005年11月,这是郭德纲在北京经营德云社的第10个年头,这时候,郭德纲开始找媒体进行报道。 11月5日,郭德纲和德云社去天津举行专场,北京十多家媒体记者跟去天津,随后不久,北京十多家媒体对郭德纲的报道开始“井喷”。2005年12月之后,《新京报》先后刊登了三篇报道探讨相声生存现状,其中关于郭德纲个人的报道占据不小篇幅。12月5日,《三联生活周刊》刊发《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京城各家媒体开始迅速加入到报道郭德纲和传统相声的行列中。这段时期,郭德纲的《论相声50年之现状》在网上广为传播。此后,据“钢丝”统计,媒体以平均每天一家的报道频率介绍郭德纲,“相声斗士”、“与主流相声圈抗衡”等形容词,被放到了“郭德纲”3个字之前。

2006年2月23日,郭德纲选择“闭关”,称“不再接受媒体采访”。关于郭德纲的负面新闻争相涌现,包括和汪洋的口水官司、代言药品广告涉嫌违法等事件报道趋于白热化。郭德纲的人气也进入一个峰值。

但是,另一个被忽略的因素却是:郭德纲的与众不同。郭德纲采取了“反方向游”的策略,郭德纲将自己定位成著名的“非著名相声演员”,这一定位不管好坏,已经和目前的相声界大腕形成了区分。最重要的是,这一定位背后是郭德纲对当今时代的理解,并把这种感悟转化为“与众不同”的产品——郭德纲相声。

郭德纲的“反方向游”理念基于两个理解:首先是继承传统,据说郭德纲组织的“德云社”挖掘的传统相声节目达600多种,《中国相声大全》才记录了400多种。郭的宗旨就是:相声必须先要继承传统,然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

第二,观众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郭德纲看来,相声最初的听众是卖苦力的人,而现在,进茶馆听相声的都是白领。郭德纲自己这样描述客户的变化,“相声必须培养新观众。过去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才会有那样的观众。那时候没其他娱乐,观众也没钱。现如今娱乐形式多了,相声一定要跟电视网络等娱乐方式抢观众,才能生存。相声一定要与时俱进,关键是怎么与时俱进。什么叫好相声?观众打破头抢票,那才叫好相声。”

不管是拥有强大个人品牌的明星,如章子怡、李宇春、姚明,还是拥有较强个人品牌的经理人,如潘石屹、王石、李绍唐等,以及拥有一定品牌的所谓“草根”,如当前明月、郭德纲等,他们最大的亮点并非是拥有超高的人气、万众瞩目的知名度以及炫目的财富光彩,而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如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并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到极致。在“世界是平的”的今天,他们不仅代表的是个人品牌的游戏规则,更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游戏规则。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在解答一个巨大的个人疑问:

1、该怎么样理解现在的这个时代?

2、如何打破传统,让自己与众不同起来?

名字也是品牌

旧规则:名字只是锦上添花

新规则:名字也关系个人品牌的成败

孙正义还是安本正义?

1981年,孙正义在日本注册公司时,就面临一个名字的难题。当时,身为一个在日本的韩国人,孙正义有两个名字,一个是韩国名字——孙正义,一个是日本名字——安本正义。

当时,日本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歧视,如果选择“安本正义”,这对以后的事业发展会更有利。如果选择“孙正义”,不仅在员工雇佣方面存在问题,而且银行也不会给贷款。

在公司的注册登记时,法人代表写的是“孙正义”,而非“安本正义”。在孙正义的自传《飞得更高》中,孙正义解释了自己做这一选择的初衷,他说:

“大家都有自己痛苦的回忆,我十分理解家人的心情,但我还是毫不避讳地用了韩国本名。这样雇到的职员、给我贷款的银行才是真正认同我的同伴,我不想逃避这一点。”

后来,考虑到商业上的方便以及孩子的将来,孙正义考虑加入日本籍。但是,法务省不受理孙正义的转籍事宜,说是日本人的姓里没有“孙”,转籍就要改日本名字。

孙正义想了一个歪招:他先让妻子大野优美去法院申请姓孙,因为法务省官员曾说,如果由先例就给孙正义办理转籍手续。

费尽周折,一个叫“孙正义”的日本人得以诞生。

一个命运波折的名字背后,是孙正义“做反方向游的鱼”哲学。一般人认为,对一项事业的把握越大,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孙正义却不这么认为。从概率上看,有九成胜算要比七成胜算更好,但孙正义却认为,在实战中,情形刚好相反,前者更容易失败。

名字对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有多大影响?

对此问题,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影响不大,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名字。一种是影响很大,因此,在中国,给公司、个人起名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产业。

事实上,大多数相信名字对个人品牌的影响,2006年以来,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大胆“改名”,比如,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改名为吕伯望。身为分析师的吕伯望,在自己的博客里,详细分析了改名的原因:

“吕伟钢或者吕伟刚这三字,只有中间的“伟”字,没给我添多少麻烦,相反还给我赢得一个“伟哥”的雅称。“吕”的问题首先是在国外读书的时候碰到的,英语国家没有ü这个发音,于是俺就不再姓吕而改姓路、陆、卢、鲁什么的了。刚开始的时候还想着纠正一下,后来就顺其自然了。钢字即使是在国外也仍然给俺惹麻烦,因为Gang一般总是跟黑帮什么的有关,譬如著名的电影《纽约黑帮》就叫Gangs of New York。我同学中一人姓郝,一人名兵,这两人的姓名无论是在中国人还是在外国人嘴里念着都好听,结果他们一人去了特牛的投资银行,一人去了特牛的咨询公司,这就是好名字的榜样。“

名字对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很难清晰回答的问题,人们有很多仅仅停留在基于“传统智慧”的猜想上。中国人起名字讲究风水学,比如“五格剖象”。

但是,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却不这么考虑,他用一系列研究数据表明:名字对一个人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

列维特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黑人姓名的论文,为了找到答案,他进行了一系列“将文化进行量化”的研究。列维特想回答一个问题:名字真的很重要吗?

这里不叙述列维特的研究过程,看一下他的研究结果:

1、姓名研究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这些父母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在用名字传达自己对孩子未来成就的期待。名字本身并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但那些花费心思给孩子取名字的父母会让自己心安。

2、孩子的名字和他父母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20世纪90年代,中产白人最常用的女孩名是Sarah,而低收入阶层白人最常用的女孩名字是Ashley。

3、引导名字潮流的,并不是那些名人们,而是就住在离你家不远,可能刚买了辆新车或新房子的人,很多父母都喜欢那些听起来比较“像成功人士”的名字。当那些比较“高端”的名字开始大众化的时候,那些“高端”父母们便开始转向其他的名字,最后,那些当初比较“高端”的名字会变得越来越俗气。

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2006年9月,网上有一篇《中国十大最俗名字》倍受关注,这“十大俗名”是“博客中国”的副总裁卢亮利用自己研发的小程序,由统计网民在“博客中国”注册时填写的“真实姓名””而得出的结果。这十大俗名分别是:刘波、李刚、李海、张勇、王军、王勇、张伟、刘伟、王伟和李伟。但在二十几年前,这些名字都应该属于“高端”之列。

“反方向游”法则1:不能中庸,一定要与众不同

旧规则:中庸之道

新规则:一定要与众不同

2006年3月4日,在第一财经“头脑风暴”的化妆间,我第一次见到李彦宏。本期话题是“搜索战国”,请了几个搜索界的名人:百度CEO李彦宏、雅虎中国CTO吴炯、中搜总裁陈沛等,我的角色是做特约评论员。

李彦宏当时穿一皮甲克,紫色衬衣,没有打领带。我特别留意下这一细节,是因为电视台特意嘱咐要着正装、打领带,其他几位嘉宾,包括另两位非常评论员——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贝恩咨询CEO黄晶生都遵循了这一游戏规则,不知是特意还是随意,李彦宏保持了这种与众不同的硅谷作风。李彦宏告诉我,“百度就是要保持一种硅谷精神。”

说起李彦宏的与众不同,就不能不谈一下硅谷,李彦宏的办公室就挂有一幅硅谷地图,据说伴随他搬了好几次家。这就是硅谷:依偎在圣克鲁兹山(Stanta Cruz)下的一条长30英里、宽10英里的狭长地带。

硅谷就是创业精神的精髓所在。这里的信条非常简单:如果不新,就不酷,如果不酷,就不值得做。如果你没有股份,你就完了。如果一份工作你做了2年多,你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如果你从未经理过一次首次公开募股,那你就像一个处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百度”一词的出处,也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经营理念。李彦宏的与众不同理念是,“我在研究我有什么个性的东西,是我能做而别人不能做的”。

李彦宏创立百度时,曾定下了两条规矩:一是不准吸烟;二是不准带宠物。其他则百无禁忌。硅谷精神鼓励创新,更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事实上,拥有自下而上的创新更具杀伤力,这是民主的力量。我问过李彦宏,百度的产品创新有多少是自上而下压下去的,李彦宏表示有20%,也就是说,百度80%的创新是自下而上的。

李想是另一种强调与众不同的类型。李想是泡泡网CEO,80后人,1981年生人,高中文凭,1999年创业,2005年营业收入近2000万,利润在1000万左右,据李想透露,2006年泡泡网营业收入可突破3200万。李想是那种话不太多的人,却非常强调与众不同、执行力等。

“什么让你与众不同?”这是IBM2006年的广告词,不管它效果如何,它至少打动李想。而我跟李想的采访,基本围绕这“与众不同”这个话题展开,在这方面,李想表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李想把把与众不同分成了两类:1、做与众不同的事情;2、与众不同的做事情。在他看来:

“做与众不同的事情,表现最好的就是苹果的乔布斯,他为电脑创造了图形界面,并因此而成功,他最大的挑战就是去实现未曾有过的事物。国内的代表则是江南春的分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广告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国内没有过,国外也没有过。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属于天才的行为(当然,也离不开努力,比如江南春每天14小时的工作)。与众不同的做事情,表现最好的就是比尔·盖茨,无论是DOS还是图形的WINDOWS,甚至是OFFICE、XBOX游戏机、MSN等,比尔·盖茨用与众不同的过程实现了遥遥领先的结果。”

李想据此得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定律:我们不是天才,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与众不同的做事情。李想与众不同做事的方式是比别人多付5%的努力。在他看来,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比别人多200%的回报。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泡泡网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平常网站一般都是一周有五天保持更新,李想则要求自己的新网站一周有六天保持更新,以求与众不同。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找到“与众不同”的真谛。2006年10月份,很多人都看到两则最“与众不同”的求职广告,一则是美国的,一则是北京的。

第一则:耶鲁学生求职信笑翻华尔街。

23岁的耶鲁大学学生阿列克谢·韦恩纳向一家大银行自荐求职时附上了一段自我介绍的录像短片,又打网球又跳舞,号称是“执行总裁和职业运动员”双料人才。韦恩纳将长达6分钟的录像标题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韦恩纳在其中模拟招聘现场,对着镜头向招聘者微笑着点头,并极力赞扬和介绍自己。在自我赞美的同时,韦恩纳还特别穿插了一些展示自己运动和力量之美的镜头。比如在健身房里,他一会儿一手举起一只重达63公斤的哑铃,一会儿又举起182公斤重的杠铃。在显示了自己的无穷臂力后,他还在山坡上跳了一个转体180度的高难度动作。短片里还展示了韦恩纳的网球英姿及他在换装后和性感长发美女大跳社交舞的场面。最后,短片以空手道劈砖而告结束。

在最热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阿列克谢·韦恩纳的求职信曾被冠以“史上最差的求职信”被数万人观看。

第二则:光华毕业生摆摊当陪聊。

今年刚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毕业的男生高健,在北大三角地摆出招牌招揽“陪聊”生意。高健称,因为一些用人单位不守信用,自己毕业近半年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才想出这一招数。高健的“陪聊”事实上是指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如就业、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此前,高健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布了一个题为“光华陪聊男,讲述就业难”的帖子。

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就业话题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话题,在“世界是平的”的今天,对于个人来讲,“我是不平的”,要想在就业中胜出,就必须让自己与众不同起来。虽然他们够与众不同,但是,他们体现的并非真正的“与众不同”。

韦恩纳、高健的做法却是是对“与众不同”的严重误读,真正的与众不同是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与众不同。换而言之,“超级女声”式的与众不同是娱乐化的,跟职业无关,而“绝对挑战”式的与众不同是专业化的,是职场中真正的与众不同。

要想展示“与众不同”,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差异化所在,真正让自己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而非单纯的噱头。

案例:姚明如何“反方向游”

旧规则:个人品牌最需要做秀

新规则:“与众不同”才是王道

2米29的姚明正成为个人品牌的巨无霸。

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姚明位居第一,年收入达到1.7亿人民币,姚明连续三年位居第一。在四项排名指标中,姚明三项位居第一,仅有一项指标位于李宇春之后,收入排名、电视曝光排名、报纸报道排名都是第一,只在网络搜索排名上位居第二。

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06中国个人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姚明以11331万元的个人品牌价值排在总榜第一位,这个榜单主要以媒体版面价值作为主要考核要素,并辅以品牌系数、代言指数、公益指数等专业工具进行数值修正得出来的。

用“Google趋势”对姚明与奥尼尔进行对比,会发现在国外,姚明的人气曲线跟奥尼尔有得一拼,并在2003年初、2004年初达到一定的峰值。

>> 姚明、奥尼尔搜索人气对比( ●姚明 ●奥尼尔

姚明是如何炼成的?

事实上,姚明的个人品牌修炼充满了挫折和挑战。

2002年6月,姚明成为NBA状元秀后,加入到休斯顿火箭队。当初,姚明很困惑,姚明说:“从中国社会转到美国,好像重生了一样。”

2002年10月31日,姚明的第一次亮相是客场对垒印第安纳步行者。姚明出场11分钟,0分2个篮板3次犯规2次失误。姚明的翻译科林·潘描述当时的情景,“人们可能只是一位他是个蠢大个,因为他的初次比赛表现并不完美。”姚明从第二节起就一直在场下坐着,电视上这么报道,“三亿多中国的电视观众都很失望,因为姚明上场的机会并不多”。

在这场比赛中,姚明一分未得,全世界都认为他是个失败者。在比赛中,姚明明显缺乏进攻性,体育评论员批评道,“2米26的个子,应该冲到篮下”。体育记者迪福特也批评说,“还等什么呀?一定要扣篮啊,他很被动,人们说他徒有虚名。”最糟糕的是,当姚明晃人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步行者队所有的人都笑翻了。在电视节目《Inside The NBA》中,由于其开季的不佳表现,前NBA超级巨星、一向笑言无忌的TNT评论员查尔斯·巴克利宣称:如果姚明单场得分超过19,他宁愿亲吻同事史密斯的臀部。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姚明说:“看到球队打得不太好,打输了——”。这时,翻译的手机响了,翻译挂了电话说了声“对不起”。姚明开了句语义双关的玩笑,“我们都是新手”。这引发了大家善意的笑声。姚明也开始以幽默的形象示人。

2002年11月18日,姚明的第二次亮相是与湖人队的比赛。人们以为又能看到姚明出丑了。当时,大鲨鱼奥尼尔因为有伤上不了场,但人们还是不看好姚明。还记得巴克利的那个赌注吗——姚明超过19分,他就会亲驴子的屁股,他们甚至称其为“炒面”。

直到姚明接连9个得分后,电视评论员才说,姚明与湖人队的比赛表现不错。这次对阵湖人,姚明9投9中得到20分。2002年11月28日对阵小牛队,获得NBA职业生涯单场最高分30分。

洛杉矶一战后,姚明才终于迈出了一大步,姚明的粉丝突然多了很多,他们编了一首歌,“姚明,姚明——”。连吹牛老爹都说:“姚明前途无量,我喜欢他打球的方式。他敢于硬碰硬,打得还很聪明”。姚明对篮球的态度也成为流行,姚明说,“我把篮球当作一种兴趣,而非一种职业。”在后来的一场比赛中,一个球迷甚至打出横幅:“姚明是我爹(Yao Ming is My Daddy)”。

2003年1月18日,首次“姚鲨大战”上演。在赛前,奥尼尔发布挑衅性语言,“你越害怕,我就越高大,我越高大,我就越强壮,我越强壮,我就天下无敌了。”面对这种挑衅语言,姚明回报以外交辞令:“他对平等是非常积极的,在球场有一些就是不平等,他比我重50磅,那就是50磅。”

这一役,姚明全场取下10分10个篮板,并开场连续3次封盖奥尼尔成功。虽然奥尼尔最终取得31分,但加时赛姚明的一记扣篮宣判了湖人的死刑。姚明知名度大增。

姚明这一品牌也开始变得“立体”起来,姚明以他的谦和、幽默、积极健康的魅力引起轰动,甚至很多美国学校因为姚明而增设介绍中国文化的课程。对NBA而言,他们需要姚明这种新形象,因为NBA球星绝对多数都是黑人,这会使得NBA的形象变得单调、乏味起来。

除了NBA和“姚之队”,姚明也凭借自己的专业化努力使自己与众不同起来,可以说,他在球场内外所有的成功,最终都取决于他在球场上的表现。有一组数据可以体现姚明的变化,在2002年姚明离开CBA联赛的时候,他的体重只有120公斤,卧推重量最大值只有110公斤,脂肪含量在10%左右。经过三个NBA赛季之后,他的体重已经稳定在140到145公斤之间,脂肪含量下降到6%,卧推重量最大值增强到150公斤,成为整个中国男篮力量最好的球员。

最关键的是,姚明的个人品牌打造,即不是像国内球星那样缺乏个性,又不是像NBA球星那样靠个性胜出,姚明的品牌武器是:良好的口碑。比如他的言行谈吐,在场上顽强拼搏,场下待人有礼,偶尔的幽默不失思想火花,热心公益活动,将为国征战视为最大荣誉……

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这样描述姚明的个人品牌:他就像是中国的亲善大使。在中国打篮球,我们比NBA更注重团队协作,NBA更强调个人表现,所以姚明融合了东西方的优点。

为了维持姚明品牌的口碑,姚明和他的代理人正在控制商业合作伙伴的数量。目前,姚明已经与多家跨国公司签有合约,比如索伦特、百事、耐克、联通CDMA和苹果电脑等,“姚之队”曾透露,包括网站、软饮料、电讯、高科技、金融、保险许多方面的企业与他们也都有接触。在“姚之队”看来,的确有很多企业在打姚明的主意,这里面有三类企业:

1、考虑比较成熟的;

2、没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

3、抱着投机心理以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的。

为选到合适的第一类企业,“姚之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剔除工作,比如,姚明就拒绝了丰电公司1.6亿元的广告合同。

姚明是个人品牌的另一个极限案例,姚明之所以能成为个人品牌的冠军,也反映了一个理念:对于个人品牌塑造而言,真正的王道是“与众不同”。

“反方向游”法则2:个人定位之道

旧规则:公司首先要解决定位难题

新规则:个人也要解决定位难题

《三联生活周刊》的最后一页是一个叫“个人问题”的栏目。

有个叫梓敏的人在上面详细描述了一场“考公务员”的职场战争。自2006年10月14日网上登出第一条“2007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开始”的消息后,成千上万的人开始瞄向那1万多公务员职位。为了能让自己脱颖而出,梓敏参加了公务员报考的讲座,开始了辛苦的网上报名,随后是选购参考书,就连学校的照相馆都推出了40元的毕业生优惠套餐,提供服装、化妆、照相等服务。竞争以极其惨烈的状况进行着。

在结尾,梓敏写到:公务员考试这场“持久战”远没有结束,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今天,类似的故事曾出不穷地发生着,梓敏们努力地让自己与众不同起来,却仍然逃脱同质化陷阱。

“定位”(Positioning)是企业家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战略术语。30多年前,美国两位营销学者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应《广告时代》杂志约稿,撰写了一系列有关营销和广告新思维的文章,总标题就是“定位的时代”。

简而言之,定位的核心是: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如何独树一帜。

虽然30年过去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惟一保持不变的是,人们的大脑备受骚扰,30年前是如此,30年后情况更严重。看看我们所处的商业世界吧!普通超级市场里的货架上充斥着4万种品牌产品,购车者则会常常在摆放着20多家汽车厂商产品的售车展厅里漫步。

近年来,杰克·特劳特发出警告: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挑战性,这才是一家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在特劳特看来,有两种组织正在面临“死亡区”的威胁。一类组织仍旧没有领会和掌握“与众不同”实质,仍在借助“更高质量”、“优良价值”在市场上应战;另一类组织意识到了与众不同的必要性,但是,经过一阵激励后,他们就会承认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选择了放弃。

这样的误区对个人而言,同样存在。对于个人定位而言,要想独树一帜,你需要付出比往常数十倍的努力。

《三联生活周刊》的这个案例可以作为这种困境的体现。

什么是个人定位之道?

在彼得·蒙托亚、蒂姆·梵德荷看来,个人定位是指在目标对象头脑中标出属于你的一片空间,目标对象每天会接受许多信息,如各种各样的人,它们会被归入不同的大脑文件包,命名为“回收站”或“可信赖的员工”等。

他们进一步给出建议,个人品牌的目的是告诉远景顾客他们应该如何看待你。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信息不能繁杂易混。一定要在10秒钟内说情故事,上钩以后你才可以再深入下去。围绕个人定位的三个核心,让个人品牌简单明了。

√ 你是谁

√ 你做什么

√ 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或者你如何为目标市场创造价值

比如,风险投资业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是“电梯间时间”,就是当一个创业者在电梯里碰到风险投资人,他需要在短短几分钟里把自己的商业创意说清楚,如果做不到,这肯定是个失败的定位。因此,很多创业者都清楚,风险投资不希望看到厚厚的计划书,最好有一页纸的介绍,或者是一个10多页的幻灯片,能很简单地把你的项目说清楚。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比尔·盖茨的,据一些微软高管透露,比尔·盖茨有一次来访中国前,不少中国高管都准备了厚厚的决策建议,比尔·盖茨却说表示,他只想看到三件最重要的事情,等到和比尔·盖茨见面的那一天,盖茨却说:好吧,我只想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比尔·盖茨用这种方式找到下属真正与众不同的所在。

因此,从某个层面上讲,个人定位就是做减法,不断做减法,直剩下最核心的所在。因此,知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博恩·崔西(Brian Tracy)总是在强调一个核心原则,那就是“找出核心目标”:你必须有主要的明确目标,也就是自己一心一意想达成的单一目标。只要能确定目标为方向,你就拥有更多成功之钥。

要想清晰自己的个人定位,也要坦诚面对自己的现实,博恩·崔西列出了一个自检表来认清自己:

√ 清点自己拥有的技巧和能力,并了解自己目前的优缺点。

√ 尝试一些“从零开始”的思考,问问自己:“在我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我那时知道有些事情是今天这样的结果,我就不会开始去做?”答案若是肯定的,那么就该想想,现在如何迅速停止这些事情。

√ 找出哪些环境已经改变,并想想你该做何种相关的改变。

√ 找出事业生涯中5—7个最关键的成果领域,并且评估自己目前在各个领域的表现。

案例:“减法高手”章子怡

旧规则:品牌就是暴光率

新规则:要学会“反方向游”

从0到中国第一明星,章子怡花费了8年的时间。

中国企业中国际化做的最好的是谁?是联想。明星中国际化做的最好的是谁?应该是章子怡。在不少地方,章子怡的国际化品牌的做法甚至可以为联想、TCL等借鉴。

章子怡和巩俐是明星个人品牌的两个范例,2006年下半年,他们都演起了皇后,一个是《夜宴》中的皇后,一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皇后。相对而言,巩俐的品牌是1.0的,她的国际化名声更多是依赖运气,是先行者的优势。章子怡则是2.0的,她的国际化名声更多靠的是经营,靠得是一种突破,章子怡曾经说过一句狠话,“不长脑子的人离成功更远。”

章子怡和巩俐对比,可以从身价上看出差别,根据“中国十大最值钱的女星”中的数字可以做一个对比:

章子怡:市场价格/年: 1.2亿人民币 广告指数: 9.8 片酬指数: 9.5 活动指数: 9.3

巩俐:市场价格/年: 9000万人民币 广告指数: 9.5 片酬指数: 8.9 活动指数: 9.1

如果这些数字有点官方说法,那么通过Google趋势和百度指数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民间指数,对比结果显示,章子怡仍高出巩俐一头,2006年第四季度,章子怡的用户关注度是1402,媒体关注度是196,而巩俐的用户关注度是1023,媒体关注度是98。

>> 章子怡和巩俐的搜索人气对比( ●章子怡 ●巩俐

自从1998年《我的父亲母亲》以来,短短8年时间,章子怡的个人品牌可谓是快速飙升,几乎是一飞冲天,章子怡到底有什么个人秘籍?

在一些专业娱乐媒体,比如“娱乐报道”,曾把章子怡的成功之路总结为四大秘籍,分别是:眼神、裸肩、武打、眼泪。但是,如果仅从这几方面来看,章子怡跟一般娱乐明星的差异化并不明显。

仔细研究章子怡的成长历史,会发现,章子怡很擅长自我经营,比如,她擅长做“减法”,而不是一位地做“加法”。

早期,出演《我的父亲母亲》之后,章子怡也曾很迷茫。是和其他明星一样,趁着年轻和上升的名气,多接拍一些电视剧和广告,多挣一些钱?还是“以少胜多”,冒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坚持上大银幕?

她差点签约张纪中的一部电视剧:央视版《笑傲江湖》。但是,最后她又改变了主意,据说,张艺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减法”策略虽然流失了部分国内观众基础,却保证了品味和身价。据《南方人物周刊》的资料,接拍《我的父亲母亲》时,她的片酬为15万元;等《卧虎藏龙》剧组找上门时,章的身价已经翻了一番,达到30万元;在成龙的《尖峰时刻2》中,一个大反派的角色为她带来了高达100万美元的片酬!

2001年,张艺谋导演《英雄》,众星云集。章子怡明知自己就算出演也不过是片“绿叶”,章子怡还是以学习的姿态出演了如月这个角色。这部影片给李连杰的钱包装入了2600万元人民币,给梁朝伟和张曼玉各约1500万元人民币,而给章子怡的却只有别人的1%,10-160万元人民币。

在进军好莱坞的过程中,章子怡甚至降低片酬以求知名度。她在好莱坞的打拼被香港导演王晶贬低为“廉价女工”,据说,在好莱坞大概分5级,章子怡绝对属于最低档次的那一级。但是,通过低片酬,章子怡却引发了西方媒体的赞誉和热炒。

章子怡也很擅长进攻,并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进攻。一个广泛流传的著名的段子是:第一次因《我的父亲母亲》参加柏林影展,张艺谋在名单宣布前特地叮嘱她,“等会宣布得奖,不许跟我上台。”结果一宣布得奖,她便笑咪咪地站起来,跟到台上,和张一起举银熊,于是全世界都看到穿肚兜的她。

章子怡进攻的另一策略是抢占海外媒体的封面,甚至不惜以来性感武器。章子怡入围《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名人排行榜,后来又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美丽人士,随后又登上《新闻周刊》封面。2005年3月,美国《名利场》将章子怡和另外9位明艳照人的美国当红女星一同放在封面上。2005年11月,美国《君子》杂志与其他10个国家及地区的《君子》海外版的联合调查,选出“地球上最性感的女性”,章子怡荣登全球性感女性排行榜榜首。

章子怡也正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国际性的明星,据说,大多时间是住在国外,拍片才回国。

章子怡另一种进攻策略是与名导、名演员合作。观察章子怡的人气指数图,会发现,章子怡的品牌曲线是持续性的,而且每年多会创造几个小高峰。从下图可以看出,2004年2月左右,章子怡达到人气顶峰,当时是《十面埋伏》、《2046》之后,《艺伎回忆录》之前,同时,章子怡的个人网站也开张了——章子怡很重视网络营销哦。

从籍籍无名到华人女星“一姐”,章子怡只花费了8年时间。但是,在快速成长之后,章子怡也面临品牌瓶颈,那就是“量”上已经够高,需要“质”的突破。

章子怡是个人品牌的一个极端案例,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像章子怡一样成为品牌“一姐”。但是,章子怡的经验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那就是在树立个人品牌上,最关键的并不是简单的进攻,最难的反倒是放弃。因此,说“个人品牌就是放弃”并不为过。

“反方向游”法则3:新专业主义

旧规则:万金油者生存

新规则:个人要成为专家

“专家是指那种知道123种恋爱方法,却根本不认识任何女人的人,事实上,读者一般对它们态度冷淡。”

专家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词汇,在《华尔街日报》的内部编辑手册里,他们对专家是如此定义的。

心理学学者约翰·埃利奥特甚至提出,要当心专家。我们的世界几乎成了一个“专家”的世界。打开电视,节目里充斥着那些所谓专家的夸夸其谈——电影专家从没有拍摄过一部电影;研究名人的专家只是妄想成为名人的人;研究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专家甚至不知道棒球手投球的时速会达到95英里。因此,对个人来说,真正的专家就是你自己。出了自己,那些在你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渴望了解你的人也可以给你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我曾经和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聊起过这个话题,有一次,袁岳问我:你说什么是专家?我说:提供解决方案(solution),袁岳说:不对,应该是approach(角度),就是一种逻辑,或者是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逻辑。他打了个比方,诸葛亮给刘备做专业咨询时,往往会给出上、中、下三种策略,然后让刘备去做决策。诸葛亮的做法就是approach,而不是solution。这个思路同样可以用在专家身上。

但在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眼里,专家态度是一种必备技能。专家要控制感情,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专家是以专业为前提的,大前研一甚至呼吁:专业是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在他看来,专家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家无处不在,他们根据问题、情况和优先顺序,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和传统的理解不一样,在《专业主义》一书中,大前研一把专业的基础定义为“对顾客的誓言”,因为专家的词源本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因此,对于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区分出哪些人是专业的,哪些人只是徒有虚名,这就是“顾客至上”。美国有很多电视剧就是讲一帮专业团队的故事,比如《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专业”的真正意义。大前研一比较关注的是《急诊室的故事》中的出现的一个词汇“Oath”(誓言)。这个誓言在医学界被称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在医神阿波罗以及埃斯克雷彼斯等诸神面前宣读的誓言。在医学院中,立志称为医生的学生要依照这一誓言宣誓。在中国的电视剧《龙虎人生》中,主演王志文就朗诵了一段这个“希波克拉底誓言”。

大前研一提醒到,这个“希波克拉底誓言”不仅对医生有意义,对于思考职业化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把医生作为“职业”,把患者作为“顾客”来考虑,这种誓言可以应用于所有行业,现在,来看一下这九条誓言:

1、请允许我行医,我要终生奉行人道主义。

2、向恩师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

3、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

4、以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为第一位。

5、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

6、保持医学界的名誉与宝贵的传统。

7、把同事视为兄弟;不因患者的人种、宗教、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8、从受孕之始,即把人的生命作为至高无上之物来尊重。

9、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

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大长今是一位专业的厨师和医官,但在谈及专业这一话题时,大长今强调最多的不识所谓的技巧和技术,而是两个词汇:诚意和汗水。

你够专业吗?这句来自大前研一的疑问,将会拷问所有在数字时代生存的职业人士。大前研一给出了几个必备的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构思能力——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讨论的能力——讨论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与素质;适应矛盾的能力——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

专业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专注。约翰·埃利奥特曾用心理学上的案例来研究专注力。比如,在商业上,病痛甚至有助于经理人集中注意力: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谈判即将进行的那个早晨,一位谈判者醒来时突然犯了急性胃炎,重新安排谈判日程可能会使交易告吹,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头晕恶心地勉强参加了谈判。由于病痛的折磨,他一心只想早点结束谈判,回到家中,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于是,他省略了惯用的小技巧和在细节上的迂回战术,只关注谈判的核心要点,按部就班地逐一解决,并最终达成了交易。这可能是个特殊情况,但是,埃利奥特认为,专心致志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你无须为了集中注意力而故意生病或受伤,你只需要找到自己工作的核心——最简单、最引人注目,也是最难解决,同事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那一个。

百度CEO李彦宏极其强调专注。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的表现是有史以来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最好记录,令人惊讶。随后,百度出版了自己的内部刊物上市纪念版《简单》,在创刊号的第一页,李彦宏强调最多的是“专注”这个词汇。他写到: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潜心专注于既定的目标,知我长,知我短,修身养性,不断完善。作为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百度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但最终决定公司成败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业绩,是我们专注于中文搜索的决心和执行力。

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那些成功的个人品牌,也善于营造自己在某些领域上的专业与专注:

章子怡——专注于电影及国际化的明星第一人。

姚明——定位为中国代言人的NBA第一人。

李宇春——网络时代的音乐明星第一人。

潘石屹——中国最酷的CEO。

李彦宏——中国最具硅谷精神的CEO。

马云——中国最能打破常规的CEO。

戴志康——专业于社区媒体的“80后”CEO。

“反方向游”法则4:成功80%靠沟通,20%靠专业

旧规则:沉默是金

新规则:沟通是金

“成功80%靠沟通,20%靠专业”是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经验之谈。

2006年,斯皮尔伯格和张艺谋进行了一番“世纪对话”,两个人探讨起成功的秘密。

斯皮尔伯格:成功80%在于沟通,20%在于专业知识。是这样的,就好象你手上拿着一个投影仪,希望把焦距调得更准,更清楚。他们有一个想法,眼睛里看出一个东西,有的时候从剧本、从一个故事、一本小说当中,即使你不是这个写剧本的人,不是写故事的人,但是你一旦做了导演,你就成为诠释这个故事的人。我脑海当中想到的影像,摄影师必须都能够看到我脑海里想什么,让所有人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在看什么,你想拍出来是什么,那大概是80%的事情。但是这些是技术,你只要找一个最好的剧组、最好的摄影师,只要找到很好的人,这些都将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把你的集体也组织很好,对我来说80%是沟通,20%是技术。

张艺谋:完全是一样的。我以前是很不爱说话的人,性格很内向,就是当了导演以后,现在就成话匣子了,成了一个罗嗦的人。真的是这样,你每天都要说,有时候你一天下来,你直想回来抽自己的嘴巴,你就觉得我怎么说了那么多的话,跟各个部门说。你要把你心中对这个电影的想法,传达给你的团队,要让所有人都理解。这一点我很同意他。当你找到非常优秀的人才,这些都不难。再加上现在技术很发达。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他们理解,并且他们把这个理解又变成他们在专业上的发挥,来帮助你完成这个想法,所以沟通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跟演员的沟通,他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电影中的人,他要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个沟通太重要了。这个沟通只要存在障碍,一定演不好。

两个人还谈了不少如何跟客户——也就是电影观众如何沟通,相比而言,张艺谋在这方面弱不少,比如,斯皮尔伯格的观众喜好调查能做到20%的误差。

这种“沟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公司内部的沟通;一是和客户的沟通。不管是擅长“沟通”,还是不擅长“沟通”的人,两人对“沟通”的感悟都值得收藏:

很多跨国公司CEO、经理人都强调“沟通”,但是,这话从斯皮尔伯格嘴里说出,对人的震撼性更为突出,更震撼的是张艺谋也“完全同意”,也让我们对这两大导演的管理能力重新审视一番。两人没有把成功放在专业上,而是放在沟通上。

“沟通”正在称为个人品牌的新难题。很多个人危机事件都是因沟通不善引起。

虽然沟通如此重要,但是,公司里存在的不少陋习严重影响着有效沟通。任何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不外乎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及各部门之间的交互。美国《销售与市场》的研究现实,以下几种沟通方式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

1、你必须在特定时间及特定地点才能够获得信息。

2、你必须有足够高的职位才能获得信息。

3、你必须得到组织内部的“小组织”的信任,否则其所掌握的信息会对你屏蔽。

在数字时代,“沟通”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成功80%靠沟通,20%靠专业”不是预言,而是新的游戏规则,这是因为互联网、全球化打破了传统的很多障碍,世界变成平的,“沟通”正在成为巨大挑战。相反,在工业时代,游戏规则是“成功20%靠沟通,80%靠专业”,相信,这一认知误区仍会继续误导很多人,危机很多企业。

在惠普,沟通也是一门必修课,对惠普的管理者而言,“管人”比“管事”更重要。在惠普经理人看来,一个好的管理者,他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他必须善于倾听。比如,开会是沟通的重要手段,一个合格的经理人还必须学会开会,而且要鼓励畅所欲言,会议也不能以保留意见为结局。

对个人而言,向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学习沟通,并非学习其沟通的技巧,而是一种强调沟通的态度。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那句老话不会过时:态度决定一切。

“反方向游”法则4:个人营销力

旧规则:硬性推销

新规则:有价值地表达

擅长个人营销的潘石屹是一个喜欢写信的人。

1999年8月,潘石屹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写了一封信,题目叫做《现代城的四名销售副总监被高薪挖跑了》。当时,SOHO现代城的23名销售员被竞争对手用20万的高薪一夜挖走。后来,几家京城有影响力的媒体都以半个版广告的形式刊登了这封信。这封信不仅降低了挖人风波,也使现代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北京最知名的楼盘。

2000年2月,潘石屹再次遇到危机,这次是给任志强写信,题目是《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二道贩子”给“菜农”的回信》。当时,潘石屹邀请华远总经理任志强参观了SOHO现代城的样板间。任志强回去后,写了封长信,题为《朋友之间的交流——潘总请我看现代城样板间》。任志强全方面批判了现代城,其结论是:长安街旁边不应该有这种东西,最好马上炸掉!在潘石屹的回信中,信中除了就任志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答复外,大谈创新问题,也被媒体广泛转载,引发关注。

2007年2月,潘石屹在自己博客发表了一封信,题目是《写给上海证券报及时寒冰先生》,以应对一场个人声誉危机。此前,《上海证券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潘石屹竟然如此的忽悠房价》,引发广泛关注,潘石屹继续采取写信的方式进行反驳。

让人感觉意外的是,擅长个人营销的潘石屹采取的营销方式却是“写信”。在数年之前,潘石屹的SOHO现代城立项之前,遇到一个问题:北京市规划局不批。后来潘石屹每天去到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毛越门口站着,进行公关。经历过一系列的失败后,潘石屹选择了写信的方式,潘石屹给毛局长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潘石屹后来回忆说,“结果毛局长看完了这个信以后,放了我一马,就有了今天的SOHO。”

对个人而言你,如何提高个人营销力?

潘石屹的经验是“有价值地表达”。潘石屹认为:

“最主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价值。这样一个媒体的时代,如果是一个没有价值的观点,或者是一个垃圾观点,你通过媒体传播的话,媒体也不愿意报道,你通过公关公司的话,就是公关公司的员工累死,你的观点可能也推广不出去。所以第一位的是你有没有一个有价值的、能够惟别人带来影响的观点。第二位才是手段,你是直接通过媒体还是通过公关公司。”

在很多营销教科书上,由很多提高营销力的工具。但是对个人品牌的营销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创意,不是噱头,而是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只要是有价值,即便是通过最原始的方法,也能产生极大的效果。

“反方向游”法则6:拥抱失败

旧规则:拥抱安全

新规则:拥抱失败

在建立个人品牌过程中,或者说“反方向游”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失败了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事实上,重大的突破有赖于失败,那些优秀的经理人更善于拥抱失败。

麦当劳创始人的失败:上个世纪60年代,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曾试过将两片面包夹上烤过的菠萝推销给芝加哥人,顾客并不买帐。后来,有的麦当劳就做了改良,为那些周五不吃牛肉汉堡包的人送上了新产品,这就是麦香鱼汉堡。

乔布斯的失败:上个世纪80年代,苹果推出第一款具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Lisa,Lisa因反应迟缓、价格昂贵而销售不佳。但是,苹果却把这种经验用在了畅销的iMac和iPod上。

王石的失败:1991年,万科在上海开发西郊别墅,88套别墅在建造前就销售一空。建造完成后,却意外发现汽车开不进停车库。原因是设计道路的转弯半径不够,设计师是骑自行车的,没有开汽车的经验。这一失败经历使王石在以后的设计中更强调“以人为本”。

那些成功的个人品牌也更善于拥抱失败,事实上,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应对失败的态度。约翰·埃利奥特曾经率领学生分析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失误,以及他对失误的反应。结果非常出人意料:

1、乔丹的失误是如此之多。而乔丹巧妙地处理了失误,以至于他的球迷从未关注过他的失误。与此相反,一般人参加比赛时,他们却只注意到自己糟糕的表现,或是比赛最困难的方面。

2、乔丹从来不把自己的失误看成是什么大问题。他会若无其事地继续比赛,失误之后,他会迫不及待地再次抢到球,他会吐舌头,向别人眨眼睛示意,极力向篮筐移动,就好像自己刚才的表现精彩无比,乔丹看上去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这让我们想起姚明的故事,在刚加入NBA时,姚明简直是在失败的岁月中度过的。2002年10月31日,姚明的第一次亮相是客场对垒印第安纳步行者。姚明出场11分钟,0分2个篮板3次犯规2次失误。但是,在其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姚明没有表现出那种失败的挫折感,他甚至开起了玩笑,并因此在美国树立起幽默的名声。

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专门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明IT业对失败的态度:△V×△P≥2。这是量子力学中的侧不准原理,在IT企业中把“测不准原理”的两个变量代换为企业目标的准确度和风险度,这就导致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一种是谨慎型的,把风险控制在最小。另一种是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即使风险再大,也不能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微软的方式是后者,不欢迎“不做事、少犯错”的人,而是希望大家去开掘难度大、风险大但又可能给公司、用户带来巨大利益的项目。

在个人品牌上,拥有了拥抱失败的态度并不能保证你就能抓住失败。事实上,为了抓住成功,避开失败,各种组织、公司都在寻求解决方案。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70%法则正被不少企业谈及。海军陆战队用70%法则来应对因为面临的信息太多而在决策尚优柔寡断的局面。70%原则是,如果你有70%的信息、进行了70%的分析、感到70%的信心,那么就开始行动。原因很简单:只要迅速实施,一个并非完美的行动也有可能成功。

“反方向游”法则7:打造个人的 MOT

旧规则:形象万岁

新规则:MOT万岁

MOT是什么?

对个人而言,有必要搞这么专业的词汇吗?

MOT并不深奥,它甚至蕴含着个人品牌真正的真相,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了解了它,关于个人品牌的很多疑点都会迎刃而解。

MOT就是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MOT是一个关键指标,是对客户导向的具体衡量,因为对客户而言,他只会记住那些关键时刻MOT。在数字时代,客户跟品牌的MOT会有很多,假如MOT都为正面,品牌就会很增值。

在北欧航空公司(SAS)前任CEO詹·卡尔森所写的《关键时刻MOT》一书中,他这样描述:去年一年中,北欧航空公司总共运载1000万名乘客,平均每人接触5名员工,每次15秒钟。也就是说,这1000万名乘客每人每年都对北欧航空公司“产生”5次印象,全年总计5000万次。这5000万次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公司未来的成败。

让我们先看看招商银行这个案例,招商银行一直是创新的典范,也是一家最受尊敬企业,有着极其清晰的品牌形象。如果问一个顾客:对招商银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没错,很多人都会回答是糖果。这是因为,在招商银行的柜台上,会放一小盒糖,供客户在等待时享用。这一颗糖就是招商银行的MOT,从某个层面上讲,招商银行的亲民形象靠得就是这一颗糖。

那些成功的公司品牌,都善于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最能发挥杠杆效应的MOT,比如:

■ 福特汽车的黑色T型车

■ 沃尔玛的“天天平价”

■ 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

■ 摩托罗拉V3手机

■ 宝马的“007”座驾

对个人品牌建立而言,MOT至关重要,很多人在乎自己的形象,却不在乎自己的MOT——也就是自己的关键时刻。那些知名的个人品牌都很在乎打造自己的MOT,当然,很多个人危机事件也源于MOT,比如:

■ 陈凯歌的危机源于一个“馒头”

■ 黄健翔的危机来源于一次主持失误

■ 范冰冰的危机来源于一次踢人事件

■ EMC前CEO陆纯初的危机则源于一次跟秘书的争吵

■ 百度CEO李彦宏的危机则源于离职员工的一篇博客

MOT威力如此之大,也跟人的心理有关,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这种注意力的基本单位就是MOT,因此,从表面上看,大家都在争夺注意力,但是,真正的高手却是在争夺MOT。

MOT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对个人而言,很多人不太重视MOT建设,不少独立的专业人士因为省钱或投入较少,而使自己搞得营销活动看起来很不上档次。事实上,人们对你的认知,往往被你使用的宣传材料的质地和质量而改变,你的个人材料、网站、名片等,如果使用便宜、劣质的印刷会显得非常不专业。而真正的专业人士总是选择品质一流的宣传才留,因为这是品质的象征。

美国形象设计师罗伯特·庞德说: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在形象设计师眼里,建设良好的个人品牌首先建设良好的MOT。

领带是一个重要的MOT。在形象设计师则英格丽·张看来,这几种领带会带来不好的MOT:印有明星、美女、动物图案;图案大而俗;非真丝的合成纺织品、毛料、布料等粗劣的纺织材料所制成的领带;紫色、土黄色等奇怪的颜色。

皮鞋也是一个重要的MOT,因此,先扔掉你所有的破皮鞋。鞋的质量至关重要,保持皮鞋发亮、不皱。

手表、腰带等佩饰物也很关键。专业人士建议,不要佩戴领带夹、领徽等多余饰品。选用金属表,优质真皮或金属表链。投资买一支优质的高贵品牌的金属墨水笔,拒绝廉价的塑料圆珠笔。 NYZ5Ff1Wp7ntZYj+n6vxKdXQgo1KkrY+KYR7SDm5mDriU7KwEuA8Pvyrfd0m8O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