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95
互联网商业元年

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在北京、上海开通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本只是中美之间部长级会谈中关于加强两国相互开放的一种交代而已,在1995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大新闻,更无法称之为事件,但在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中,这一事件却成为中国互联网诸多事件的开端,成为一个历史时刻。也因此,1995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

在此之前,中国曾经与Internet有两次互联。

1993年3月2日,经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许榕生研究员的推动,中科院高能所租用AT&T公司 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的接入美国SLAC 国家实验室的64K专线正式开通,成为我国部分连入互联网的第一根专线。说是部分,是基于以下承诺:中国专线只能进入美国能源科学网,并且不得在网上散布病毒和用于军事及商业目的,中方必须签字后才能使用。

1994年4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主持开发设计的,当时的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NCFC工程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从这一天起,中国开始了以一个国家的身份进入互联网的接入时期。

不论许榕生所推动的中科院高能所的专线还是由钱华林主导的NCFC工程 接入,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它们服务的科学家和教授等中国的科技、教育界的精英阶层,这些人有如火种,照耀了夜空,但终未成燎原中国之势。

而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的开通,此举有如打开了大众对互联网无比渴望的黑匣子,提供了一条公众对互联网进行连接的有效路径。

1995年,也是电信改革大幕正式开启的一年。这一年,成立两年的联通借着“中中外”模式成功获得了上到政府、下到投资人的一致认可,就连联通的对手中国电信的主管部门领导——当时的邮电部部长吴基传也出来表态认为这是一种创新。这一年,电子工业部旗下的另一家运营商吉通先于中国电信为大众提供电子邮件方面的应用。对手的出现,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电信对互联网、对数据通信业务的重视和推动。

1995年3月,中国电信虽然没有从邮电部分拆出来,但邮电部为中国电信独立申请了商标,这相当于为其准备了准生证。而电信内部,特别是地方电信内新成立的数据分局里,不乏对互联网有想法、有激情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先于他们的系统和组织活动了起来,他们中的李黎军、谢峰、张静君以中国互联网的推手的身份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留名,他们所在的城市——李黎军所在的深圳、谢峰所在的杭州、张静君所在的广州不仅在早期都曾领一时风气之先,直到现在在互联网大浪中也保持着领先地位。

1995年是中国创业浪潮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前后下海的人被称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波创业者,相对于改革开放第一波创业主要是因为“无路可走”和第二波受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鼓励的创业者来说,这一波创业者大多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社会关系积累,他们也很自然地会去尝试互联网这个全新的领域。大学英语老师马云、宁波电信员工丁磊都是这一年决定离开公职准备闯一闯的;而先富起来的张树新、万平国等人也开始折腾起ISP(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生意。

1995年,也是全球互联网商业发轫之年。这一年网景公司上市,打开了人们关于互联网公司的种种商业想象;这一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95,提供了极客们利用和研究底层技术平台的可能。

中国用Internet连接并追赶世界的脚步从一开始就不曾落后。 Jw0Z9Je9LGB2IGKXsHDBQbTdqN0t5a6QuihMPXtmJrrD74cBm40PdAe33uN1xc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