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华研究生沙龙主席万平国创办中网

万平国

深圳互联网虽然领先,但还是比不上北京。亚洲互联网从来都是首都效应,北京又是当时互联网接入最早放开的地方,因此,不论讯业金网还是深圳万用网(深圳万用网是另一家深圳乃至全国早期著名网站之一,是中国最早获得赢利的ISP,也是中国最早的ICP公司之一,其推出的大近视栏目很长时间内领网络新闻之先),虽然在实力上未必差,但从动静上反而不如在北京的万平国的中网和张树新的瀛海威。

199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管理科学和工程学双硕士学位的万平国决定回国,担任一家美国公司的办事处代表。1994年,万平国决定投身互联网,而正是这一年的4月,万平国在斯坦福的校友杨致远创办了雅虎。

万平国个头不高,湖北人,人很聪明,也很活跃。曾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沙龙主席的万平国在读书的时候很巧妙地利用清华的名气,在各省省长来京期间请他们到清华演讲、交流,把清华的研究生沙龙搞得风风火火。不得不说,万平国是个人才。

万平国创办中网,先筹来3000万元人民币。有了这笔钱垫底,中网活得比其他ISP要滋润、要鲜活。这笔钱是清华大学等几个机构给的,也因为是要等这笔钱到位,中网推迟到1995年5月才开张,当月瀛海威同时创办。1995年的30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好几亿元,财大自然气粗,当时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冠有“北京”两字,万平国因为注册资金雄厚,要到国家工商局注册,所以就叫中网。

中网公司制订了一个宏伟的商业计划,斥巨资购买了当时最昂贵、最先进的思科路由器75076台、几十套太阳微系统当时最先进的服务器;因为采购量大,绝对是属于大客户,中网的举措甚至惊动了思科、太阳微系统两家公司的高层,两家公司的副总裁都亲自跑到北京来。中网当时计划做10个城市接入,声势浩大。有这么一个段子,时任中国邮电部数据通信局局长刘韵洁闻讯到中网参观后感受到了压力,所以中国电信才买了大量设备,全面发展互联网接入业务。万平国一看形势不好,就把10个城市提供ISP服务的计划搁置下来,用他的话来说,这是最小的损失。后来,这些设备用于如下用途——自用了一部分,研究开发用了一部分,剩下的卖给了别的ISP。

万平国是个能领风气之先的主儿,也是个能见好就收的主儿,1999年的免费电脑(类似现在的分期付款,先交多少年的网费作为首期,送一台电脑,剩下的钱分期付)就是万平国的杰作,做着做着,国内厂商立刻跟进杀价,4999元的电脑兜头浇向万平国。万平国这时毫不犹豫地撒手,“不跟你玩了”。

万平国能说,在清华大学的时候敢面对几千人的大场面侃侃而谈;也敢说,1998年年底,国家计委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召开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电信价格听证会,探讨社会普遍关注的电信资费问题,万平国作为ISP的代表参加了听证会。成果是:1条2M 带宽的月租费从400多万元降到43万元,再降到22万元、15万元,到今天的8万元,用户的上网费也从每小时20元降到了每小时4元。

万平国也会说,最早的监管部门多从意识形态来看互联网,担心会危害国家安全。在这些难题面前,万平国以他的口才、他的技巧游走于各级政府部门,汇报情况、解释互联网,并说服他们、影响他们。同时,万平国还花很多时间,写了大量文章讲述什么是互联网,并再三给政府建议互联网应该先发展,加以利用,再加以管理。万平国认为:“如果没有当时我们这些人的工作,今天的互联网可能还是这样一种状态:谁要用互联网,拿身份证,开介绍信,先备案,再申请。”

万平国不仅去影响监管部门,同时也扎实地做市场,中网在1996年推出300元包月的服务,为推广这项包月服务,万平国拿出一些账号给了一些记者,其中有个拿到账号叫洪波的记者,一年后离开了他供职的《软件》杂志,来到中网,担任主管非ISP之外的网站新业务的副总经理,洪波网名叫Keso,如今是中文第一科技名博。

2002年,在ISP领域坚持了将近7年的中网转型成为网络安全厂商,Keso也离开了中网,而我们也只能在诸如网络安全或网络管理员之类的相当专业的活动现场看到万平国,中网的声音也逐渐听不见了。 LYufXeVih4flhx4SUOO/cgcQF5mJl2tygGtZnjtbqY2vGlYTIUNyLW8fGiY3/Q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