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经历过许多挫折,甚至遇到过许多坏人,但在我的记忆中,更多的却是对那些曾经帮助我的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困难岁月里在物质或精神上支持过我的恩师、同窗、挚友的感激之情,这让我时常能体会到感动与幸运。
——季羡林
很多人都认为,感恩和沙发、芭蕾、香槟、咖啡、巧克力等“洋词语”一样,也是一个舶来品。美国不是有个世人皆知的感恩节吗?肯定是从那儿来的。其实不然,“感恩”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了。比如西晋时期成书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中,就有“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蜜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的句子,唐代诗人陈润也曾写下过“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的诗篇。而民间关于“感恩珠”的神话传说,至少可以上溯至汉朝。所以说“感恩”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礼貌谦让、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行为一样,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感恩戴德、知恩图报,是一种最起码的良知,而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则是毋庸置疑的小人行径。但时至今日,“感恩”也不应再简单地理解为“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它既是一种品德修养,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人类自古就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也一直把“知恩图报”作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但是,随着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只注重个人利益,在他们心中金钱就是上帝,“占便宜”是最基本的生活原则,而“情”和“义”根本不值一提,完全被他们抛置脑后,就算体验到了别人恩典所带来的实惠,对恩人也毫无感激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通过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虽能出色地完成某项任务,但在整个人生历程中,接受来自别人的帮助仍是很重要的。受助和施助看起来有些矛盾,但适当依赖别人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优秀而谦虚的人往往乐于承认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并心存感激。只有对别人感激,你才会珍惜,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感恩之心,那么他的情感就是残缺的。
回头想想往事,你曾经多少次受过别人的帮助。你如果是名职员,那么就是老板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你如果是个学生,那么你所得到的知识和所引用的信息都是老师传授的;父母的孩子所掌握的那些为人处世之道,有哪一点儿不是他们教给的……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被人们称为“有良心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常被人瞧不起,斥为“没有良心”!不懂得感恩的人是对人冷漠的人,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不论他多么会微笑、认同、有谈兴,人们都会疏远他。懂得感恩的人则不同,在他人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善良美好,他们对人有更多的爱,他们更加关注别人——这样的人,当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常常有人会这样说:“老师教课,他得到了工资,这是他的职责,没什么好感恩的。”“我看病挂号交费了,还要什么感恩。”“两个朋友互相帮助了,好处对等,就不要互相感恩了,那样太虚伪了。”等等。这些人错误地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而变得阴森、冷漠。老师教课不仅在挣钱,他对学生还有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医生治病时,更会有对病人的关心,人们对此应该感恩。朋友帮助你时,也许有他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在帮助你,你就应该感恩,这才是朋友。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有点自我中心,因此有些人会想:我记住别人的好处,不记他们的坏处,这不是吃亏了吗?实际上,你并不吃亏。因为当你想到别人的好处时,你的心情是愉快的;当你想起别人的坏处时,你内心是气愤的,不愉快的。
那首《感恩的心》唱道,“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恩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们应该感恩于活在这个世上,感恩于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感恩于这个世上有那么多的人对我们的关心,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而使我们不再孤单,不再无助,才会有快乐常在身边伴随。这种爱心需要我们不断地传递下去,我们也同样应该付出自己的关怀和爱心去给予别人,让每一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在这个世上。
感恩不但是一种礼节,更是一个人具有涵养的基本体现。因而,感恩与溜须拍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是幸福生活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因此,每个人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感恩的心态呢?
★ 懂得感恩。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他们就好像生活在土里的蚯蚓,即使有一天钻出土层,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明媚,因为它们身体缺少感光细胞。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就像自然界中生物链,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任何生物都不可能不依赖于别的生物而独立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
★ 学会“施与受”。要想获得幸福快乐,你必须学会“施与受”的艺术,因为这正是维持文明生活所必须的血液。一个人若只接受他人的恩惠与施舍,必然永远不会快乐。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只是像一条鲨鱼那样仅仅抓住金钱不放,或是像只被宠坏的小狗那样接受其他人赠送的礼物——那他们是不会感到幸福快乐的。
当一个人在从他丰富的幸福仓库中拿出一部分幸福送给别人时,他会感到更加幸福。因为他将忧愁变成喜悦,把恨变成爱。在他眼中世界永远是美好的,人永远是幸福的。
当一个人帮助他人时,其实就是在帮助他自己。他会觉得与他人之间有一种亲密的感觉。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对世界和社会很有贡献的有用之人。此外,接受他帮助的人定会对他十分感激。在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中,他会感觉更舒服、更幸福。
★ 做一个知足者。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会真正的拥有幸福;相反他自己若不觉得幸福,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懂得真正的幸福之所在。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最为廉价的方式。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总没有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下,得到满足和快乐。
学会感恩,让感恩之情来滋润我们的生命,这样,你就会在简单的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