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作伪的水平都堪称大师,不过有的人动机不纯,如王莽、完颜亮;有的人则纯属自保,如王羲之、唐伯虎。
——梅桑榆(著名作家,现居北京,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外国人与中国人打交道,往往摸不着边际。用专业的话说,西方人是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如果外国人想要一件东西,一般情况下会直接表示;中国人则是曲线思维,即使心里特别想要一件东西,往往也会假装一下,推辞一下。
这种思维与我们的历史有关。比如前面提到的范雎,不装死,就得死,而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又很多,一来二去,为了活命,“装”自然会遗传到我们的基因里。
在古代朝政中,不仅涉身其中的人步步惊心,就连他身边的人也往往受牵连。大书法家王羲之就险些受了这样的牵连。
王羲之是时任大将军王敦的侄子。他少年时聪明颖达,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在身边。有一次,王羲之到王敦的军营中玩,晚上和王敦一起睡在军帐中。是夜,王羲之朦胧中发现伯父起身下床,不一会儿,其心腹钱凤走进帐中。王敦立即屏退左右,与钱凤一起密谋叛乱之事,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全然忘了帐中还有一个王羲之。王羲之本来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说话,并不在意,侧耳细听,竟是伯父在与人密谋叛乱,这可是绝对不能泄漏的事情,王羲之料定一旦被发现自己听到了谈话,小命肯定难保,于是他灵机一动,当即大吐一通,吐得脸上嘴角都是唾沫,然后又装出一副熟睡的模样。这时,王敦才想起王羲之还睡在床上,他惊恐地叫道:“啊呀,这下只能把这孩子除掉了!”但走到床前,掀开帐子见到王羲之嘴角挂着唾液,睡得正熟,便认定他一直没有醒过来,遂打消了杀害他的念头,王羲之才保全下一条小命。
王羲之是装醉,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则是装笨。
南北朝时,有个叫崔巨伦的大才子,他曾经在殷州(今河北隆尧县附近)担任过别将。后来,殷州被起义将领葛荣率军攻克,葛荣听说过崔巨伦的才华和名望,想延揽他,崔巨伦却想脱身南下。当时恰好逢着端午佳节,葛荣大摆筵席,荟萃精英,并命崔巨伦即席赋诗。
崔巨伦也不推辞,当即写道:“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张口吐舌之意)欲死,牛复吐出舌。”大家听了他这狗屁不通的大作哄堂大笑,都认为他是浪得虚名,葛荣也大有见面不如闻名之感。
后来,崔巨伦暗地里结交了几个勇士,几个人乘黑向南逃遁,不料刚跑出没多远,就遇上了葛荣的巡逻骑兵。几个勇士都害怕起来,有人提议说不如先回去以后再找机会,崔巨伦则意志坚定地说:“宁可南行一寸死,岂能北走一尺生!”说完,他纵马上前,对巡逻的骑兵说:“我们是受上级命令往前走的。”说完拿出一份所谓的命令递到对方手里。对方赶紧点亮火把,察看命令,崔巨伦抓住时机,一剑斩了那个看命令的将领,其余的骑兵立即惊惶失措,四散而去,崔巨伦一行得以脱身南下。
类似的事情唐伯虎也干过,不过不是装成穷人进华府点秋香,而是装疯卖傻避祸保命。
史料记载,唐伯虎自幼聪明绝顶且勤奋好学,16岁时便中了秀才,是闻名江南的大才子。但唐伯虎的仕途绝不顺利。29岁那年,唐伯虎进京会试,因受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被谪为小吏,后又被投入监狱达一年之久。出狱后,唐伯虎心灰意懒,便回到苏州老家,致力于诗画艺术,成就得以更上一层楼。然而,学而优则仕毕竟是当时文人们的终极思路,因此他的从政之心并未完全泯灭。因此公元1504年春,也就是唐伯虎35岁那年,南昌宁王朱宸濠派人礼聘他担任自己的幕僚文书一职时,他没有过多考虑,便欣然赴任。
不过上任没多久,唐伯虎就发现自己的贵人宁王朱宸濠大有问题。首先,宁王仗着自己贵为王爷,在自己的封地内无法无天,巧取豪夺不说,还强抢民女。如果唐伯虎对此事只是感到痛恨,那么不足以显示他的才子身份。细心的唐伯虎发现,宁王所抢的民女个个国色天香,都是绝代佳人,但宁王不是为了“自用”,而是想把她们献给皇帝朱厚照。如果仅仅是想讨一下皇帝老哥的欢心,在中国历史上看来也见怪不怪,但唐伯虎通过秘密调查发现,这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那就是宁王想进一步迷惑皇帝,让本来就已跻身中国最混账皇帝之列的朱厚照堕落到底,他自己则趁机招兵买马,只等时机一到便谋反夺取天下!那样的话,将来事发,宁王夺取成功还好,一旦落败,自己作为宁王的主要幕僚,焉有命在?
想到这一层,唐伯虎当即决定早日脱离宁王府。但怎么走呢?贸然辞职,肯定会引起宁王的怀疑。于是,唐伯虎想到了装疯卖傻。与普通人装疯动辄披头散发、满街乱跑不同,唐伯虎装疯也装得很有境界,那就是写一些乱七八糟的诗,比如有一次,唐伯虎在自己住的地方题了一首打油诗:“碧桃花树下,大脚黑婆娘。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本来就已经有些讨厌他的朱宸濠这下断定唐伯虎确是疯了,不久便派人把他送回了苏州老家。
五年后,朱宸濠果如唐伯虎所料,在南昌起兵,但当年年底即被明代第一儒将王守仁擒获,在押往北京的路上被处死。唐伯虎作为朱宸濠的昔日幕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朝廷的追查,但因他早已离开宁王府,且有疯诗为证,唐伯虎最终被“从宽”处理。经此一役,唐伯虎彻底断绝了从政的意图,全身心地投入了诗画创作中,不仅人物、楼观、花卉、虫鸟样样精通,也写出了“桃花树下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花,卖得桃花赚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样的惊艳之笔,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可供仰望的文化星座。
然而,唐伯虎的“看穿”毕竟是一种无奈,至少在最初,他的想法与他那个时代所有文人的梦想都一样——经国济世,飞黄腾达,只是造化弄人,他不得不装疯卖傻,并且在此后的生涯里装作潇洒。然而与一些前辈晚辈相比,他又是幸运的,尽管他不是发自内心的潇洒,但中国历史上,包括诗仙李白在内的很多文豪级的人物,不都是因为“站错了队”而被贬、被黜、被流放、被杀的吗?不管你的追求是什么,也不论你身在何时何地,生存永远都是第一要义,那么,该装的时候就必须装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