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坚忍不拔,永不放弃

商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谁都难免经历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准自己的目标继续奋斗,一直坚持到成功那天的。面对一次次的失败,许多人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是被自己软弱的意志彻底地扼杀了,其实他们离成功也许只差一步。

温商就属于意志坚定、不怕失败和挫折的一类人,其中荣登中国财富排行榜的亿万富翁鲁冠球就是著名的一位。

万向总裁鲁冠球儿时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在上海一家药厂上班,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农村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沉重的生活负担,鲁冠球回家种地,过起了普通的农民生活。十四五岁本来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告别学校的鲁冠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但他的内心很痛苦。鲁冠球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鲁冠球明白,靠种庄稼永远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境,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于是,他决定离开浙江农村去上海闯荡,想让父亲帮忙找些事做。但父亲非但没有给他找到工作自己也很快退休回了老家。鲁冠球感到很失望。怎么办呢?路毕竟要走下去啊,还回到那几亩稻田里?不!他一定要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后来,经人帮忙,鲁冠球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此后,鲁冠球就干起了铁匠。打铁是非常辛苦的活,一个15岁的乡下孩子起早贪黑地跟着大师傅抡铁锤,一天到晚大汗淋漓,而工钱却少得可怜。鲁冠球却非常满足,他庆幸自己告别了修理地球的生活有了一份不错的职业。然而,命运往往喜欢捉弄人,就在鲁冠球刚刚学成师满,有望晋升工人时,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机关精简人员,他家在农村,自然被“下放”回家了。鲁冠球感到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失意的境地。他知道,他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

鲁冠球的三年铁业社学徒生活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是一种用劳动的汗水凝成的情感。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上磨米面,鲁冠球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他竟然情不自禁地对轧面机、碾米机“一见钟情”。而且他发现,乡亲们磨米面要跑的路太远了,很不方便,如果在本村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很受大家欢迎,而且可以赚些钱。如果自己能买机器,既省了磨面的钱,又省了乡亲们的功夫。亲友们得知鲁冠球的这一想法后,都很信任他,也很支持他,纷纷回家翻箱倒柜,勒紧裤腰带凑了3000元,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但是,当时禁止私人经营,所以鲁冠球搞米面加工厂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上级政府就给了他“不务正业,办地下黑工厂”的罪名,立即派人查封。鲁冠球和乡亲们一面到处托人求情,一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连换了三个地方,最后还是在劫难逃,鲁冠球这条“资本主义尾巴”被揪住了,并且被狠狠地砍了一刀——加工厂被迫关闭,机器按原价1/3的价格拍卖。这样,鲁冠球负债累累,只能卖掉刚过世的祖父的三间房。此时,鲁冠球已经倾家荡产。

鲁冠球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日闭门不出。让他感到特别痛苦的不仅是这次商业实验本身的失败,而是由失败给家里带来的巨大压力,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钱就这样化为了乌有。但是,鲁冠球没有消沉,没有埋怨命运,没有抱怨生活,而是重新挑起生活的重担,奋然前行。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的年月,收了5个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以后,鲁冠球的农机修配组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机遇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1969年,宁围公社的领导找到了鲁冠球,要他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个农机修配厂其实是一个只有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很多人担心鲁冠球会陷进去难以自拔,但鲁冠球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认定可以以此作为创业的起点。于是,鲁冠球就变卖了全部家当,把所有资金都投到了厂里。这个工厂前程未卜,鲁冠球把自己的命运完全押在了这个工厂上。

鲁冠球真正的成功是与万向节密不可分的。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之间的连接器,因其可以在旋转的同时任意调转角度而得名。当鲁冠球开始接触万向节时,全国已有50多家生产厂商,而且产品饱和,惟一有空间的市场是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一个企业想生产工艺复杂的进口汽车万向节,在许多人看来,无异于飞蛾扑火。而且,鲁冠球不惜丢掉70多万元产值的其他产品,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万向节上,让许多人难以理解。

1979年,万向节虽然生产出来了,但是当鲁冠球为刚刚问世不久的产品寻找销路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在计划体制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一个出自乡镇企业的产品很难取得计划体制的帮助。万向节必须自己创天下,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满载万向节参加山东胶南全国汽车配件订货会,3万名客商,沿街的展销点,却没有鲁冠球的一席之地。3天过后,鲁冠球摸清了各路厂家的价格,毅然提出大降价的决定,市场顷刻之间发生了变化,鲁冠球站在了市场的最前面。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决策时,不能不为鲁冠球过人的判断力和选择小厂走专业化的道路而拍案叫绝。

成功的面前总是会有一些障碍,只有像鲁冠球一样能够克服困难走过去的人,才有资格品尝胜利的自豪和快乐。

对于温商来说,这种执著于经商,执著于赚钱的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才是一笔真正的财富。

当白昼散去的时候,法拉盛(flushing)的喧闹并不随之减弱几分。夜幕下的缅街(MainStreet)车来人往,沿街的华人超市、中餐馆门庭若市。走在街头,随时都会有熟悉的中国方言萦绕于耳,你甚至能闻到广东烧腊的香味。虞锡龙的新中国超市就位于这个被称为纽约“第二华埠”的中国城里。

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还没顾得上用餐的虞锡龙正在店内忙碌着。尽管当了老板,虞锡龙还是习惯亲自打理生意。他解释,在美国做生意竞争大、风险大,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就得自己多花点心思和功夫。

10年开出6间超市、2家商场的纽约新中国超市集团董事局主席虞锡龙如今常被人们列举为温州人在美国成功创业的典型。这位从街边小贩做起,10年后入选美国“五十位杰出华人企业家”的年轻人并不讳言创业之初的窘迫和艰辛。

1992年,怀着他的美国梦,虞锡龙从温州永嘉来到了纽约。在一间制衣厂打了两星期工后,他果断地辞去这份辛苦又没钱赚的工作。头脑活络的虞锡龙想到人人都要买菜吃饭,就跃跃欲试想做食品生意。

格兰街,是个让虞锡龙感慨万分的地方。当年就是在这里,他大胆地摆起了街边摊:不会英文,用手势与人交流,用温州话的发音记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也不知道去哪里申领营业执照,直到被开出罚单、告上法庭……这个艰苦操持的街边摊最终还因售价低廉,开罪了周围商户,被告发而遭取缔。

来不及沮丧,来不及伤感,生活还是要继续。不久后,虞锡龙在东百老汇53号开出了自己的第一间小超市,以经营蔬菜、水果为主。

有了自己的屋檐,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日子却并不因此轻松起来。那时候,每天凌晨一两点钟,虞锡龙就得起身去批发市场进货。凌晨两点进海鲜,五时进水果、蔬菜,一天差不多要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在缅街鳞次栉比的华人超市中,“新中国”算得上一块响亮的招牌。超市里,中国的油盐酱醋腌制食品、方便快餐、大米杂粮应有尽有,你甚至买得到正宗的绍兴黄酒和宁波咸菜。超市兼营中式快餐,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荤素搭配的菜肴,一份只卖几美元,销路自然不错。而超市内价廉物美的生鲜蔬果也吸引很多人光顾。家住长岛(Longlsland)的徐先生称自己是“新中国”的忠实顾客,每天下班后习惯驾车来这里买菜,家中已经堆了好多“新中国”的购物袋。

回顾十余年来在美国经历的坎坎坷坷,虞锡龙说,是生活教会了他吃苦耐劳。人在异乡,不拼搏根本难以生存。他笑称当年的自己也不在意失败,因为年轻,输得起,有的是从头再来的机会。当然,他从不蛮干。看似粗枝大叶的虞锡龙在商场上心思缜密,他懂得分析市场分析美国的经济形势,制订出自己相应的变化措施;懂得抓住商机,果断地迈出下一步2000年,虞锡龙看准时机,开始涉足地产业,而且成绩不俗。

多年以前,当虞锡龙在格兰街饱受创业之初的艰辛,当他在冬日凌晨钻出热被窝赶到气温低至零下15度左右的海边鱼市进货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如今,他已拥有6间超市和2家商场。

2000年,虞锡龙在义乌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将浙江生产的小商品、日用品销往美国市场。据他介绍,每星期发货的数量已从最初的2个货柜增至今天的50个货柜。最近,他又计划在杭州开发商场基地,引进美国名牌服饰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繁荣浙江的市场。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创业者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 k9VwI4S0mcvXB7wdpiP01Nh0fWWGdi+CdPcOtlNllJ9rP33R3NWTfvqBQPfjtRh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