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在小学念书时,数学老师叫布特纳,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位来自城市的数学老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很笨,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因此经常很郁闷。有一次,布特纳在上课时心情又非常不好,就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目:
1+2+3……+100=?
“哇!这么多个数相加,要算多长时间呀?”学生们有点无从下手。
正当全班学生紧张地挨个数相加时,高斯已经得出结果是5050。同学们都很惊奇。
布特纳看了一下高斯的答案,感到非常惊讶。他问高斯:“你是怎么算的?怎么算得这样快?”
高斯说:“l+100=101、2+99=101、3+98=101…最后50+5l=101,总共有50个101,所以101×50=5050。”
原来,高斯并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而是通过细心地观察,找到了算式的规律。
一般来说,事物之间总是有一些规律存在,在记忆的时候,如果能够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就能够轻轻松松地记忆知识。在我们学习的科目中,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找规律来促进记忆。
这里,我们以语文学习为例。
比如,在学习汉字结构的时候,可以找找汉字的规律。前人总结的汉字构造规律的名称和顺序是:
第一,象形。
象形字是用线条来描画事物形状的文字。比如,山、门、水,这些文字都可以通过描画来表现客观事物的形状。
第二,指事。
指事字是用抽象的符号表示的,人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来领会它的意思。比如,大、小。
第三,会意。
会意字是由两个(有时是三个)单字组合起来构成的。每个单字都有自己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意义。比如,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第四,形声。
形声字是一种半表音半表意的文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形符又叫意符,意符主要表示形声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是用来表示形声字的读音的。
比如:“墓、幕、暮、慕”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都是“莫”,形符是“莫”下面的字。
怎样区分它们并记住它们呢?
“墓”下边是“土”,人死了棺材埋进坟墓。
“幕”下边是“巾”,“巾”表示“布”,“开幕”当然有幕布。“夜幕”是说夜色像黑布一样罩下来。
“暮”下边是“日”,“日”指夕阳,太阳快落下了。
可见,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律后,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很快就可以记住了。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
记忆是人将感官输入的信息加以保持,并在一定的时候将这种信息重新提取出来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三个阶段。记忆就好比电脑的输入、储存和输出过程一样,输入的信息要顺利地提取出来,首先要将记忆信息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组织、变换、归纳,以形成某种关系,编入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中,这叫编码。编码的好坏决定着记忆的优劣,编码的水平高,提取就容易,记忆质量就高。编码是有规则的,人的记忆也是有规律的。
记住记忆三规律:
记忆规律一,中间的材料较难记。
对策:
(1)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
(2)把长材料分割成短材料记,最后串起来一起记。
记忆规律二,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对策:
学习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如在晚上进行学习,第二天早晨复习效果较好。
记忆规律三,理解的材料容易记。
对策:
不要死记硬背,对一些枯燥的材料可赋予意义联想归类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