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待女孩的分数要理智

家长们似乎永远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孩子考了第十名,他们希望孩子下次考第五名;孩子考了第五名,他们希望孩子考第一名;孩子考了第一名,他们希望孩子每一次都考第一名。

这是现实生活中父母的通病,他们都把孩子的考试分数当做“命根子”一样看待,拿着“分数”的尺子对孩子进行比较、衡量。分数高的就是好孩子,低的就是坏孩子;分数高就喜上眉梢,又是亲又是赞的,分数低就批评、挖苦、贬低、打骂。这种对孩子分数的过度敏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背负着这种压力,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背着越来越沉的书包,每天早出晚归,作业、练习册、考卷、辅导班占据了孩子们的整个世界。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倒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有一些家长却经常沉湎在对孩子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眼中只有高分数。其实这种唯分数至上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家长要知道,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心理上的自我肯定。家长对孩子分数的过分重视,眼里除了分数没有别的,只看到孩子分数的高低,却看不到孩子心理的压力与不快。时间久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就被消磨殆尽了,开始变得疲沓,底气全无,也变得不愿意学习。如此结果,是家长想要的吗?

家长对分数的关心程度也影响着孩子对待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对于分数过于偏执,那孩子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与我相比,我觉得爸爸妈妈更爱分数;我觉得我就是为分数而活;如果父母再因为分数而不理我、惩罚我,那我就去自杀。听到孩子心底的这种声音,家长们是不是吓坏了?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相信家长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什么对待孩子的分数时就忽视了这个道理呢?

顾冉的成绩始终不怎么好,每次考试后爸爸不是骂她就是打她。有一次,她实在是考得不像话,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教育”了她一番。结果,顾冉却因此离家出走了。爸爸心急地找到她以后,才彻底醒悟,分数什么的都不重要,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再后来,顾冉居然考了全班最后一名,当她沮丧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以后,就早已做好了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但是,爸爸却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只是轻松地对她说了句:“这下好了,你没有压力了!”听完爸爸的话,顾冉有点摸不着头脑。

于是爸爸解释道:“考了最后一名,你再也不怕别人会超过你了。但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轻易地超过别人。”顾冉听了,觉得爸爸说的话很有道理,就对爸爸说:“那我就努力试试。”

令爸爸感到意外的是,顾冉居然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考了第十五名。看到这个好成绩,爸爸高兴地对她说:“太好了,从最后一名到第十五名,女儿你简直是天才,爸爸上学的时候可从来没进步那么快过。”

下一次考试,顾冉竟然考到了第五名,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冲她竖起了大拇指。从此以后,顾冉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这样看来,父母的鼓励往往比打骂更具有教育意义,尤其对于更需要父母关注的女孩来说更是如此。父母的责骂会让女孩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但是父母的鼓励却让她们知道,父母还是在意她的,对她也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想到这些,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孩子自然会认真努力地学习。

本来,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一个绚烂多彩、任其自由驰骋的天地,如果家长非要用“考试”和“分数”把它像苦药丸子一样地包裹起来。那孩子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致呢?再说,人的智力如同果实一样,也是有早熟与晚熟的区别。只要自己的孩子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家长就应该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因为成绩这种事情而伤及到孩子自尊。

那家长又该如何科学地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分数观。

对于孩子的分数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盲目对孩子提太高的分数要求。毕竟,分数只是检验孩子某个阶段某门学科学习质量的一个尺度。也不是说分数高的孩子将来一定就有大的出息,而分数低的孩子将来就没作为,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家长在孩子分数差时,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赶上去”的办法,切不可整天埋怨和唠叨,更不可打骂孩子。如果家长从孩子身上分析不出原因,可以主动找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助分析孩子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与老师讨论,请老师出出主意。

第二,家长不要给孩子简单地定分数指标。

有些家长考试之前总会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次必须达到××分。”这样做,除了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之外,是解决不了具体问题的。如果家长想让孩子考到理想的分数,就应该指导孩子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订好计划,改进方法,越具体越好。当然这也要以孩子的主动思考为主,不能强加给她。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父母应该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切不可过分看重分数,要重视对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全面成长。父母应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发掘孩子蕴藏的潜能,比如,如果发现孩子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父母就要好好培养。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真正能在社会上获得很好发展机会的人才,都是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的人。 DMzy8zab5SRX/0hUYv9Rx8dL4KQ2H+g/3fIGUex6TI7WRF/SCyfRit660aFllx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