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04 第六感是如何反应的(第2课)

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

周一晚上7点,米尔森一进研讨室就问大家这几天有什么感悟。

这次不需要米尔森点名,女孩们就踊跃地发言了。

其他人都讲过了,基本上都从以往的经历中找到了潜意识发挥作用的体验。米尔森发现关莹还没有发言,就把目光移向了她。关莹有意在最后发言,她想向米尔森提出她的问题。

“我在体会潜意识与显意识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想明白,想请教米尔森老师。”关莹说道。

米尔森点着头给了她鼓励的眼光。

“我在体会潜意识与显意识的时候,很明显地感觉到了米尔森老师说的,‘显意识下指令、潜意识执行’的过程。但是我一直搞不清楚,这个显意识给潜意识下的指令是什么形式的?是语言吗?好像不是的。就是一个念头的感觉,这种念头是什么呢?”关莹提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显然其他女孩也同样感兴趣。

米尔森听了笑道:“很好,这问题有质量,深入思考了。”

米尔森转身在白板中央画了上下两个圆圈,并在圆圈之间画了双向的箭头。

米尔森说:“就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沟通语言,是一种心理影像,显意识向潜意识下达的指令是心理影像,潜意识给显意识反馈的也是一种心理影像,在我们的感觉中,这种‘心理影像’就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米尔森在双箭头边上又写上——心理影像。

米尔森转过身说:“我这里要强调一下,我说的都是我的个人体验。作为学习者,要了解这种知识,需要你自己也去体验,有可能你们的体验与我的体验是一样的,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你会有新的发现。还有可能我的体验是错误的,而你的发现是正确的。所以,我说显意识与潜意识沟通语言是一种心理影像,是一个桥梁,大家不要把它当做一种定论,而是要自己去体验、去印证。”

关莹举起了手,得到了允许。

关莹说:“那么,我们的语言与这种心理影像是个什么关系呢?以往好像都说,语言是思维的基础。”

米尔森心想有关莹这样的学生真好,能用她的思考推进课程的进行,也能带动其他学生的思考。

米尔森说:“很好,下面的内容,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上次课程以后,我们大家体验到了显意识与潜意识,并了解到人有反应与洞察两种思维模式。今天与大家分享我对人的反应模式的体验。”

米尔森指着那两个圈说:“显意识与潜意识在反应模式方面存在着一些基本的特点,我们要了解反应模式,先要从了解这些基本的特点开始。”

米尔森在显意识的圆圈旁边写上:指挥者、模仿者。

“第一,显意识是心理正常的人的指挥者,她有个先天的特点就是‘模仿’。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种‘模仿’是‘学习’,但是随着我对洞察模式体验的深入,越来越发现,我们以往对‘学习’概念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显意识在反应模式中所谓的‘学习’其实是‘模仿’。”

米尔森转身在潜意识的圆圈边上写了:执行者、消除不适、行为反应器。

“第二,潜意识是忠诚执行者,她有个先天的特点就是‘消除人的不适的感觉’,换言之就是始终保持人舒适的感觉。此外,潜意识还有个行为反应器,我们人主要是依靠行为反应器来实施反应的。那么,人的不适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呢?”

米尔森在两个圆圈外面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圈,在右边用箭头标注:外界刺激产生不适。

“第三,潜意识所消除的‘不适’,是来自外界的‘刺激’。这里要明确的是,如何区别外界?意识团队以外的,都是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对意识团队来说也是外界。这个大家要体会一下。就好比对于一个开车的司机来说,这辆车对司机来说就是‘外界’。”

米尔森接着在刚才写的“心理影像”前边写上“综合体验”四个字。

“第四,刚才我们说过,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沟通语言是心理影像。但是,更为准确地说,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沟通语言是‘综合体验心理影像’。我们体验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潜意识中的各种记忆其实都是影像的。”

说到这里,米尔森举了很多的例子,女孩们听后发现,确实如米尔森老师说的那样,平常指导我们行为的是我们心中的影像。

米尔森继续说道:“而且这种心理影像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一个喜欢养宠物狗的人心中狗的影像与一个被狗咬过的人心中狗的影像,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点不是在于狗的影像,而是在于情绪,前者是宠爱,后者是恐惧。”

内心体验的刺激

米尔森在大圆圈的右上部分用箭头写了“文字、语言”。

米尔森说:“最后我们来回答关莹的问题,文字与语言是干吗的?语言不是显意识思考的基本单位,更不是潜意识思考的基本单位,语言与文字只是人在与人沟通时,描述心理影像的工具而已。

“我们平时不大能感觉得到我们的思维是影像,常常以为是语言,其实不是,是影像!我们如果能读一些翻译自中文的外文书,就会发现,外语翻译家在翻译中文的时候,其实是在用外文字翻译中文背后所表达的影像,举个例子,比如‘八卦’,有的外文翻译就是宇宙中所包含的八种元素,这八种元素就是中文‘八卦’背后所包含的影像。

“我们这里有精通外语的吗?真正学会外语的,不是记住外文单词与中文单词之间的直译意思,而是懂得直接用外文单词去表达心中的影像。真正懂外语的人,对外语单词的理解是一种影像、一种状态。所以,我们的英语老师都要求学生用英语字典,这样更能提高英语水平,因为在英语字典里,都是在解释一种影像。谁把几本字典翻烂,他的英语水平就应当差不了了。而那些只背单词的人,仅仅只是为了考试通过,对英语只是一知半解。这个我们自己可以去体验一下。”

米尔森停下让大家思考了一会儿后接着说:“了解了上面这些基本特点,我就可以与大家分享对反应模式的体验了。”

然后他突然发问:“大家有没有看过韩剧《爱你千万次》?”

Judy、安妮、Fela都说看过。关莹看过开头几集,因为不喜欢男主角就没看下去,关莹也喜欢看韩剧,标准是男主角要帅。

米尔森又问:“其中,女主角替人代孕生子的戏大家还记得吧?那家人家一定不让亲生母亲喂孩子第一口奶,知道是为什么吗?”

Fela说:“后来还是喂了,里面说,给孩子喂了第一口奶,那孩子就不肯吃其他的奶了。”

“对!”米尔森说。

关莹心里很纳闷,不会是米尔森老师也喜欢看韩剧?没搞错吧?大男人看韩剧,细节还记得这么牢,还拿来上课,关莹心里觉得好好笑。

只听米尔森在继续说道:“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就是婴儿潜意识在发挥作用的结果。人出生后失去了母体的营养供给,身体就会有需要营养的刺激,我们把这种刺激称之为‘饿’。当潜意识第一次感受到这种饿的刺激的时候,它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因为显意识这时也不知道该给潜意识下什么指令,这个时候显意识就会很焦躁不安,身体的不适程度会越来越高。潜意识能消除这种不适感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先天就会的‘哭’,用哭来降低不适的感觉。”

米尔森说到这里岔开了话题:“对于这一点,女性可能很有体会吧?不开心的时候就容易哭,哭完就会觉得舒服一点,‘哭’是潜意识消除人不适感觉的最基本反应。”

有人笑嘻嘻地应着:“是!”

“米尔森老师这是性别歧视呀。”

米尔森笑着说道:“婴儿哭了,会有什么结果呢?”

“妈妈就会给他喂奶,对吧?”

“好,就在婴儿吃奶的过程中,婴儿潜意识的行为反应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米尔森显然想让女孩们注意到一些细节,于是用一种很慢的语速讲道:

“婴儿的潜意识,在吃奶的过程中感觉到,他饿的不适感消失了。伴随着这种不适的感觉消失,他记住了那个奶的口味,记住了给他喂奶者的体味与声音,记住了被拥抱的皮肤感觉,记住了吃饱后愉悦的体验以及他天生就会的吃奶动作。所有这一切,就是一个完整的、对于消除饿的不适感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

“等到下一次婴儿的潜意识又接收到‘饿’的刺激的时候,如果换人给他喂奶,或者喂牛奶,他的潜意识会把新感觉到的体验与行为反应器中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如果一样,婴儿就实施吃奶动作的反应;如果不一样,婴儿就不会实施吃奶的动作。因为,吃奶动作是存在于行为反应器中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对比结果不一样就不会发生行为。而且还伴随着情绪,婴儿会焦躁不安,奶头硬塞嘴里都不会吃。时间长了,饿的不适感不断提升,婴儿的潜意识就会再次选择‘哭’来降低饿的不适感。这也就是《爱你千万次》中不让代孕母亲喂孩子的原因了,因为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婴儿喂过一次奶,第二次如果换人了,婴儿就会拒绝进食。

“这种例子很多,有的产妇因为生下孩子后不能马上给孩子喂奶,而是喂了牛奶,结果后来再给孩子喂母乳,那孩子就不愿意再吃母乳了,只喝牛奶。”

Fela突然冒出一句:“看来,婴儿分辨不出牛的奶。”

大家听明白后纷纷笑了起来,是啊,婴儿就算吃了牛奶,也不能保证吃的牛奶都是来自同一头牛。

Judy笑着说:“大概是添加剂太多了吧,奶粉的味道都一样了。”

研讨室的气氛突然轻松了起来。

米尔森喝了一口水,没理会女孩们的嬉笑,继续说道:“人在出生之后不久的一些现象,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潜意识是如何发生作用的。让我们随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继续追寻潜意识发展的过程。

“人在婴儿阶段,视力还没有发育完成,而且主要的任务是快快长身体,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闭着眼睛吃奶、睡觉。等到稍微大一点,有了视力了,可以抓东西、爬行,他就开始‘模仿’周边所有的事物。

“小孩的模仿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模仿大人对事物的认知;第二,模仿大人的行为。这两种模仿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一直在模仿社会对事物的认知,模仿社会认同的行为规范。最简单的例子,女孩们都喜欢按照时尚流行来打扮自己,崇拜明星,这些都是模仿。”

关莹想,是啊,就是老年人也有自己流行的打扮,哦,原来这些都是模仿。

米尔森接着又回到了正题:“这种模仿带来什么结果呢?模仿了大人对事物的认知,结果小孩子的潜意识中学会了各种价值观、知识,在潜意识的行为反应器中建立了‘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这是什么’等等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模仿了大人的行为,结果小孩子的潜意识中,就建立了带有行为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

米尔森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人的行为反应器中有了综合体验心理影像以后,如果再遇到相同外界刺激的时候,人的身心又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潜意识为了消除这种不适的感觉,就在行为反应器中寻找相应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如果找到了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就会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消除不适,表现出愉悦、满足的情绪。如果找不到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就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否定、不安、不满等情绪,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升,小孩子会选择‘哭’,而成年人可能寻找各种各样宣泄情绪的做法,高声叫喊、骂人、打架、攻击别人都是宣泄情绪、降低焦虑的方法。如果没有找到综合体验心理影像,但是有疑似的,就会归类到相似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消除焦虑,表现出愉悦、满足的情绪。”

米尔森接着说:“这种模仿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了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并放入了潜意识的行为反应器中。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米尔森停顿了一下,用目光扫视了一遍女孩们:“人的行为反应器不断地充实、扩大,结果是,行为反应器里装的内容逐步接近了社会对所有事物的认识,社会对所有行为的规范,并都伴随正面、愉悦的情绪。有了这样行为反应器的人,就能应对处理各种问题。就好比安装了软件的电脑可以运行了一样。”

米尔森一边说,一边以刚才画的行为反应器小圆圈的最右边的点为基础,不断地画出一个一个更大的圆圈,直至把整个潜意识的圆圈都覆盖了。

“到最后,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成熟的时候,这个人的行为反应器就非常大了,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阅历、经验丰富了。人逐渐越来越依赖这个强大的行为反应器来管理我们的行为,管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来自这个行为反应器。我们平时说的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模仿,通过模仿不断地充实我们的行为反应库。”

米尔森指着白板说:“这个模型结构,就是我体验到的反应模式。”

米尔森看到学生们的反应,知道一下子说得太多了,她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又很详细地从婴儿吃奶的案例开始说了一遍。

女孩们显然还没有完全理解,纷纷提出了问题,米尔森进行了回答。这样来来回回大概半个小时,女孩们有点理解了,眼睛里流露出兴奋的光芒。

米尔森看到大家理解了,于是又提出了问题:“大家对这种反应的模式了解了吧?那么,你觉得这种模式的价值在哪里呢?我给大家十分钟的思考时间,一会儿我们回来讨论。”米尔森说完,走了出去。

洞察思维

十分钟后,米尔森回到了教室。

萨丽雅第一个举手进行了发言,她说:“这种反应模式的模仿特性,很适合群居的、社会化的属性。群体内进行模仿,我没有仔细想,大概会有这样几种结果吧:能够建立群体的文化特性,能够建立信仰,能够树立权威,能够积累经验……

“大概就这些,因为没有细想。那么,这样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很明显,这个群体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稳定地成长,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文明得以积累与传承,不过时间长了就容易变成传说,越到后面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面的人再一味地进行模仿。

“这么说着,我突然又有了新的认识。有句古话叫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这句话我突然有了新的认识。民,其实不是一个个体的概念,而是一个群体的概念,在群体中这种模仿模式可以保持群体的稳定,如果都不模仿了,都标新立异了,那么这个群体也就不稳定了。在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环境中,生存概率本来就很低。因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让民更多地模仿,群体就趋向稳定。所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很有道理的……”

也许发现自己说得太多了,萨丽雅突然打住了说:“不好意思,没有细想,是不是有点跑题了?”萨丽雅是个公务员,说话已经有些小官腔了。

所有的人对萨丽雅的回答都有点诧异。米尔森没想到短短的十分钟,萨丽雅就有这样的感悟,看来这些学员已经开始不知不觉地用潜意识进行洞察了。

米尔森说:“没有关系,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开放潜意识,畅所欲言,这样是最好的洞察力体验。”

安妮接着说道:“我是这样看的,与大自然中所有的动物来对比,人类的进化度、社会性是最为先进的,所以人类的系统要比其他生物系统远远来得复杂,生活在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人的这种反应模式,可以大大缩短我们学习的时间以及提高行为的效率,这样能适应人的系统。”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都说完了,纷纷把目光转向了米尔森,米尔森觉得女孩们的洞察思维模式已经打开,自己没有必要再多说,这样对学员的思维模式是最有帮助的。这时最需要的是给予大家鼓励与认同,加强学员的自信心。

米尔森说:“大家发现没有,你们已经开始不自觉地使用潜意识思考了,你们的答案很有洞察力,很有深度,很好!保持这种感觉,让我们继续!”

米尔森继续问道:“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这种模式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这次Judy抢先发了言:“从米尔森老师画的这个结构图就能发现,这种反应模式是有点问题的。”

Judy指着白板说:“你们看啊,我们以往所倡导的学习,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模仿,不断地扩充行为反应器,行为反应器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人的主宰。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真正作用越来越小了,显意识充其量就是一个领航者,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个导盲犬的角色。潜意识本身几乎就不发挥作用了。这样的模式对群体来说是很有价值,对个人来说价值可能就不太大。最多让你成为一个与大家一样的人。”

Fela接着说道:“Judy说得很对!这种反应模式在一成不变的环境里,对个人也许还是管用的,但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里,这种反应模式就会有问题。因为在一成不变的环境里,‘行为反应库’中的内容与环境相对应,两者是匹配的,所以问题不大。但在快速变化的环境里,‘行为反应库’中的内容与环境就没法相对应,两者是不匹配的。所以,这种模式就会有问题。”

米尔森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显然Fela还没有想到这一步,她有点语塞。

Judy替她回答了:“那就要加快模仿的速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的速度。”

米尔森反问了Judy一句:“那么,模仿的内容从哪里来的呢?”

关莹心中明白,这是米尔森老师在引导学员思考,答案其实很明白,就是洞察,不过关莹没有抢着回答,而是笑盈盈地看着她们。

Fela突然笑了,说:“那不得靠洞察思维吗?在一成不变的环境里,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有些洞察思维,其洞察的结果就是其他人模仿的对象。而在快速变化的环境里,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会用洞察思维。”

米尔森微笑着点点头,把目光移向了关莹。

关莹其实并没有很在意大家的讨论,而是一直沉浸在内心的激动之中,见米尔森老师看她,就说:“三个月之前,我原来的公司组织过一次培训,有个老师讲,生活在今天的人,要有真正的自由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当时听得似是而非,没有搞懂。米尔森老师今天的课,让我理解了这两个概念。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独立思考。”

关莹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关莹继续说道:“米尔森老师画的这张图让我明白了,在反应模式下,我们人是行为反应器的奴隶。我们的显意识受到行为反应器的影响,有了情绪的作用,就让人无法自拔,深陷其中。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以情绪为标准,也就不存在自由了,也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而且整个反应模式就是不断地模仿,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

关莹有点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米尔森老师说:“我又有些瞎联想……”

米尔森说:“说说看,大家分享。”

其他女孩纷纷说:“关莹,说说吧……”

关莹见大家愿意听就继续说道:“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反应模式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我不知道我用的词对不对,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恶’。”

“哦?呃?!”女孩们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是的。”关莹说。

“你们看,我们潜意识的特性是消除不适,我们显意识有个特性,是模仿,这两种特性相互作用,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显意识模仿了很多以我为主的价值观,而且把这种价值观转变成了带有情绪的心理影像存储在行为反应器中。有了这种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这种伤害就是外界的刺激。行为反应器中如果没有对应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显意识就会到环境中去寻找和模仿。对付这种伤害的方法,往往是自私自利的,反击加害方的,是带有很大恶性的。这种反应模式的循环作用,其结果就是我们行为反应器的恶性越来越大,不仅仅是个人的恶性越来越大,整个人群的恶性也会越来越大。”

“是啊!”大家对关莹的话很惊讶,发现确实如关莹说的那样。

关莹见大家有兴趣听,就继续:“由此,我联想到了人的生命价值,如果我们人一生都生活在反应模式中,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生命价值,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很多价值观,并不是我们自己发现的,比如追求事业成功、婚姻幸福、功成名就,这些都是我们模仿来的。这样的人即使事业成功了、婚姻很幸福、功成名就、地位显赫,其实也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并不知道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只是用了自己一生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了大家认同的价值,但这个价值未必就是你自己真正的价值。所以,我觉得就像刚才Fela说的,想要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还得开发人的洞察模式……”

米尔森听了有点震惊了,关莹刚才说的这两个方面,居然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米尔森用一种兴奋的目光扫视女孩们,说:“很好,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这么深入的感悟!要记住刚才思考时的感觉,这一定是大家在洞察模式中的结果。”

米尔森真的对这班学员感到十分惊讶,他还没有开始对她们进行洞察模式的辅导,她们已经能够进入了。

米尔森接着说道:“反应模式是我们人最主要的一种心理认知——行为模式。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处在这种模式中的。对这种模式进行体验,对于我们在职场中、生活中取得成就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如,我们了解了人的反应模式,那么在与人的沟通和交往时,就要明白: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情绪、感受,而是要充分了解别人的反应。什么意思呢?大家想过没有,我们与人沟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别人在与我们沟通后,能够按照我们的意图发生相应的行为,不是吗?”

见大家点头,米尔森接着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在与人沟通之前,先充分考虑对方行为反应器的反应,再决定你该如何与人沟通,那么这种沟通一定能达到你的目的。

“很多人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沟通时从来没有思考过对方的反应。因为他自己的沟通本来也是一种反应。结果怎样呢?那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一个具有洞察力的人,讲话与沟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讲话只是一种反应,想到什么说什么,而沟通则是一种控制别人反应的方法。”

关莹突然想,这不是和做广告一个道理吗?是啊,了解了人的“反应模式”就能做更能打动人的广告了。

关莹正想着,就听米尔森又说:“彻底感悟与洞察人的反应模式,能够帮助你有效驾驭别人的行为反应,让人开开心心地、心甘情愿地作出你希望的行为,同时也能够有效驾驭你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作出合适、正确的行为,这对一个希望在职场中攀登高峰的人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Fela举起了手,见米尔森点头,说:“米尔森老师,那是不是意味着在职场中,我们要让自己处在‘洞察状态’,而不要处在‘反应状态’?”

米尔森说:“是的!我们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认识到洞察模式的存在,并能在职场生活工作中进入这种状态。”

这天下课的时候,米尔森老师给大家留下了下一个讨论话题:世界是什么样的? h5zJAbzl+h/fbOs/kS2aM583QVOm7Kc1imxDIkExngw4SmcweTU+CY7DT+ug03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